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成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数字减影术在颈部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2例拟诊颈部动脉病变患者,分别采用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CTA)及非减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digital not-subtraction angiography NS-CTA)行三维血管成像,比较两种成像方法的成像时间及图像质量.10例同时接受DSA检查,其中3例为支架置入术后随访,比较DS-CTA与DSA血管成像的一致性.结果 DS-CTA与NS-CTA比较,前者成像时间明显缩短,但两者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S-CTA能较完整、清晰地显示血管.10例同时接受DSA,结果与DS-CTA一致,3例支架置入术后随访病例均显示管腔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 16层螺旋CT DS-CTA是一种快速、直观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血管三维重组图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每例患者均行常规CTA及减影CTA(digital subtraction CTA,DSCTA)重建,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研究2种重建技术的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结果 36例患者共计40个动脉瘤,经DSCTA检出动脉瘤40个,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100%,经常规CTA检出动脉瘤37个,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5%和100%.2组后处理图像质量单项有序行乘列表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DSCTA图像质量优于常规CTA.结论 64层螺旋CT DSCTA可作为筛查及诊断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方法:54例患者进行下肢64层MSCTA血管减影检查,平扫后静脉团注对比剂进行CT血管造影,将增强前后的图像重建成薄层进行减影,从减影中提取动脉进行血管三维显示。结果:54例减影均能显示下肢动脉血管及主要分支。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可以成为下肢动脉疾病术前评价和筛选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低能量同步减影(CT low-energy synchrono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CTLESDSA)脑血管成像方法及价值。方法:对拟诊脑血管疾病患者共89例,按能量随机分为A组(高能量)31例,B组(低能量)58例,全部行64层螺旋CT平扫、增强动脉期和静脉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测量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密度。将动、静脉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及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期数据减去动脉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重组动脉、混合动静脉及静脉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从好、一般到差分为Ⅰ、Ⅱ、Ⅲ级。结果:①A、B组动脉期或静脉期血管密度比较,B组动、静脉密度均较A组明显高(P0.05);组内比较,动脉期动脉较静脉密度明显高(P0.05),静脉期动、静脉密度均高且相似(P0.05);②A、B组间比较,B组血管图像质量较A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血管解剖结构及病变显示清楚、直观。结论:64层螺旋CT同步减影脑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以低能量组脑血管密度更高,图像质量更好、更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64层螺旋CT颈部动脉造影检查病例,使用对比剂跟踪技术,后处理使用容积再现技术(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仿真内窥镜(CTVE)等技术重建,分析其发育变异、斑块性质、狭窄程度等情况,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65例130条颈动脉中,34条无异常,颈内动脉瘤8条,粥样斑块并狭窄88条。88条狭窄的颈动脉中,轻度狭窄59条(67.0%),中度狭窄22条(25.0%),重度狭窄5条(5.7%),闭塞2(2.3%)条;130条椎动脉中,正常52条,先天性变异27条,粥样斑块并狭窄46条,椎动脉受增生骨质压迫5条。51条狭窄的椎动脉中,轻度狭窄40条(78.4%),中度狭窄8条(15.7%),重度狭窄3条(5.9%)。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颈部CTA检查,可同时完成颈动脉与椎动脉血管成像,准确显示血管病变的类型、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头颈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64层螺旋CT血管减影成像(64-SCTSA)的检查技术,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头颈部血管64-SCTSA的影像资料,讨论其技术特点、图像质量及临床应用范围,诊断结果与手术或DSA比较。结果本组检查及成像参数合理、有效,患者检查全部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分别达很好51例(60.7%),好29例(34.5%),一般4例(4.8%)。84例中发现阳性病变79例,其中颅内血管病变58例,颈部血管病变21例。64-SCTSA诊断结果与手术或DSA检查比较,结果基本一致。结论64-SCTSA技术能减少骨结构等对血管的阻挡,有利于显示头颈部血管病变,提高影像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在脑动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血管成像中的最佳启动扫描阈值和价值。方法:在我院行减影脑血管成像患者共105例,按启动扫描阈值大小分为三组,A组(90HU),共36例;B组(80HU),共34例;C组(70HU),共35例。对整个头部平扫、增强动脉早期和静脉早期扫描获得未减影数据,将动、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平扫数据获得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数据,静脉早期数据减去动脉早期数据获得减影静脉期数据。采用VR、MIP重建减影血管图像。根据血管图像质量分为四级并分别记分。结果:(1)三组患者血管密度减影动脉期动脉较静脉显著高,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动脉和静脉均较高,减影静脉期静脉较动脉显著高。减影动脉期、减影混合动静脉期和减影静脉期血管密度组间比较相似,但减影动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低,减影混合动静脉期C组动脉密度最高、静脉密度最低,减影静脉期C组静脉密度最高。(2)减影图像与未减影图像相比去除了动脉、静脉相互的及颅骨的干扰,对脑动、静脉解剖结构显示清楚。①减影动脉期三组脑动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C组较A、B组图像质量稍好;②减影混合动静脉期三组混合脑动静脉图像质量均无0分,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均占100%,B、C组较A组图像质量好,B、C组图像质量相似;③减影静脉期A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69.5%,B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88.3%,C组脑静脉图像质量有诊断价值的病例占100%,C组图像质量明显好于A、B组。结论:64层螺旋CT智能跟踪扫描减影技术能分别显示脑动静脉、混合脑动静脉和脑静脉,以动脉期启动扫描阈值70HU图像质量最好,全部血管均有诊断价值,特别是对脑静脉的显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脑血管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临床及影像资料确诊为烟雾病患者的脑血管CTA资料,分别用减影法及非减影法CTA对原始扫描数据行后处理,运用X~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对颈内动脉(ICA)终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及大脑中动脉(MCA)起始段狭窄或者闭塞的检出率,以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的显示情况等有无差异,同时评价DSCTA重组图像质量.采用t检验比较DSCTA与常规CTA在后处理时间上是否有差异.结果 DSCTA重组图像的质量均能满足颅内血管病变的显示.DSCTA和常规CTA分别显示46例和32例ICA终末段病变,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5,P<0.01).DSCTA分别显示48例ACA起始段病变、52例MCA起始段病变、38例颅底异常血管网和1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代偿性扩张,常规CTA则分别显示41、47、34和13例,两种方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A和常规CTA后处理平均时间分别为(8.5±2.5)和(14.5±2.0)min,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77,P<0.01).结论 DSCTA是一种快速、易行和可靠的CTA技术,有利于烟雾病患者ICA终末端病变的检出,为该病提供了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技术进行颈脑血管成像,以探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三维减影软件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对71例患者行颈脑血管数字减影CTA检查,得到平扫和常规CTA图像;其中49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先利用GE工作站Add/Sub软件进行二维减影得到二维减影CTA图像;然后采用东软医疗公司研发的BSCTA软件进行三维减影得到三维减影CTA图像。由一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记录并比较常规CTA、二维减影CTA、三维减影CTA进行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M IP)后处理的时间,同时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比较三种CTA技术重组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质量,并与DSA比较。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三种CTA技术后处理时间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CTA最短,二维减影CTA次之。三种CTA技术进行三维重组所得颈脑血管图像评分经过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两两之间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减影CTA图像质量最佳,二维减影CTA次之。49例同时接受DSA检查,结果与三维减影CTA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颈脑血管成像数字减影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A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例肝癌患者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前行肝脏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增强扫描,采用三维VR、MIP、MPR技术重建血管三维图像,并与介入治疗术中DSA图像做对比研究。结果:本组55例患者,对肝动脉2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肝动脉3级血管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A能够显示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三维结构,观察与腹主动脉夹角较DSA更方便;CTA发现肝动脉变异13例(23.6%),与DSA完全符合。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很好显示肝癌供血血管的走行、分布、变异情况,提高TACE的准确性和成功率,对肝癌介入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64例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I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3529例临床疑为心肌缺血患者及常规体查者冠状动脉CTA影像检查结果并对发现的变异冠状动脉进行分类。结果3529例冠状动脉CTA受检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变异42例(1.19%,42/3529),MIP、VRT、CPR重建图像均明确显示其开口及走行;其中右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左冠状窦者9例,左冠状动脉起自主动脉右冠状窦者2例,左回旋支异位开口于右冠窦1例,冠状动脉高位开口于升主动脉壁者6例.并行左主干3例(前降支、旋支分别开口于左冠窦),左主干开口于肺动脉伴右冠状动脉瘤1例,左旋支-冠状静脉瘘者2例,副冠状动脉9例,右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合并右冠状动脉瘤l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8例。结论冠状动脉CTA能准确显示各种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CTA与DSA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pontaneous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SAH)的应用价值及其限度。方法:收集153例s-SAH患者的CTA及DSA检查资料,回顾性分析2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采取13分评分制),并比较2种方法在脑动脉瘤检出方面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图像质量评分CTA为(2.63±0.262)分,DSA为(2.73±0.254)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对脑动脉瘤的检出的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94.9%,准确度为95.9%;DSA灵敏度为97.7%,特异度为97.4%,准确度为97.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SAH患者中,CTA与DSA均能准确检出动脉瘤所致破裂出血。相较于DSA,CTA能多方位显示病变,对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情况的显示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所有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进行图像后处理,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结果:心率小于70次/min且平稳时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最佳,可较准确显示冠状动脉通畅情况、冠状动脉斑块、狭窄程度及管壁病变。对于搭桥血管及支架植入是否通畅及是否再狭窄显示良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无创、快速,对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桥血管及内支架术后疗效随访等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CPF)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CPF患者的资料, 其图像行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 分析CPF的检出率、异常血管的CT特征及多排螺旋CT的诊断意义。 结果 CPF血管起源:左冠状动脉分支或左圆锥支11例, 左冠状动脉分支及右圆锥支(或左右圆锥支)7例, 右圆锥支1例, 双侧冠状动脉多分支1例。异常血管形态:迂曲扩张血管网19例, 单纯扩张血管1例, 匍匐于肺动脉壁20例; 合并囊状动脉瘤5例, 梭形动脉瘤1例。肺动脉瘘口的位置:主肺动脉左侧壁14例, 左前壁1例, 前壁2例, 左侧壁和前壁1例, 左前壁和右侧壁1例, 未见明确瘘口1例。瘘口的CT特征:开窗征17例, 射血征8例, 烟雾征3例, 飘带征1例, 等密度征10例。 结论 多排螺旋CT重组技术可清晰显示CPF的异常血管及瘘口特征, 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信息, 可作为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以提高CTA在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40例冠心病确诊病例的患者分别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DSA检查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诊断及斑块性质对血管狭窄相关性的分析。结果1)MSCTA各节段狭窄冠状动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状动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CTA诊断结果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多为钙化斑块(71.4%),中/重度狭窄多为混合斑块,分别为58%和56.5%。结论MSCTA对狭窄冠状动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而且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不仅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还对指导冠心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技术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7例老年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针对老年患者的特点选用适合的检查技术,并评价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将患者按照年龄分组,分为65~74岁、75~84岁、≥85岁三组,分别统计各组CT冠状动脉成像的成功率并总结成像技术特点。结果 257例老年患者的2150段冠脉血管中,2041段冠状动脉血管(94.93%)图像质量可以满足影像学诊断。经统计学方法处理,表明在不同年龄组的老年患者中,冠状动脉成像显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64层螺旋CT对老年人冠状动脉成像有很好的显示成功率,可作为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有效筛选方法;在对老年人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的运用成像技术会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