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T)对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造影证实的 16例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先心病 ,均经EBT和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 9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有手术结果。以手术、造影结果的诊断为标准 ,分析EBT对房、室与大血管连接畸形的诊断价值。结果  16例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先心病中肺动脉闭锁 7例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1例 ,部分型大动脉转位 3例 ,右室双出口 1例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1例。EBT正确诊断 15例 ,误诊 1例 ,诊断准确率为 93 .8%,另将别的畸形过多诊断成此类疾病 3例。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 11例 ,准确率 68.8%。EBT优于超声心动图 ,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 ( χ2 =3 .2 82 ,Ρ >0 .0 5 )。结论 EBT对先心病房室大血管连接畸形的诊断较超声心动图有一定优势 ,对于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病例甚至优于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对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EBCT诊断的肺静脉异位连接进行回顾性分析。EBCT检查采用增强单层容积扫描,层厚为3mm,扫描时间为100毫秒,所用对比剂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所有患者均行表面阴影显示法进行三维重建。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8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有2例尚有手术病理对照。结果EBCT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10例,其中心上型6例,心脏型4例;心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静脉连接异常的双源CT(DSCT)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12例经手术和(或)X线心血管造影证实的肺静脉连接异常患者纳入研究,男女各半,年龄10个月~23岁,平均龄6.9岁;采用双源CT(Siemens,Definition)进行CT血管造影(DSCTA)检查,扫描参数:80~120kV,60~100mAs,重建函数B31f,层厚1.0mm,间隔0.4~0.8mm;全部患者同期完成心脏超声检查.结果:12例患者中完全性肺静脉连接异常8例(心上型6例,心内型2例),部分性肺静脉连接异常4例.DSCTA全部准确诊断,心脏超声的诊断准确率75%(9/12).结论:对于肺静脉连接异常,双源CT是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优于心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在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MSCT诊断为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11d至12岁,MSCT采用对比增强容积扫描,层厚1 250mm,层间距0 625mm,均行多平面重建(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TS MIP)、容积再现(VR)及表面阴影成像法(SSD)重建。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US)检查,其中12例行心血管造影(CAG)检查, 14例尚有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MSCT诊断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9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11例。心上型5例、心脏型10例、心下型4例、混合型1例。MS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CAG漏诊3例,US漏诊10例。14例有手术对照者,MSCT对肺静脉畸形引流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MSCT较常规CAG及US可明显提高小儿肺静脉畸形引流的检出率,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对右室双出口(DORV)的诊断价值及对复杂先心病解剖畸形的确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双源CT诊断并经心血管造影、手术等确认为右室双出口的病例资料。通过节段分析法分析内脏 心房关系、心房 心室连接、心室 大血管连接等内容,对DORV进行分型并确定解剖畸形,并与超声心动图进行对比。结果:17例DORV均经双源CT正确诊断,超声诊断正确14例。双源CT和超声对17例DORV分型分别为主动脉瓣下型10例、8例,肺动脉瓣下型4例、3例,双动脉瓣下型1例、1例,远离大动脉型2例、2例。双源CT确诊合并其他解剖畸形共15种47处,仅2处漏诊,1例未房间隔缺损,1例未动脉导管未闭。11例患者接受17次手术或封堵术治疗。结论:双源CT能对右室双出口准确诊断及分型,对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双源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年龄7d~20个月,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舒张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最大密度投影和三维容积漫游处理.同期所有病例均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进行心导管检查,8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DSCT共检出90处心内外结构异常,超声心动图检出65处.9例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50处,DSCT检出其中的心内畸形14/16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3/3处、心外血管异常30/31处,超声心动图分别检出16/16处,3/3处和17/31处,DSCT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8%.结论:DSCT是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一种良好无创影像技术,对血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心动图,对心脏本身以及心脏大血管连接的诊断与超声心动图相当,两者联合应用可在绝大多数病例中避免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7.
获得性心脏病术前通过心导管检查加心血管造影确诊,采用超声心动图显示心瓣膜形态学及其运动功能紊乱,而心腔形态,大小,大部分也能判断。CT 直到目前仍是术前诊断心瓣膜病的辅助检查方法。作者检查38例(男性14例,女性24例)二尖瓣病变,年龄由15~72岁,所有病例均通过心脏检查得到明确诊断,其中17例还作了心脏手术。所有病例均作了CT、超声心动图,电影心血管造影,标准心脏X 线摄影,心内手术及组织学检查所见作比较。CT 检查是采用快速扫描的全身扫描机,扫描时间是3~5秒,截层厚度为8mm,所有检查均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X线与超声心动图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9例手术证实的完全性肺静脉畸形连接进行了X线(平片、造影)及超声心动图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平片对引流入左上腔静脉者有相当的价值,心内型者无特异性。M型超声心动图诊断本症限度大,双维超声既能定性亦能做出分型诊断。对混合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型连接以及其他诸型亚型的诊断,仍以造影检查最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APSD患者,年龄1~13岁。均行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EBCT检查。心电门控EBCT血管造影采用270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层厚1.5~3.0mm。其中3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2例有手术对照。将同一患者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EBCT全部诊断,2例经手术证实;3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超声心动图仅检出2例。同时,EBCT检查示4例合并右肺动脉起源异常、主动脉弓离断;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均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右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漏诊主动脉弓离断2例;心血管造影漏诊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论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EBCT综合影像诊断是必要的,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EBCT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心外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优势。方法 :搜集 3 0例经超声心动图和EBCT检查的复杂先心病 ,其中 11例经心血管成像检查、19例经手术证实。以手术、造影结果为标准 ,对比超声心动图分析EBCT对心外畸形的诊断优势。结果 :3 0例复杂先心病共 119个畸形 ,其中心外血管畸形 5 8个。EBCT对心外血管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 94.8% ,超声心动图仅为 60 .3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χ2 =19.82 9,P <0 .0 0 1)。结论 :EBCT对复杂先心病心外血管畸形的诊断较超声心动图具有明显优势 ,部分优于心血管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11.
姚琼  胡喜红  帕米尔  黄国英   《放射学实践》2011,26(7):770-773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儿童肺静脉异位引流(AP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APVD患者的MSCTA资料,常规行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并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E)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儿MSCTA均显示肺静脉回流异常,17例完整显示引流静脉行径,17例患儿引流位置诊断明确,显示率均高于TE。重组图像能直观明确的显示引流静脉的整体形态。结论:MSCTA结合后处理技术对APVD诊断价值高于TE,能全面的评价患儿状况并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2.
唐翔  吕滨   《放射学实践》2010,25(6):627-630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在先天性心脏病肺静脉异常连接(APV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中男25例,女12例。22例经手术证实,对DSCT诊断APVC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诊断APVC的符合率为100%(22/22),对伴发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0.9%(20/22)。DSCT诊断完全型APVC 20例57.1%(20/35),最常见异常连接血管为上腔静脉48.9%(23/47)、垂直静脉42.6%(20/47),多数存在伴发畸形95%(19/20),房间隔缺损最常见52.6%(10/19)。DSCT诊断部分型APVC 42.9%(15/35),最常见异常连接为右肺静脉连接至右心房占51.6%(16/31),多数存在伴发畸形86.7%(13/15),房间隔缺损最常见46.2%(6/13)。结论:DSCT可以满足APVC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胆囊动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礼同  李澄  刘淑惠  徐文娟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49-1252
目的:探讨128层CT血管成像(CTA)对胆囊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其变异的显示能力.方法:107例患者采用128层螺旋CT行胆囊动脉成像,并行多平面重组(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SMIP)、全体积最大密度投影(VMIP)和容积再现(VR)成像,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支数、走行及其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103例(96.3%)CTA能显示胆囊动脉(n=128)及其起源,起源于正常肝右动脉105支(82.0%),变异肝右动脉8支(6.3%),其它动脉15支(11.7%);单支胆囊动脉78例(75.7%),双支胆囊动脉25例(24.3%),共同起源于正常肝右动脉20例(80%).98例(95.1%)MPR、SMIP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胆囊动脉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1支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55例(56.1%),1支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外18例(18.4%),1支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三角内而另外1支走行于胆囊三角外18例(18.4%).103例横轴面CT、MPR和SMIP图像均能显示胆囊动脉,VMIP图像能显示胆囊动脉92支(71.9%),VR图像仅能显示胆囊动脉59支(46.1%).结论:CTA能清晰地显示胆囊动脉的起源、支数、走行及其与胆囊三角之间的解剖关系,为临床外科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束CT在肺静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肺静脉异常连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EBCT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3-63岁,平均15.6岁。17例行增强单层容积扫描,4例行增强连续容积扫描。全部病例均行表面阴影显示法三维重建。17例有心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其中9例单纯行造影,4例单纯行手术,4例造影后手术。结果 20例术前资料,EBCT诊断为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12例,部分型肺静脉异常连接8例,前者包括心上型3例,心脏型8例和混合型1例。EBCT均清晰显示异常连接肺静脉的数目、分布和位置。1例术后复查病例,ERCT示吻合口狭窄。7例完全型肺静脉异常连接者,EBCT提示合并内脏心房异位综合征。8例有手术对照者,EBCT对肺静脉异常连接的定性、定位诊断全部正确。结论 EBCT及其三维重建可准确显示异常连接 肺静脉的位置、数目和术后狭窄,对明确胸腹并发畸形有明显优势,是一种重要的无创性诊断肺静脉异常连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64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征象,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先天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的64层螺旋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多半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资料,观察异位引流肺静脉的位置、形态、其异位连接(心腔或静脉)以及合并的心脏畸形,并对8例行手术治疗病例的CT诊断、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4层螺旋CT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5例,心内型3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其中心上型4例,心内型4例.8例手术病例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结论 64层螺旋CT在诊断肺静脉异位引流中具有重要作用,是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有效、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64层CT对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活体亲属供肾者术前1周内行64层CT检查,所有供者均采用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排泄期四步扫描法进行扫描。图像处理采用CPR,MIP及3DVR重建。将CT表现与经手术证实的56名供者术中所见进行对照,评价64层CT在术前评估供肾血管、尿路及肾实质情况的价值。结果:56名手术证实除1例副肾动脉CTA漏诊以外其余动静脉主干、副肾动脉、动脉提前分支,肾静脉主干变异及其属支,尿路及肾实质情况显示与术中一致。结论:64层CT可直观显示活体供肾者肾血管、尿路及肾实质生理及病理改变,对活体供肾者术前综合评估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效果及治疗后复查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64层CT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处理。患者复查采用相同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15例有下肢静脉栓塞、4例有恶性肿瘤、3例有近期手术病史,2例有近期外伤史。CTPA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32例患者中显示受累肺动脉221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实变、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肺栓塞治疗后复查有24例患者1月内肺动脉栓子消失或明显吸收缩小(占75%);6例患者吸收不明显(占18.7%);2例死亡。结论:64层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形态、部位及其它间接征象,并能有效监测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