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床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其血浆中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评价血浆BNP水平与UAP和NSTEMI的关系,观察心肌缺血改善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住院ACS患者154例。其中NSTEMI组29例,UAP组125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1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其血浆BNP水平,对154例ACS患者行择期PCI术后的BN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NSTEMI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NSTEMI组高于UAP组(P〈0.05);U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154例ACS患者在PCI术后12-24h内BN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降至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时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NSTEMI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UAP患者,UAP组高于正常对照组,表明心肌缺血是BNP释放的重要刺激因素,BNP水平增高可以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ACS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血浆BNP含量明显降低,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对临床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代文)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支架内的再狭窄(ISR)的作用及其对临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104例接受PCI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 mg/d 基础治疗,n=57)和对照组(基础治疗,n=47),随访6个月,采用冠脉造影检查,统计PCI术后2组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根据定量冠脉造影QCA的结果),并观察其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⑴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1%和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⑵缬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5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缬沙坦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的再狭窄发生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支架置入术后患者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Lp-PLA2)与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初次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2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认心外膜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狭窄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DES的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ISR组与非ISR组的炎性因子的水平,通过IVUS评估,探讨炎性因子预测ISR的可行性。方法对204例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进行造影及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随访,造影证实再狭窄组31例,共38个病变;无再狭窄组173例,共229个病变;术前及随访时均行基质金属蛋白酶检测,比较两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hs-CRP、MMP-1、MMP-9变化。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有更大的斑块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MMP-1水平无明显差异,无再狭窄组经皮冠脉介入术前后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再狭窄组术后MMP-9、Hs-CRP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MMP-9、hs-CRP水平较术前升高,但与再狭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合并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的冠脉造影特点,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怀疑冠心病的围绝经期女性患者128例,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两组之间冠脉造影特点,观察PCI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高血压、家族史、吸烟水平方面无显著性差异,高脂血症、≥2个危险因素明显升高。两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以单支病变为主,但糖尿病组多支、闭塞、弥漫病变、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即刻手术成功率无差异,但随访再狭窄发生率糖尿病组比非糖尿病组明显升高。结论围绝经期的冠心病患者多以单支病变为主,合并糖尿病患者多支、闭塞、弥漫病变、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且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率也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梗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急诊人院35例STEMI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PCI+替罗非班,22例)和对照组(PCI13例)均发病于12h内行急诊PCI术,替罗非班组PCI术前开始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人至术后36~48h,对照组应用常规PCI术,收集所有病历的临床和冠状动脉照影资料,观察PCI术前,术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结果应用替罗非班组患者恢复TIMI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3级发生率为(95%),常规PCI未应用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为(86%),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明显抵于对照组,但出血并发症两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替罗非班可改善STE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UⅡ)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冠心病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UⅡ的水平。结果冠心病患者静脉血浆UⅡ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中冠脉有闭塞者UⅡ水平与局限狭窄者基本相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后,出现再狭窄者U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P〈0.01);PTCA治疗后股动脉血浆UⅡ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UⅡ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发病,并可能在PTCA后支架内再狭窄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规律。方法 10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类型分为A型病变组、B型病变组和C型病变组。分别于PCI治疗术前、术后5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结果 (1)100例患者术前hs-CRP均高于正常标准值。(2)100例患者术后hs-CRP较术前升高。(3)SAP组术后6h hs-CRP开始升高,48h达到高峰,72h开始下降;UAP组及AMI组均于术后12h hs-CRP开始升高,72h开始下降,其中UAP组术后48h达到高峰,AMI组术后24h达到高峰。(4)A型病变组术后24h hs-CRP开始升高,持续至72h,其间无明显峰值;B型病变组和C型病变组术后12h hs-CRP开始升高,峰值在48h,72h开始下降。结论 PCI治疗术后炎症反应的状态不仅与术前临床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类型有关,更与PCI治疗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来本院首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靶血管为小血管病变且达到完全血运重建的287例冠心病患者,其中BMS组114例、DES组173例,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12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冠脉造影随访显示DES组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BMS组(4.87%vs32.25%,P〈0.01);随访期间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3.00%VS13.59%,P〈0.01)。结论DES治疗小血管病变安全可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血糖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1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OGTT试验结果将糖代谢状态分为4组:即正常血糖组60例,暂时性血糖增高组23例,糖调节异常组45例,糖尿病组30例.结果心肌梗死PCI术后1周,4组心功能及左室重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I术4周后,正常血糖组,心功能恢复良好,左室重柄不明显,暂时性血糖增高组,左室重构比血糖正常组严重,心功能比血糖正常组差(P<0.05或P<0.01),糖调节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左室重构比正常组更严重,心功能更差(P<0.01).结论 糖代谢紊乱直接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后左室重构和近期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12个月缺血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其性别差异。方法本研究对1 423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I LOVE IT 2的老年亚组分析,其中老年女性患者583例,老年男性患者840例。主要终点为靶血管失败(TLF),定义为心性死亡、心肌梗死或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2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TLF发生率分别为老年女性组6.35%,老年男性组6.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女性患者发生BARC出血(bleeding academic research consortium,BARC)(1~5级)的风险较老年男性患者显著增高(7.72%vs 4.52%;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老年女性是PCI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4,95%CI:1.19~2.84,P=0.006)。结论 老年女性与老年男性相比,PCI术后TLF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老年男性。  相似文献   

12.
介入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CRP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PCI)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 -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10 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两组 ,观察组 5 9例 ,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 (PTCA +CS) ;对照组 48例 ,行冠脉造影 (CAG)。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术前及术后血清CRP浓度。结果 观察组CRP浓度术后较术前明显增高 (P <0 0 1) ;观察组术后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对照组CRP浓度术前术后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PCI术损伤血管内膜 ,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升高。并可作为PCI术后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36例冠心病并行PCI术的患者及15例CAG正常者的血清CRP、IL-6水平,并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其血清值及PCI术后的变化。结果血清CRP、IL-6水平显示:冠心病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PCI术后显著高于术前。CRP、IL-6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血清CRP、IL-6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有炎症反应参与,且在PCI术后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替罗非班时间对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急性STEMI患者入院后即刻接受、替罗非班治疗,直接PCI后随机分为两组:短时间组(S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24~36 h)29例和长时间组(LTG,PCI后替罗非班继续使用48-72 h)21例.记录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LTG患者随访期间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为14.3%,明显低于STG患者的24.1%(P<0.05),但两组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直接PCI后较长时间应用替罗非班可减少顽固性心绞痛的发生,改善中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5.
史艳明 《工企医刊》2013,(6):525-526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绘制成网壮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血流通畅.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现将我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2例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史艳明 《工企医刊》2013,(5):426-427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一种,是将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绘制成网壮带有间隙的支架,置入冠状动脉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保持管腔血流通畅。是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PTCA后急性冠状动脉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以保证血流通畅。现将我科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62例患者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普适性量表-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SF-8)和冠心病专用量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问卷(SAQ)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PCI治疗成功病例171例和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98例为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在入院前1天、出院后第1天以及患者出院后第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PCI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出院后6个月〉出院前〉入院前(P〈0.05);PCI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幅度高于药物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幅度。结论PCI手术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近期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危险因素并有效控制,以提高介入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对456名PCI患者随访1年,以1年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为终点事件,将患者分为再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收集患者的吸烟状况、体质指数、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性别、年龄、血脂水平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超重、高血压、高血糖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检出率分别为71.37%、86.76%、80.08%、67.43%,明显高于正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11.871、176.540、73.089、8.514,P<0.01,P<0.05).超重和高血糖与支架内再狭窄有明显相关.结论 PCI治疗后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戒烟、减肥、控制血压血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地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提高PCI治疗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彭描宇 《现代保健》2011,(28):32-33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老年冠心病(CAD)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资料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分析本院2009年7月-2010年7月收治的CAD患者136例。对老年组(70岁以上)与同期非老年组(70岁以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观察,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及长期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在治疗老年CAD患者群体上效果显著,且手术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36h。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地减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