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费城染色体由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特征性Ph染色体和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重要细胞遗传学标志。此外,Ph染色体也常见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出现Ph染色体临床上十分罕见,检出率仅约0.5%~3.0%[1-3]。Ph阳性AML发生率较低,缓解率低,预后差。Ph阴性AML复发为Ph阳性AML极为罕见,国内尚未发现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白血病细胞染色体核型和基因表达观察的意义。方法: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和直接法G显带分析染色体;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2例供者为女性的男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染色体检测持续46,XX。最长生存50个月。4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经allo-PBSCT后,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阳性1例,经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加干扰素治疗,已生存70个月。Ph染色体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阳性2例,最长生存27个月。Ph染色体阳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1例,已生存14个月。2例AM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检测出非特征性染色体畸变,复发后再化疗达完全缓解,最长生存期达81个月。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检测可观察近期疗效,指导后续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认识Ph1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病程中向BCR-ABL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转变。方法密切监测患者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BCR/ABL P210融合基因转录水平、FISH法Ph1染色体、JAK2基因V617F突变。结果初诊时患者骨髓巨核细胞胞体大、多分叶核,BCR/ABL P210融合基因阴性,Ph1染色体阴性,JAK2基因为野生型;33个月后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形态转为单圆核小巨核细胞,BCR/ABL P210融合基因转为阳性,Ph1染色体转为阳性,JAK2基因仍为野生型。结论该患者由Ph1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在治疗过程中转为BCR-ABL1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正Ph染色体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最常见的细胞遗传学异常,3%~5%的儿童和25%~40%的成人ALL伴有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且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1-3〕)。既往Ph染色体阳性(Ph~+)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ALL(简称为Ph~+ALL)诱导缓解率低,复发率高。其中位生存期仅为6~12个月,远期总体生存(OS)率为10%~20%,无疾病生存(DFS)率在儿童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有效治疗复发/难治性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的疗法。方法:以CAG预激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复发/难治性Ph ALL病例1例。结果:该复发/难治Ph ALL患者经CAG方案联合伊马替尼诱导治疗后达缓解。结论:对于复发/难治性Ph ALL,CAG联合伊马替尼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达沙替尼治疗e8a2 BCR-ABL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患者,男,25岁,因"恶心、厌食"1周来诊。血常规检查、骨髓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支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诊断。经典G显带技术、FISH检查和巢式PCR产物测序分析发现该患者无明显Ph染色体,同时BCRABL1融合基因转录本为非经典型e8a2,由22号染色体上BCR基因片段插入9号染色体ABL1基因产生。结果:该患者经羟基脲治疗10d后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随后国产达沙替尼治疗3个月后获得完全细胞生物学缓解和早期分子生物学缓解,6个月时获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达沙替尼治疗期间无胸腔积液、发热、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该患者诊治经验提示,国产达沙替尼用于e8a2 BCR-ABL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费城染色体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iladel-phia chromosome-lik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Ph-like ALL),又称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或BCR-ABL1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基因表达谱与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相似,但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报告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1例,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该例患者经常规化疗未获缓解后口服格列卫治疗,获得血液学缓解,但很快复发,并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PML/RARα融合基因在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微小残留病(MRD)中的意义.方法:诱导缓解及巩固维持治疗期间,采用筑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患者骨髓细胞中PML-RARα融合基因的变化.结果:长期随访的18例完全缓解(CR)患者,2例分子学复发.其中1例发生于CRI后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CR2,CR2后2个月再次分子学与血液学的复发,诱导治疗1个疗程获得CR3;1例发生于CR1后74个月,诱导缓解治疗后获得CR2,随访结束时生存期已达106个月.结论:在CR期定期监测PML-RARα融合基因,可尽早发现分子学复发,及时治疗可避免血液学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例RUNX1::RUNX1T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RUNX1::RUNX1T1阳性AML治疗缓解后继发PML::RARA阳性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中年男性,因全血细胞减少就诊。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RUNX1::RUNX1T1阳性,明确诊断为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经过诱导缓解和巩固治疗后RUNX1::RUNX1T1转阴,缓解期大于2年,疾病复发时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示PML::RARA阳性,诊断为PML::RARA阳性APL,经37 d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达到骨髓象缓解。结论 RUNX1::RUNX1T1阳性AML患者缓解后发生继发性APL临床罕见,容易漏诊,确诊主要依靠髓系白血病融合基因筛查;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药物毒性诱导克隆改变有关,采用三氧化二砷及维甲酸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的分子基础是Ph染色体[t(9,22)(q34;q11)易位]产生BCR-ABL融合基因。而该基因编码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融合蛋白,从而引发大量白血病细胞恶性增殖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1-2])。张艾等(2014)研究报道,BCR-ABL融合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骨髓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形成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性是出现Ph染色体t(9;22)(q34;q11),90%以上的患者存在此种异常染色体。9q34上的C-ABL原癌基因与22q11上的BCR基因断裂后并置形成BCR-ABL融合基因,其转录翻译产物P210蛋白具有异常增高的蛋白酪氨酸激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imatinib)对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的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报告1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应用骨髓细胞直接法和24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和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多重RTPCR方法同时检测29种白血病融合基因。取患者骨髓白血病细胞,台盼蓝拒染实验观察伊马替尼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①该例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6,XX,t(1;16)(q22;q22),未见Ph染色体;表达BCR/ABLb2a2mRNA,临床治疗效果差,生存期短。②伊马替尼可以抑制该原代白血病细胞的生长,促其凋亡,使大部分细胞受阻于G0/G1期。结论:伊马替尼可以诱导BCR/ABL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以携带费城染色体(Ph)异常造血细胞克隆扩增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血液疾病.t(9;22)q(34;11)染色体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成为CML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筑巢式RT—PCR(RT—nest-PCR)法检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后微小残留病变(MRD),并探讨它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nest—PCR法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和Ph染色体。结果:20例CML行URD患者术前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阳性,移植术后30dPh染色体皆转为阴性,bcr/abl融合基因完全转阴时间为1~3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在随防的18例CML患者中,有16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完全转阴后没再转为阳性。在1例复发的CML患者中可见到血型、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动态变化,另1例CML患者在移植成功后的21个月和36个月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经随访未见临床和血液学复发征象。结论: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是目前观察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CML患者体内残留病变,患者能长期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typical 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aCML)是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的克隆性造血异常疾病,具有骨髓增生异常和骨髓增殖性肿瘤(MDS/MPN)的双重特性[1].其临床特点:骨髓以成熟中性粒细胞及中、晚幼粒细胞的增多,可伴有轻度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类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CML)的症状,但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均阴性.2008年WHO肿瘤分类中,将aCML归类MDS/MPN[2].本病的临床表现和生物学特性与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aemia,CMML)、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neutrophilic leukemia,CNL)等有许多相似之处,这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本文报道1例确诊的aCML.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发生在造血干细胞水平的髓系恶性克隆性白血病,以因9号、22号染色体易位t(9;22)(q34;q11)而形成的费城(Ph)染色体及由此产生的BCR-ABL融合基因为特征~([1-2])。BCR-ABL融合基因及其表达产物P210被认为在CML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其主要机制在于引起异常的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影响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18.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以携带费城染色体(Ph)异常造血细胞克隆扩增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血液疾病。t(9;22)q(34;11)染色体易位导致BCR-ABL融合基因的形成,该融合基因编码产生具有高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成为CML发病的主要原因。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外,CML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SET-NUP214融合基因急性白血病(SET-NUP214+A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4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苏州弘慈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8例SET-NUP214+AL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疗效及预后, 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 女性6例, 年龄13~55岁, 中位数29岁。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6例(髓/T表达3例、B/T表达2例、髓/B/T表达1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 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所有患者确诊后接受诱导化疗, 17例患者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 后续所有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前状态:第1次完全缓解15例, 第2次完全缓解1例, 部分缓解1例, 未缓解1例。所有患者完全植入, 中性粒细胞植活和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2、13 d。随访时间4~80个月, 中位数23个月, 18例患者中15例存活, 死亡3例, 死因均为移植后复发。...  相似文献   

20.
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是近年来在联合化疗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我们采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加维甲酸作为联合诱导分化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及继发于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的急性白血病(AL)。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1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21~50岁,诊断AML(M_3)8例。MDS发展为急性白血病3例(1例M_6,2例M_2),均为初治病例。治疗方法:11例均以三尖杉酯碱1mg加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