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研究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3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研究及病例随访。结果:13例中女多于男(1.2:1),平均年龄45岁,上下颌之比为1:1.2。病变主要位于前牙区和/或前磨牙(77%)。X线表现通常为透射影、阻射影混存。镜下以大量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间质中散在不规则、压缩状上皮岛或条索为特点。结论:促结缔组织增生性成釉细胞瘤为成釉细胞瘤的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2.
3.
腺样成釉细胞瘤与成釉细胞瘤的鉴别孟秀英咏梅赵诚薛玉芳1(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1.伊盟中医院)我科于1958-03~1997-03,共收治有病历记载,经病理证实的腺样成釉细胞瘤2例,成釉细胞瘤25例,二者鉴别如下。1临床资料1.1腺样成釉细胞瘤腺样成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促结缔组织型成釉细胞瘤(desmoplastic ameloblastoma,DA)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2000年7月至2017年8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分析各类型成釉细胞瘤的构成比和一般特征。选取具有完整病历和影像资料的DA病例28例、实性多囊型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连续病例各50例进行对比分析,提取关键影像特征,包括边界、周围骨质、三维形态、内部结构、牙和牙周膜情况、密质骨等,并比较病变的CT值。结果 1 269例颌骨成釉细胞瘤中DA构成比为3.9%,上颌发病率达46.0%,好发于前牙区(62.0%)和前磨牙区(30.0%)。DA在CT中多表现为边界呈扇贝样,内部含有骨化结构的实性肿物。肿瘤平均高度与长轴径比值为0.76,平均颊舌径与长轴径比值为0.63,大于其他两类成釉细胞瘤。根据成骨密度特点,DA可见3种类型:成骨致密型(Ⅰ型)、蜂窝/皂泡型(Ⅱ型)和成骨稀疏型(Ⅲ型);Ⅰ~Ⅲ型CT值分别为:(488.8±164.0) HU、(171.7±102.8) HU和(42.1±8.8) HU,均高于其他两种类型成釉细胞瘤。结论 DA在CT中表现为内部含不同程度骨化的实性病变,对于影像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其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比分析成釉细胞瘤不同类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对228例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病理类型和复发率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28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有一般型成釉细胞瘤145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80例.周边型成釉细胞瘤3例;前两种病理类型患者平均就诊年龄(岁)分别为32.63±14.68和24.83±10.15,两者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1);平均病程(月)分别为25.54±38.24和10.99±20.36,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一般型和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复发率分别为31.72%和15.00%,两者问有显著差异(P<0.01);在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中丛状型和滤泡型两种主要亚型的复发率分别为17.65%和12.90%,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单囊型成釉细胞瘤多见于青少年,发病年龄较一般型小,病程较一般型短,复发率比一般型低;而一般型中两种主要类型丛状型和滤泡型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M)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占牙源性肿瘤的59·3%~63·2%。AM虽然为良性肿瘤,但具有局部侵袭性,术后容易复发,其复发率可高达50%~90%。少部分肿瘤可表现出恶性组织学特征和(或)临床行为,WHO通称其为成釉细胞癌。一般认为,成釉细胞瘤起源于牙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2例儿童颌骨成釉细胞瘤病例,其X线表现类型主要为单房型;组织学类型以丛状型多见,生物学行为缺乏浸润性,复发率低;初次治疗采用保守性手术方法能保持颌骨的连续性,不影响颌骨发育,术后无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8.
徐阳  桂晓晨  李志来 《安徽医学》2012,33(8):1047-1048
正成釉细胞瘤临床常见,多发生在下颌骨,发生于上颌者少见,且巨大型成釉细胞瘤更为少见。作者治疗1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7岁。左面部肿块渐增长3年余于2012年2月26日入院。该患者2006年7月因右面部肿块曾在当地医院手术治疗,病理性质不详。1.1检查左鼻面部膨隆约5.0 cm×6.0 cm,界限欠清,皮肤颜  相似文献   

9.
153例成釉细胞瘤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成釉细胞瘤的X线特点。方法对病理确诊的有完整X线资料的153例成釉细胞瘤病例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的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结果①本组包含一般型成釉细胞瘤96例,单囊型成釉细胞瘤57例;有多房型X线影像82例(53.59%),单房型X线影像71例(46.41%);②本组一般型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为单房型35例(36.46%),多房型61例(63.54%)。本组单囊型成釉细胞瘤X线表现为单房型36例(63.16%);多房型21例(36.84%);两种组织类型中单房型和多房型X线表现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③本组有滤泡型成釉细胞瘤13例,其中X线表现为蜂窝型7例(53.85%);非滤泡型一般型成釉细胞瘤83例,X线表现为蜂窝型5例(6.02%)。二组中蜂窝型X线表现所占比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囊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单房型影像,一般型成釉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多房型影像,蜂窝型影像多见于滤泡型成釉细胞瘤。  相似文献   

10.
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是最常见的牙源性肿瘤,部分病例呈局部侵袭性生长,临床术后易复发.其侵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连续过程,涉及到凋亡调节基因、细胞黏附分子、促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降解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其侵袭性的研究将对临床治疗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此对成釉细胞瘤侵袭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肿瘤细胞的Vimentin、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及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果: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稀疏的梭形或星形细胞构成,分布相对均匀,细胞间有致密的胶原纤维,瘤细胞核肥胖,染色质细致淡染,可见清晰的小核仁,细胞无异型性,类似反应性纤维母细胞;瘤细胞强阳性表达Vimentin,部分表达SMA及MSA。结论:硬化性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Vimenin、SMA及MSA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首次对11例泪腺多形性腺瘤(泪腺混合瘤)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进行病理亚型分类,参考有关标准分出下述4个亚型:腺瘤型4例,间质型4例,中间型1例及肌上皮瘤样型2例。腺瘤型者包膜厚而疏松,其中3例见有不同程度的肿瘤成分浸润。间质型包膜较薄,易破。这两种亚型可能与临床上肿瘤术后复发、转移和恶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3例少见的造釉细胞牙瘤。此病的病理表现为肿瘤内即含有混合性牙瘤,又含有造釉细胞瘤的成分。临床上无特异性,常易误诊为牙瘤。病理上需与含有牙齿硬组织的肿物相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分析研究了5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常规检查,并随访其发病规律与特点。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的基本病理特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乳头状瘤样增生,肿瘤的下端与正常表皮平行。结论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良性瘤,不是癌前病变,不会转变为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对32例口腔粘膜原发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显示:本组病例无明显性别差异,平均年龄41.6岁,其中40岁以上23例(71.9%)。病变发生上腭13例(40.6%),牙龈及牙槽粘膜12例(37.5%),其它部位少见。以黑色肿块为突出的临床表现,其次为区域淋巴结肿大与病变周围粘膜存在黑色斑块。镜下见,肿瘤细胞成分多样,组织结构复杂多变。肿瘤细胞几乎不同程度的表达S-100蛋白和波形蛋白。多种抗体联用,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有帮助。  相似文献   

16.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采用抗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泌乳素(HPL)和妊娠特异性糖蛋白(SP1)抗体,检测了36例妊娠性绒癌中不同肿瘤性滋养细胞的胎盘激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大多数妊娠性绒癌为经典型,少数为非经典型。前者以合体滋养细胞(ST)和细胞滋养细胞(CT)为主,显示明显双相组织学图象;后者则以中间型滋养细胞(IT)为主要成分,缺乏明确的双相组织学特征。妊娠性绒癌以ST数量最多,CT次之,IT较少,HCG是该瘤表达的主要胎盘激素。肿瘤中三种肿瘤性滋养细胞在HCG、HPL和SP1的表达上既保留相应正常滋养细胞的一些特点,又各自具有其特征。  相似文献   

17.
840例脑星形细胞癌临床病理与预后的分析表明:该肿瘤是脑组织中最常见的肿瘤,高发年龄在21~50岁,10岁以下儿童少见。成人发生部位多在大脑半球,小孩多发生在脑干和小脑。病理分级:星形细胞瘤Ⅰ级84例;Ⅱ级425例;Ⅲ级265例;Ⅳ级66例。星形细胞瘤Ⅰ~Ⅱ级肿瘤界限不清楚,手术难以完全切除,Ⅲ~Ⅳ级肿瘤有一定界限,主瘤易于切除,术后加用放疗、化疗和中草药辅助治疗,其临床观察,星形细胞瘤Ⅰ级预后较好,Ⅱ~Ⅳ级预后较差。本组5年生存148例,生存率为17.6%,10年以上生存32例,生存率为3.9%。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病理学特性。方法:收集我院1987年—2006年收诊的病例及复习文献[1]共47例,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结果: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42-91)岁,平均71岁,男女之比31:16。随访中生存时间最短的一例,于术后3个月因第V对、第VII对颅神经转移而死亡,最长一例从发病到死亡经过了35年时间。肿瘤多位于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常无良好包膜,分界欠清。梭形细胞较多,围以硬化的间质,肿瘤细胞可非常稀少,常表达S100,HNB45,Desmin。结论:促纤维组织增生性黑色素瘤,低度恶性,呈侵袭性生长,很少转移,单纯手术切除,预后良好,但局部可以复发。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不规则形,表达S100,HMB45,Desmin。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针刺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兔,观察针刺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影响,证明针刺对后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并结合有关的功能指标探讨其机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动物体内植入生物材料后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变.方法 将生物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PVA)/纳米羟基磷灰石(n-HA) 聚酰胺66(PA66)植于大鼠皮下,分别于术后第2、4、6周行局部组织学切片观察,检测大鼠血液中CD3、CD4 、CD8 含量以及脾细胞中IL-1、IL-6、TNF-α的含量并与术前对比.结果 大鼠血液中CD3、CD4 、CD8 的含量和脾细胞中IL-1,IL-6,TNF-α的含量在第2、4、6周时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切片显示血管和纤维组织进入复合材料网孔中,与复合材料连为一体,未产生排斥反应.结论 PVA/n-HA PA66生物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未引起动物机体的免疫排斥反应,未干扰机体的免疫系统,是一种无毒、易被机体耐受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