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慢性肾衰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当前对慢性肾衰患者脂质水平异常、增高与降低的原因、慢性肾衰心脑血管合并症,因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肾脏再损伤的发生机理及患者经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治疗后脂质增高、降低与改善程度等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患者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慢性肾衰患者87例分为心血管疾病组(CVD组)55例和无心血管疾病组(NVCD组)32例,另选50例健康对照(对照组),检测其血清NT-proBNP、Hcy和其他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慢性肾衰患者除内生肌酐清除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外其他各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肾衰患者两组间NT-proBNP、Hcy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指标均无差异(P〉0.05).慢性肾衰患者NCVD组NT-proBNP、Hcy水平与血清肌酐浓度成正相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负相关(P〈0.01),但CVD组NT-proBNP与血清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没有相关性.[结论]NT-proBNP、Hcy可预测慢性肾衰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NT-proBNP也可作为反映其心血管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前慢性肾衰与脂质代谢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就当前对慢性肾衰患者脂质水平异常、增高与降低的原因、慢性肾衰心脑血管合并症、因脂质代谢异常引起肾脏再损伤的发生机理及患者经血液透析、腹膜透折、肾移植治疗后脂质增高、降低与改善程度等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4.
101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住院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因。[方法]收集并分析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在本科住院治疗的101例慢性肾衰血液透析病人住院资料。[结果]101例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病因构成依次为:心力衰竭40例(39.6%),感染27例(26.7%),消化道症状15例(14.9%),脑血管病变5例(4.9%),其他14例(13.9%)。[结论]心力衰竭和感染是血透病人住院的主要病因。有效防治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可减少患者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5.
铁代谢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铁代谢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CRF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并对CRF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 CRF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蛋白(FER)高于对照组(P〈0.05),而转铁蛋白受体(sT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铁代谢障碍可能是引起CRF的原因之一;CRF患者发生和发展与铁代谢有关,而FER增高及sTfR的降低有助于监测肾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钢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1):33-3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5例CRF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分析甲状腺激素与血肌酐及血脂各指标参数的相关性.结果CRF患者血清TT3、F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TT4、FT4和s-TSH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TG、LDL和apo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和P<0.05),HD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和apoA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直线回归和相关性分析显示,CRF患者血清TT3和FT3均与Scr、TG、LDL、ApoB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而与HDL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s-TSH与Scr、TG、HDL、LDL、ApoB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RF患者常见低T3低T4综合征,且与肾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作为判断CRF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意义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是CRF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透患者45例,应用EPO前测血脂、Cr、BUN,后给予EPO每周80U/kg,分2~3次皮下注射,共用8周。观察治疗4周、8周患者血脂的动态变化。结果:MHD患者EPO治疗4周后TG、apoB、Lp(a)显著下降(P〈0.01),apoA1、LCAT活性明显增高(P〈0.01)。8周后变化更明显(P〈0.01)。而LDL-ch、HDL-ch、TC、apoE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EPO可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脂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8.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改善慢性肾功能不全脂质代谢异常3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长期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9例,分别给予常规透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脂成分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p(a)]等的变化.结果:常规透析治疗前后血脂成分无明显变化.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患者治疗后TG、Lp(a)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C、HDL以及LDL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部分脂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与非透析患者血脂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组)、27例配时对照者及25例非透析患者(B组)、25例配时时照者.查血TC.TG,HDL-C.LDL-C,Apo-Al.ApoB及Lipoprotein(a)[LP(a)];彩超观测双侧颈总动脉、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包括斑块,最大(Vmax)和最小血流速度(Vmin)(即收缩期和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血管内皮厚度(即内膜-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结果】A组HDL-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LP(a)显著增高(均P〈0.01);B组Apo—B、TG、LDL-C、LP(a)显著增高(P〈0.01~0.05),HDL-C显著降低(P〈0.01),A组和B组血脂结果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其对照组相比平均IMT、最大IMT、RI、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Vmin显著降低(P〈0.01)。B组与其时照组相比平均IMT、最大IMT、斑块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1).A组较B组Vmin显著降低(P〈0.01);颈动脉斑块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血脂结果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斑块阳性组患者较阴性组平均IMT、最大IMT均有显著性增厚;A组和B组LDL-c、Lp(a)、Apo-B分别与平均IMT、最大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非透析患者存在血脂异常和动脉硬化.并存在一定关系.纠正血脂异常有可能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和非透析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铁代谢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检测CRF患者、血液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并对CRF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铁代谢相关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进行分析。结果 CRF患者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铁蛋白(FER)高于对照组(P<0.05),而转铁蛋白受体(sTf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铁代谢障碍可能是引起CRF的原因之一;CRF患者发生和发展与铁代谢有关,而FER增高及sTfR的降低有助于监测肾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供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开始首次透析时血清白蛋白 (SALB)水平的准确数据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查阅湖南长沙地区两大血透中心 1998~ 2 0 0 4年间开始第一次透析的所有31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案获得血清白蛋白值和其他人口统计学及实验室数据。将患者按不同标准分组并计算整个患者群及不同分组情况下的平均SALB浓度、肾小球滤过率 (GFR)和其他指标 ,比较组间差异 ,分析各指标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①所有被调查患者的平均SALB浓度为 ( 34.2± 5 .8) g/L ,4 7.8%的患者存在低白蛋白血症 (SALB <3.5g/l)。糖尿病患者的平均SALB浓度 ( 31.8± 5 .9) g/L低于非糖尿病患者 ( 34.5± 5 .7) g/L( P <0 .0 5 )。②以年龄、性别、体重、费用来源、职业、透析方式所分各亚组间SALB浓度无显著差别。③当GFR <7.0ml/min时 ,SALB与GFR呈正相关。而当GFR >7.0ml/min时 ,GFR与SALB之间无相关。【结论】①低白蛋白血症在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普遍存在 ,主要是透析较迟所致。②糖尿病所致的患者SALB较其他患者更低。③SALB只在一定条件下与GFR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IRMA)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同时采用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左心功能.[结果] 随着心功能恶化,血浆BNP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级心功能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经抗心衰药物综合治疗后,BNP水平降低(P〈0.01).BNP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D%)呈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呈正相关.[结论] 在患者心力衰竭的进展中其血浆BNP水平与心衰程度密切相关,测定患者血浆BNP水平是监测心衰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未透析慢性肾疾病(CKD)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8例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CKD患者(CKD3期30例;DKD4期40例;DKD5期38例)的临床资料。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cTnI增高与各危险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25.9%的患者血清cTnI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CKD越严重者,cTnI升高者越多(CKD3期5例,DKD4期9例,DKD5期15例,P<0.001)。cTnI的升高与年龄的增大(P<0.01)、糖尿病(P<0.01)、既往心血管疾病(P<0.05)、左室肥厚(LVH)(P<0.01)、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P<0.05)相关,但多因素分析仅年龄是cTnI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而GFR、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不是。【结论】血清cTnI浓度升高在无ACS的透析前CKD患者中较为普遍。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既往冠心病史、LVH、GFR下降相关。但GFR和LVMI不是其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N末端B型脑钠钛前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其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CHF患者63例,根据1994年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标准(NYHA)分为Ⅱ级17例,Ⅲ级28例,Ⅳ级1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身高、体重、血脂、APN、NT—proBNP,计算体重指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CHF患者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加而明显升高,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CHF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PN、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数转换的血清APN水平与血清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7u,P〈0.01)。【结论】联合监测血清APN和NT—proBNP水平对于判断CHF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症因子的血浆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将50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为常规抗心衰治疗,干预组采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血样标本,测定其治疗前后的TNF-α、IL-6、hs—CRP血浆水平及心功能和左室内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的TC和LDL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左心室内径、LVEF、FS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血浆hs—CRP、TNF-α、IL-6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中TNF-α、IL-6等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短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血清中HBcAg检测方法系RIA法。同时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分级(G)和纤维化程度分期(S),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结果】437例患者血清HBcAg阳性率为86.72%(379/437),肝细胞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82%(410/437)和65.45%(286/437)。血清HBcAg/抗-HBc(-/+)分别与HBcAg/抗-HBc(+/+)和HBcAg/抗-HBc(-/-)组比较,肝细胞内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26/50)、66.5%(252/379)、100%(8/8),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BcAg/抗-HBc(+/+)、HBcAg/抗-HBc(-/+)、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2%(357/379)、90%(45/50)和100%(8/8)。在G1、G2,G3和G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5.4%(52/69),83.2%(119/143)、91.3%(136/149)和94.7%(357/379),G1、G2分别与G3、G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5)。在S1、S2,S3和S4组中血清HBcAg阳性率分别为76.2%、87.3%、93.6%和90.0%,S1与S2、S3、S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25-0.005)。【结论】结果提示,HBcAg/抗-HBc(-/+)组肝细胞内HBsAg、HBcAg表达阳性率低。随着HBcAg阳性率的增加,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均加重。血清中HBcAg与肝细胞内HBsAg、HBcAg的表达,与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期间观察血清转换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非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血液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A protein,SAA)水平与肾性贫血、肾性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rate,GFR)将62例CRF(CRF组)患者分为3个亚组:A组16例、B组18例、C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SAA水平。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CRF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A、B、C 3组血清SA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RF患者血清SAA水平与Alb、Hb均呈负相关(r分别=-0.461、-0.643,P均〈0.01)。结论非血液透析CRF患者存在血清SAA水平升高,这种微炎症状态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参与并加速了肾性贫血及肾性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