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双龙止嗽汤系笔者自拟治疗小儿百日咳的验方。组成:地龙10克,天龙(亦名蜈蚣)2克,代赭石(先煎)12克,炒枳实6克,炙麻黄3克,鹅不食草10克,桔梗6克,炙白前10克,炙紫苑10克,炙百部15克,天竺黄5克,生石膏(先煎)10~30克,生甘草3克。病例:石×,男,3岁。阵发性痉咳已半月之久,曾用无味氯霉素、百咳灵等治疗,  相似文献   

2.
张××,女,25岁,教员,83年8月15日诊。咳嗽半月,卧则咳甚,起则咳止,干咳无痰。诊见患者两颧微红晦黯,舌尖有瘀点、脉细濡。证属瘀血咳嗽。治以活血祛瘀,佐以肃肺: 当归10克、桃仁12克、红花6克、炒枳壳10克、醋柴胡6克、杏仁10克、苏子10克、生地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桔梗10克、川牛膝10克。  相似文献   

3.
我院何复东副主任医师临证数十年,结合临床经验并吸取民间单验方之精华,拟百日咳验方用治百日咳,收效满意,整理介绍如下。方药组成 沙参、百部、白前、甘草各10g,花椒6g,冰糖、蜂蜜各适量,水煎服。病案举例 王×,女,13岁,痉挛性咳嗽半月,白天咳3~4次,夜间6~7次,每次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后有鸡鸣样吸气回声,直至咳吐出小块粘痰后方缓解,咳剧则见面红唇赤,涕泪交替,弯腰曲背,甚则小便自遗。经服西药及肌注青霉素后,收效不显故来诊。症如上述,舌略红、苔白,脉弦。予上方水煎服,当晚痉咳顿减,服3剂药后白天咳止,夜间咳嗽亦明显减轻,5剂后病告…  相似文献   

4.
张×,男,5岁。1984年9月4日就诊。患睡中齘齿已年余,经驱蛔、清胃泄热等治疗无效。证属筋脉痉挛之风证。拟柔肝缓急,解痉祛风,芍药甘草汤加蝉蜕治之。方药:醋制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蝉蜕10克。3剂后齘齿减轻,继服3剂告愈。以后偶  相似文献   

5.
笔者根据百日咳痉咳期痰热互结深伏气道,致肺失清肃,气冲上逆而咳嗽阵作的病理机能,拟定泻肺豁痰镇咳的“百远葶苈汤”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共治疗136例,其中服药10剂以内阵咳停止者共92例(67.6%),阵咳减轻者37例(27.2%),无效7例(5.2%)。方药组成:炙百部10克,炙远志6克,葶苈子10克,杠板归20克,浮海石10克,黛蛤散(包)10克,炙冬花10克,姜半夏6克,象贝母9克,生甘草4克。水煎,每日1剂。婴幼儿药量酌减。加减法:肺热痰稠不易咯出者加天竺黄、  相似文献   

6.
<正> 羊×,女,5月,初诊1990年1月25日。 主诉:反复腹泻1个半月,伴发热一周。患儿从1989年12月10日开始发热伴咳嗽、流涕,腹泻3~4次/日,呈糊状便,无抽痉、呕吐.经用西药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消食妥,次碳酸铋,补液等治疗后,热退,咳止,腹泻好转,一旦停药即腹泻次数增多,近一周来发热,咳嗽加剧而来我院求诊。检查:体温38.6℃·一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手工业局职工医院姚弭乱报导:他们曾用马齿苋治疗多种疾病.(一)治疗咳嗽:患者刘××,女,65岁.咳嗽四年多,每逢冬春咳嗽不已,食减,消瘦,曾服中西止咳药,未见轻减,后用马齿苋二两,麦冬五钱,首乌四钱,水煎浓汁,日服三次,每次20毫升,服用三天,阵咳显著减少,夜间能眠,又连服半个月,咳止.后又服十天,观察一年未发.(二)治疗痢疾:孙××,女,31岁.患痢疾二十余天,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一天五、六次.服用合霉  相似文献   

8.
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我随朱良春老师临证,治疗该症,有所收益,现结合案例,将其治咳经验介绍如下: 例一:汤××,女,43岁,工人。咳嗽痰黄,历时半月,咳呛胸痛,口干欲饮,纳谷欠馨,大便燥结,舌苔薄黄,脉象细弦。此乃肺燥之证,拟以润肺止咳,选桑杏汤加减。处方: 南北沙参各12克,桑叶10克,杏仁10克,豆豉6克,山栀5克,梨皮一只,瓜蒌皮12克,生甘草5克。服上药4剂,咳嗽仍剧,余证略平。二诊请朱师诊治,他认为咳嗽痰黄,口干欲饮,仍属肺热之象。至于大便燥结,乃肺热并移于大肠之候。咳嗽之因热  相似文献   

9.
付××,女,28岁。1990年12月10日诊。因患肺结核咳血予中药治疗。二诊时咳减血止,但又出现气阴两虚之证,故加西洋参6克(另煎兑服)。3剂后,症情大减,但见上  相似文献   

10.
例一:孙×男9个月发烧二天,体温波动于37~39.7℃之间,咳嗽、有痰、流涕、音哑、纳差、不欲饮、咽红、舌质红、苔薄白稍腻、指纹青紫、脉数。证属外感风热、肺失清肃,拟辛凉解表、清肃肺络法。药用:生石膏16克鲜芦根30克银花9克连翘9克薄荷4克(后下)地骨皮9克板兰根6克白薇9克野菊花9克蝉衣6克前胡9克黛蛤粉9克药进二剂,体温正常,咳嗽明显减轻,继拟清肃肺卫余热剂而获痊愈。例二:彭××男12岁住院号129780,  相似文献   

11.
膀胱咳者,咳而遗溺是也。咳状颇剧,治疗有时也感棘手。笔者经治三例,报道如下: 例1.付××,女,65岁。87年4月3日诊。素患咳嗽,干咳少痰,咳时尿溺溢出,伴口干舌燥,舌淡苔少,脉细数无力,证属肺肾阴虚。治拟滋阴敛肺。处以:北沙参15克,五味子8克,麦冬、丹皮各10克,熟地18克,怀山药20克,山萸肉、茯苓、泽泻各12克。  相似文献   

12.
痉挛性喉炎又称痉挛性哮吼,其特征为喉部痉挛,常在夜间骤然发作,咳声紧促如犬吠、少痰,甚则声嘶。笔者以麻杏石甘汤协定方化裁治疗10例。其中男孩7例,女孩3例;年龄3~6岁;起病时间最短2天,最长4天。服药2~4剂后,全部治愈。平均治疗3天。随访一周无复发。方药组成:炙麻黄、荆芥各6克,杏仁12克,石膏、天冬各30克,射干25克。每日1剂,分二次服。钟×,男,5岁。1987年12月17日诊。患儿咳吼4天,曾在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治用青霉素针及非那根糖浆等无效。咳嗽常在前半夜骤然发作,声音紧促如犬吠,伴声嘶,神倦纳减。检查:咽部稍充血,必肺听诊无异常。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血象:白细  相似文献   

13.
程玲 《四川中医》2007,25(2):73-73
目的:探讨中医药验方止痉散治疗顽固性咳嗽的疗效。方法:诊断为顽固性咳嗽的患者采用中医药验方止痉散治疗10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观察86例,痊愈80例,好转6例,痊愈率93%。结论:中医药验方止痉散治疗顽固性咳嗽有明确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笔者两年来用自拟“熄风解痉汤”治疗面瘫多例,无不效验。一般10至30剂可愈。熄风解痉汤的组成:制蒺藜、地龙、白附子各15克,石决明30克,黄精、防风各20克,半夏、胆星、蝉蜕各10克,蜈蚣5条。两日1剂,煎分4次服。可视病情辨证加减。但蜈蚣、蝉蜕不可缺。张××,男,48岁,干部。1985年8月23日晚下乡,突然发生面瘫,左眼不能闭合,额横纹消失,口角向右歪斜,饮水外流,人中右移,鼻唇沟变浅,常感头晕。经某医院治疗不  相似文献   

15.
陈××,男,4个月。1986年5月12日诊。患儿4天以来,入夜啼哭不已,哭声响亮,哭时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大便干,舌尖红,指纹红紫,体温正常。余认为此乃心经有热,扰动神明所致。治宜清心泻火,方用导赤散加减:生地、木通、淡竹叶各3克,黄连、生大黄(后下)、蝉蜕各2克,2剂。两天后复诊,患儿夜啼已止,但大便清稀。仍用前方,去黄连、大黄,加麦冬、茯苓各3克,2剂而愈。  相似文献   

16.
一、寒郁久咳案秦××,男,10岁。1979年10月12日诊。患儿平素常感冒咳嗽。半月前,又复感受风寒,致发咳嗽,服西药“咳必清”等未效。现咳嗽频作,昼夜不息,气逆而咳痰不利。刻诊:咳窒不爽,痰少清稀,口干,脉浮缓,舌尖红少津,苔薄白。此寒邪郁肺,化热伤阴,肺气不利。治拟清肺散寒,养阴利气为法: 麻黄3克,桑白皮9克,生地9克,麦冬9克,法夏9克,五味子1.5克,前胡6克,  相似文献   

17.
罗××男 3岁患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一月,加剧半月,于1982年7月31日突然神志不清,四肢频繁抽搐4小时入院。体格检查:肛门体温40.4℃,昏迷状态,双眼向右侧凝视,口吐泡沫,四肢频繁抽搐,呼吸急促,轻度鼻翼扇动,口唇微绀,瞳孔对称,对光反应迟钝,颈软,克氏征(±),巴氏征(±)。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0次/分,心律齐,心音低。化验检查:WBC40,200/mm~3,N13%,L86%,E1%,诊断为百日咳痉咳期并发脑病。  相似文献   

18.
盗汗     
<正> 处方:生地、龙骨各15克,地骨皮9克,浮小麦24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盗汗者共22例,平均服药4剂,盗汗全部消失。病例:金××,男,35岁。盗汗3天,入睡则  相似文献   

19.
笔者根据《金匮要略》“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之意,用本方治疗咀嚼肌痉挛症5例,取得满意疗效。其中用药5剂而愈者1例,用药9剂而愈者3例,用药12剂而愈者1例。兹举例如下: 刘××,女,45岁。1986年10月6日就诊。口噤不语20余天,某医院诊为咀嚼肌痉挛症,用西药治疗5天,症情依旧,即来我院就诊。诊见,右颞颌关节僵硬,疼痛,不能咬嚼食物,张口约0.5厘米,舌淡,苔薄白,脉紧。处以葛根、白芍各60克,甘草30克,桂枝12克,麻黄4克,  相似文献   

20.
例一:李××,男,45岁。门诊号1028。以右侧面部电击样、短促剧痛3天为主诉。曾服用强的松,消炎痛、维生素B_1、B_(12)等,疗效不佳。追问病因乃为睡卧当风。诊时脉浮紧。此乃外感风寒,风寒之邪痹阻经络,不通则痛。治拟祛风散寒,通络止痛。方以麻黄汤加味: 麻黄3克,桂枝、杏仁各10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地龙10克,蜈蚣2条,细辛5克,珍珠母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分2次温服。药进3剂而痛止。为巩固疗效而守方继服3剂。追访2年未见复发。例二:薛××,男,57岁。门诊号0273。以左侧面部电击样剧痛,入夜痛甚5天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