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气管插管时套囊充气堵塞的操作繁琐问题,我们自制了气管导管套囊充气堵塞针头,经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制作材料与方法:18号粗针头1个,从针干中间部折断,将剩余部前端堵死,在中间部用牙科砂钻打一通气孔,套上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管备用。使用方法:气管插管后,用注射器向套  相似文献   

2.
气管插管术(endotracheal intubation)是目前临床管理儿童呼吸道最可靠的技术,其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管理,作为呼吸道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引起临床麻醉科医师的足够重视,尤其在围术期全身麻醉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患儿中。气管导管套囊充气的目的,主要保证围术期及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有效通气和密封气管,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不足,除引起患儿通气量下降外,还存在导致患儿误吸的风险;相反,过度充气,则可导致患儿气管黏膜缺血、坏死,严重者甚至危及患儿生命安全。目前,国内外推荐成年患者气管导管套囊压力为20~30 cmH2O(1 cmH2O=0.098 1 kPa),然而由于医学伦理学限制,涉及患儿生理、解剖等特殊性,多数对于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数据的研究结果,均来源于成年患者。笔者拟对患儿围术期带套囊与无套囊气管导管的应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技术、气管导管套囊压力的影响因素、套囊压力变化,对术后患儿呼吸道并发症影响的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提高患儿临床麻醉及机械通气治疗质量提供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气管病理学的研究趋势及套囊气管导管在临床通气应用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气管导管,将现有成熟的塑料制造技术和小套囊充气结合起来,用瓣膜封堵装置代替原有的气管导管套囊,从而避免套囊盲目充气和压迫造成的并发症,解决了气管黏膜压迫和通气封堵需求之间的矛盾,达到安全有效满足通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与否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套囊充气组(C组)和非充气组(N组),每组各10例.充分表面麻醉后经鼻置入螺纹钢丝气管导管,待闻及有气流声自导管尾部传出后,C组向气管导管套囊充气10~15 ml,N组不充气,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寻找声门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C组用时(4.9±2.3)min,N组用时(9.8±5.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清醒下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更安全、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套囊充气与否对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2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套囊充气组(C组)和非充气组(N组),每组各10例。充分表面麻醉后经鼻置入螺纹钢丝气管导管,待闻及有气流声自导管尾部传出后,C组向气管导管套囊充气10~15ml,N组不充气,置人纤维支气管镜寻找声门引导气管插管,记录插管时间和插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完成气管插管,C组用时(4.9±23)min,N组用时(9.8±5.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清醒下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辅助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更安全、简捷易行。  相似文献   

6.
杨巧龙 《工企医刊》2009,22(6):25-27
目的:比较气管导管套囊的不同充气方法,得出理想的套囊充气方法。方法:连续观察60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予3种不同的方法给套囊充气:指感法;最小封闭压力(MOP)法;套囊测压表法。然后分别比较不同方法的操作时间、气道漏气发生率及气囊压力。结果:套囊测压袁组套囊压力控制最理想(28.85±2.3)cm H2O,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套囊测压表法简便、有效、安全,应有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气管导管套囊注气量与气囊内压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气管导管套囊的作用在于给套囊内注入一定量的气体 ,防止通气过程发生漏气和误吸。人们已经注意到气囊压力过高可阻断气管粘膜血流 ,从而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因此 ,对于充气的要求是既控制囊内压 <30mmHg,又能收到完全防漏气的效果。但不同管号的理想注气量为多少 ,未见报道。我们给不同管号气管导管套囊内注入不同的气量 ,进行测压 ,发现了一定规律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选用美国生产的Hudson牌导管 (管号ID3 0~8 0mm)进行测试。具体方法为 :⑴先将套囊注气口与三通开关相联 ,通过三通抽尽套囊内空气 ,然后将套囊与大…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2):219-220
目的探讨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在困难气道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预知的困难气道患者30例,采用气管导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所有病例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镇静,2%利多卡因雾化吸入表面麻醉。观察插管时间生命体征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插管成功,插管时间(1.08±0.58)min,术中生命体征平稳,3例插管过程中鼻粘膜出血,量少,出血自行停止。结论气管套囊充气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插管快速、安全、操作简单,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保障操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两种不同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法经鼻盲探气管插管成功率。方法将25例需经鼻盲探气管内插管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采用镇静镇痛健忘法经鼻腔插入气管内导管,观察组当导管出鼻后孔达咽部时套囊充气10~15ml,对照组不充气。结果观察组13例盲探插管均成功,占100%;对照组12例,盲探成功5例,占42%;其中试验组一次插管成功11例,占85%,对照组为3例,占2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P<0.01)。结论咽部套囊充气法,可提高经鼻盲探插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利用自制的鼻腔定位止血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反复性鼻腔出血,取得较好疗效,对出血量较大且传统医治方法难以奏效的鼻腔出血,效果更好。在使用该止血器的25例病例中,除一血液病患者外,其余均无再出血。鼻腔定位止血器选用麻醉用橡胶气管导管一根,成人用口径为10~30mm,长15~18mm;小儿用口径应取7~9mm,长10~12mm。导管外层套入1~3个可充气套囊。每个套囊长3~5cm,使用二只乳胶指套中段叠套而成,一端用胶粘结,另一端插入一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72岁。系食道中上段癌,拟行食道癌切除,食管与胃吻合术。麻醉采用快速诱导,旋转法气管内插入39号长仑(Carlens)氏双腔管,将长仑氏钩踦跨于隆突上。置管顺利。套囊充气后分别闭住左和右分支管,挤压呼吸囊听诊双肺呼吸音均无变化。因考虑该手术对双腔管的隔离要求不很严,故未究其隔离不严的原因,也未更换导管而行手术。当手术进行至断胃需向外牵拉胃管时牵拉不动。术者反复检查没有钳夹,缝扎等情况而引起麻醉者的注意。麻醉者借助喉镜挑起会厌,见胃管呈“∩”形由声门进入气管内。立即将导管套囊的气放尽,用中指食指伸至会厌处,试图从远端和近端将胃管拉出,均牵拉不动。因患者呈右侧卧位,为防止气管导管脱出而未进行任何处理继续手术。手术历经6小时,术毕待病人完全清醒后,缓慢将气管导管拔出,此时胃管也随之而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抢救呼吸困难、呼吸骤停患者以及对各种大、中型手术麻醉时进行呼吸管理的一种新型气管导管。方法:气管导管采用一次性使用的无毒透明塑胶类,在塑胶内加有韧性强的不锈钢细丝,细钢丝制作成间距规则的螺旋形。在气管导管进入患者气管内部分别设计有内、外两可膨胀性充气囊,可交替使用。结果:双气囊气管导管减少了对气管局部的压迫时间,气囊密封性强,避免了重新更换气管导管;防打折性好,导管前端注药实用性强。结论:该气管导管更加完善了临床呼吸管理手段,对减少呼吸管理并发症增加了新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3.
程振伦  华敬  王伟 《现代保健》2008,(35):54-55
目的 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在困难气管插管和急救中的可行性及通气情况。方法 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C组(气管插管组)和E组(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组)分别在全麻诱导后5min内插入气管导管或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并进行机械通气。13例急救复苏患者全部1次插入食管。结果 E组51例中43例均一次盲插入食管,其他7例通过调整头与食管-气管联合导管的位置后插入食管,1例插入气管。E组插入深度为(21.3±0.7)cm,食管套囊注气量为(12.8±1.9)ml,口咽腔套囊注气量为(85.8±14.8)ml。插管即刻和拔管即刻C组SBP、DBP、MAP、HR均高于E组,通气30min后E组PETCO,轻度升高。13例急救复苏中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均一次成功,但均因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前缺氧时间过长,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食管-气管联合导管适用于手术时间不超过2小时及其气道困难的全麻患者,对时间超过2小时或在通气中有严重缺氧表现时应及时改变通气方式。食管-气管联合导管为急救复苏简便易行的开放气道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双腔支气管导管(简称双腔管)、是胸科肺手术不可缺少的麻醉器材,其附带的充气小套囊容易损坏破裂,套囊漏气后就不能使用,因其价格昂贵,为延长其使用寿命,方便临床,节省开支,我院用此法修复39号双胶管套囊3支,取得满意效果。 材料准备和修复方法: (l)剪去破裂套囊和套囊捆扎线,用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3例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收集气管切开的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监测其呼吸频率及血氧饱和度,在病情平稳的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结果在保障呼吸机不漏气的前提下,3例患者均存在过度充气,气囊将导管内口部分堵塞情况,在体位变动时阻塞加重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分析其原因考虑与气管软化扩张[2-3]、气管套管老化等有关。结论气管切开长期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需要警惕气囊阻塞导管内口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鼻咽通气导管,解决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舌后坠导致上呼吸道不通畅问题。方法:利用套囊已破损的各型号乳胶弹簧气管导管,剥掉套囊,根据患者需要长度不同,剪去导管尾端多余部分,然后装上导管接头。结果:观察50例麻醉过程中发生舌后坠患者,置入该通气导管后,鼾声消失,呼吸道通畅。结论:新型鼻咽通气导管改制容易,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7.
我们经常会碰到术中要插胃管 ,特别是全麻气管病人插胃管难度较大 ,其原因是病人没有吞咽动作 ,胃管硬度不够 ,气管导管在咽部起障碍作用 ,头端方向与角度很难控制调节 ,导致胃管在口咽部或喉咽部打转 ,不易进入食道。为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插胃管方法 ,不需要特殊设备 ,方法简单 ,插胃管速度快 ,成功率高。现介绍如下。备一根不带套囊的气管导管 ,内径为 4~ 5mm(注意气管导管内径一定要比胃管的外径大 ) ,常规将气管导管和胃管涂上润滑油 ,首先经鼻腔插气管导管 ,如插置喉咽部有阻力 ,即可稍将气管导管头端旋向左或右 ,多可顺利将气管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一种用于气管插管患者的气道测温装置。方法在传统气管导管的套囊内装配温度传感探头,制作成可测温的气管导管,即使在套囊破裂的情况下温度传感探头也不会脱落至气道成为异物。在保证通气功能不受影响的同时,可以使用此装置连续监测气道温度。结果经过临床初步应用证实,可测温气管导管可以便捷、准确及稳定地监测气道温度。气道温度与食道温度呈高度正相关,可准确显示人体体温变化。结论该装置可用于临床科室需气管插管(如全身麻醉)患者的体温监测,提高了临床诊治的安全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负担。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刚出生的1~2d,由于母乳分泌较少,常需哺喂库奶。我们自制了一种大空针库奶哺喂器应用于临床,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一次性医用20mL大空针一具,去掉针头及套;一次性头皮针一颗,剪去硬针头部分。  相似文献   

20.
自1998年以来,我们试用注射器接头皮针在新生儿重度窒息插管抢救时气管滴药,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取无菌头皮针1根,视需要留长度,用无菌剪刀剪去针头部分,将针座与无菌注射器紧密衔接,再经头皮针管抽吸所需药液(需稀释的药液先稀释后抽吸),用药时即可滴入气管。应用该法对本院1998年元月至1999年10月出生的重度窒息婴儿插管后气管内给药16例,全组均无滴入药液剂量不准确及头皮针管脱落等现象。讨论:气管用药是临床抢救婴儿常用的用药途径,以往采用硬针头接注射器乳嘴滴药,有针头脱落掉入气管的危险,且直接用乳嘴滴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