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9月~2013年9月间经病理证实的26例去分化软骨肉瘤患者,髂骨11例,股骨6例,肱骨3例,胫骨2例,肋骨2例,脊柱2例。结果软骨肉瘤合并纤维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肉瘤4例,骨膜骨肉瘤1例,以及梭形细胞肉瘤16例。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为"双相征",即呈现两种不同肿瘤的影像学特征,X线显示比例为55.6%,CT为66.7%,除髓腔内具有环形、点状钙化的软骨类肿瘤病灶外,相邻局部骨质溶解破坏区伴骨旁无钙化的软组织肿块;MRI为57.1%,T2WI表现为分界较清楚的分叶状高信号与不规则低信号软组织肿块,高信号区在增强后呈周围及间隔强化,相对低信号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在软骨类肿瘤表现的基础上,X线及CT上病灶内局部骨溶解区及无钙化软组织肿块,或MR T2序列上不规则低信号区及均匀强化特征,高度提示病灶内两种病理成分并存即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胞型病例T1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旨在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表现.1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其中8例同时行CT检查,10例行MRI检查.结果 14例软骨肉瘤中,发生在骨盆6例,管状骨7例,椎体1例.11例表现为斑片状、虫蚀样的溶骨性骨质破坏,12例可见钙化或骨化,1例可见针状骨膜反应,8例可见明显软组织肿块.结论 对于软骨肉瘤,X线平片及CT能清晰地显示钙化、骨化,磁共振能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X线平片结合CT及/或磁共振能明显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滑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滑膜软骨瘤病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软骨瘤病.36例均行相应关节X线检查,其中13例行CT检查,10例行MR检查.结果 36例滑膜软骨瘤病患者中膝关节22例,髋关节5例,踝关节3例,肩关节2例,肘关节2例,腕关节及颞颌关节各1例;单关节发病31例,双关节发病5例均为膝关节.X线及CT表现为关节间隙及周围有钙化的骨小体,少的1个,多的达数百个,小如米粒,大的直径达2.7 cm.10例MRI检查中,8例钙化结节表现为T_1WI及T_2WI呈低信号,2例钙化结节中心T_1WI及T_2WI呈高信号,周边呈低信号.结论 X线、CT及MRI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6.
7.
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CT和MR及其增强表现,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27例,术前分别或同时经X线平片、CT平扫和增强、MR SE T1WI、T2WI和T1WI增强扫描,复习影像学扫描结果并和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27例软骨肉瘤中,普通型22例,间充质型3例,去分化型2例.发病部位包括骨盆11例,管状骨10例,肋骨2例,胸骨1例,椎体1例,软组织1例,腹膜后1例.肿瘤直径4.5~23.0 cm,<5.0 cm 2例,5.0~10.0 cm 17例,>10.0 cm 8例.骨质破坏呈轻度膨胀性或溶骨性,密度等于或低于肌肉密度,钙化21例,扇贝状分叶边缘19例,骨膜增生3例.肿瘤CT值等于或低于肌肉;MR T1WI呈等低信号,T2WI为显著高信号,高信号内总见弓环状低信号分隔或低信号结节.CT和MR增强13例,小叶分隔呈环弓状进行性持续强化,小叶自身不强化.结论:扇贝状分叶边缘、弓环状钙化、T2WI显著高信号内存在弓环状低信号、弓环状进行性强化等构成各型软骨肉瘤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鲍润贤 《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30(5):317-319
滑膜肉瘤为比较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但偶尔可发生在胸膜和肺。近年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显示,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的发生乃系染色体易位所致。就原发性胸膜-肺滑膜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影像学所见以及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灶位于肱骨3例、股骨3例、胫骨2例、距骨1例;病灶呈类圆形、分叶状骨质破坏区,膨胀性生长6例,偏心性生长7例。病灶内常见钙化灶,病灶周缘见硬化边,少数有软组织肿胀、骨膜反应。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周围骨髓腔见长T1、长T2水肿信号,骨膜反应呈条状长T1、短T2信号。结论: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四肢长管骨骨骺区,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X线、CT和MRI一般能作出正确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骨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
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眶部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眶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2例中起源于鼻腔4例,鼻窦5例,眼眶3例.普通型软骨肉瘤8例,去分化型和间叶型软骨肉瘤各2例.CT表现:肿瘤呈卵圆形2例,分叶形6例,不规则形4例;内见散在点、环、结节、斑片状或不定型钙化;边界清楚9例,模糊3例;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低度强化.7例鼻软骨肉瘤出现骨质破坏,并侵犯周围结构;眼眶软骨肉瘤骨质破坏1例,并侵犯同侧额部.MRI表现:普通型和去分化型软骨肉瘤在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6例(与脑组织比较,以下同),等信号4例,T2WI表现为高信号8例,等信号2例,信号不均匀,内见散在低信号区,增强后呈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其中5例普通型软骨肉瘤边缘及间隔呈明显强化,内部不强化,呈斑驳状3例,蜂窝状2例;间叶型软骨肉瘤在T1、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和不均匀显著强化各1例.结论CT是鼻眶部软骨肉瘤诊断和鉴别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典型间隔及边缘强化的MRI表现也能够提示诊断,MRI可更清楚、准确地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原发软骨肉瘤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1例患者年龄范围13~63岁,中位年龄41岁,其中40岁以上7例。10例行x线平片检查,表现为溶骨/混合性骨质破坏,5例病灶内见钙化,仅1例见骨膜反应;3例行CT检查,病灶内均可见环一弧状钙化及骨内膜“扇贝样”压迹;9例行MRI平扫+增强检查,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内可见低信号间隔,部分病灶内散在斑片状钙化低信号影,增强后病灶均呈较明显的弓一环形强化;其中3例行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明显强化。结论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影像表现可提高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影像征象,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底软骨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8例软骨肉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本组中8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颅底中线旁的硬膜外,其中鞍旁4例、颈静脉孔区2例、前颅窝底及后颅窝底各1例。病变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1例。周围骨质呈溶骨性破坏6例,膨胀性破坏1例,侵蚀性破坏1例。CT平扫密度不均匀,瘤内可见形态不一钙化,多呈稀疏散在分布(6例),大部分钙化灶边缘较模糊;增强扫描轻度至中度不均匀强化。MR信号不均匀,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4例表现为周边及内部分隔中度强化,呈花环状或蜂窝状强化改变(病理类型为高分化型软骨肉瘤Ⅰ~Ⅱ级),2例呈不均匀斑片状明显强化(高分化型Ⅲ级及间叶性软骨肉瘤)。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中线旁,CT可以清晰显示瘤内特征性的钙化及周围骨质破坏征象,MRI增强扫描强化特点有助于判断肿瘤恶性程度,两者结合有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骨外间叶型软骨肉瘤(EMC)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EMC的影像和病理资料.结果 8例中,下肢4例,前臂1例,躯干2例,右肺1例.CT检查7例,5例瘤体内见弓环状、颗粒状、团块状或不规则条纹状钙化,密集钙化3例,局灶钙化2例.瘤体内未钙化区域的密度低于邻近肌肉组织.MR检查5例,4例周围分布的EMC在T1WI均为等高信号;T2WI均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2例呈“胡椒面”样表现;1例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增强后可见弥漫性不均匀强化及钙化区强化.1例中央分布的EMC呈长T1、长T2的分叶状病灶,T2WI上可见低信号间隔,增强后呈结节样强化.结论 EMC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钙化区强化及信号特征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SFT的影像表现,其中行CT检查者8例,7例行增强检查;4例行MR检查,2例行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将影像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观察.结果 (1)11例SFT中,位于胸部2例,腹盆腔5例,软组织4例.肿瘤直径2.5 ~23.0 cm,平均11.8 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4例,形态不规则7例.边界清楚者8例,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者3例.(2)CT平扫密度不均匀,均可见低密度区,2例见高密度出血灶,1例瘤内点状钙化.(3)MR T1WI呈等信号,3例肿瘤T2WI呈略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4例均见丰富的血管流空信号.3例瘤内信号混杂,其中2例散在长T1、长T2信号区,1例位于肝脏内见高信号出血灶;1例位于眼眶信号较均匀.(4)增强扫描9例病灶动脉期不均匀强化,并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呈进行性或持续强化,并有斑片状无强化区.(5)显微镜下肿瘤由疏密不均的梭形细胞、致密胶原间质以及大量“鹿角样”薄壁血管组成.结论 影像上见孤立性、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应考虑到SFT可能.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软骨肉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软骨肉瘤的X线、CT、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3例中,常见型9例,黏液型3例,去分化型1例。发病部位:长骨7例(股骨6例,肱骨上端1例),躯干骨6例(骨盆3例,肋骨2例,胸椎1例)。X线及CT表现:呈斑片状、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密度增高,骨皮质破坏、中断,局部软组织肿块。11例病灶内出现钙化。MRI表现:5例病灶T1WI呈稍低及等信号,T2WI呈显著高信号,增强后呈分隔状强化。结论X线、CT、MRI检查的综合运用,对原发性软骨肉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X线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和病理基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X线片、CT及MRI片资料,并与病理结果结合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骨、瘤软骨钙化、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间隔强化和边缘强化区代表肿瘤的纯软骨成分。MRI增强扫描有利于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的鉴别。结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容易误诊为软骨肉瘤,合理应用X线、CT、MRI检查,可提高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与软骨肉瘤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探讨去分化成分的X线、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去分化软骨肉瘤的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去分化软骨肉瘤不仅具有典型软骨肉瘤的表现,而且还具有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13例中8例显示有骨化,11例有骨膜反应,12例有软组织肿快,10例有钙化,其中8例钙化位于病灶中央部位。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具有典型软骨肉瘤所不具备的去分化成分的影像特点,认识这些特殊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