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阴道加德纳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端青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6,10(2):103-105
阴道加德纳菌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断端青综述黄策审校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71)阴道加德纳菌(GV)是引起人非特异性尿道炎和阴道炎重要的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还有引起脑炎、肝脏疡、肺脓疡、肾盂肾炎和菌血症的报道,患者多为有多个性伴... 相似文献
2.
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炎的致病关系张丽芳,周丽萍,胡越,段萍,周洁温州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邮政编码325003)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Vaginalis,GV)是细菌性阴道病(BacteralVaginasis,BV)的主要病原。为了解G... 相似文献
3.
钟国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8,12(4):226-226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vaginalis,GV)现认为是与性传播疾病有关的病原菌,也是非特异性阴道炎、子宫颈炎、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新生儿菌血症、产褥热的病原菌。1989年由端青等在国内首次从尿道炎患者中分离出来[1]。该菌生长条件要求苛刻,很难通过培养分离,因此,找科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对该菌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1996年3月~1997年10月,临床诊断为阴道炎的患者,用无菌棉拭子伸入阴道3cm处旋转,采集阴道分泌物和上皮细胞涂片,每人3份,立即送检。试剂和仪器阴道加德纳菌、衣原体、支原体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阴道加德纳菌和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解阴道加德纳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Gv)与细菌性阴道病( Bv)的相关性,采用荧光标记抗体染色技术对 150例临床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患者分泌物涂片和 100例正常对照者的分泌物涂片进行 Gv的检出;结果显示,患病组 Gv检出率( 59%)明显高于对照组( 25%), P< 0.01;患病组分泌物湿片“线索细胞”阳性的涂片( 140例)中, 96%( 135/140)的“线索细胞”周围显示吸附的细菌是 Gv,提示 Gv和 Bv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Cv是 Bv的病原菌之一。 相似文献
5.
阴道加德纳菌的生物学分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Piot分型法对76株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加德纳菌进行了生物分型分析。结果:1型22%,2型16%,4型30%,5型9%,6型16%,8型7%,3型和7型未检测到。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主要为1、2、4型,显著高于非细菌性阴道病患者(86%比37%,P<0.01)。 相似文献
6.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道加德纳菌与细菌性阴道病(附249例标本培养报告)吕文和,于永兰,李玉华,于秀英,曹永献,于振生,张惠芹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邮政编码266003)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过去称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加德纳菌(G...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阴道加德纳菌(GV)的生物学分型、药敏和感染途径。方法根据Briselden方法对GV进行生物学分型和传播途径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细菌性阴道炎组(BV组)GV检出率51.8%,对照组(NBV组)GV检出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检出6种生物型,两组生物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GV敏感的药物为:克林霉素、罗红霉素、四环素和甲硝唑。配偶间与自身不同部位检出同型菌株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V的不同生物型与BV发病有关,GV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对常用药物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9.
10.
阴道加德纳菌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的常见病原体,可经性接触传播,与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亦有一定关系,GV不仅引起尿道炎和阴道炎,还可导致早产、低体重儿、绒毛膜炎、羊膜炎、羊水感染、子宫内膜炎、急性输卵管炎、手术后感染和子宫颈癌等。由于该菌较难培养,国内实验室尚未广泛开展此菌的检测。本文对GV的分类命名、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致病机制、实验室检测及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STD患者阴道加德纳菌及其他病原菌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4年6月无锡地区682例STD患者的生殖道拭子标本进行阴道加德纳菌(GV)、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生殖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检测,女性同时检测念珠菌和滴虫。结果男性STD患者GV阳性率为8.1%,居NG(37.3%),UU(22.7%)之后列第3位;女性GV为28.3%,居念珠菌(42.6%),UU(38.6%)之后也列第3位。结论STD患者GV阳性率较高,在检出的病原菌中居第3位,对STD患者应注重GV的检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国内首株从病人体内分离的阴道加德纳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加德纳菌是引起人细菌性,非特异性阴道炎和尿道炎的病原菌之一,患者多为多个性伴者,国内还未见报道。我们从尿道炎患者体内分离到首株阴道加德纳菌,并进行了生长特性、细胞形态、生化反应、抗生素敏感性、G+cMo1%,扫描电镜及菌体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等方面的鉴定。其分解尿素和过氧化氢酶阳性的特点说明该菌可能为一新种。 相似文献
13.
353例男性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加德纳菌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表1 77例GV荧光抗体阳性病例相关疾病及标本来源分析 疾病组标本来源受检例数阳性例数阳性率(%)不育症组精液79810.1前列腺炎组前列腺液1272318.1龟头及尿道炎组尿道口分泌物691623.2泌尿道感染组尿液291137.9妻现患BV男配偶组尿液9777.8吸毒组尿液401230.0合计3537721.8 加德纳菌 (Gardnerella vaginalis,GV)是育龄妇女常见阴道定殖的细菌之一,可以通过性接触传播。 GV是否为男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原菌,目前报道较少 [1,2],为此我们于 1999年 4~ 5月对我院泌尿外科门诊的男性泌尿生殖道疾患和住院戒毒患者进行 GV检测,并对 G…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对不孕不育女性患者生育的影响,分析经过系统治疗阴道加德纳菌转阴后的怀孕几率。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女性患者,阴道加德纳菌涂片检查阳性并且经过系统治疗后的女性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以检测阴道加德纳菌涂片检查阳性,没有接受系统治疗的50例作为阳性对照组。以同时期在孕前检查为正常健康女性,在其孕前检查时取标本,婚前检测及婚后1年中每个月来我院检查一次阴道加德纳菌为阴性者,入选50例为阴性对照组。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女性阴道分泌物的加德纳菌。结果:实验组的成功生育几率为90%(45/50),阳性对照组的生育几率为30%(15/50),阴性对照组的生育几率为96%(48/50)。阳性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加德纳菌对女性的生育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学分型、基因分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GV)的不同生物学型别和基因型别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Biswas标准诊断BV;根据Briselden方法对GV进行生物学分型;运用ARDRA方法(扩增rDNA限制性分析)对GV进行基因分型。结果BV现患率为24.1%;BV患者的GV检出率(48.4%)高于非BV患者(13.1%),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共检测出7种型别,1,2,3,4型在BV患者的分布显著高于非BV患者(P<0.001),5型在非BV患者分布高于BV患者(P<0.05),未检出6型;将50株GV分为A,B,C三个基因型,没有发现基因型与BV有相关性。结论GV的不同生物型别与BV发病相关,未发现与BV发病相关的基因型别。 相似文献
16.
阴道加特纳菌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道加特纳菌是一种嗜血杆菌,与细菌性阴道病及其他许多临床上的并发症密切相关。现就其名字由来,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流行病学及临床检测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1对阴道加特纳菌的认识1953年,Lepold首次报道从患子宫颈炎妇女的泌尿生殖道中分离出一种体积小,不能移动的多形革兰阴性杆菌。2年后,Gardner和Dukes从92%的“非特异性细菌性阴道炎”妇女患者中,以及20%的阴道毛滴虫感染妇女、4%的临床念珠菌性阴道炎分离到了这种细菌。它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嗜血阴道棒状杆菌。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这类微生物不具备棒状杆菌的…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可经性途径传播,在不同人群中患病率不同。阴道加德纳菌是主要病原体,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阴道微生态环境紊乱。诊断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多项指标联合检测,为广泛深入研究细菌性阴道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阴道加德纳菌的临床应用李仕英,王建平,郑锡铭,龙建国,张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邮政编码050082)我们采用荧光标记特异性抗体,对临床确诊的100例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分泌物标本,用免疫荧光方法直接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V)...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并探讨育龄女性临床常见的感染性阴道炎及其病原体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阴道涂片检查的育龄女性患者2190例,根据患者年龄将其分为观察A组(年龄18~30岁)、观察B组(年龄31~40岁)、观察C组(年龄41~48岁),采集阴道后穹隆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观察A组694例,检出人数357例(51.44%),检出病原菌375株;观察B组995例,检出人数500例(50.25%),检出病原菌529株;观察C组501例,检出人数249例(49.70%),检出病原菌263株。三组病原菌检出率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病原菌主要有白色念珠菌、阴道加德纳菌、阴道毛滴虫,淋病奈瑟菌。观察A组白色念珠菌占63.47%,高于观察B组(51.23%)和观察C组(40.30%)。观察A组阴道加德纳和阴道毛滴虫占31.73%和2.67%,低于观察B组(38.75%,5.86%)和观察C组(42.21%,8.75%)。结论:育龄女性为感染性阴道炎的好发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呈下降趋势,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毛滴虫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