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脑损伤后脑复苏的疗效;方法将不同病因的42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病因给以高压氧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积分法评定。然后将颅脑损伤程度、损伤后时间、高压氧治疗时间与治疗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后进行分析、对比、评价。结果本组基本全愈24例,占52.4%;明显好转6例,占14.3%;好转8例,占19.1%;无效4例,占9.5%,总有效率为90.5%。结论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总有效率为90.5%,高压氧治疗越早,疗程越长,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并分析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后护理的成效。方法从本院在2010年3月。2012年9月入院治疗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的样本,分别于术前及术后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手术疗效以及护理质量。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100例患者术后进行GOs评分,患者预后情况没有什么差错,其中恢复达到基本痊愈的80例,占80%,植物生存1例,占1%。轻度残疾14例,占9%,重度残疾4例,占4%,死亡l例,占1%。结论对重度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有效并且全方位的护理方式能很大程度的增强患者的临床治愈成功的可能性,对患者预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23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有83例(8.99%)发生院内感染,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系及肠道感染,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3.98%,革兰阳性菌占21.14%,真菌占4.88%。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及抗生素使用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龚健  贺安勇  郑晨  黄文达 《安徽医药》2018,39(3):337-339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脑梗死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分析其对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8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梗死部位的分布情况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析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颅脑损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182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外伤性脑梗死24例,发生率为13.19%。15例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占62.50%,9例位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占37.50%;GOS评分预后良好148例(81.32%),预后不良34例(18.68%)。血小板计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异常、D-二聚体水平升高及DIC评分≥ 5分是颅脑损伤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 5分、凝血酶原时间异常、纤维蛋白原异常、D-二聚体>2 mg/L、DIC评分≥ 5分及外伤性脑梗死是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凝血功能障碍是外伤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机制,监测和干预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外伤性脑梗死的发病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积水是脑外伤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重度颅脑损伤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我院于2005年6月-2009年1月收治的58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外伤性脑积水28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4.82%。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56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6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42例,占75%,好转8例,占14.29%,死亡4例,占7.14%。结论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复杂,并发症多,因此对其的护理要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有效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颅脑外伤是发达国家青少年伤病致死的首位病因,随着国民经济和交通工具的发展,我国颅脑伤发生率和因颅脑伤致死、致残的伤员也逐年增加。2002年1月~2005年3月共收治颅脑损伤912例,其中14岁以下儿童8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患者的9%。由于小儿生理、解剖、病理的特点,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与成人有所差异,决定了其在诊断治疗上的一些特点,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经过治疗,存活24例,占58.54%,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9例,占21.95%,重残15例,占36.59%,死亡17例,占41.46%。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尽早采取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以改善通气;清除颅内血肿,去大骨瓣减压;并行亚低温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治疗,以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严重颅外并发症的原因、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对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各种不同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肺部感染64例,占65%,死亡8例:严重营养不良衰竭9例,占9%,死亡3例;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19例,占20%,死亡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占5%,死亡3例:急性肝功能衰竭1例,占1%,死亡1例。结论:应早期重视严重颅外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经验。方法 统计本院6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总数、发病率及病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1995年至2001年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5例,GCS 3-5分76例,死37例,占48.7%;GCS6-8分209例,死亡44例,占21.1%。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成功率的关键。积极防治脑水肿、颅高压及严重并发症可以减少病死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外伤的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急诊救治体会。方法 :对2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良好185例(67.0 %) ,中度伤残4例(6.7 %) ,严重伤残8例 (2.9 % ) ,死亡79例(28.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取决于颅脑损伤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并与合并伤密切相关。结论 :尽快明确诊断 ,针对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施治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GCS≤8分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对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3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估标准,46例预后较好(34%),其中恢复良好22例,中残24例;63例预后较差(46%),其中重残42例,植物生存21例;死亡27例(2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做好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0例)和预后良好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间、血糖、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患者中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入院时间较长,血糖和ISS较高,而GOS分值、血氧饱和度、收缩压以及GCS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CT中线移动程度、环池形态、并发症及基础疾病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25、32.546、3.237、4.561,P〈0.05)。结论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建立迅速有效的救治绿色通道,充分评估患者的损伤,密切监测病情的变化,早期积极地处理颅脑损伤和合并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提高生存率的基础上可促进其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机械通气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伯恩  吴彬  王兵 《淮海医药》2006,24(6):451-452
目的 探讨早期机械通气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作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早期机械通气前后PaO2、PaCO2以及GCS评分变化并对潜在性呼吸衰竭早期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与呼吸衰竭后再上机者预后进行比较.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提高GCS评分.呼吸衰竭前早期机械通气的神经恢复良好率为71.4%,呼吸衰竭后通气好转率仅为45.8%.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可有效的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的低氧血症及意识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与其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急性颅脑损伤分为轻型、中型、重型3组,应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升高组、血糖<11.1mmol/L组和血糖≥11.1mmol/L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随着颅脑损伤程度的加重,血糖值明显升高(P<0.01),呈正相关。颅脑损伤患者中,血糖值越高其预后越差(P<0.01)。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严格控制血糖,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的预后。方法:对93例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9例,女24例,GCS评分6~8分57例,3~5分36例,气管切开后定时室内空气消毒,室内湿度保持在80%左右,注意无菌操作,定时雾化吸入,即时吸痰,定期清洗、煮沸消毒气管套管内管。结果:93例病人基本生活自理33例,占36.45%,生活须人照顾15例,占16.13%,植物生存12例占12.9%,死亡30例占31.2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高,呼吸道不通畅、肺部感染是导致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对估计近期不能清醒,合并胸部外伤者,应早期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可明显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机械通气对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1年9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早期机械通气组。比较三组通气前后PaO2、PaCO2、SaO2等血气指标及GCS评分、LIS评分、ALI指数变化。结果三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59.34%、64.26%和70.67%,其中早期机械通气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但早期机械通气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机械通气组与对照组、常规机械通气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可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脑水肿和颅内高压,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的救治措施及体会.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40采取系统全面的救治措施,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经给予系统的病情评估、病灶清除、去骨瓣减压及系统全面的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措施,本组患者38例治愈出院,死亡2例,死亡率为5.00%,死亡原因均系脑疝形成,脑干延髓功能衰竭.存活患者经3个月~1年随访,按GOS疗效判定标准本组恢复良好20例、中残9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多变,准确的病情评估、合理的手术方式及全面系统的综合治疗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及影响亚低温治疗时机的相关因素。方法: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39例)和常规治疗组(n=41例)。比较两组的预后,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间窗。分析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时机的原因。结果:伤后3个月GOS评分: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56.4%。显著高于对照组39.0%(P〈0.05);亚低温治疗组病死率28.1%,明显低于对照组43.9%(P〈0.05)。亚低温治疗组开始治疗时间窗:12小时内16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8例;12时后23例。死亡8例,恢复良好10例。结论: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残率。合并伤、休克、迟发性颅内血肿、亚低温开始时间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术后二次脑损伤(secondary.braininjury,SBI)因素对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近年来的134例SCCI手术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找出二次脑损伤因素与手术效果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根据出院时GOS评定结果,良好72例(53.73%),中残15例(11.19%),重残13例(9.70%),植物生存9例(6.72%),死亡 25例(18.66%).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二次脑损伤因素的异常波动是导致SCCI患者二次脑损伤的重要因素,其中术后低血压休克、低血容量所致的脉率加快、伤后ICP异常升高以及术后高热等对手术效果影响巨大,严重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