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一:刘××,男,5岁,1983年9月5日就诊。其父代诉:患乙脑后遗症一月余,现全身软瘫,不能站立,失语。诊其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目光呆滞,口唇干燥,无汗,皮肤干燥起皱,嗜唾纳呆,二便通畅,舌质红苔少、脉弦细数。辨证:风痰上扰,蒙蔽心窍,痹阻脉络,血分余热未清。治法:熄风化痰,凉血清热。处方:钩藤10克,僵蚕10克,蝉蜕8克,天竺黄10克,郁金10克,石菖蒲10克,生地13克,丹皮10克,条芩10克,枳壳10克。七剂。二诊:症情好转,两眼视物较灵活,手足能轻微活动。上方加地龙10克。七剂。三诊:患儿能说话,可以坐立,但右手活动能力仍差,舌质红,脉数。守上方加川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为夏秋季急性传染病。乙脑起病急,变化多。前驱期的头痛、憎寒等卫分证持续短暂。笔者临床所见,较多是进行期或极期呈高热、烦躁、意识迟钝或昏迷的气分证或气营两燔证。对气分热化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乙脑”的病变重心在一个“热”字,治疗无不围绕着祛热,配合针刺可提高疗效。其症初起,为早求病邪出路,透热务速;凡见阳明腑气不通,及时泻下,釜底抽薪,不仅可保液存津,且能截邪内传,力挽危殆;如热陷心包,解毒开窍,务须涤痰化淤,痰淤消则热毒无以羁留。治疗后遗症,大法宜清滋通补兼施,注重培脾建中,以滋化源。整个疗程,针药相配,去邪存正,恢复机体,使气血充旺,百骸通达,神明有主,令无后遗之患。  相似文献   

4.
<正> 一、注意辨证,分清湿热王某,女,8岁。午后发热3天,有汗热不退,口渴不欲饮,头痛身重,初起恶寒,脘痞呆,舌苔白腻,脉濡数。西医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阳性,白细胞97/立方毫米,中性43%,淋巴57%,糖和氯化物均正常。诊断为乙脑。证属湿遏气分,热不宣泄。治以化湿清热,上下分消。宗三仁汤合银翘散加减:杏仁、蔻仁、滑石、通草、竹叶、银花、连翘、板蓝根、石膏、知母。服3剂,身渐和,脘痞减,腻苔化,原方继进6剂而愈。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说:“上热下  相似文献   

5.
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和处理其他疾病一样,主要是“辨症求因”,“审因论治”。从“乙型脑炎”主要的发病症状来看,多表现为发病急骤,高热头痛,烦躁口渴,呕吐多汗,甚至神昏詀语,颈项强直,抽搐、角弓反张等。同时,本病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与温病条辨中的暑温、暑风、暑痉等症状则有更多的相同之点。我们根据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以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为辨证依据,同时参考石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情危急,如不及时适当处理,往往因高热、抽风或昏迷而导致死亡。几年来,我們从流行季节、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脑脊液检查为診断依据,并掌握常見的高热、抽风、昏迷三大主症,按中医辨証論治原則,不仅大大降低了病死率,而且减少了后遺症和併发症的发生。茲就个人临床体会,分别討論如下,并請指正。  相似文献   

7.
马××,男,7岁。因发热不语,项强四肢挛缩2个月于1969年11月10日入院。病儿于1969年9月18日高热住某医院,诊为“乙型脑炎”。经用抗菌素和中药治疗后,可以进食,但不会说话,时有抽搐发热,故收入院。查体:极度消瘦,头后仰,口角向左侧偏斜,四肢挛缩,心肺及腹部正常。诊断为乙型脑炎后遗症,于1969年11月18日应邀会诊。诊见患儿不能言语,四肢筋脉拘急、项强,角弓反张,形瘦骨立,大小便失禁,痰多,发热,体温38.4℃,舌绛无苔,脉细而数。证属余热未清,阴伤痰阻,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治以养阴清热,化痰熄风。  相似文献   

8.
一、病历摘要:患者颜华兵,男,9岁,住院号107/1691。9月27日傍晚,自诉头痛发热。28日热度增高,并发生呕吐,曾请附近中医治疗无效。29日神志昏迷,谵语,大小便失禁。30日上午进院治疗。体检:体温40℃,脉搏120次/分钟,颈项强直,膝腱反射迟钝,克匿格氏征阳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腹壁反射治失,提睪反射存在。化检:白血球15800,中性78%,淋巴22%。脊髓液检查:澄清透明,细胞数370,蛋  相似文献   

9.
<正> 李某,男,4岁。1981年8月8日入院。患儿于8月4日因高热头痛、呕吐,在地方医院治疗未效。8月6日转入本院小儿科,以高热待查收治。对症治疗,并用3000ml氯化钠液分二次灌肠大便仍未通。体温持续上升,头痛剧烈,呕吐更著。8月7日中午突然抽搐,呼吸暂停,患儿进入深昏迷。8月8日转入传染科。查体:体温39.7℃,脉搏120次/分,  相似文献   

10.
许纪全 《中医杂志》2001,42(6):338-339
1 病例介绍例1:郑某某,男,4岁,1989年7月18日初诊。患儿高热4天(体温39.8℃),伴有抽搐,昏迷,牙关紧闭,颈项强直,小便短赤,大便不通,舌苔白灰粗,脉弦数。西医诊断为乙型脑炎。中医辨证:暑风外袭,气营两感,邪热郁闭,内陷心包,热极生风。治以祛暑清热,熄风开窍。处方:金银花、连翘、青蒿、知母、钩藤各  相似文献   

11.
血尿治验     
例一:蒋××、男、74岁。1979年4月17日突然发生肉眼性血尿,经某医院作膀胱镜检查提示:“左输尿管口喷出血性尿液,疑为肾癌”。肾逆行造影摄片提示:“左肾盂变形破坏,中、下盏可能波及,左输尿管上端及输尿管均未显影,左肾癌病变可能性极大。”服西药治疗三月余,血尿仍时作时止,始终不愈。7月20日来我院诊治。诊见肉眼血尿,腰部微痛,颜面潮红,口渴喜冷饮,夜间小便2—3次,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小便常规:红细胞 ,其余各项(-)。小便培养,未发现抗酸杆菌。脉证合参,证属“肾阴亏耗,虚热伤络”。治则:滋肾阴、降虚火,凉血化瘀止血。处方:黄柏15克、知母15克、生地20克、  相似文献   

12.
血尿治验     
赖××,男,54岁。1984年7月28日就诊。患咳喘已多年不愈,时有痰中带血。两天前小便时发生无痛性肉眼性血尿,且伴有血块。舌上有瘀点,脉细涩。辨证:肺肾阴虚,气滞血瘀。治则: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处以犀角地黄汤加味:水牛角90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知母15克,三七粉6克(冲服),当归15克,阿胶12克(烊化),鲜茅根60克,旱莲草30克。服二  相似文献   

13.
血尿治验     
吴×,男,42岁。1985年10月12日诊。无痛性血尿反复发作年余,经省、市医院检查,已排除泌尿系肿瘤、结核、结石及尿路感染。最近尿常规检查偶见蛋白。血常规红、白细胞偏低。眼底检查小动脉痉挛,血压21.3/13.3K  相似文献   

14.
血尿治验     
一梁××,男,30岁,农民。病者于1979年1月间,忽觉小便次数及量均明显减少,尿如洗肉水样,身无浮肿、无黄染、无涩痛。检查小便常规,发现红细胞 、白细胞 、蛋白 ,曾作X线腹部平片并用尿沉淀作直接涂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曾在当地治疗,共服中药百余剂无效,后经友人介绍来诊。小便仍见短少,肉眼血尿,如洗肉水样,伴咽干,气短乏力,动则汗出,舌质淡、苔白干,脉细弱。诊为血尿,证属阴虚,气不摄血。拟滋阴补气,止血利尿为治,用猪苓汤加味。处方:  相似文献   

15.
戴慧芬教授精研伤寒,善调营卫,对温病也颇有研究。自70年代以来,经戴老师治疗6例重证非特异性脑炎均获良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起病急。病情重。少数患者虽经积极治疗仍留有后遗症。在临床上曾以中医药辨证治疗数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举验例介绍如下。例1:任某,女,29岁,1990年9月12日初诊。患者于1972年7月21日因高热,头  相似文献   

17.
血尿证治     
血尿为临床常见病证,余在随中国中医研究院王琦老师学习期间,目睹其治疗血尿病人,多有独到之处,所治多例,不唯临床症状改善,而且多经化验检查证实镜下血尿消失。现将其治疗血尿的主要论点及自制方药略述于下,供同道参考。王老师认为血尿之因以热为主,清下焦热为治疗血尿大法,非清无以止血。在辨证方  相似文献   

18.
血尿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尿一症临床常见,除肾系疾病外,有不少全身性疾病也可出现血尿。引起血尿的疾病甚多,由于病因不同,预后也极不相同,轻者可自行缓解,重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影响到生命。祖国医籍中有关血尿的诊治记载很多。认为病位在肾与膀胱,但因导致血尿的疾病不同,其表现出的证候也有异,涉及面很广。主要病机是肾系脉络损伤,血溢脉外,或因脉络失健,不能固摄而血渗脉外。笔者在临床上将血尿归纳为十证辨治,并有十种疾病的辨证综合验方,今介绍如下供同道和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偏瘫治验     
陈××,男,60岁。1987年6月14日诊。患脑血栓形成三月,遗留右侧上下肢瘫痪。诊见:面红气粗,头目眩晕,心烦易怒,上下肢不能屈伸,血压26.7/18.7KPa,舌红苔黄腻,脉弦洪。急投以镇肝熄风汤加减:白芍、  相似文献   

20.
例一,杨××,男,33岁。1984年1月15日诊。主诉:发烧八天,尿血六天。现病史:七天前发热恶寒、体温39.5℃,在某医院用西药治疗两天体温下降,继而出现尿血,右侧腰部疼痛,经用青霉素,安络血等治疗六天,无明显效果,而来我院求治。检查:体温37,5℃,右侧肾区有轻度叩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