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实践中创造出一套拍打健身法,其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以强筋健骨,增加局部肌肉营养,使肌肉更发达,增强肌肉的抗病能力,从而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配合其他锻炼方法,饮食调节,即可延寿强身。兹简介于下: 拍打头颈部:自己站立或坐于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全身放松。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拍打颈部,左手拍打左侧,有手拍打右侧,先从后颈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5~8次,可防治头部疾病。如头痛、头晕、头部不适时,拍打后立即会感到轻松,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经常行此法,还有延缓中老年脑力衰  相似文献   

2.
拍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有强筋壮骨、活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和代谢的作用,对中老年人尤为适用。拍打头部:站立式拍打,可站好后全身放松进行拍打;走式拍打,可慢步行走,边走边拍打,用左手掌拍打头部左侧,右手掌拍打头部右侧,从头前部拍打至头后部,来回拍打各50下。  相似文献   

3.
通过拍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通经活络,强身健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力水平,从而起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作用。(1)拍打头颈部。站立或坐在椅子上,双目平视前方,周身松弛,然后举起双臂用手掌同时拍打头颈部,左手拍打左侧,右手拍打右侧,先从后颈部开始,逐渐向上拍打,一直拍打到前额部,再从前额部向后拍打,直到后颈部。如此反复5~8次。  相似文献   

4.
一、拍击头面。先以两手指端叩击头顶与后枕部,再以指面拍击前额、两颞和耳后头部两侧及颈后部,然后用两手食指弹拍两侧面颊。功能:能防治头痛,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等症,还具有振奋精神和增进记忆与明目健脑的功效。二、拍打胸腹。以两掌拍击胸部、腹部以及两侧,吸气时轻拍,呼气时稍重,约3分钟。功能:有宽胸下气,清理肠胃,强健心脏的作用,可兼治胃肠  相似文献   

5.
孙素珍 《家庭医学》2004,(19):36-36
对于忙碌的工薪阶层和负担较重的中年人,自我健身显得十分重要,而手是最方便、实用的健身工具。它可以在任何可利用的点滴时间里,随时随地对身体各部位进行拍打或按摩,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腰痛,仿佛人的支撑力就减弱了,行走也少了一个坚强的依托。因此,我们不可漫不经心地对待慢性腰痛。试试下面这些自我按摩的方法吧。“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揉”采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  相似文献   

7.
拍打法是一种简易的健身功法。用自己的手掌或握拳拍打全身。拍打后,全身感到轻松,动作敏捷,头脑清晰,精神愉快。拍打法有助于强筋壮骨、发达肌肉、活动关节,并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和代谢的积极作用。可治疗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肺气肿、肺心病、肌肉发育不良、骨质增生、腹胀、便秘等。其锻炼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8.
《长寿》1997,(5)
第二部功法 静功 第一节 培元放松功 1.姿势:坐、立、卧、行均可,但坐、卧两式较常用。 2.放松方法: (1)局部放松法:局部放松法是意念自己的身体各部分,逐一循序地进行放松。开始练功时,意想自己头部各器官逐一放松;接着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的皮肤、肌肉以及神经、脏器等内外皆放松;然后意想两臂、两手、两腿及两脚亦放松;再逐一放松两足、两腿、腰部、背部、腹部、胸部、头部、两手和两臂。这样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连续放松三遍。  相似文献   

9.
按摩颈部颈部两侧有通向头部的颈动脉,还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按摩颈部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同时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代谢能力。取盘坐式。用两手轮换来回揉摩颈部(后、侧部)各36次。若颈部强直或颈椎骨质增生则可增加次数。按摩面部健康的面部应该是红润、洁净、有光泽,少皱纹。按摩面部可直接使面部皮肤、肌肉和神经得到呵护。先用右手从左额角摩向右额角再向下摩右脸为一次,做36次。然后换左手自右额角、左额角至左脸做36次。亦可双手同时上下做“干洗脸”36次。按摩鼻鼻为肺部之门户。按摩鼻部,既有1利于预1防疾,也有利于肺和耳的保健。…  相似文献   

10.
自我拍打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健身方法,它有助于强筋壮骨,发达肌肉,活动关节,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和新陈代谢的健身作用。 自我拍打法实际上是按摩的一种类型,只不过更为方便和灵活,通常是用自己的手掌或握拳拍打。拍打部位不同,其方法也不尽相同,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医药与保健》2012,(9):32-32
问:我早晨在公园锻炼时,经常看到三五成群或独自一人在拍打身体健身,他们有的拍手拍得“啪啪”响,有的拍打胸背拍得“咚咚”响。请问,这种随意拍打身体的方法对健康有益吗?南昌李某答:通过拍打全身来健身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有,拍打疗法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来疏通经络。经络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正>在寒冷的冬季能好好洗个热水澡真是享受,在洗浴过程中,如果加入一些小动作,还能强身健体哦!伸展双肩在热水淋浴下,肩膀作旋转、内收外展等动作,同时对肩部进行揉按、拍打,以促进肩部的血液循环,可有效预防肩周炎等疾病的发生。淋浴温肾↓用热水冲淋腰部,双掌在肾俞穴位置进行按揉搓动,然后慢慢向下揉搓至腰骶部,也可以做一些转腰、弯腰等动作,有温肾补气的功效。放松颈椎↑洗完头后,可边冲热水边拍打枕部和颈部,这是让此处肌肉放松的有效方法,而且通过拍打还可以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后脑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3.
<正>冬春季感受风寒,易出现头痛、颈痛、四肢关节或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用手醮姜水拍打身体疼痛处,可缓解局部疼痛。治疗方法取干姜30克,用刚刚煮沸的开水约150毫升冲泡;或加水250毫升左右,用小火加热至沸腾,立即倒入搪瓷碗中,10分钟后趁热使用。治疗者洗净、擦干双手,用双手蘸热姜汤,先在患者的颈后(第七颈椎处)、双侧肩膀拍打,然后在腰椎部、双膝部拍打,最后在双侧小腿肚处拍打。每天早晚各1次。  相似文献   

14.
佚名 《药物与人》2003,(11):32-33
头痛吃药也可解决据统计,90%以上的头痛病人得的是一种叫作"紧张性头痛"的病。据研究,头部大部分的疼痛敏感部位在颅外,即肌肉、血管、头皮等组织。我们经常会遭遇难办的事,或不顺心的事,当眉头紧锁时,额部、头部,甚至颈部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5.
病友俱乐部     
我得了多年颈椎病,多次理疗也没什么效果。在公园晨练时,一位老师告诉我,可用拍打方法治疗,坚持早晚各一次(起床后,入睡前),坐、立姿均可,用力不轻不重。具体方法是:用左手托起右胳膊,拍打左边的肩颈部(肩膀和颈椎交界处),再用右手托起左胳膊,拍打右边肩颈部。每次两肩拍打120次,不能见好就不拍,要坚持不断。  相似文献   

16.
杨希中 《现代养生》2004,(12):12-12
转头:双腿站立,双眼微闭,挺胸收腹,两手叉腰,头部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除能锻炼颈部的肌肉、关节.还能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颈肩综合征。转腰:双腿站立,两腿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腰向前弯,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除能增强腰部肌肉、关节的功能外,对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腰痛、坐骨神经痛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舌下坠是苏醒期呼吸道阻塞的重要原因,主要是下颌、颈部肌肉松弛,舌根部阻塞声门口,轻者仅有鼾声,重者呼吸困难乃至窒息。可采用:①托起下颌:双手托起患者的下颌角,使下牙齿移至上牙齿的前方。鼾声消失,呼吸通畅。②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或改变病人头部位置,舌根可离开声门口。③放入口咽  相似文献   

18.
1、旋转头部并自我按摩颈部1分钟先坐直身体,让头向左、右旋转,再前倾后仰,左右摆动,交替进行。之后用左手按摩右侧颈、肩。这项运动能促进肩部和脑部血液循环,对头痛、头晕和颈稚病有帮助。2、搓手1分钟先是两手手心互相搓,直到手心感到微热,再将手背互相搓,最后两手指交叉,相互揉搓。这项运动可以舒筋活络,对内脏起一定的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冬春季感受风寒,易出现头痛、颈痛、四肢关节或全身肌肉疼痛等症状,可用手醮姜水拍打身体疼痛处,以缓解局部疼痛。治疗方法取干姜30克,用刚刚煮沸的开水约150毫升冲泡;或加水250毫升左右,用小火加热至沸腾,立即倒入搪瓷碗中,10分钟后趁热使用。治疗者洗净、擦干双手,用双手蘸热姜汤,先在患者的颈后(第七颈椎处)、双侧肩膀拍打,然后在腰椎部、双膝部拍打,最后在双侧小腿肚处拍打。每天早晚各1次。  相似文献   

20.
气候炎热的夏季,许多家庭都使用空调、电风扇。但从多方面使人受益的角度看,扇子仍是家庭中的必备之物。人们消暑降温,怡性健身,扇子功不可没,虽然跨入了新世纪,扇子尚不能下岗。扇子,不仅可以用来纳凉,还可健身养性。摇扇子能使手臂、手腕不断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可防止血压突然升高;摇扇子时头部经常活动,对防止颈部骨质增生有一定的作用。檀香扇不仅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