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生殖功能障碍与糖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症,持续性无排卵、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是其重要特征.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是育龄妇女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病的临床特征与中医之"月经量少"、"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的某些证型有相似之处.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月经后期、闭经、不孕、卵巢增大等生殖功能障碍及肥胖、座疮、多毛等代谢异常的症状.与肾、肝、脾三脏功能失调及痰湿、血瘀密切相关.本文就中医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中医的辨证论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种异质性内分泌紊乱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育龄妇女PCOS的患病率为5%~10%。其主要特征为长期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或胰岛素抵抗。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生殖内分泌系统功能异常和皮肤改变两方面,如月经紊乱、不孕、多毛症、黑棘皮征、痤疮等。近年来PCOS的代谢 相似文献
4.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以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主要特征,表现为月经稀发、甚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伴双侧卵巢多囊性增大等.导师侯丽辉教授根据诊治本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痰瘀胞宫"新理论,认为肾虚脾弱,痰瘀互结是PCOS排卵障碍的重要病机,肾虚血瘀、脾虚痰湿、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是其临床常见证型,因此,探讨PCOS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临床从痰、瘀论治PcOS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的回顾及中医病机的认识,按肾阳虚型、肾阴虚型、肾虚血瘀型、肾虚痰湿型与肾虚痰瘀型5大证型对中药联合针灸治疗PCOS进行了概述,认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该病疗效较好,但目前临床运用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重点从肾气虚弱、瘀血内阻、痰湿阻滞、肝气郁结等方面阐述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将该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对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重点从肾气虚弱、瘀血内阻、痰湿阻滞、肝气郁结等方面阐述了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状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进一步将该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由雄激素过多和持续无排卵所引起的闭经、不育、多毛、肥胖等一系列表现的症侯群,在祖国医学中可归属于"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病症,中医对于其发病机理以肾虚、肝肾失调、脾肾两虚、痰瘀互阻,治疗强调辨证论治、周期疗法。 相似文献
9.
柴松岩主任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深厚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功底,擅治各类妇科疾患,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提出PCOS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复杂(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禀赋迥异是发病的基础;七... 相似文献
10.
柴松岩主任为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医疗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深厚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功底,擅治各类妇科疾患,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治疗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经验。提出PCOS的发病原因是多因素的、复杂(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禀赋迥异是发病的基础;七情波动是发病的促因;环境变化、生活方式是发病的条件。辨证论治方法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参照“闭经”“不孕”的辨证论治特点进行。虽然,病因繁多,病机复杂多变。但是,不外乎“血枯”与“血隔”两端。治疗总以不足者补之,实盛者泻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i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多种因素参与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多始发于青春期前后,一旦出现则终身存在[1]。本病的发病年龄高峰在20~30岁,约占发病人口总数的85.3%[2],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达5%~10%[3]。中医有关PCOS较为系统的研究报道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证属中医学“闭经”、“不孕”、“崩漏”、“疒徵瘕”等范畴。因为详尽的PCOS致病原因尚不清楚,所以国内外还没有独特的单一的有效治疗方案。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通过对近10年来的中医关于PCOS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大量… 相似文献
1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持续性无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的症候群,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一种极为复杂的内分泌及糖代谢异常所致的病理状态,于1935年由Stein及Leventhal首次报道,故又称S-L综合症.该综合征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肾上腺、胰腺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且新的观点不断出现.因此该综合征已成为妇科内分泌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PCOS相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一般认为本病当属祖国医学"闭经"、"月经失调"、"癓瘕"、"不孕"等范畴.笔者就该病近年来的l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辨证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60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中医辨证法分为痰湿型、肾虚夹瘀型、肝经郁热型3型治疗。结果:痰湿型38例,肾虚夹瘀型18例,肝经郁热型4例,总有效率88.33%,妊娠率50.0%。治疗后患者F-G多毛评分、WHR、BMI均有所降低,血清LH、T、PRL、胰岛素降低明显,卵巢体积缩小,60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获得改善。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疗效肯定,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青春期以及孕龄期的妇女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合并代谢障碍的内分泌失调类疾病,亦属常见难治性妇科疾病,在青春期及育龄妇女中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本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了分析;并从肾虚证、痰湿证、血瘀证、肝郁证等证及其兼证方面,对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医常用治法有中药内服、针灸中药结合等。以期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药药理及中西医治疗的总结,指出中医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明显的优势,但还应加强诊断、疗效标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参考文献23篇。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认为可能因精神因素、药物作用以及某些疾病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内分泌功能紊乱,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功能失调所致持续无排卵。 相似文献
19.
尤昭玲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脾肾阳虚,气滞湿阻。临床常见病人婚久不孕,月经量少甚或闭经,腰膝酸软,体胖,胸闷泛恶,情志抑郁,乳房作胀。治疗原则当温肾健脾,行气利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