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们对青岛地区1989~1993年分离的250株淋球菌(每年50株)作了对壮观霉素和氟哌酸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对各年度流行株对两种药物的敏感度变化作了动态观察,旨在为今后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一、资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989~1993年每年5~8月收集从青岛医学院性病研究中心分离的淋球菌50株。每个菌株均经革兰染色、氧化酶和糖发酵试验鉴定为淋球菌。(二)培养基:初次分离用广酉皮肤病研究所生产的桂敏培养基。MIC试验用淋球菌基础培养基加10%的脱纤维羊血制成的血平板。…  相似文献   

2.
淋球菌流行株抗生素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7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123株淋球菌中检出115株对青霉素耐药(93,5%),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39株(占31.7%);四环素耐药率为87%,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为72株,占58、5%;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1,1%;未发现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尤以青霉素为甚,其MIC508及MIC90均超过耐药标准的8倍和大于32倍。结论: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高,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提示对淋病的治疗作用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16年10月-2018年6月我院收集的淋球菌流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了解本院淋球菌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和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判读结果,用纸片酸度法测定产β 内酰胺酶淋球菌菌株(PPNG)。结果:共检测95株淋球菌流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5.79%、86.32%、91.58%和14.74%,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未检出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耐药菌株,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的低敏率分别为5.26%和9.47%。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流行率为33.68%和36.84%。结论: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耐药率高,已不适用于淋病的治疗;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敏感性高,可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持续监测淋球菌耐药性发展趋势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了解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2000-2001年广西南宁地区分离的160株淋球菌,在系统鉴定的基础上,以琼脂稀释法测定了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和四环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判定其敏感、中度敏感及耐药性。结果:在检测的160株淋球菌菌株中,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阳性率为4.4%,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大观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78.1%、91.9%、3.1%、0.6%和48.1%。结论:南宁地区淋球菌耐药以环丙沙星为甚,青霉素和四环素次之,也出现了个别耐头孢曲松和耐大观霉素的淋球菌菌株。  相似文献   

5.
2003~2006年南京地区淋球菌分离株抗菌药物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2003~2006年淋球菌耐药现状。方法:纸片酸度定量法测定菌株的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对淋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共检测了791株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的阳性率每年维持在42.23%~57.36%之间,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的阳性率由2003年的19.47%(37/190)上升到2006年的32.82%(65/198)。在非PPNG中,染色体介导的青霉素耐药菌株的阳性率介于57.84%~87.27%。耐环丙沙星淋球菌的阳性率介于97.89%~99.51%,未检出头孢曲松耐药菌株,每年的低敏菌株比例处于30.58%~57.89%之间。每年均检出1~2株大观霉素耐药菌株,共6株。结论:头孢曲松和大观霉素为治疗淋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汕头市92株淋球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2009年淋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率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纸片酸度法测定青霉素产β-内酰胺酶菌株.结果:92株淋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84.8%、四环素耐药率为89.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2.4%;未发现大观霉素及头孢曲松耐药菌株.检出PPNG高达31株(33.7%).TRNG为47株(51.1%).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MIC50及MIC90均已超过耐药标准.结论: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汕头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上海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为了解上海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2000年我们从上海地区分离出225株淋球菌流行株,使用琼脂平皿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头孢曲松、大观霉素、环丙沙星对淋巴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纸片法对菌株作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225株淋球菌中产青霉素酶株(PPNG)84株(37.32%),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株(TRNG)15株(6.67%),环丙沙星高度耐药株(MIC≥16mg/L)22株(9.33%),朱发现对头孢曲松、大观霉素耐药菌株。对淋球菌进行持续的耐药监测,有助于了解流行菌株的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上海地区宜首选大观霉素或头孢曲松治疗淋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淋球菌对五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及营养型分布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为了解淋球菌分离株耐药的比率及特性,以评价现行淋病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药物敏感性与营养型之间的关系,我们对1994年7月至1995年6月由四个城市性病门诊患者分离的390株淋球菌作了抗菌药物敏感性及营养型测定。以琼脂稀释法测定了5种监测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5株为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及耐四环素的菌株(MIC≥1mg/L)分别为314株(80.51%)及372株(95.38%)。44株(11.28%)对环丙沙星耐药(MIC≥1mg/L)。389株(99.74%)对壮观霉素敏感(MIC≤32mg/L)。全部分离株对头孢三嗪敏感。40株(10.26%)为多重耐药菌株,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390株淋球菌中存在8种营养型,以需脯氨酸及原型菌株占优势。需脯氨酸的菌株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低于原型菌株。本研究表明,耐青霉素及四环素的菌株比率较高,出现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持续性监测淋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淋球菌青霉素耐药状况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的质粒基因型的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球菌对青霉素的最小抑菌浓度采用纸片酸度定量法检测菌株是否产青霉素酶。采用单管PCR方法对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耐药质粒进行基因分型。结果8年间共检测1208株淋球菌,青霉素总耐药率为84.02%(1015/1208)。非产青霉素酶淋球菌中,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淋球菌占74.02%(550/743)。产青霉素酶淋球菌占38.49%(465/1208),其中177(38.06%)株同时为质粒介导的耐四环素淋球菌即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产青霉素酶淋球菌阳性率自1999(8.04%)年起逐年增加,至2004年达最高(57.36%),2005、2006年略有下降。质粒PCR分型显示,所测菌株均携带亚洲型质粒。结论南京地区耐青霉素淋球菌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产青霉素酶淋球菌近年增加较快,携带亚洲型质粒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在南京地区流行,未发现其他类型的质粒。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996-2001年广州地区淋还需菌耐药性和质粒介导耐药株流行趋势。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的抗生素耐药物和质粒介导的四环素耐药淋球菌(TRNG),用纸片酸度法测定质粒介导的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结果:6年来,共检测了793株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发现青霉素的耐药率由1996年的57.2%上升到2001年的81.8%,PPNG的流行率由由2%升至21.8%;四环素耐药率较高且稳定,但TRNG流行率由1996年1.5%增至2001年的27.2%。结论:广州地区质粒介导的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株流行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这些抗生素耐药株的高流行区。  相似文献   

11.
淋球菌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206株淋球菌进行青霉素、四环素、头孢三嗪、壮观霉素、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和浓度和β-内酰胺酶测定。结果显示9株为产青霉素酶淋球菌。染色体介导的耐青霉素和耐四环素的菌株分别为97株(47.09%)和102株(49.51%)。全部分离菌株对头孢三嗪和壮观霉素敏感。34株(16.5%)对环丙沙星耐药。该研究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淋病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淋球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对1998年~1999年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的98株淋球菌流行株,在系统鉴定的基础上,进行了抗生素敏感性的测定,以琼脂稀释法测定了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和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根据CDC标准判定敏感、中度敏感及耐药。结果 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三嗪及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3.92%、49.45%、11.11%、16.  相似文献   

13.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头孢三嗪、壮观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5种抗生素对124株淋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用纸片磺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了。结果显示:124株淋球菌检出β-内酰胺酶菌株(PPNG)4株(3.22%)、耐四环素菌株(TRNG)阳性2株(2.62%)、环丙沙星高度耐药株MIC大于8mg/L19株(15.3%),未发现对头孢三嗪、壮观霉素耐药菌株,但头孢三嗪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应引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淋球菌耐药菌株和质粒图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地区淋球菌耐药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抗菌剂敏感性。采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菌株(PPNG)。用碱裂解法检测质粒。结果:检测了173株淋球菌。青霉素、环丙沙星和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87.9%、90.2%和66.5%,PPNG检出率4%,质粒检出率90.2%。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菌(TRNG)11.5%。结论: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治疗淋病的作用已很差。淋球菌对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钠较敏感。  相似文献   

15.
杭州地区64株淋球菌流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连续或间断地监测淋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十分必要的。现将2000年1~10月我们对临床分离的64株淋球菌应用琼脂稀释法进行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来源:2000年1~10月本院性病实验室从性病门诊患者中分离的64株淋球菌。菌株经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鉴定分纯后,置于脱脂牛奶保存于-70℃冰箱冻存。(二)抗菌药物: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提供。(三)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培养基采用GC基础粉(Oxoid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2010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结果:105株淋球菌检出PPNG 33株(31.4%),TRNG 51株(48.6%);青霉素耐药率为60.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四环素耐药率为93.3%,其中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三重耐药的有62株(59.1%);未发现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株,敏感性分别为100%和62.9%。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外人工诱导耐头孢曲松淋球菌的可行性,为研究淋球菌耐头孢曲松的机制提供实验菌株。方法将对头孢曲松敏感的标准株ATCC49226(MIC 0.004ug/mL)和临床株ZSSY00205(MIC 0.25ug/mL)以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法连续传代培养,定期监测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诱导耐药成功后检测耐药菌株的稳定性,并分析诱导耐药前、后菌株RAPD图谱的改变及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改变。结果诱导后菌株ATCC49226和ZSSY00205对头孢曲松的MIC值是诱导前的125倍,诱导前、后菌株RAPD图谱未见明显改变,但头孢曲松诱导耐药后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下降。结论体外头孢曲松次抑菌浓度法可诱导产生头孢曲松耐药株,淋球菌对头孢曲松产生耐药的同时,可对包括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或耐药性增加,即多重耐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监测2019年本单位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趋势及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和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流行情况,为临床有效选择抗生素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本单位门诊临床分离培养的100株淋球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大观霉素、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 内酰胺酶。结果: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株占35%(35/100),质粒介导的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株占32%(32/100)。环丙沙星和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99%(99/100)、93%(93/100)。阿奇霉素耐药率达10%(10/100)。头孢曲松和头孢克肟未见耐药菌株,低敏率分别为22%(22/100)和19%(19/100),敏感率分别为78%(78/100)和81%(81/100)。大观霉素未发现耐药菌株和低敏菌株。结论: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大观霉素仍可推荐为广州地区淋病患者首选药物。建议临床制定合理抗菌治疗方案以提供科学指导时,应长期监测淋球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9.
淋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2001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耐药菌株的流行特点。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判断敏感性按WHO西太区淋球菌耐药性监测统一标准。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结果:153株淋球菌中检出127株对青霉素耐药(83.0%),产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占17.0%(26/153);四环素耐药129株(84.3%);其中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菌株(TRNG)占总数的24.1%(37/153);环丙沙星耐药117株(76.5%),其中92株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有耐药性,三重耐药占60.1%;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性最高,分别为100.0%和81.0%。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敏感,应作为临床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2010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结果:105株淋球菌检出PPNG 33株(31 4%),TRNG 51株(48 6%);青霉素耐药率为60 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四环素耐药率为93 3%,其中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三重耐药的有62株(59 1%);未发现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株,敏感性分别为100%和62 9%.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