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一般静脉充盈压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来维持身体组织的需要。从血液动力学方面来说,即心脏不能正常地排出从大静脉回流来的血液,因而身体各部分发生血液和体液的郁积。小儿心力衰竭多发生在婴儿期,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所引起。小儿心力衰竭与成人虽无原则上的差别,但临床特点、药物剂量和药物选择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工作能力(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即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的病理状态。心力衰竭是儿童时期危重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分别用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病因治疗加上科学的护理。结果:科学的护理对治疗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结论:科学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 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件临床常见的综合征。近年来对心衰的治疗有了不少新进展,现介绍如下: 心衰是指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组织代谢的需要。婴儿期较儿童期多见。婴儿期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为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儿童期引起心衰的主要原因为风湿热及急性肾炎,还有心肌炎,心肌病,贫血等。心衰发生的机理可以是由于心肌本身的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工作能力(心肌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即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的病理状态.心力衰竭是儿童时期危重症之一.  相似文献   

6.
<正>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各种不同疾病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多呈急性发作,病情进展快,抢救不及时,予后严重。近年来,由于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生物化学、洋地黄药理动力学等方面研究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此征的治愈率得以提高。我科于1970年5月至1980年5月的十年中。收治422例,治愈了413例,死亡9例。本文着重讨论抢救中护理工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8.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凝固性、血液有形成份(主要是红细胞弹性、变形性)和心脏血管的粘弹性、变形性的一门科学[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展研究其在脑、肾及心血管疾病中的改变。关于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血液流变学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作者对70例CHF患儿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总结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CHF患儿70例,男55例,女15例。年龄4个月~3岁23例,~7岁17例,~13岁30例。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为风湿性心瓣膜病20例,病毒性心肌炎28例,扩张性心肌病10例…  相似文献   

9.
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并不能排除心力衰竭LVEF是反映心脏收缩功能最常用的指标,是心脏超声检查的重要项目。其计算方法是每搏输出量(SV)除以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多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LVEF下降(〈50%)。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征候群在小儿时期并不少见,婴儿时期由于各种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病毒性心肌炎所致,儿童时期则多因风湿病及急性肾炎所引起。一旦发生在短时间内危及病儿生命,若处理得当则可转危为安,因而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正确而及时的处理实属重要。本文就小儿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治  相似文献   

11.
<正> 通过口服国产β—甲基地高辛片剂和静注西德产β—甲基地高辛针剂治疗小儿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例的床观察及血药浓度测定、表明两者等量应用能达到相似的血药浓度及满意的临床效果.说明β—甲基地高辛确临有吸收完全、起效快、剂量小及使用方便的优点。口服可以代替静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庞晓  毕焕林 《农垦医学》2002,24(3):229-231
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心脏病终末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 ,在CHF的进展中 ,不只有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 -血管紧张素 (RAS)系统的活性亢进 ,还有内皮素系统的参与。探讨CHF与内皮素系统的关系 ,有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 ,在摸索新的诊断方法和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方面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1 内皮素的来源和作用内皮素 (endothelin ,ET)发现于 1988年[1] ,是已知作用最强和效应最持久的内源性血管活性肽 ,由2 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包括三种亚型 (ET - 1、E…  相似文献   

13.
韦衮政  徐守中 《重庆医学》1996,25(6):376-377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细胞内外的电解质发生改变。出现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还可能伴有低血钙,细胞内低钾、低镁,高钠、高钙。  相似文献   

14.
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广泛深入的研究,人们对心衰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在十九世纪40~60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心衰是因心脏向周围输出能力降低肾血流减少,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左右心室充量增加负荷最后导致肺和周围组织水肿。在本世纪80年代,由于心脏循环学说的建立,血管扩张剂在心衰治疗中广泛应用。在急性心肌梗塞后,硝普钠和硝酸甘油能明显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衰等症状明显改善。扩张血管药物的使用,虽然能改善症状,但不能提高生存率。在V—HeFT研究中,贩哑学扩张血管,血压明显降低,但是该组的病人的死亡率并未降低。在另一组…  相似文献   

15.
周东红 《医学综述》2004,10(6):355-356
心肌重塑引起的心肌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力衰竭(心衰)发生发展的机制,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肌重塑的恶性循环是心衰治疗的关键。把β-受体阻滞剂作为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基本治疗药物是CHF治疗进展的一个主要成就。卡维地洛作为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是唯一一种在临床上被证实可以全面阻滞肾上腺素活性的药物,这一概念奠定了全面阻  相似文献   

16.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制作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动物有鼠、兔、猫、犬、羊等。制作方法包括容量超负荷、压力超负荷及减弱心肌收缩力,心模型的评价主要通过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进行。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 (CHF)患者处于能量代谢不平衡状态 :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瘦素 (Leptin)具有抑制摄食 ,促进能量消耗方面的作用。CHF时 ,胰岛素、皮质醇、肿瘤坏死因子 ,白介素- 1等升高 ,它们能促进Leptin分泌。于是 ,Leptin与CHF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心衰恶病质的关系 ,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有关CHF时Leptin水平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进行综述。Leptin源于希腊语“Leptos”意为“瘦的”“单薄的” ,译为瘦素、消脂素、苗条因子。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Friedman领导的实验室于 1994年首先发现。其为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 ,在控…  相似文献   

18.
李靖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7):128-130
卡维地洛是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非选择性同时兼有阻滞β1、β2、α1-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的药物。1997年卡维地洛被推荐为第一个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的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物。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工作能力的减损,即使发挥代偿能力,仍不能泵出足够的血量以适应静息或活动情况下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衰是心脏病致死的常见原因,若能及时正确地诊断与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挽救生命。心脏作功的决定因素:(1)前负荷,亦称容量负荷,即指心脏收缩之前(舒张期)静脉回心血量所致的心室舒张充盈压力;(2)后负荷,亦称压力负荷,即指心脏收缩时(收缩期)面对的阻抗,决定于血压和周围血管阻力;(3)心肌收缩力;(4)心率等。  相似文献   

20.
强爱仙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5):2040-2040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心脏病一般并不立刻发生衰竭,因心脏有代偿能力,当心脏负担因各种原因进一步加重,则心脏失去代偿能力,收缩无力,在动脉系统产生血液供应不足,静脉系统淤血。心力衰竭的早期常常是一侧心脏先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