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对8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及平板运动试验(TET)对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诊断意义。方法对有胸闷、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且心电图呈ST段抬高,并排除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DCG及TET检查。结果发现85例ERS者,通过DCG监测能较好的反映出其心电图特征。通过TET,随着心率的增快,特征性的ST段抬高可逐渐回落甚至降至等电位线,随着休息及运动恢复期原心电图特征均复现。结论DCG及TET二者的结合可提高ERS的诊断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推广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就诊中疑诊为冠心病的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行12导联和3导联同步DCG24h监测,收集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导联同步DCG对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3导联者,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12导联同步DCG对下壁、侧壁心肌缺血的诊断优于3导联同步记录。结论 12导联描记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上明显优于3导联记录,可以减少冠心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正> 205例(男122、女83,年龄44~81岁,平均54.9岁)冠心病(CHD)患者,应用美国产HP434—20A双通道动态心电监测系统,CM1和CM5导联,进行患者在日常活动下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同时作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对照。结果DCG检出缺血性ST段下移者197例(96.1%),ECG检出47例(22.9%),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说明DCG可检出ECG不能发现的一过性、短暂性或阵发性心肌缺血变化,因而在诊断CHD缺血性ST段改变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12导联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repolarization syndrome,ERS)的检出率,揭示前者对E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 967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诊断标准,利用上述两种心电检查手段筛查ERS。比较并分析两种不同导联连接方式下心电图ST段和T波各自的差异。结果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共筛选出ERS患者81例,检出率2.04%,其中男73例(90.12%)、女8例(9.8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1~45岁年龄组检出率比其他年龄组高。而81例中常规12导联心电图已经诊断并拟诊为ERS者9例(检出率0.23%)。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ERS的检出率高于常规12导联心电图,能更好地反映该病的心电图特点,尤其是ST-T段的特征性变化及其与心率、患者自觉症状之间的关系,因此对ERS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变化特点7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诊断意义及鉴别方法。方法分析79例ERS者心电图J波及ST段等变化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ERS以男性多见(86.08%),心电图特征是ST段抬高及高耸T波,以V3、V5导联最为明显,ST-T改变较恒定,运动试验可使ST段暂时回落基线。结论 ERS是一种正常变异的心电图改变,由于其在临床上常以胸痛为首发症状,易造成误诊,而与病理性ST-T改变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心电图动态观察及血清酶学改变等,与急性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心包炎等病理性改变鉴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痛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8例冠心痛者的24h DCG所记录的缺血型ST段进行分析。结果88例中,缺血型ST段下移514阵次,其中SMI365阵次,占发作盛数70%;伴胸痛、胸闷不适的心肌缺血105阵次,占发作总数的20.4%。结论DCG是检测SMI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首发症状为胸痛、胸闷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有偶发早搏或心电图正常者,做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通过分析,以探讨胸痛、胸闷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24h DCG早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452例心悸者的动态心电图(DCG)变化,探讨心悸与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452例者均做过3次以上常规心电图(ECG),采用12导联DCG监测系统记录24h心电活动。结果 452例DCG检出心律失常者405例(89.6%),ECG检出心律失常者186例(41.2%),DCG检出心肌缺血者87例(19.2%),ECG检出心肌缺血者20例(4.4%)。结论心悸者可能存在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DCG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冠心病(CAD)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以探讨其发生率、发病规律、病情和预后关系。并由此评价DCG诊断SMI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DCG记录系统,对224例CAD患者连续监测24h,回放分析观察ST段移位值;心肌缺血阈等指标。结果:224例CAD患者中发生心肌缺血204例(91.07%),共检出694次心肌缺血发作,而其中589次为SMI(84.87%);心肌缺血性ST段下移发作以6:00~12:00时最为频繁。而0:00~6:00时出现最少;夜间缺血ST段下移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变异性值增高;心率越快,诱发的心肌缺血越严重,ST段下移越明显。结论:DCG是较理想的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12导联心电图正常者,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发现心肌缺血的差异,评价DCG在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行DCG检查者中筛选出136例,曾有一过性胸闷、胸痛、心慌、气短、乏力等症状者,但多次常规心电图正常,行DCG检侧对比。结果DCG发生不同程度的ST—T异常共115例(占84.5%)。结论对临床有自觉症状但常规心电图正常者,应进行12导联DCG检测,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1.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为了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方法对有胸闷、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安静状态心电图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行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6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结论24h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DCG)观察老年患者餐后心电图变化,探讨餐后ST改变的原因,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无心肌缺血改变者,进行24h的DCG检查,分析患者餐后DCG变化。结果老年患者餐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肌缺血。并可表现为胃疼等胃部不适症状,休息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结论餐后心肌缺血是值得老年患者警惕的心血管意外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DCG)是由美国物理学博士Norman J.Holter在1957年研制成功的,又称Holter监测。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集电子、计算机和心电诊断技术于一体,属当今心脏疾病范畴内最实用、高效、无创、准确、安全、可重复,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诊断技术之一。记录患者在自然生活状态下长时间(24~72h)的心电信号,从中检出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较普通心电图(ECG)高。随着DCG技术的飞速发展,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仪的问世与发展则使心电图学的发展步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2导系统的多通道能够提供符合人性化设计的ST段趋势图对比扫描技术,可根据ST段趋势图的变化全面掌握心脏各壁的病变情况,其优越陛能是双通道、三通道导联元与伦比的。其连续大量的心电信息(一般情况下记录24h可获得约10万次的心电信息)在协助临床诊断方面已经突显了完整、可靠、准确、使用价值高的特性。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对变异性心绞痛(VAP)诱发缺血性J波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VAP在DCG检测中发生ST段抬高者,并进行缺血性J波的分析。结果12例ST段抬高者中同时合并缺血性J波者5例,占47%。伴有缺血性J波者100%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不伴有缺血性J波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71%。结论ST段抬高合并缺血性J波是心肌严重缺血性时伴发的一种超急性期心电图改变,可诱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87例DCG检查示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阳性者行冠脉造影(CAG),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DCG心肌缺血性ST段压低点多个导联有阳性改变者,诊断冠脉病变较肯定;ST段压低幅度、持续时间、出现阵次均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范围有关.结论 DCG对冠脉病变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简称为DCG)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20例DCG资料,分析冠心痛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220例中203例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捡出率为92.27%;冠心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为77.17%。无症状心肌缺血(SMI)发生率高于有症状者。结论12导联同步DCG是捡出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的一种可靠以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参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和分析60例CAG者的DCG。结果12导联DCG与CAG诊断其敏感性72.6%,特异性78.7%,DCG诊断冠状动脉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符合率分别为45%、90.9%、100%。DCG监测结果还表明冠状动脉狭窄支数越多,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越高,且心律失常频度高、复杂性明显。结论12导联DCG对冠心病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12导联同步Holter(简称DCG)诊断缺血型ST段改变的敏感性.方法 选择22例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CAG)、12导联Holter检查的住院者,统计其CAG结果和DCG检查结果中各导联缺血型ST段改变.结果 ①22例中,3例CAG未见异常DCG存在缺血型ST-T改变(占13.64%);1例CAG异常DCG未发生心肌缺血(占4.55%);②DCG示各导联缺血型ST段改变的发生率,以V6导联最高,占86.36%(19/22);其次为V5导联,aVL导联未发生;③DCG示ST段下降程度最重的是V6导联(-37mm),其次为V5导联(-32.3mm).结论 DCG无创、费用低,对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重要无创性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19.
应用动态心电图(BCG)监测心肌缺血将近20年,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DCG评价ST段的变化来发现心肌缺血是可信的,对于冠心病者日常生活中心肌缺血的有无以及程度的轻重有其独到之处。它可以充分反映心肌缺血的程度,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一些技术、诊断、仪器及导联等原因,影响了其诊断质量。在DCG的应用中应注意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148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24h12导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48例可疑冠心病者24h12导D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比分析。结果148例中,经CAG证实CHD为94例,其中DCG检出80例,D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5.1%,特异性81.5%,预测准确性83.8%,且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增多,DCG检出CHD的阳性率增高。结论DCG监测心肌缺血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对CHD的诊断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