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模型PepT1及其转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理中汤对脾阳虚模型大鼠小肠上皮肽转运载体蛋白1对二肽转运功能改变、肽转运载体PepT1及其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利血平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阳虚大鼠模型,以头孢氨苄做为PepT1的转运底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来反映脾阳虚大鼠小肠上皮细胞PepT1的吸收转运功能,RT-PCR:测定大鼠小肠黏膜PepT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小肠PeDT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肠黏膜组织cAMP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efalexin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经理中汤治疗后,大鼠cefalexin血药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PeDT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理中汤治疗组大鼠的PepT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脾阳虚模型大鼠PepT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调(P<0.05),经理中汤治疗后,其下调趋势被逆转,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cAMP浓度较之于正常组,明显降低,经过理中汤治疗恢复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 脾阳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PepT1转运功能增强,蛋白表达上调,理中汤治疗可逆向调节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脾阳虚证大鼠胃生长素(Ghrelin)改变的特征,以及温阳健脾方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Ghrelin的改善情况,以探讨Ghrelin在脾阳虚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附子理中汤干预脾阳虚证可能的药效环节。方法:实验动物新生大鼠饲养6周后按体重随机均衡分为4组,每组16只。阳虚组手术切除BAT,脾阳虚组复合高脂饲料与寒冷刺激,中药治疗组给予附子理中汤,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4周后取材检测血清Ghrelin水平。结果:脾阳虚组和对照组相比,体重增长率明显下降(P0.01);中药组和脾阳虚组相比,体重增长率上升(P0.01)。脾阳虚组和对照组相比,血清Ghrelin含量降低明显(P0.01);中药组和脾阳虚组相比,血清Ghrelin含量升高(P0.01)。结论:实验结果提示,Ghrelin水平下调可能是脾阳虚证大鼠模型形成机制中的神经内分泌基础之一,而附子理中汤可通过上调Ghrelin水平来改善脾阳虚证,从而达到"健脾"和"温阳"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幼龄厌食大鼠小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形态变化,探讨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电镜观察,CMIAS-98A北航图像分析仪比较厌食大鼠和儿宝颗粒干预后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个数、高度、直径,内质网的圆度值、短径,细胞间隙面积的变化。结果:厌食大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的个数、高度、直径,内质网的圆度值、短径,细胞间隙的面积与空白组比较发生明显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儿宝颗粒组小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厌食大鼠小肠黏膜细胞超微结构异常与厌食症的发生有关,而儿宝颗粒能有效改善其结构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脾阳虚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检测,及经附子理中汤干预治疗后三对指标变化情况,探讨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及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经典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塑造脾阳虚大鼠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阳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用ELISA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脾阳虚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1);经附子理中汤中药治疗后,其活性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P<0.01),MDA含量也有所下调(P<0.05)。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及中药治疗后,抗氧化酶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提示可能与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及附子理中汤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探讨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对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贲门成形+幽门结扎+胃空肠Roux-en-Y 吻合术建立大鼠实验性食管炎模型.分别随机分组设立中药组、反流对照组及无反流对照组,再分别给予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后,观察大鼠胃排空情况,测定食管组织中NO 含量及血浆胃动素水平,并取食管组织进行HE 染色行光镜检查.结果 中药组大鼠食管组织中NO 含量较反流对照组低(P<0.05)、胃排空率高(P<0.05);中药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较反流对照组高(P<0.05);中药组大鼠黏膜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增生与黏膜固有层乳头延伸均有明显改善,黏膜层血管充血状况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且病理积分较反流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 砂半理中汤合小陷胸汤可能通过降低食管黏膜NO 浓度从而减轻食管炎症反应、改变胃动素水平、促进胃排空的机制治疗大鼠实验性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承气颗粒对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小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贯穿缝扎末端回肠肠管的方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小肠梗阻模型,观察肠梗阻72h的小肠组织形态学、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a2+水平及血浆与小肠组织NO、MDA、SOD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小肠黏膜损伤评分增加,血浆DAO活性明显升高,小肠组织DAO活性降低,肠组织细胞染色体DNA电泳可见典型的DNA梯状带生成,且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加,肠上皮细胞内Ca2+浓度以及NO、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大承气颗粒给药组不同程度地降低小肠黏膜损伤评分,降低血浆DAO及升高小肠组织DAO活性,降低小肠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且电泳呈现减弱的DNA梯状图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Ca2+浓度以及NO、MDA水平降低和SOD水平升高。结论:大承气颗粒能改善不完全性肠梗阻小肠组织形态学,阻遏肠黏膜上层绒毛中DAO的受损,抑制肠梗阻时的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过度增加,保护不完全性肠梗阻肠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具有肠屏障保护功能,上述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降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减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针刺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预防作用的机理。方法:建立粘连性肠梗阻大鼠模型,对大鼠肠黏膜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术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增多。针刺能明显改善肠梗阻时小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损伤,促进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功能和形态恢复。结论:针刺能够改善术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异常的超微结构,增强肠黏膜的防御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苍术提取物保护脾虚大鼠胃黏膜及胃肠功能的作用,阐明苍术提取物干预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小承气汤煎剂加饥饱失常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然后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苍术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多潘立酮组(5 mg·kg-1),连续ig给药10 d。采用碳末ig法行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测定,HE染色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学,透射电镜观察腺胃区胃黏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计测定大鼠胃黏膜血流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黏膜组织中三叶因子1(TFF1)及结肠组织中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c-kit)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明显异常,胃黏膜血流量及胃黏膜组织中TFF1和结肠组织中c-kit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胃内残留率明显升高,小肠推进比明显降低(P0.01),经苍术提取物干预后各指标明显改善(P0.01,P0.05)。结论:苍术提取物可抑制脾虚证大鼠胃黏膜损害,保护和修复损伤的黏膜组织,并改善脾虚证大鼠的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小肠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姜黄素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盲肠结扎穿孔方法建立大鼠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刺穿盲肠外,其余操作同脓毒症组,姜黄素治疗组模型建立后1 h腹腔注射姜黄素(二甲亚砜作为溶剂),假手术组及脓毒症组注射同样剂量的二甲亚砜。于手术后24 h、48 h处死大鼠,测定小肠黏膜组织的含水量;小肠黏膜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单磷酸腺苷(AMP)含量;观察并比较各组小肠黏膜上皮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姜黄素治疗组的小肠组织水肿程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较脓毒症组明显降低(P0.05);姜黄素治疗组的小肠黏膜ATP、ADP含量较脓毒症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AMP含量明显下降(P0.05);小肠黏膜上皮组织病理学提示姜黄素治疗组的组织损伤明显轻于脓毒症组。结论姜黄素对脓毒症大鼠小肠组织水肿和能量代谢的抑制状态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脾阳虚大鼠肽转运载体蛋白表达及转运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脾阳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肽转运载体1(PepT1)的表达及其转运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劳倦泄下合利血平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阳虚大鼠模型,RP-HPLC法测定cefalexin血药浓度以评价小肠黏膜PepT1的转运吸收功能,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脾阳虚大鼠肠上皮Pep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十二指肠给药120 min后,RP-HPLC法测定模型大鼠血清cefalexin浓度为(5.23±2.10) μg/ml,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52±0.47) μg/ml(P<0.01);模型大鼠小肠黏膜上PepT1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大鼠表达升高.结论 脾阳虚证模型大鼠小肠黏膜肽转运载体PepT1表达及对cefalexin的转运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中医脾虚证的病理生理学变化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60例脾虚证胃黏膜均伴有肠上皮化生(IM)和/或不典型增生(AHP)患者,脾虚证分为脾气虚证(SQD)、脾阴虚证(SyinD)和脾虚气滞证(SDQS)3型和22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在CM200FEG型透射电镜(TEM)直视下,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核与线粒体采用9100/60型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仪能测定微量元素Zn、Cu;采用IBAS2000型图像分析仪测定上皮细胞核DNA;采用即用型非生物素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切片p53、Ki67、CerbB2、P21ras表达。结果:胃黏膜上皮细胞核DNA、Zn、Cu量变和p53、P21ras、CerbB2和Ki67阳性表达率,随着SQD、SyinD和SDQS组的顺序递增;而线粒体Zn、Cu,则随着以上各组的顺序递减,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在IMⅡb和ATP++组的变化与CA相近,无显著性差异;SDQS组与胃癌间在分子生物学上也无显著性的差异。结论:临床上发现SDQS慢性胃炎胃黏膜伴有ATP++、IMⅡb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使用2次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肾病(DN)模型,接着服用苦寒中药煎剂制造脾肾阳虚证。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加两次小剂量腹腔注射STZ的方法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再将所有造模成功大鼠予腺嘌呤及苦寒中药(龙胆草、栀子、番泻叶)混合灌服,完成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型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动物体重、饮食、体温、精神等,以评价动物模型脾肾阳虚存在的指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进行血清FBG、SCr、24h尿蛋白定量、肾重指数测定及肾小球病理学分析。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肾脏病理切片有明显的肾小球硬化;FBG、SCr、24h尿蛋白定量、ET、肾脏指数均升高(P≤0.05)。症状大鼠明显消瘦,多饮、多尿,精神萎靡,倦怠,蜷缩,反应迟钝,动作迟缓,毛发无光泽。结论:该动物模型是一个更符合临床糖尿病肾病脾肾阳虚证发病过程的动物模型,为脾肾阳虚的讧型实质探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3.
论阴虚阳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而言,阴虚者阳必亢,这是阴阳失去平衡的基本特征,但就临床而言,阴虚阳郁者亦常见.文章从阴虚阳郁的概念,到阴虚阳郁的理论基础以及阴虚阳郁的临床实践都做了详细的论述,旨在阐明阴虚不但可以出现火旺,还可以导致阳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于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84例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加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共治疗28d。结果: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及血常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证患者有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穴磁疗对大鼠乳腺及体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苦寒泻下加伤湿法制作脾阳虚证模型,治疗组第10日开始,用磁场强度100特斯拉的磁片对督脉、任脉及乳腺部位进行敷贴磁疗,15天为1个疗程,测定各组大鼠的体重、最大悬吊时间、最大牵拉力以及乳腺指数和体积等指标。结果:造模成功后模型组的体能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体重、最长悬吊时间及最大牵拉力均具有极显著差异,乳腺的平均重量、乳腺指数及乳腺平均体积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经过经穴磁疗后,大鼠体能极显著提高,乳腺重量、乳腺指数、乳腺平均体积均有极大改善。结论:经穴磁疗可以明显改善脾阳虚证大鼠的体能及乳腺重量和体积。  相似文献   

16.
栾永福  孙蓉 《世界中医药》2014,9(2):159-165
目的:分别研究附子水提物预防或治疗给药对脾肾阳虚证大鼠发挥温补脾阳功效时的药效及其伴随毒副作用。方法:按15%大黄粉悬液每天给药剂量为8.9 g·kg-1·d-1,连续给药9 d,且附加冰水游泳致力竭的方法,制备大鼠脾肾阳虚证模型。预防实验组给药与造模同时进行,治疗实验组造模成功后给药,两个实验药物组均给药9 d。实验期间进行证候积分和体重称量,并检测血中TSH、IgG、C3等药效指标和LDH、CTn-I等心毒性指标的水平。结果:附子水提物能改善脾肾阳虚证大鼠的证候积分,增大脾体比值、肾体比值、肾上腺体比值和胸腺体比值,同时能升高血清中TSH、IgG、C3水平,且升高血LDH、CTn-I的水平,降低心体比值。结论:附子水提物对大黄致脾肾阳虚证大鼠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均伴有一定的心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老年痴呆病机的中医学认识概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医药在老年痴呆的治疗上具有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总结中医经典理论对老年痴呆的认识,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寻找疗效确切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者的认知损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老年痴呆是一种以本虚标实为特征的老年常见疾病,其本虚主要在于肾精不足,髓海亏虚,清阳不升;肾亏是老年痴呆的发病根本,五脏不足与老年痴呆发病关系密切;其标实在于痰浊、瘀血蒙蔽脑窍,闭阻脑络,且与五脏都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探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阐述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理,认为脾虚为本,湿热为标,血瘀为局部病理损害。治疗上,应采用分期分型治疗。临床将本病分为六型,湿热壅滞、肝气乘脾、气滞血瘀、寒热错杂,脾胃虚弱、脾肾阳虚型。强调在辨证基础上,进一步辨方证论治,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肾气亏虚、肝脾等功能紊乱,涉及主要脏腑,有肾、肝、脾,关系冲、任二脉。肾气不足,天癸竭,冲任虚衰是一系列生理变化的基础因素。治宜以调整阴阳、补脾、益肾、平肝为主。指出:中医药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大鼠线粒体MDA/GSH-px的影响,揭示四逆汤的抗氧化机制。方法:将SPF级SD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肾阳虚模型组、脾阳虚模型组、心阳虚模型组、肾阳虚干预组、脾阳虚干预组、心阳虚干预组,每组20只。造模成功后均予四逆汤灌胃15d,测定MDA含量和GSH-px活性。结果:造模成功后,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模型大鼠线粒体MDA含量增高,GSH-px活性降低,GSH-px/MDA比值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四逆汤干预后,MDA含量降低,GSH-px活性增高,GSH-px/MDA比值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逆汤具有提高机体GSH-px活力,减轻自由基损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物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