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间断补铁治疗小儿轻度缺铁性贫血(IDA)的临床效果及其细胞学分析。方法:46例轻度IDA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与硫酸亚铁2mg(kg.次),每日3次,饭后口服;试验组按照元素铁2mg(kg.次),隔日1次,早餐后口服,连续服用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结束时检测血液中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水平,并记录患儿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铁剂治疗后,两组RBC、Hct、Hb、MCV、MCH及MCHC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SI及SF显著升高(P均<0.01),但TIBC则降低(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隔日补铁治疗婴幼儿轻度缺铁性贫血优于每日补铁疗法。  相似文献   

2.
郑红 《广州医药》2016,(6):62-64
目的:探讨生血宁片对缺铁性贫血孕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个缺铁性贫血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30人,从孕28周开始治疗,A组服用多糖铁复合物,B组口服生血宁片,C组采用营养科建议的补铁食疗菜谱,一直治疗至分娩前,治疗前后各检测血常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服药前各组孕妇的血Hb、RBC、HCT、MCV、MCH无统计学差异,A、B组服药后Hb、RBC、HCT、MCV、MCH均高于服药前,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食疗前、后 Hb、RBC、HCT、MCV、MCH 无统计学差异,A、B、C 三组之间 Hb、RBC、HCT、MCV、MCH对比结果为,A、B组之间Hb、RBC、HCT、MCV、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血宁对孕晚期缺铁性贫血的孕妇有治疗作用,且效果与多糖铁复合物相当。  相似文献   

3.
缺铁性贫血(IDA)是最常见的贫血,观察IDA患者铁剂治疗后的反应,对确立诊断和进行有效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前赡性观察了IDA患者铁剂治疗初期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质量浓度(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等指标的变化,发现Hb、MCV和MCH是反映铁剂治疗有效的早期灵敏指标.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益血生联合铁剂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对铁代谢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4月―2022年4月300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分为三组(铁剂组、益血生组及联合组),铁剂组给予铁剂治疗,益血生组给予益血生治疗,联合组给予铁剂与益血生联合治疗,所有患者及新生儿均随访至妊娠结束后3个月。比较三组治疗疗效、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治疗前后铁代谢指标、红细胞指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铁剂组、益血生组;联合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SF)、铁(SI)水平及铁蛋白饱和度(TSAT)高于铁剂组、益血生组,且铁剂组高于益血生组;联合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高于铁剂组、益血生组;联合组婴儿出生时的体重重于铁剂组、益血生组;联合组脐血SF水平高于铁剂组、益血生组,且益血生组高于铁剂组。联合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低于铁剂组、益血生组。结论 :益血生联合铁剂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有效率较高,可改善铁代谢及红细胞功能,减轻贫血程度,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缺铁性贫血铁剂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秀萍 《海南医学》2005,16(7):158-159
目的 为了解缺铁性贫血(IDA)患者铁剂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对42例IDA患者,铁剂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7周、13周、18周均进行血液指标检查,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清铁蛋白(SF)及观察分析红细胞直方图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三周左右,红细胞直方图及血液学指标开始发生变化;11b、MCV、SF最先恢复,服药四周已接近正常水平,RDW最慢恢复,服药13周后还轻度增高;治疗18周后,红细胞直方图及血液学检查指标都恢复正常。结论 IDA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红细胞直方图动态变化情况,结合11b、SF及红细胞其它参数,对评价IDA铁剂治疗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夏忠贞  黄陈俊 《吉林医学》2010,(33):6010-6011
目的:探讨益气生血方联合琥珀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方法:70例IDA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琥珀酸亚铁0.6g/d;治疗组34例采用琥珀酸亚铁0.4g/d联合生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有效率为76.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b、RBC、Hct、MCV、Ret%及S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气生血方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IDA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地区18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测定了出生后l~10d内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深度(MCHC)等6项指标。资料表明:新生儿在出生10d内Hb、RBC和HCT均持续下降,至第10天接近成人数值;MCV、MCH和MCHC诸值亦随日龄增长而下降,但在生后第10天仍明显高于婴幼儿和成人数值。以上数据与国外资料颇为相近。  相似文献   

8.
王征  常慧  刘秋霞  曹秀珍 《当代医学》2021,27(31):63-65
目的 观察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本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DA)的患儿1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9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小剂量铁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红细胞(RBC)数、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压积(HCT)、血清铁蛋白(SF)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RBC、Hb、MCV、HCT及SF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9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8.75%(P<0.05).结论 小剂量铁剂联合益生菌治疗缺铁性贫血效果显著,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月娜  黄文强  李溥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3):1717-1718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红细胞(RBC)各项参数[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肌酐、尿素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RBC、HCT、MCH、MCHC、MCV呈负相关,与RDW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b呈负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肌酐与RBC、HB、HCT呈负相关,与MCV、RDW、MCHC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CH成呈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素氮与Hb具有显著负相关,肌酐与MCH具有显著正相关性。临床应充分掌握血红细胞参数与血肌酐、尿素氮等相关参数,以便对CRF的治疗和疗效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老年慢性病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100例老年慢性贫血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rh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Hb、MCV、MCHC、SF、STIR方面改善显著,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EPO治疗老年慢性病贫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CHr)对小儿缺铁性贫血(IDA)的筛查诊断效率。方法:随机选择进行小儿贫血检查的患儿130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将患儿分为IDA组97例,和非IDA组33例。所有患儿均测定MCV、MCH、MCHC、CHr、Hb、SI、TIBC、SF并进行比较。结果:IDA组患儿MCV、MCH、MCHC、CHr、SI、SF均低于非ID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Hb、TI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CV、MCH、MCHC、CHr、SI、SF各自的临界值对IDA诊断效率的计算,结果发现CHr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最高。结论:CHr对IDA的筛查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简便无创,易于接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及红细胞参数在孕产妇缺铁性贫血(ID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3月期间赣州市南康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IDA孕产妇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正常孕产妇5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血清铁蛋白(SF)、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析SF与红细胞参数对孕产妇IDA的诊断效能。结果 观察组的SF、MCV、MCH、MCHC水平均比对照组低,而RDW水平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检测孕产妇IDA时,SF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各项红细胞参数,而RDW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其他红细胞参数。将SF和RDW联合检测时,诊断IDA的灵敏度为90.22%,特异度为96.45%,明显比单独检测高。结论 血清SF以及红细胞参数在诊断孕产妇IDA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其中血清SF联合红细胞参数RDW可以明显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春营  潘华林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2):1094-1095
目的观察补血丸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IDA)的疗效,以探索一种治疗IDA的新方法。方法将306例IDA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常规补铁治疗,给予乳酸亚铁0.2g,3次/d;组应用小剂量补铁治疗,给予乳酸亚铁0.1g,1次/d;C组应用补血丸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铁剂用法同B组。共观察9周,在治疗前、中、后观察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二项指标的变化,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副作用。结果3组治疗9周后Hb、SF均有升高,但C组疗效更优,且副作用明显减少。结论补血丸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较传统补铁治疗的疗效好,且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特点及与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运铁蛋白(TF)的关系。方法:选择76例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病例组.5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酸(Ua)、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TF、SI、TIBC指标,并进行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肾功能各项指标明显升高,RBC、Hb、HCT、MCV、SI、TIBC、TF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正常。结论: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按MCV/RDW分类法属于正细胞均一性贫血,铁代谢异常是肾性贫血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含量检测,还对其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检查。选取388例IDA及255例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s anemia,ACD)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SF的检测,并与203例健康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8例IDA患儿异常形态红细胞占56.25%~92.34%,骨髓细胞铁染色随血清铁蛋白检测指标的增高而增高。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最高,达99.9%。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结论: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IDA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杨春  沈昊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1):1146-1148
目的:观察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全血与末梢血2种进样模式检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8项参数结果有无差异。方法:应用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8例患者的全血与末梢血标本的WBC、RBC、Hb、PLT、MCH、HCT、MCV、MCHC 8项参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CT、MCV、MCHC的结果2种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RBC、Hb、PLT、MC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末梢血进样模式测定的WBC、RBC、Hb、PLT、MCH这几个主要参数可信性强,适用于化疗的血液病患者反复采血及新生儿、婴幼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对HP阳性的缺铁性贫血治疗的影响.方法 以62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引起的缺铁性贫血(IDA)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组(31例)给予抗HP加铁剂治疗,B组(31例)给予单纯铁剂治疗,动态观察两组的血液学和铁代谢指标变化.结果 A组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以及血清铁(SI)和血清铁蛋白(SF)恢复明显比B组快,尤其以储存铁SF在治疗后期(60d)的恢复更为明显(P<0.01).结论 在治疗HP阳性的慢性胃炎引起的IDA过程中,抗HP治疗能明显提高铁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红细胞直方图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DA)的诊断价值及其在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IDA患儿22例,配比性别相同、年龄相似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标本,以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观察红细胞直方图及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DA患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均低于对照组(P<0.0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Hb、RBC、HCT、MCV、MCH、MCHC、RDW均高于治疗前(P<0.01)。从红细胞直方图看,IDA患儿直方图<30fl的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05),而峰值及终点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峰值及终点较治疗前升高(P<0.05和P<0.01)。结论: 观察血液分析仪红细胞直方图及血液学参数,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及疗效观察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5年2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160例,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75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85例。对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测定,并抽取血液进行血细胞分析,检测红细胞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寻找可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红细胞参数指标。结果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感染率为25.9%(22/85),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的53.3%(4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5,P<0.0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红细胞参数RBC、Hb、HCT、MCV、MCH、MCHC、RDW均在参考范围;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MCV、MCH、RDW在参考范围,Hb、HCT、MCHC低于参考值下限。慢性萎缩性胃炎组RBC、Hb、HCT、MCV、MCH、MCHC低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RDW高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RBC、Hb、HCT、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患者RBC、Hb、HCT低于H.pylori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ylori阳性与H.pylori阴性患者MCV、MCH、MCHC、RD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慢性萎缩性胃炎分组为金标准,绘制RBC、Hb、HCT、MCV、MCH、MCHC、RDW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其中7个参数中只有RBC、Hb、HCT AUC值>0.8,当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参数RBC≤3.9×1012/L,Hb≤119.5 g/L,HCT≤36.2%时,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结论 慢性胃炎类型与红细胞参数异常密切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出现轻度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及H.pylori感染与红细胞形态变化密切相关;H.pylori感染是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形态学异常和轻度贫血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外周红细胞Hb≤119.5 g/L、HCT≤36.2%、RBC≤3.9×1012/L,提示可能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常规红细胞参数在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患儿92例,将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THAL)患儿纳入THAL组(n=49例),将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纳入IDA组(n=43例)。对比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SD)、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ountainlands Community Health Center,MCH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红细胞参数鉴别IDA、THAL的价值分析。结果:IDA组与THAL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