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临床诊断为SNHL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儿MRI图像,结合内耳畸形的最新分类标准进行影像学分类诊断。结果 80例(160耳)发现中内耳畸形152耳,其中耳蜗畸形38耳,前庭畸形33耳,半规管畸形41耳,内耳道畸形40耳,前庭导水管扩大37耳,蜗神经畸形46耳。结论 MRI能对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提供丰富详细的解剖学信息,并进行分类诊断,对指导手术、评估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93例感音性耳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结果 81例先天性感音耳聋患者中检出7例13耳Mondini畸形,5例8耳大前庭水管综合症(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内耳纤维化患者CT扫描正常,而MRI能够显示其信号明显减低,术中证实由于纤维组织阻塞,电极不能植入耳蜗底周;另12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结论 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CT检查必不可少。对手术适应证的选择以及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MRI水成像是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电子耳蜗是用来代替病变耳蜗的一种高科技治疗手段,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人工耳蜗电极的植入情况.目的探讨CT及X射线检查对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前患者筛选及术后效果评估的价值.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听力重建病房.对象选择1999-01/2003-06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44例.语前耳聋32例,年龄2.5~12岁;语后耳聋12例,年龄10~42岁.方法对44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患者取仰卧位,两侧对称分别做靶扫描,视野9.6 cm,基线与听眶上线平行,轴位容积扫描颞骨.扫描参数层厚1nn,螺距1.0,间距0.5 mm,扫描结束后再行层厚1 mm,间距0.1 mm内插重建.术后采用常规耳蜗轴位改良的斯氏位X射线摄影,对于怀疑有术后并发症的3例患者,行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患者内耳结构检查结果.②术后患者内耳和植入电极排列及深度检查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患者内耳结构检查结果32例语前聋患者中检出1例2耳Mondini畸形Ⅰ型,2例4耳Mondini畸形Ⅱ型;12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耳硬化症,3例6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②术后患者内耳和植入电极排列及深度检查结果X射线片显示,植入的耳蜗电极位于耳蜗之中,呈二维的螺旋状,位于内耳道底.3例术后行CT检查,电极自圆窗植入耳蜗底周.其中1例术后植入电极扭结并感染.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应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可以检出急慢性中耳炎、内耳骨迷路结构的严重畸形.②术后耳蜗位X射摄影片可提供电极的位置、植入的深度以及电极有无扭结或滑脱.CT及耳蜗位摄片检查相互补充,可进行术前病例选择和术后效果评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耳蜗改善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人工电子耳蜗是用来代替病变耳蜗的一种高科技治疗手段,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了解人工耳蜗电极的植入情况。目的:探讨CT及X射线检查对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前患者筛选及术后效果评估的价值。设计:自身前后对照观察。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听力重建病房。对象:选择1999-01/2003—06拟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耳聋患者44例。语前耳聋32例,年龄2.5~12岁;语后耳聋12例,年龄10-42岁。方法:对44例患者均采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患者取仰卧位,两侧对称分别做靶扫描,视野9.6cm,基线与听眶上线平行,轴位容积扫描颞骨。扫描参数:层厚1mm,螺距1.0,间距0.5mm,扫描结束后再行层厚1min,间距0.1mm内插重建。术后采用常规耳蜗轴位改良的斯氏位X射线摄影,对于怀疑有术后并发症的3例患者,行螺旋CT颞骨容积扫描。主要观察指标:①术前患者内耳结构检查结果。②术后患者内耳和植入电极排列及深度检查结果。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4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患者内耳结构检查结果:32例语前聋患者中检出1例2耳Mondini畸形Ⅰ型,2例4耳Mondini畸形Ⅱ型;12例语后聋患者中检出2例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例2耳内耳骨化,1例2耳耳硬化症,3例6耳大前庭水管综合征。②术后患者内耳和植入电极排列及深度检查结果:X射线片显示。植入的耳蜗电极位于耳蜗之中,呈二维的螺旋状,位于内耳道底。3例术后行CT检查,电极自圆窗植入耳蜗底周。其中1例术后植入电极扭结并感染。结论:①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前应用颞骨轴位高分辨率CT螺旋扫描及内耳三维重建可以检出急慢性中耳炎、内耳骨迷路结构的严重畸形。②术后耳蜗位X射摄影片可提供电极的位置、植入的深度以及电极有无扭结或滑脱。CT及耳蜗位摄片检查相互补充,可进行术前病例选择和术后效果评估,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耳蜗改善听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内耳畸形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2009年15例先天性内耳畸形耳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手术前后护理措施。结果 15例患儿术中顺利植入人工耳蜗,无手术并发症。术后1个月开机均有听觉反应,正常进入言语康复训练。结论术前加强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以及全面细致的出院指导是保证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人工耳蜗植入术成功、提高患儿听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秦学玲  郑虹 《华西医学》2004,19(2):303-304
在先天性耳聋的儿童中,约有20%存在内耳畸形。而内耳畸形中又有65%两侧均有畸形。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广泛开展以一,对内耳畸形的报告也逐渐增多,我科于2002年10月,对1例重度感音性聋患儿,施行电子耳蜗植入手术时,术前.术中均发现耳蜗部分骨化。经采用前庭阶植入电极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对不同类型的先天性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畸形的类型及程度,通过对CT和MRI影像学资料的分析,按解剖部位对各类先天性内耳畸形进行分类,了解各类畸形的发病情况及影像学检查对各类先天性耳畸形的价值。结果:前庭导水管扩大23例;耳蜗畸形6例,其中Mondini畸形2例、Michel畸形1例、不完全分隔Ⅰ型1例、未发育1例、共同腔畸形1例;前庭畸形伴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内听道畸形6例。结论:MRI及HRCT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应用能够充分显示先天性内耳畸形的各种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不同类型的内耳畸形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30例经临床确诊为先天性耳聋患儿,并行MRI扫描.结果:双侧内耳畸形29例,单侧内耳畸形1例,共59耳.双侧耳蜗畸形24例;双侧大前庭导水管畸形21例;半规管畸形7例,其中2例为单侧、5例为双侧.结论:MRI可清晰显示内耳畸形.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的听力学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因听力障碍(108例)、外耳畸形(3例)、面部异常(13例)来就诊的共124例(223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8例(87.1%)患儿因听力障碍就诊,母亲妊娠过程中早期有感冒史52例(42%).194耳(87.0%)极重度耳聋,累及双侧99例(79.8%).颞骨高分辨率CT和MRI显示Michel畸形2例(4耳),共同腔畸形10例(15耳),不完全分隔-Ⅰ型2例(2耳),耳蜗前庭发育不良2例(2耳),不完全分隔-Ⅱ型(Mondini畸形)19例(29耳).累及前庭导水管扩大91例(170耳)(75.9%),半规管畸形30例(46耳)(20.6%),内听道畸形35例(49耳)(21.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中最常见的内耳影像学异常.患儿多为双侧重度听力损失或全聋.对于先天性内耳畸形的患儿行高分辨率CT检查非常重要.对内耳畸形诊断和分类,对于制定临床干预策略,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儿童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中先天性内耳畸形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60例SNHL患儿中因听力障碍(109例)、外耳畸形(3例)、面部异常(13例)来就诊的125例(225耳)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09例(87.2%)患儿因听力障碍就诊,母亲妊娠早期有感冒史52例(41.6%)。166耳(73.8%)极重度耳聋,累及双侧100例(80%)。颞骨高分辨率CT或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其中同时合并外耳及中耳畸形3耳,合并中耳畸形13耳。Michel畸形2例(4耳),耳蜗不发育1例(1耳),共同腔畸形10例(14耳),不完全分隔-I型2例(2耳),耳蜗前庭发育不良2例(2耳),不完全分隔-II型(Mondini畸形)19例(29耳)。累及前庭导水管扩大91例(170耳)(75.6%),半规管畸形30例(46耳)(20.6%),内听道畸形35例(49耳)(21.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儿童SNHL中最常见的内耳影像学异常。患儿多为双侧重度听力损失或全聋。对于先天性内耳畸形的患儿行高分辨率CT检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庭导水管扩大(EVA)和耳蜗发育异常、前庭耳蜗发育不良等内耳畸形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2012年诊断为EVA的患者30例60耳。均行MSCT及MRI检查,评估EVA患者合并的其他内耳异常。结果:选取的60耳均患有EVA,双侧EVA26例,单侧EVA4例,12例女性和18例男性。平均年龄1.8岁(6月~4.2岁)。45(80.4%)耳EVA同时合并有一个或多个内耳异常。30(53.6%)耳合并耳蜗发育不良,9(16.1%)耳合并前庭耳蜗发育不良。结论:小视野、薄层MSCT和磁共振内耳水成像相结合,可以准确的发现EVA通常合并的内耳发育畸形,尤以耳蜗发育不良最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 HRCT)多平面重建耳蜗标准方位图像在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7岁经颞部CT诊断内耳骨性结构正常的SNHL患儿50例(100耳)为SNHL组,听力正常儿童50例(100耳)为对照组,根据耳蜗标准坐标系统,采用HRCT多平面重建技术得到标准方位图像,测量耳蜗底转长径、耳蜗底转宽径、耳蜗高度、斜轴位蜗神经管宽度、斜矢位蜗神经管宽度,采用曲面重建测量耳蜗管长度,ROC曲线评价各径线对SNHL患儿是否存在微小内耳畸形的诊断效能。结果 SNHL组耳蜗底转长径[(8.55±0.22)mm]、耳蜗底转宽径[(6.09±0.22)mm]、斜轴位蜗神经管宽度[(1.82±0.20)mm]、斜矢位蜗神经管宽度[(1.90±0.29)mm]、耳蜗管长度[(34.99±2.10)mm]小于对照组[(8.75±0.21)、(6.21±0.24)、(1.91±0.18)、(2.00±0.27)、(35.70±1.98)mm],耳蜗高度[(3.60±0.22)mm]低于对照组[(3.71±0.19)mm](P<0.05);耳蜗底转长径≤8.65 mm时,诊断SNHL患儿存在微小内耳畸形的AUC为0.739(95%CI:0.691~0.787),灵敏度为68.5%,特异度为70.5%。结论儿童耳蜗的标准化径线测量可靠性良好,耳蜗底转长径对SNHL存在微小内耳畸形及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指导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镍钛合金多作为自膨胀支架和封堵器的材料应用已很成熟,但镍钛合金作为听骨链重建材料的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镍钛合金植入体在豚鼠听泡中的耳毒性。 方法:健康听敏纯白红目豚鼠50只,每只豚鼠其中一侧耳为镍钛合金植入组,其中25只对侧耳为钛植入组,另25只对侧耳为空白植入组。分别于植入后7,14,28,56,112 d随机处死含钛植入组和空白植入组的豚鼠各5只,对各组行近中轴位耳蜗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耳蜗组织的形态变化,行耳蜗毛细胞核丫啶橙-碘化丙啶双重荧光染色观察毛细胞凋亡和缺失情况,行耳蜗基底膜扫描电镜观察毛细胞纤毛排列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毛细胞细胞器形态,对各组的豚鼠植入前、不同时间点处死前均行听性脑干反应及畸变反应耳声发射检测。 结果与结论:各组植入后各时间点耳蜗组织形态无明显变化,未发现耳蜗毛细胞发生凋亡,基底膜耳蜗毛细胞纤毛排列整齐,外耳蜗毛细胞的细胞器未见明显异常。植入前及植入后7,14,28,56,112 d听性脑干反应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且畸变反应耳声发射检测通过率均为100%。结果证实,镍钛合金听泡植入对豚鼠耳蜗形态及听功能无明显影响,提示镍钛合金无明显耳毒性。  相似文献   

14.
侯超  李琰 《分子影像学杂志》2021,44(6):1013-1016
  目的  探讨听性脑干诱发反应(ABR)-V波消失的双耳极重度听力损失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内耳MR特征。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7月~2021年5月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双侧ABR-V波消失患儿,其中男58例,女41例,共99例190耳。所有患者均已行内耳磁共振成像评估,同时收集到了部分患儿的围产期病史:早产、高胆红素血症、出生低体质量、出生窒息史、外耳畸形、先兆流产、耳聋家族史、孕期病毒感染。  结果  在收集到有围产期病史的67例患儿中,出生时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史24例(35.8%);出生低体质量病史12例(17.9%),早产11例(16.4%),先兆流产10例(14.9%),孕期病毒感染10例(14.9%),出生窒息史5例(7.5%),耳聋家族史4例(6%),外耳畸形1例(1.5%)。性别、年龄、围产期高危因素和内耳畸形无相关性(P>0.05)。在190例患耳中,畸形的耳数为43例,总体比例为22.6%,其中单发畸形17例(8.9%),两种及两种畸形多发的为26耳(13.7%),在43例畸形耳中,总共出现了畸形次数为81次:蜗神经发育不良有35耳,占所有耳数的18.4%,半规管发育不良20耳(10.5%),耳蜗异常12耳(6.3%),大前庭导水管11耳(5.8%),前庭畸形3耳1.5%。半规管异常与蜗神经发育不良(P < 0.05)和耳蜗畸形成正相关(P < 0.01)。  结论  不同的内耳畸形类型其造成听力损失的原理可能会不同,干预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别,在需要植入耳蜗的患儿中,全面评估内耳的情况,对于预后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及伴发畸形的MSCT征象,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的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患者59例(71耳)的临床资料.患耳自幼听力下降,纯音听力测试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结果 ①外耳道:骨性闭锁36耳,膜性闭锁4耳,骨性狭窄16耳,骨性狭窄、膜性闭锁3耳.②中耳:鼓室腔狭小35耳,乳突窦未发育7耳,锤砧关节融合25耳,砧骨长脚发育不全12耳,镫骨未发育7耳,听小骨未发育3耳.③伴发畸形或变异:颈静脉球窝高位19耳,颈静脉球裸露13耳,乙状窦压迹前位7耳,中颅窝脑板低位8耳,鼓室盖骨质缺如10 耳.结论 MSCT可获得外耳、中耳的详细影像学资料,明确外耳畸形类型、闭锁板的厚度、鼓室腔及听小骨畸形的情况、面神经管的位置以及有无伴发畸形等,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诊断和听力重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内耳畸形发生率及其超高分辨率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49例(共计861耳)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颞骨超高分辨率CT表现,计算内耳畸形的发生率。结果 内耳畸形249耳,发生率为28.92%(249/861)。耳蜗畸形163耳(163/861,18.93%),其中蜗轴发育不良107耳(107/861,12.43%);前庭畸形136耳(136/861,15.80%),其中前庭扩大131耳(131/861,15.21%);半规管畸形153耳(153/861,17.77%);前庭导水管扩大165耳(165/861,19.16%);内听道狭窄43耳(43/861,4.99%)。内耳单一结构畸形52耳(52/861,6.04%);内耳多结构合并畸形197耳(197/861,22.88%),其中耳蜗-前庭-半规管-前庭导水管合并畸形69耳(69/861,8.01%)。结论 前庭导水管扩大、蜗轴发育不良、前庭扩大和内听道狭窄为较常见的内耳畸形;内耳多个结构同时合并畸形较单一结构畸形常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并外耳道闭锁一期耳廓成型和外耳道重建术中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开展一期耳廓成形和听力重建术患者62例(66耳),均为先天性耳廓畸形伴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重度传导性耳聋。一期手术包括耳廓成形、外耳道重建、中耳重建手术。术中配合要点包括巡回护士术前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充分的物品准备,熟悉手术步骤,为患者摆放舒适、恰当体位,密切监护生命体征,保持引流管位置的正确及通畅;术中器械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技术,积极、密切的配合等。结果:62例(66耳)小耳畸形患者手术顺利,耳廓成形、中耳重建术后耳廓埋置于皮下,外形良好,耳廓和外耳道口位置接近正常,未出现护理差错,大部分患者术后耳廓外形及听力获得改善。结论:先天性耳廓畸形并外耳道闭锁手术风险较大,难度较高,术中与手术医师熟练的手术配合,有效的手术间管理,严格的无菌操作,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Imaging evaluation of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imaging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 focuses on the acoustic pathways from the cochlea to the auditory cortex.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is the modality of choice for most patients with SNHL, though computed tomography (CT)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valuation of bony changes and in patients for whom MRI is contraindicated. Conventional enhanced MRI i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technique in this clinical setting. High-resolution fast spin-echo T2 MRI is an adjunctive technique that provides exquisite evaluation of the cerebellopontine angle (CPA), internal auditory canal (IAC), cranial nerves, and membranous labyrinth,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diagnosis and surgical evaluation of SNHL. Categories of lesions that cause SNHL include brain lesions involving central auditory pathways; neoplasms of the CPA and IAC, the most common being schwannoma; other neoplastic, congenital, and cystic masses of the CPA and IAC; 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inner ear; intrinsic cochlear nerve defects, inflammatory processes of the inner ear; and temporal bone trau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