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糖尿病创面难愈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葛奎  青春  陆树良 《中国临床康复》2003,7(6):944-945,949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170-KDa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受体胞外结构域结合可引发受体二聚化和聚集,继而导致受体胞内部分的酪氨酸激酶激活。这种激活的、聚集的受体可使聚集的其他受体磷酸化,产生可供带有SH2结构域的胞内蛋白结合的位点,引发其下游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EGFP是一个多效应的信息传递者,其激活后能促进有丝分裂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性、蛋白质分泌;诱导细胞分化或细胞去分化。人类皮肤中对ECF/TGF—α的反应决定于EGFR的数量和位置,井受影响结合力、内吞、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等过程的调节。EGFH在组织中约分布与该组织的生长活性相一致。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STZ—DM)小鼠肝细胞中高亲和力位点的EGFR完全缺失,低亲和力位点下降到50000。糖尿病患者组织中ECFR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受体后自磷酸化程度下降。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改变与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整合素家族是一类由一个α亚单位和一个β亚单位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异二聚体跨膜糖蛋白,目前已确认有18种α亚单位和8种β亚单位组成至少24种整合素。二种亚基都包括一个大的结合基质配体的胞外域,一个单次跨膜域和一个短的无催化作用的胞质域。每种整合素都有自己相对特异的配体,整合素通过识别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蛋白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  相似文献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糖尿病创面难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170-kDa跨膜受体酪氨酸激酶。其配体,如: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受体胞外结构域结合可引发受体二聚化和聚集,继而导致受体胞内部分的酪氨酸激酶激活。这种激活的、聚集的受体可使聚集的其他受体磷酸化,产生可供带有SH2结构域的胞内蛋白结合的位点,引发其下游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EGFR是一个多效应的信息传递者,其激活后能促进有丝分裂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细胞活性、蛋白质分泌;诱导细胞分化或细胞去分化。人类皮肤中对EGF/TGF-α的反应决定于EGFR的数量和位置,并受影响结合力、内吞、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等过程的调节。EGFR在组织中的分布与该组织的生长活性相一致。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STZ-DM)小鼠肝细胞中高亲和力位点的EGFR完全缺失,低亲和力位点下降到50000。糖尿病患者组织中EGFR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受体后自磷酸化程度下降。目前还不清楚这种改变与疾病发生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及其编码融合蛋白CBFβ/SMHHC致白血病的机制。方法用RT—PCR联合序列分析检测CBFβ/MYH11融合基因。用pM—CSFR—luc作为报告质粒进行转录分析。用亚细胞蛋白组分Westernb1ot和双免疫荧光染色进行基因编码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26例CBFB/MYH11融合基因阳性患中发现2种类型转录本,以A型为主(26例中24例,92%),其次为D型(8%)。CBFβ/SMHHC融合蛋白在CBF对M—CSFR启动子转录激活过程中起抑制作用,且与CBFB/SMHHC水平呈正相关;CBFα亚单位(AML1)为核蛋白,CBFB/SMHHC融合蛋白与CBFβ亚单位一样为胞浆蛋白,CBFβ与AML1共表达时,大部分CBFβ仍定位于胞浆,少部分进入胞核,CBFβ/SMHHC与AML1共表达时,CBFB/SMHHC则均进入胞核。结论①我国患CBFβ/MYH11融合基因转录本类型分布与国外献报道基本一致;②CBFβ/SMHHC显性负抑制CBF对其靶基因的转录调控活性机制之一是与野生型CBFβ竞争性结合AML1。  相似文献   

5.
整合素αⅡbβ3(GPⅡbⅢa)是血小板上含量最多的膜糖蛋白,是一种钙依赖性异源二聚体复合物。αⅡbβ3作为一种粘附分子受体可结合含有RGD序列的配体,β3分子上第109~171和211~222位氨基酸是识别RGD的部位。αⅡbβ3还可通过αⅡb链第294~314位氨基酸识别和结合纤维蛋白原γ链C端12肽(HHLGGAKQAGDV)。αⅡbβ3同时介导血小板跨膜双向信号传递,内外信号传递可调节受体自身结合配体的亲和力状态;外内信号传递可引起继发的血小板反应,包括颗粒内容物的分泌,第二相血小…  相似文献   

6.
胞因子-受体系统介导的靶向杀伤作为新一代导向治疗策略的创立已经引起临床血液学及肿瘤治疗学研究者的极大关注[1].我们先前的动物实验结果业已证明,重组白细胞介素6(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能高度特异性地杀伤高表达人IL-6受体(IL-6R)的BNML大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明显延长白血病大鼠的生存期,而对正常造血细胞无不良反应[2,3].新近我们的研究结果则显示,粒、单、红白血病细胞不但高表达IL-6Rα亚单位的基因和蛋白,而且还高表达高亲和力IL-6R.鉴于IL-6R的β亚单位在高亲和力IL-6R形成中所发挥的关键性作用[4,5],因此从理论上讲,白血病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L-6R的多寡与重组IL-6-PE40外毒素融合蛋白靶向杀伤白血病的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6].所以,全面系统地阐明人类白血病细胞是否表达IL-6R的β亚单位基因和蛋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我们首次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技术并结合流式细胞术(FACS)对IL-6R的β亚单位mRNA和蛋白在8种极具代表性的人类白血病细胞系U937、HL-60、KG1、TF1、K562、HuT 28、CEM及Raji中的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受体(GMR) 在NIH3T3 细胞中表达的功能特性。方法 将编码人GMRα和β亚单位的cDNA 转染到无人GMR表达的小鼠NIH3T3 细胞中,并检测其阳性转染子在配体刺激后的增殖信号传导与酪氨酸磷酸化。结果 重建的功能性GMRα/β可以介导细胞增殖与细胞集落形成,并诱导βc、Jak2、Shc 及Shc 相关蛋白P145(SHIP) 酪氨酸磷酸化,然而,人GMCSF并不能激活仅含GMRα的NIH3T3 细胞出现有丝分裂信号表达。结论 人GMRα与β亚单位同时转染入NIH3T3 细胞后,可通过βc 磷酸化,激活Jak2 、Shc 和SHIP信号传导途径,而导致配体依赖性细胞生长与集落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性肽段Aβ25~35是否可以直接改变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型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瑞典皇家医学院老年病研究所中心进行。采用配体结合实验以及Western Blot,RPA法,观察在Aβ25~35侵害早期,PC12细胞损伤机制。结果:用nmol浓度Aβ25~35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数量,引起α7等亚单位蛋白和mRNA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Aβ25~35(0.1~100nmol/L)作用后,[^3H]epibatidine结合力平均显下降37.4%,Aβ25~35(10~100nmol/L)共同孵育,[^125I]α-BTX结合力平均降低为28.2%。α7亚单位随Aβ25~35(1~100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23.4%,α3亚单位随Aβ25~35(0.1~100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42.8%。α7亚单位mRNA水平随Aβ25~35(1~100nmol/L)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分别为33.8%。对照组反转肽段Aβ25~35对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α3,α7,β2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nmol浓度Aβ25~35与nAchRs的特异结合力较弱,但明显抑制细胞活性。结论:在AD病程早期,Aβ可直接引起nAchRs退行性改变;细胞内在信号传导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引起nAchRs生物合成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活性肽段Aβ25~35是否可以直接改变神经元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s)亚型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2/2003在瑞典皇家医学院老年病研究所中心进行.采用配体结合实验以及Western Blot,RPA法,观察在Aβ25~35侵害早期,PC12细胞损伤机制.结果用nmol浓度Aβ25~35能明显降低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数量,引起α7等亚单位蛋白和mRNA水平不同程度的下降,Aβ25~35(0.1~100 nmol/L)作用后,[3H]epibatidine结合力平均显著下降37.4%,Aβ25~35(10~100 nmol/L)共同孵育,[125I]α-BTX结合力平均降低为28.2%.α7亚单位随Aβ25~35(1~100 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23.4%,α3亚单位随Aβ25~35(0.1~100 nmol/L)呈剂量依赖性递减分别为42.8%.α7亚单位mRNA水平随Aβ25~35(1~100 nmol/L)呈浓度依赖性下降分别为33.8%.对照组反转肽段Aβ35~25对PC12细胞nAchRs结合位点,α3,α7,β2亚单位的蛋白和mRNA水平无明显影响.nmol浓度Aβ25~35与nAchRs的特异结合力较弱,但明显抑制细胞活性.结论在AD病程早期,Aβ可直接引起nAchRs退行性改变;细胞内在信号传导系统的失衡可能是引起nAchRs生物合成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目的是明确整合素β3亚单位胞浆段序列在整合素αⅡbβ3介导的信号转导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了解在无αⅡb亚单位存在的条件下其对信号转导及特异性的影响程度。运用由IL-2R胞外段和跨膜段(Tac)与整合素β3胞浆段组成的融合蛋白(Tac/β3),使其在表达GPIbIX、整合素αⅡbβ3的CHO细胞株(1bIX/ⅡbⅢa—CHO细胞株)中稳定表达(即得到IbIX/ⅡbⅢa—CHO/Tac-762细胞),并进行多项试验,包括在固相纤维蛋白原的伸展、稳定黏附试验、细胞纤维蛋白凝块回缩功能试验以及游离纤维蛋白原结合试验(分别代表了外向内及内向外信号转导事件)。结果表明,在稳定表达有Tac/133的IbIX/ⅡbⅢa—CHO/Tac-762细胞中αⅡbβ3介导的双向信号转导严重受到抑制。结论:Tac/β3可以在IbIX/ⅡbⅢa—CHO/Tac-762细胞中发挥显著有效的显性阴性作用,并且证实整合素p3亚单位胞浆段的单独存在即可影响由αⅡbβ3介导的双向信号转导。  相似文献   

11.
IL-3受体(IL-3R)是异源二聚体膜受体,由相应的α亚基(IL-3Rα,GM-CSFRα,IL-5Rα)和β共同亚基(hβc)组成,α亚基能够特异性与相应的配体结合,β共同亚基通过与相应α亚基组成高亲和力的受体,传递细胞信号,调节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为研究IL-3受体系统(IL-3Rα,GM-CSFRα和hβc)在髓系分化中的作用,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细胞分化过程IL-3Rα,GM-CSFRα和hβc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DNA序列分析检测IL-3Rα,GM-CSFRα和hβc mRNA序列变化。结果显示:全反式维甲酸处理NB4细胞后,细胞发生分化,同时细胞增殖受抑制。ATRA作用24小时NB4细胞IL-3R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但随着细胞分化,其表达水平又逐渐恢复;而GM-CSFRα mRNA和hβc的mRNA表达水平则随着细胞分化逐渐上调。DNA序列分析表明,NB4细胞分化前后IL-3Rα和GM-CSFRα的mRNA序列没有变化,而NB4细胞分化前hβc的mRNA序列以截短突变为主,NB4细胞分化后hβc的mRNA序列以野生型为主。结论:NB4细胞存在IL-3受体异常表达,表现为高表达IL-3Rα和hβc的胞内区截短突变,两者在NB4细胞的过度增殖与分化受阻的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早期肝的发育与横隔间充质和原始心脏的发育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密切关系,来自原始心脏和横隔间充质的信号分子可诱导前肠内胚层细胞向肝细胞的特化,横隔间充质为肝芽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并可促进其生长和分化。但这一诱导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利用发育第3~5周人胚标本,选择甲胎蛋白、细胞角蛋白19、c—Met作为肝干细胞的标记物,观察早期人胚胎的发育及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以明确肝干细胞的特征和影响其增殖、分化的因素,为肝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潍坊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材料:实验于2004-09/2005-01在成都医学院科研中心完成。选择2个月内流产的新鲜人胚胎标本20例,20min内用40g/L多聚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参照Jirasek的人胚发育分期标准,根据胚胎的长度、体节的数目及器官发育状况确定胚龄。 方法:选择胚龄第3-5周的标本,SABC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多克隆抗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抗体,单克隆抗增殖细胞核抗原、甲胎蛋白和细胞角蛋白19抗体,4℃孵育过夜,羊抗兔或羊抗鼠ⅠgG及SABC液室温下分别孵育2h,二氨基联苯胺显色。以磷酸盐缓冲液代替-抗作阴性对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 主要观察指标:第3~5周人胚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第3-5周人胚肝、原始心脏及横隔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 结果:①第3-5周人胚肝干细胞的形态特征及标记物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第3周末肝芽形成,第4周肝芽的细胞伸人横隔间充质内形成肝索,构成肝索的细胞具有与第3周末相同的形态特点。第5周时这些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有所增大,胞核嗜碱性稍减弱,胞质的嗜酸性增强,但细胞的形态仍均匀一致。第3~4周时肝索的细胞呈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反应阴性,5周时开始出现阳性反应,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少数细胞的胞质为弱阳性。第3~5周时多数肝索细胞都为甲胎蛋白和c—Met阳性,甲胎蛋白阳性细胞的免疫反应沉淀物在胞核、胞质及细胞膜中均存在;c—Met阳性反应主要分布于细胞核,胞质亦可见较弱的阳性反应。而这些细胞为细胞角蛋白19阴性。②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在第3—5周人胚肝、原始心脏及横隔间充质细胞中的表达:发育第4周组成肝索的细胞表达c—Met,而不表达其他的因子或受体。第5周时,除了肝细胞生长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均在肝索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l、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2的免疫反应沉淀物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及其受体的阳性反应在细胞核、细胞质以及细细胞膜均可见。第3-5周时,肝芽或肝索周围的心肌细胞和间充质细胞呈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免疫反应阳性,阳性信号主要聚集在细胞质,少数胞核亦有阳性。 结论:①人胚胎发育的第3周末,前肠腹侧的部分内胚层细胞特化为肝干细胞。②发育第3-5周人胚肝的细胞为未分化的肝干细胞,若拟研究人胚肝干细胞,此时取材、并利用肝干细胞特异性的标记物,可得到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对于鼠胚肝于细胞的研究,也可利用人、鼠胚龄的对应关系,推算出其肝干细胞存在的时间、从而决定取材的时间点。③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等生长因子促进早期人胚肝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州市一个罕见的血红蛋白H病同时合并异常血红蛋白Q和E家系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美国HELENA公司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系统测定血红蛋白(Hb)各种区带定量;同时进行异常Hb各项测定,包括吸收光谱试验、C结晶试验、溶解度试验、异丙醇试验、连二硫酸钠过筛试验、血红蛋白肽链裂解试验。首证者做了骨髓检查;4例均做外周血红细胞形态检查、常规血液检查、红细胞温育脆性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6PGD酶比值法(紫外法)测定;α—THAL基因检测:多重PCR检测α—THAL基因缺失;β—THAL基因检测:DNA芯片反向点杂交(RDB)检测中国人较常见的18种β—THAL基因,鉴定β—THAL基因突变类型。结果父亲的α—THAL基因型:α^Qα^4.2/αα;β—THAL基因型:β^E/N;表现型:轻型β—THAL携带者合并异常HbQ和异常HbE多重杂合子;母亲的α—THAL基因型:α/--^SEN;β—THAL基因型:βN/βN。根据综合分析,母亲的表现型:轻型α—THAL复合轻型β—THAL携带者同时合并异常HbF持续增高症(HPFH)。首证者的α—THAL基因型:α^Qα^4.2/--^SEA;表现型:缺失型HbH—Q病;β-THAL基因型:βEM/βEM;表现型:βE纯合子。根据综合分析,为缺失型异常HbH合并异常HbQ和异常HbE多重杂合子。其弟的α—THAL基因型:α^Qα^4.2/--^SEA;β—THAL基因:βN/βN;表现型:缺失型异常HbH病。母亲及其小儿子均同时合并G6PD缺陷。结论广东省是α—THAL和β-THAL、异常HbE和异常HbQ以及G6PD缺乏症的发高区,从地域异常Hb的高发率上,HbE和HbQ是可能存在某种关联性,但是在非同源染色体上两种类型的异常Hb同时合并HbH病在一个个体上,实为罕见。本研究提示对其配偶的婚前检查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bcr—abl和mdr-1阳性的白血病细胞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是否有交叉耐药及其逆转方法,采用MTT法检测STI571对K562-n/VCR细胞的抑制作用,采用多药耐药逆转剂环孢菌素A(CsA)、他莫西芬(TAM)、α-干扰素(IFN—α)单用及CsA与IFN—α联合应用研究对STI571耐药的逆转作用。结果表明:K562-n/VCR细胞对STI571有交叉耐药性。CsA,IFN-α,TAM3种逆转剂对其均有不同程度的逆转作用,逆转倍数分别为5.18倍、1.67倍及1.82倍。而半量CsA IFN—α对K562-n/VCR细胞STI571的逆转倍数为34.87倍。结论:多药耐药基因mdrl的扩增可以导致bcr—abl阳性白血病细胞对STI571的耐药。多药耐药逆转荆CsA,TAM和IFN-α对STI571耐药有明显的逆转作用,CsA与IFN—α半量联合对K562-n/VCR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超过全量CsA或IFN—α的逆转耐药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对STI571发生耐药的患加用CsA和IFN-α可能会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两种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融合维甲酸受体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配基-受体、受体-DNA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等方面,对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受体α(PML-RARα)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维甲酸受体α(PLZF-RARα)融合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受体-DNA结合分析及免疫荧光技术。结果和结论:PML-RARα与PLZF-RARα融合蛋白有相似的配基结合亲和力;两者都能以同二聚体形式结合维甲酸反应元件(RAREs);都能与维甲类X受体(RXR)结合,提示PML-RARα和PLZF-RARα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中有共同的分子基础。但是,两者在某些特性方面又有所不同,如:PML-RARα和PLZF-RARα结合RAREs的相对强度有所差异;两者在与RXR形成复合物的行为以及亚细胞定位方面亦不尽相同;尤为重要的是,两者可分别通过与PML和PLZF形成异源复合物而阻断PML和PLZF蛋白质所介导的不同调节途径。因此,PML-RARα与PLZF-RARα之间的这些差异,可能部分解释伴t(11;17)的APL患者对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耐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探讨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突变基因(ATM)定向灭活增强细胞凋亡敏感性的关键蛋白分子。以U937的变异细胞系U937—ASPl3K(ATM阴性)和U937—pELSV2( )(野生型ATM阳性)作为细胞模型。用核小体免疫酶联检测试剂盒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总p34cdc2、161位苏氨酸(THRl61)磷酸化的p34cdc2和14位苏氨胺(Thr14)、15位酪氢酸(Tyrl5)磷酸化的p34cdc2,并检测细胞核内(cdc25A、cdc25B、cdc25C的蛋白丰度。用RT—PCR方法分析cdc25A、cdc25B、cdc25C转录水平的表达。蛋白合成抑制剂不能阻断U937—ASP13K因ATM缺失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增强效应。而蛋白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酣酶抑制剂以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可阻断该凋亡敏感性增强效应。U937—pZEOSV2( )细胞经放射线服射后,p34cdc2 Thr14和Tyrl5被磷酸化而处于灭活状态,该磷酸化修饰U937-pZEOSV2( )胞核内三种酸酯酶cdc25A、cdc25B、cdc25C蛋白水平受照后呈现显的反应性降低有关。在U937-ASP13K细胞,ATM缺失抑制后受照后细胞cdc25A、cdc25B、cdc25C蛋白反应性降低,p34cdc2激酶Thr14和Tyr15低磷酸化而处于激活状态,这种抑制效应发生在转录水平上。ATM缺失使受照后细胞核内cdc25蛋白反应性降低被阻断,进而导致CDK的异常激活是ATM缺失介导凋亡敏感性增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7.
2016年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型标准将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髓系/淋系肿瘤中具有PDGFRα、PDGFRβ、FGFR1重排或PCM1-JAK2者作为一个单独亚型定义[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这组疾病中常见且显著的特征, 但在某些病例中缺失。受编码特定酪氨酸激酶基因重排的驱动, 激酶结构域被激活, 导致细胞信号传导失调, 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和生存。其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敏感性已得到广泛认可。PDGFRβ位于染色体5q32上,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是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成员的细胞表面酪氨酸激酶受体, 属于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成员, 其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存活、分化、趋化和迁移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已发现有40多种PDGFRβ重排对手基因。本文报道首例ST13-PDGFRβ融合基因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中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数量较正常人减少,亲和力也发生较大改变,这些变化与受体基因多态性是否有关联?贵阳医学院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徐鹰硕士等通过研究1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外显子及其两侧内含子基因序列,了解贵州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7亚单位基因多态性情况,见本期第28页。目前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均无肯定疗效且副作用大。而中医药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多系统、多途径、多环节整体调节的特点及潜力。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裘晟等对近年来实验研究揭示的中药作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不同发病环节做一综述,见本期第100页。从总体上看,使用乙酰胆碱酶抑制剂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对病情的改善程度并不理想,且剂量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其主要原因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进行性退化引起其递质系统的广泛改变,以及药物作用时间短暂及其严重的外周副作用有关。而淀粉样β蛋白介导的神经炎症可能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转基因小鼠的体内外实验均提示采用疫苗主动免疫预防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作者张岸梅等对其相关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见本期第113页  相似文献   

19.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neurturin(NTN)、persephin(PSP)、artemin(ART)共同构成TGF-β超家族的一个亚家族。四者结构相似、功能相关,且氨基酸顺序有较高的同源性。在体内,它们都是以前体的形式分泌,经加工、修饰,成熟的蛋白质分子为二硫键连接形成的同源二聚体。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颈上神经节交感神经元、脊髓运动神经元等具有明显的营养与保护作用。在信号传导中,GDNF家族α受体(GDNF Family Recepter alpha,GFRα)与原癌基因c-ret编码的产物蛋白Ret共同形成GDNF家族成员的功能性复合受体,介导GDNF家族成员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3,IL-3)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15—25KD。最初根据小鼠的体内试验结果,认为IL-3是多种细胞集落制激因子(Multi-CSF)和肥大细胞生长因子(MCGF)。鼠和人的TL-3基因结构非常相似,虽然其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仅为49%。1986年,用长臂猿TL-3的基因片段作为杂交探针克隆出了人的IL-3基因编码。人TL-3的基因位于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紧邻GM-CSF基因。推测TL-3基因应结合在高或低亲和力结合位点上。在鼠类,低亲和力受体基因已被克隆出。很明显该基因为含有IL-4-红细胞生成素。IL-6以及IL-2基因结合点的基因家族中之一员。最近,有人提出人IL-3和GM-CSF的特异受体分布在同一亚单位。TL-3与其受体(位于骨髓前体细胞上)结合之后,可伴随有多种信号转导,包括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可能还有蛋白激酶C的活化,IL-3还是多种酶的特异性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