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骨盆软骨肉瘤影像特征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盆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盆软骨肉瘤12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XT平扫、MR SE T,WI、T2WI和增强T1WI,仔细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 12例骨盆软骨肉瘤,普通型11例,去分化型1例.发病部位包括髂骨2例,髋臼3例,坐骨和耻骨6例,骶尾骨1例.肿瘤直径4.7~17.0 cm,<5.0 cm者1例,5.0~10.0 cm者6例,>10.0 cm者5例.病灶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11例边缘呈扇贝状分叶,1例境界不清.X线平片检查8例中,弓环状钙化1例,隐约钙化6例,无钙化1例,显著软组织肿块3例,骨膜增生1例.cT检查5例,肿瘤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5例均可见轻度弓环状钙化和软组织肿块.MR检查7例,T1WI等低信号7例,T2WI显著高信号7例,其中6例T2WI高信号内可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1例见低信号结节,7例见明显软组织肿块.增强T1WI 6例,所有小叶分隔呈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 MRI可直接显示骨盆软骨肉瘤的病理特征,优于CT和平片.CT对显示解剖学复杂的骨盆病灶及轻微钙化等有明显价值.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CT和MR及其增强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7例,术前分别或同时经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27例软骨肉瘤中,普通型22例,间充质型3例,去分化型2例.发病部位包括骨盆11例,管状骨10例,肋骨2例,胸骨1例,椎体1例,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肿瘤直径4.5~23.0 cm,<5.0 cm 2例,5.0~10.0 cm 17例,>10.0 cm 8例.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钙化21例,扇贝状分叶边缘19例,骨膜增生3例.肿瘤CT值等于或低于肌肉;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高信号内总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或低信号结节.CT和MR增强13例,小叶分隔呈环弓状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扇贝状分叶边缘、弓环状钙化、T2WI显著高信号内存在弓环状低信号、弓环状进行性强化等构成各型软骨肉瘤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肉瘤X线平片、CT和MRI的表现及其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对骨肉瘤同一征象在不同检查方法的表现进行界定、观察、记录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X线平片和CT显示瘤骨呈高密度,MRI显示絮状瘤骨6例.2例针状瘤骨在X线和CT不能显示,MRI呈长T1短T2信号.②MRI能显示X线平片和CT不能显示的骨膜反应和骨膜三角9例和4例.③骨皮质破坏:X线平片和CT显示骨皮质破坏的形态.MRI能显示骨皮质破坏的病理基础.④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在X线平片和CT呈溶骨、成骨或混合性改变,MRI呈长T1长T2和(或)长T1短T2信号.⑤骨干髓腔病变:X线平片能显示肿瘤骨,CT显示液-液平面3例,MR上,19例能分清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⑥骺板(痕)及骨骺侵犯:X线平片和CT能显示骨质破坏和肿瘤骨,MRI还能显示骺板(痕)及骨骺瘤周水肿.⑦肿块与软组织肿胀:X线平片显示3例有钙化的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而CT和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均边缘清楚,分别为28例和32例;X线平片不能显示软组织肿胀.结论 X线、CT和MRI在显示骨肉瘤的征象方面各具特点,三者互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MRI对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结果:6例均广泛累及咽旁间隙,侵犯颈静脉孔5例、岩尖3例、寰椎旁3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质破坏,肿块呈分叶状4例,类圆形2例,伴不同程度点状、斑片状及周边弧形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 T1 WI示肿块呈低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多房分叶状明显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黏液样软骨肉瘤信号较均匀,其余信号不均匀,有片状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周边及间隔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可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易造成误诊;CT可显示钙化及骨质破坏,MRI上肿块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张放  沙炎   《放射学实践》2012,27(7):742-745
目的:探讨CT、MRI对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结果:6例均广泛累及咽旁间隙,侵犯颈静脉孔5例、岩尖3例、寰椎旁3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质破坏,肿块呈分叶状4例,类圆形2例,伴不同程度点状、斑片状及周边弧形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 T1WI示肿块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多房分叶状明显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黏液样软骨肉瘤信号较均匀,其余信号不均匀,有片状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周边及间隔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可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易造成误诊;CT可显示钙化及骨质破坏,MRI上肿块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3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髂骨11例,股骨6例,肱骨3例,胫骨2例,肋骨2例,脊柱2例。结果软骨肉瘤合并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1例,以及梭形细胞肉瘤16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两种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显示比例为55.6%,CT为66.7%,除髓腔内具有环形、点状钙化的软骨类肿瘤病灶外,相邻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区伴骨旁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MRI为57.1%,T2WI表现为分界较清楚的分叶状高信号与不规则低信号软组织肿块,高信号区在增强后呈周围及间隔强化,相对低信号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在软骨类肿瘤表现的基础上,X线及CT上病灶内局部骨溶解区及无钙化软组织肿块,或MR T2序列上不规则低信号区及均匀强化特征,高度提示病灶内两种病理成分并存即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髋臼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及病理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髋臼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分型、分级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髋臼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分析X线、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分析各型、各级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7例均为单发病灶,普通型15例,去分化型4例,黏液型3例,间充质型2例,未分型3例;Ⅰ级3例,Ⅱ级16例,Ⅲ级7例,未分级1例.X线平片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破坏,多伴软组织肿块及钙化;CT显示均有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均见斑点状、"环-弧"状钙化;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有周边及瘤内间隔状强化.普通型及去分化型髋臼软骨肉瘤其内钙化较多,普通型钙化多为"环-弧"状,去分化型、间充质型多为斑点状;Ⅱ级髋臼软骨肉瘤其内钙化较多,Ⅰ、Ⅱ级多为"环-弧"状钙化,Ⅲ级多为斑点状钙化.结论 髋臼软骨肉瘤多数具备典型的影像学表现,钙化是软骨肉瘤诊断的最可靠征象.髋臼软骨肉瘤病灶内的钙化模式与钙化灶密度和其恶性程度存在确定的关系,形态较规则的钙化环通常提示肿瘤为低度恶性;不同分型的髋臼软骨肉瘤钙化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恶性间叶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骨恶性间叶瘤患者的X线、CT及MRI表现,其中X线平片检查4例,CT和MRI各检查2例。结果:骨恶性间叶瘤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①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直径多>10 cm,边缘清楚或模糊,肿块内有钙化、骨化,CT显示肿块内有脂肪组织,MR T_1WI上肿块呈等、低信号,T_2WI呈混杂高信号,CT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②骨质改变:呈浸润性斑片状骨质破坏,部分破坏边缘有硬化,MR T_1WI呈低信号,T_2WU呈混杂高信号,骨膜反应少见;③骨破坏程度与软组织肿块大小不成比例。结论:骨恶性间叶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影像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特点。资料与方法 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成软骨细胞瘤资料,总结其X线平片、CT和MRI表现。结果 胫骨上端18例,股骨下端2例,肱骨上端2例。表现为骨骺区分叶状骨质破坏区,内见钙化和更低密度区;MR T1WI以低信号为主,T2WI上信号混杂,扩散加权成像(DWI)上呈等高信号。硬化边厚薄不一。病灶周围在X线和CT上见高密度骨质硬化区,MRI表现为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常不与病灶相邻,MRI上为长T1、短T2信号,与皮质间见条状高信号。邻近软组织肿胀,部分患者见关节积液。MRI上病灶可呈环状或较均匀强化,骨髓水肿、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胀均强化。结论 成软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较有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8例均摄了平片 ,6 / 18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10 / 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 :脊柱 6例 ,颅骨 4例 ,胫骨 2例 ,股骨 2例 ,肱骨、骨盆、距骨、软组织各 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及长管状骨好发。平片和CT多表现、膨胀性囊状骨破坏 ,病灶内常有钙化、骨化 ,边缘常有轻度硬化缘 ;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 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 ,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 ,部分见液平和软组织肿块 ;一般无骨反应。结论 :CT、MRI对骨母细胞瘤诊断较平片有优势 ,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袁明智  黄永  任瑞美   《放射学实践》2012,27(8):893-897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胞型病例T1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骨肉瘤病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骨肉瘤病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15例骨肉瘤病的影像学特点。15例均行平片检查,其中13例行CT检查,11例行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ECT)检查,5例行MR检查。4例行DSA造影检查。结果15例中骨肉瘤病主病灶位于股骨远端者8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1例,锁骨1例。主病灶之外的多发病灶发生在股骨远端者6例,其中双侧病变2例。位于胫骨近端者8例,骨盆2例,脊柱椎体6例,颅骨1例,髂骨及骶髂关节4例,双侧股骨近端3例,胫骨远端2例。15例主要病变X线表现为典型骨肉瘤样,而发生在其他部位的病灶表现不同,多呈圆形成骨样改变。13例CT观察到病变范围分布及软组织肿块的情况;其中发生在骨髓病变区内的病变多为边缘清楚的高密度瘤骨,5例病变在MRI呈圆形信号改变。特别是髓腔内低信号的骨化区域显示得很清楚。11例ECT检查者可见呈全身分布的广泛浓聚区域。4例于DSA可观察到肿瘤血管边界及肿瘤血管的走行。结论骨肉瘤病为全身的多发病灶,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全身发病的部位、表现,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而且还具有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13例中8例显示有骨化,11例有骨膜反应,12例有软组织肿快,10例有钙化,其中8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部位。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具有典型软骨肉瘤所不具备的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殊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纵隔髓外造血组织增生的影像表现(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纵隔髓外造血组织增生(EMH)的影像表现,提高影像诊断水平,减少误诊。资料与方法 报告2例EMH病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病因、病理、影像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结果2例EMH正位X线胸片表现为下胸段脊柱旁向肺野突出的类圆形阴影。CT扫描为中下段胸椎旁单侧或双侧出现多发半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块影.病变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或中度均匀强化。结论 EMH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X线、CT扫描结合临床可作出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外围型肺癌的CT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典型外围型肺癌的CT诊断。方法 :对 7例不典型外围型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全部患者均摄有胸部正侧位片 ,并行常规CT平扫及强化扫描 ,病变区行 3.0mm薄扫 ,并对前后CT片进行比较。结果 :7例病变中 ,位于左肺上叶 2例 ,下叶 1例 ,右肺下叶 3例 ,中叶 1例。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 4例 ,鳞状细胞癌 2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 1例。结论 :X线胸片、CT平扫及强化扫描对不典型外围型肺癌较难作出正确诊断。缺乏影像特征性病变的患者应短期治疗后复查 ,重点观察病变有无变化。病变无好转者应及早行肺穿刺细胞学检查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眶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中起源于鼻腔4例,鼻窦5例,眼眶3例.普通型软骨肉瘤8例,去分化型和间叶型软骨肉瘤各2例.CT表现:肿瘤呈卵圆形2例,分叶形6例,不规则形4例;内见散在点、环、结节、斑片状或不定型钙化;边界清楚9例,模糊3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度强化.7例鼻软骨肉瘤出现骨质破坏,并侵犯周围结构;眼眶软骨肉瘤骨质破坏1例,并侵犯同侧额部.MRI表现:普通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6例(与脑组织比较,以下同),等信号4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8例,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内见散在低信号区,增强后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普通型软骨肉瘤边缘及间隔呈明显强化,内部不强化,呈斑驳状3例,蜂窝状2例;间叶型软骨肉瘤在T1、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各1例.结论CT是鼻眶部软骨肉瘤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典型间隔及边缘强化的MRI表现也能够提示诊断,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原发软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年龄范围13~63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40岁以上7例。10例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溶骨/混合性骨质破坏,5例病灶内见钙化,仅1例见骨膜反应;3例行CT检查,病灶内均可见环一弧状钙化及骨内膜“扇贝样”压迹;9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内可见低信号间隔,部分病灶内散在斑片状钙化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均呈较明显的弓一环形强化;其中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可提高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分析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48例,其中男33例,女15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32例,行MR检查者10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8例。分析骨样骨瘤在X线、CT和MRI上的表现及其对瘤巢和瘤巢周围改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48例病灶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0.4~1.7cm,平均9.7cm,其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10例行MR检查者均可见瘤巢周围的软组织、骨髓水肿或关节腔积液。48例X线平片仅37例显示瘤巢,32例行CT检查者均清楚显示瘤巢,X线和CT对瘤巢显示率分别为77%(37/48)和100%(32/32)。10例MR检查者均可作出正确诊断,其中8例能直接判断出瘤巢,另2例需对照平片或CT才能肯定。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平片或CT可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