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朱萍  林建群 《海峡药学》2012,24(1):251-253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等相关数据库,对吡格列酮的不良反应进行整理和分析,供临床参考.结果应用吡格列酮时可出现水肿、低血糖、贫血、头痛、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医务工作者必须重视其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药学进展》2011,(10):481-I0001
法国国家健康保险计划(FNHIP)涉及的一项临床研究于2006年—2009年间跟踪随访了150万名糖尿病患者,发现使用Takeda制药公司上市的抗2型糖尿病药物吡格列酮(商品名:Actos)的155535名病人患膀胱癌的风险明显高于使用其他抗糖尿病药物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吡格列酮干预组(3mg·kg-1·d-1,DT组),每组8只。12周末,测定各组相关生化指标。运用比色法检测肾皮质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同时留取肾标本作电镜观察。结果与NC组相比,DM组和DT组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C肽、尿素氮、血肌酐、肾重/体重和24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与NC组比较,肾皮质Cu-ZnSOD、CAT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增加(P<0.01)。DT组与DM组比较,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胰岛素、C肽、尿素氮、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重/体重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5);肾皮质CAT和Cu-ZnSOD活性增加(P<0.05),肾皮质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其降糖、降脂机制,可能与吡格列酮的抗氧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吡格列酮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利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 ,观察吡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与高浓度胰岛素共同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影响 ,进一步推测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并发心肌肥大的可能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为模型分组给药后 ,用Lowrys法测心肌细胞的蛋白质含量 ;用 [3 H]leucine标记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的合成 ;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心肌细胞的体积 ;用显微镜目镜计数心肌细胞搏动的频率。结果  10 μmol·L-1浓度的吡格列酮在对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蛋白含量、蛋白合成及体积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抑制肥大的效果比维拉帕米更为明显 ;同时观察到吡格列酮同维拉帕米一样有抑制心肌细胞搏动的作用。结论 吡格列酮能有效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PAR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异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格列酮治疗糖耐量异常的疗效。方法于2004年1—9月,对我科内分泌门诊初诊为糖耐量异常(IGT)患者28例,经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1个月后,OCTT检查7.8≤2hPG<11.1mmol/L者,给予吡格列酮15mg/d,疗程24周。比较治疗前后BMI、FPG、2hPG、游离脂肪酸、血胰岛素水平等指标。结果IGT经生活方式干预无好转,加用吡格列酮15mg/d治疗后,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游离脂肪酸降低,BMI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可用于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疗效可靠,安全性能好。  相似文献   

6.
脂肪组织不仅仅是被动的能量储存器官,而且是能够分泌多种激素类物质的内分泌器。脂肪细胞分化及其调控失常与人类多种疾病如肥胖症、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Pefilipin(围脂素)是新近发现的特异表达于脂肪细胞和类固醇生成细胞脂滴表面的一种磷蛋白,其基因受PPARV(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调控。国外有报道认为,pefilipin基因有随3T3-L1脂肪细胞分化成熟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的趋势,提示该基因可能与肥胖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吡格列酮作为PPAR1配体,对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改善作用,而且具有促进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特点;而目前国内有关吡格列酮对脂肪细胞中pefilipin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应用吡格列酮干预分化过程中3T3-L1细胞,观察3T3-L1细胞分化过程中pefilipin 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吡格列酮对perilipin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活剂吡格列酮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吡格列酮(30mg/d)治疗8周,分别于用药前、用药8周后观察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D)、总胆固醇(CHO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 吡格列酮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周后,SBP、DBP、LDLD、CHOL、hs-CRP、IL-6、Hcy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吡格列酮能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是2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并发症,也是T2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特点是血管内皮受损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基底膜增厚,糖原沉积、脂肪样和透明样变性导致的血管阻塞。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内源性因子如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非分泌蛋白、C反应蛋白(CRP)、内皮祖细胞(EPCs)、一氧化氮(NO)等有关。吡格列酮(pioglitazone)属噻唑烷二酮类,是一种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的合成型配体,为新型胰岛素增敏剂,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其还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能够降低人体内多种内源因炎性因子水平,从而对T2DM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有效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糖尿病治疗药物,具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国内外研究报道其常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水肿、骨质疏松;个案报告的不良反应有胸腔积液、贫血、上感、头痛、胃出血、肝功异常等;国外还报道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本文对该药在国内外研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系统整理,为国内开展使用该药的不良反应调查提供参考,并同时提醒临床医务工作者关注该药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盐酸吡格列酮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合成盐酸吡格列酮.方法:以2-(5-乙基-2-吡啶基)乙醇(5-EPE)为起始原料,经缩合、还原、重氮化、环化、水解及成盐等6步反应得到盐酸吡格列酮.结果:目标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及X-单晶衍射等确证其化学结构,总收率为12.8%.结论:本路线可简化实验操作,降低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染料木素(genistein)对成骨样细胞MC3T3-E1细胞增殖及骨形成蛋白-2(BMP-2)、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成骨样细胞MC3T3-E1,加入不同浓度的染料木素(1×10-10、1×10-9、1×10-8、1×10-7、1×10-6和1×10-5mol·L-1),以1×10-9mol·L-1雌激素(β-estradiol,E2)作为阳性对照组,采用MTT比色试验法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法,观察染料木素作用后MC3T3-E1的增殖及分化情况,以Westernblot方法检测成骨样细胞中BMP-2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染料木素可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染料木素作用后细胞的ALP值也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染料木素可增加BMP-2和β-catenin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染料木素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与分化,可通过调节BMP-2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影响成骨样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人骨形成蛋白2和地塞米松对不同来源成骨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人骨形成蛋白2(BMP-2)和地塞米松(DEX)对3种来源成骨细胞的作用,并比较其特性。方法:体外培养胰酶消化法所得的正常成人的成骨细胞,成骨样细胞系和由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经DEX诱导7d后所得的成骨细胞,经不同浓度的BMP-2和DEX处理,观察细胞形态,并进行MTT试验和测定细胞裂解液的碱性磷酸酶(ALP)。结果:对正常成人的成骨细胞,BMP-2处理48h,72h对第4代和第8代的细胞无明显促增殖和分化作用;DEX作用48h和72h促第4代细胞增殖且表达ALP明显增加,DEX浓度为10^-8mol/L时其促增殖和分化的效果最佳,DEX对第8代细胞无明显作用。对成骨样细胞系BMP-2促增殖作用不明显,DEX处理48,72h后明显促其增殖;BMP-2及DEX作用72h后ALP表达明显增加,当作用于源自骨髓MNC的成骨细胞48,72h均促其增殖和分化。结论:BMP-2和DEX对不同成骨细胞的效应因细胞来源和作用时间不同而有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脂多糖(LPS)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的骨保护作用。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不同浓度下MC3T3-E1成骨细胞的细胞增殖活性,对硝基苯磷酸盐法检测白藜芦醇不同浓度下MC3T3-E1成骨细胞ALP活性。将MC3T3-E1成骨细胞分为空白组(基础培养基)、对照组(LPS 2μg/mL)和实验组(LPS 2μg/mL+白藜芦醇20μmol/L)。采用qRT-PCR检测三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细胞沉默调节蛋白1(SIRT1)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20μmol/L是MC3T3-E1成骨细胞最适成骨浓度(P<0.05)。与空白组比较,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骨相关基因Runx2、ALP、OCN和OPN mRNA表达水平和SIRT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够通过提高Runx2、ALP、OCN、OPN和SIRT1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观察噻唑烷二酮(TZD)类药物吡格列酮对高浓度葡萄糖与高浓度胰岛素共同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推测TZD类药物对糖尿病并发心肌肥厚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培养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为模型分组给药后。利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定细胞的数量;利用[3H]thym id ine标记法测定细胞DNA的合成;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吡格列酮可以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数量、DNA合成及S+G2+M期细胞的百分比增加,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吡格列酮能有效抑制高糖高胰岛素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PARγ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芫花素对于MC3T3-E1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芫花素1、5、10、15μmol/L处理MC3T3-E1细胞14 d,采用MTS法检测芫花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测芫花素对MC3T3-E1细胞中ALP、HDAC1和Runx2 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芫花素5、10、15μmol/L可以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中ALP、Runx2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提高(P0.05),HDAC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下调(P0.05),表明芫花素可以促进MC3T3-E1向成骨细胞分化。结论芫花素具有促进MC3T3-E1细胞可以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对成骨细胞的分化过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体外转染克老素(Klotho,KL)基因对地塞米松(dexamethason,DEX)诱导的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携带KL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KL)及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GFP)感染细胞,并建立DEX诱导凋亡的细胞模型。运用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重组腺病毒的转染效果,qPCR与Western blot法分析KL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EX作用于MC3T3-E1细胞后的存活率及各研究组细胞的生存情况;流式细胞仪分析各研究组细胞的凋亡率;qPCR与Western blot分析凋亡标志物的mRNA、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分析caspase-9的荧光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成功感染MC3T3-E1成骨细胞,KL组和KL+DEX组的KL mRNA与蛋白表达量较非转染组明显升高。CCK-8法检测出DEX的适宜干预浓度为2.0 mmol·L~(-1)。DEX组、GFP+DEX组较其余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明显增加,Bax、Bcl-2的mRNA与蛋白表达分别表现出增加和降低趋势;KL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以及Bcl-2、Bax mRNA与蛋白表达较DEX组及KL+DEX组均明显改善。结论大剂量DEX的运用能够诱发MC3T3-E1成骨细胞凋亡,上调KL表达具有抵抗DEX诱导成骨细胞凋亡的作用,提示上调KL表达可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性骨质疏松,为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医源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7.
The benzo[b]furan derivative MU314 inhibits in vitro bone resorption as potently as β-estradiol (E(2)). Here, we examined the point of action on the anti-osteoporotic effects of MU314. MU314 (10 nM) suppressed lacunae formation by osteoclastic cells and ICI-182,780, a pure E(2) antagonist, inhibited this effect. Specifically, we ovariectomized (OVX) Wistar female rats and subcutaneously injected them with either MU314 (30 or 100 μg/kg) or E(2) (100 μg/kg) over an 8-week period.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in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tibia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14%) in OVX rats, and MU314 (100 μg/kg) and E(2) significantly suppressed the decline in BMC. OVX rats exhibited decreased cancellous bone in the proximal end of the tibia and induced destruction of its trabecular structure. MU314 suppressed these changes. OVX also reduced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of the femoral neck, which was also recovered by MU314 and E(2). E(2) completely protected against OVX-induced uterine atrophy, but MU314 had no effect. These results strongly indicate that MU314 acts as a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从牛骨制备低分子多肽,并观察其对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成骨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冷冻离心、等电点沉淀方法去除骨胶原,超滤法得到相对分子质量(Mr)10000以下的牛骨多肽,经Sephadex G-10脱盐,浓缩后用Tricine-SDS-PAGE电泳对Mr进行检测。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牛骨多肽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ALP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的ALP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中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建立了牛骨多肽的制备方法。低浓度牛骨多肽组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不显著(P>0.05),高浓度具有显著的增殖作用(P<0.05),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中、高浓度(50~400μg/mL)牛骨多肽组可提高成骨细胞ALP的活性(P<0.05),低浓度组(10μg/mL)提高ALP的活性不显著(P>0.05);牛骨多肽能提高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论牛骨多肽的制备工艺简单,适合规模化生产;牛骨多肽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ALP活性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