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芳之  夏伟 《山东医药》1993,33(8):46-47
主动脉瓣狭窄(AS)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其发生率约占先心病的3%~6%。本病属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性疾病,按其解剖部位分为瓣膜狭窄、瓣下狭窄和瓣上狭窄。其中以瓣膜狭窄最多见,约占AS总数的75%,瓣下者占20%,瓣上者占5%。现将AS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之一,可呈单纯性或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其中单纯性PS在儿童CHD中占6%~9%,PS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可占CHD总数的50%。最初治疗方法是于全麻体外循环下,切开狭窄瓣膜或进行瓣环及流出道成形,该方法需开胸,手术创伤大。自1982年Kan等首次采用经皮球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退包括人工瓣叶撕裂、钙化、纤维化及血管翳形成等, 可造成瓣膜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生物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目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瓣下梗阻患者, 考虑为严重血管翳形成伴医源性室间隔缺损, 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植入术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4.
Hancock瓣口改良型猪生物瓣(H瓣),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改善血流状态和减少压力阶差而设计,方法将基部附有肌柱的无冠状瓣叶以另一不附肌柱的猪瓣叶替代制作而成。自1976年起,作者为315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猪瓣替换主动脉瓣,其中男性206例,女性109例,平均年龄65(20~85)岁。术前心功能NYHA Ⅰ或Ⅱ级者15例,Ⅲ级22例,Ⅳ级79例。252例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要病变和63例主动脉瓣反流。瓣膜用单纯缝合或水平加衬垫缝合,不作瓣环扩大。127例  相似文献   

5.
单纯肺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肺动脉狭窄的外科治疗广东省心血管研究所心外科岑坚正综述张镜芳审校单纯肺动脉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肺动脉瓣狭窄,伴或不伴右室流出道狭窄,而室间隔完整,在临床上,其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6%~10%左右,男性是女性的2~4倍。单纯肺动脉狭窄的...  相似文献   

6.
下腔静脉瓣的形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瓣为一形态多样的结构,本文通过对正常及先天性畸形心脏标本各100例的观察,将下腔静脉瓣按形态分为瓣膜状、崝状、筛孔状、Chiari氏网和瓣膜缺如等五类,正常和先心病组下腔静脉瓣的形态分布不同,并在先心组中检出3例异常的下腔静脉瓣。根据本组资料及文献复习,认为下腔静脉瓣在出生后仍存在着退化吸收的趋势,而下腔静脉瓣的形态与先心病的类型间并无明显相关,异常下腔静脉瓣常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畸形并存。在临床上下腔静脉瓣的结构极易被忽视,但它在心血管疾病中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食管二维与实时三维超声结合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26例临床诊断为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拟行二尖瓣成形术患者,术前联合应用经食管二维超声与实时三维超声,对二尖瓣功能不全进行分类,详细定位病变部位,测量二尖瓣前后叶厚度、长度及瓣环径。术后即刻评价疗效。结果:术前超声诊断单纯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10例(38.5%),单纯二尖瓣狭窄4例(15.4%),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狭窄轻度9例(34.6%),二尖瓣关闭不全重度伴狭窄中度3例(11.5%);瓣膜功能不全Ⅱ型4例(15.4%),ⅡAⅢa-P型18例(69.2%),Ⅲa-AⅢa-P型4例(15.4%)。术后即刻超声评价疗效,3例在超声指导下2次成形,其中2例最终选择瓣膜置换术。结论:经食管二维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成形术前对瓣膜功能不全进行分类诊断,能准确评估二尖瓣叶厚度和长度,指导术式和人工瓣环的选择。术后即刻评价疗效,在风湿性二尖瓣成形术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经皮球囊扩张术代替外科手术治疗某些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为证明其效果,平均66(42~77)岁的连续30(男21、女9)例这类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之前,首先直视下进行球囊扩张瓣膜成形术。于球囊扩张前后:肉眼观察瓣口大小,瓣叶活动度,瓣叶交界状况等解剖特征;然后,用测径器测量瓣口直径及瓣叶活动指数,用低压充气的圆柱形气囊测定瓣口周径,以几何学方法证实肉眼所见。根据主动脉瓣膜类型分为以下四组:三叶式伴三个交界均分开。该组8例瓣叶本身硬化以及钙质沉积于瓣叶和主动脉壁,而无交界处融合,故球囊扩张后仍有功能性狭窄。2例的钙化块略被压碎,仅1例瓣膜解剖结构有中等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即老年人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纤维化及钙盐沉着,导致瓣膜增厚,变形及僵硬度增加,引起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受累以主动脉瓣为主,其次为二尖瓣,单纯三尖瓣及肺动脉瓣受累较少.在65岁及以上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约有90%以上是主动脉瓣钙化所致[1],美国退行性主动脉瓣狭窄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第三位病因[2].老年人退行性主动脉瓣病的病冈尚未完全阐明,现对其发病机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作者过去曾对部分钙化的狭窄二尖瓣膜用保守法的修复认为比换瓣术结果为佳,因而将1978年1月至1987年12月期间施行手术的135个病人随访10年的结果加以研究,分析比较二种芋术方法的优越性。组Ⅰ60例二尖瓣狭窄,瓣膜部分钙化,接受瓣膜修补和成形术,解除狭窄,包括交界及瓣下分离粘连,9例还加瓣环缝合术或环成形术以校正关闭不全。以瓣膜切面面积2.5cm~2或>2.5cm~2而无明显关闭不全者为满意,12例同时作三尖瓣环成形术,16例有左房血栓者或作环成形术者给予抗凝治疗3个  相似文献   

11.
对成人先心病142例及小儿先心病272例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成人先心病单纯左向右分流不如小儿组多,但单纯瓣口狭窄则多于小儿先心病组,且成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明显高于小儿组。虽复杂畸形及复合畸形与手术诊断对比,其临床诊断符合率和有创诊断符合率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提示成人复杂畸形及复合畸形有增多趋势,应提高对成人先心病的警惕和认识。  相似文献   

12.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外科治疗效果及成功因素。方法对26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随访分析,年龄55~70岁,平均62岁。主动脉跨瓣压差52~191mmHg,平均97mmHg,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14~19mm,合并关闭不全7例。手术均在全麻、低温和体外循环下行机械瓣置换,同期行Manouguian法扩大主动脉瓣环9例、CABG3例、Wheat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和晚期各死亡1例。随访心脏超声LVEF为51%~72%,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8~12mm,人工瓣跨瓣压差8~26mmHg。心功能为Ⅰ~Ⅱ级。结论瓣膜置换是治疗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唯一安全有效的方法,恰当的手术时机、合适的瓣膜型号是提高手术远期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接受手术的二瓣化和三瓣化主动脉瓣患者的临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需要接受主动脉瓣膜或者升主动脉手术的二瓣化或者三瓣化主动脉瓣膜患者的临床差异.方法将1996-2001年的2 570例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根据主动脉瓣膜形态分为二组,2 015例(78.4%)是三瓣化瓣膜,555例(21.6%)是二瓣化主动脉瓣膜,具体研究统计各项相关数据.结果男性患者在二组中均明显多于女性,在二瓣化组中尤其明显.在二组中早期导致手术的瓣膜病变均是瓣膜狭窄.二瓣化瓣膜的患者接受主动脉瓣膜或者升主动脉手术的年龄平均比三瓣化瓣膜的患者年轻10岁.在二瓣化患者中的升主动脉扩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三瓣化的患者.但是在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中,三瓣化瓣膜明显比二瓣化瓣膜多.三瓣化主动脉瓣膜的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概率明显高于二瓣化的患者.结论经临床资料对比显示,主动脉瓣先天性二瓣化畸形会加速瓣膜自身的纤维化、钙化导致瓣膜狭窄和关闭不全的早期出现,并且增加升主动脉扩张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14例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小儿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结果。年龄最小3岁,最大10.4岁。最大跨瓣压差为88.5mmHg。术后随诊最长时间1年零10个月。结果表明:在儿童时期肺动脉瓣狭窄球囊瓣膜成形术有很好的疗效。成败关键是术前准确了解肺动脉瓣狭窄的解剖特点及病例选择合适。  相似文献   

15.
历史回顾在能够制造满意的人造全-心脏瓣膜以前,心脏瓣膜疾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非直视和直视瓣膜分离术,以解除瓣膜狭窄。但由于病变的瓣膜常同时具有关闭不全,因而使手术的成功受到了限制。而且,瓣膜组织的丧失、钙化及纤维化,往往限制了能够解除狭窄的程度;在解除狭窄的过程中并常会导致关闭不全。过去曾经做过许多努力,冀用心包膜或人造瓣叶来替换单个瓣叶,或用心包膜或纤维织片来延伸瓣叶,借以恢复瓣膜的功能,但均未能获得肯定的效果。 1954年,Hufnagel介绍了一种置于胸主动脉中的笼罩-球型人造瓣膜以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从而开始了人造心脏瓣膜的新纪元。Hufnagel人造瓣膜是一种树脂球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可分为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但临床医生常将其混淆。根据目前的指南,瓣膜性房颤是指机械瓣置换术后或二尖瓣中-重度狭窄合并的房颤,其他的均称为非瓣膜性房颤。区别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是由于其血栓形成的机制和栓塞风险及抗凝策略不同,目前瓣膜性房颤只能使用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抗凝,而非瓣膜性房颤可选择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首选NOACs。现就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定义的演变和药物治疗的循证做一综述,旨在让临床医生对瓣膜性和非瓣膜性房颤的诊治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术近期及中期疗效,探讨生物瓣心脏瓣膜置换的适应证和应用前景。方法 2001年1月—2011年1月200例患者接受国产生物瓣膜佰仁思牛心包瓣膜治疗各种瓣膜病变。均经环氧氯丙烷改性新型生物瓣膜205枚。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140例,Ⅱ级60例。2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行单纯左房室瓣置换103例,单纯主动脉瓣膜置换58例,单纯右房室瓣置换10例,左房室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1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4例,长期随访180例,随访时间2个月~10年,远期死亡20例,生物瓣膜不同程度结构性破坏18例,再次手术12例。全组术后1、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8.88%、94.44%、88.88%。5、10年累积瓣膜未衰竭率分别为95.55%、89.9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外科行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6例(1例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对其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完成了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共成功置入了6枚介入人工生物心脏瓣膜,手术顺利,术后不适症状均不同程度地减轻或消失,且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6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恢复至NYHA分级Ⅰ~Ⅱ级,超声心动图均提示主动脉瓣人工生物瓣膜功能正常,无或少量瓣周反流,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提升至66.8%。结论 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病变安全、有效,是解决高龄、高危、外科手术禁忌患者主动脉瓣膜问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瓣狭窄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芳之  王振先 《山东医药》2002,42(10):57-58
主动脉瓣狭窄 (AS)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其相对发病率约为 3 %~ 6% ,居先天性心脏病的第 6位。男性较为多见 ,男女之比约为 4:1。按病理解剖学 ,AS可分为瓣上狭窄、瓣膜狭窄和瓣下狭窄 ,其中以瓣膜型狭窄最多见 ,约占本病的 80 %。本病的临床表现随狭窄程度而异。轻者可无症状 ,重者可有活动耐力差、乏力、心悸、胸闷。年长儿可诉心前区痛 ,甚至发生昏厥、猝死 (系因脑动脉和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 )。部分患儿可有反复鼻衄。本病的诊断除根据临床症状和查体发现心脏杂音 (胸骨右缘第 2肋间、胸骨上窝 )外 ,尚应做心电图、心脏 X线…  相似文献   

20.
<正>1.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适应证建议经导管植入人工瓣膜或瓣膜修复采用人工材料者术前使用抗生素以预防IE。2.心房颤动并心脏瓣膜疾病患者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心房颤动、CHA2DS2-VASc评分≥2分、合并原发性主动脉瓣疾病、右房室瓣疾病或左房室瓣反流患者使用DOAC是合理的。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证(1)经心脏瓣膜小组评估后建议高危严重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瓣膜置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