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组主办的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交流大会将于2012年9月中下旬在湖南长沙召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非培养检测方法的迅速发展,对病原微生物基因研究的深入,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已发展为多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临床医学院检验系(200025)殷常红综述倪语星审阅一个感染诊断的确立往往需要依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传统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主要依赖于形态学、代谢产物、酶活性等表型特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等。新现与再现传染病的爆发促进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日新月异丰富了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内涵,现就近年临床微生物检验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1临床微生物病原体的快速诊断虽然对"快速"的时间长短没有正式的定义,但是大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起,分子生物学进入临床检测。短短的几年中,以聚合酶链反应(PCR)为核心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深入到临床多个领域。在临床检验中,我国分子生物学在遗传病诊断及产前筛查、肿瘤诊断与疗效预后判断、微生物耐药机理的研究等方面取得较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在医学检验领域中,临床微生物检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情况将会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产生直接影响,而从当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实际看,受微生物安全、教学条件、教学学时等因素影响,会与临床实际脱节,影响到学生发展。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实验,让学生在虚拟仿真实验中加深对实践操作知识的认知,从而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下面对此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生物信息学的飞速发展,为其他生命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平台。随着微生物基因组、蛋白质组的数据日益丰富,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分子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人类疾病防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概述了生物信息学的研究概况和生物信息学在分子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如微生物鉴定、溯源分析、新型疫苗研究,以及微生物致病机理的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遵照“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第3版教材以“临床微生物学导论”作为桥梁,保证教学从医学微生物学向临床微生物过渡。本教材的临床细菌学、临床真菌学和临床病毒学等三篇是主体内容,应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微生物的分类、临床意义、微生物性性和微生物检验等四方面,其中确定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是本书的特色。根据临床要求,强调了标本直接检验的重要性。微生物检验篇可在临床专业实习阶段,结合国内外的进展与本医院的实际 状况进行消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并不断融入到医学检验领域,使医学检验成为了发展最快的医学专业之一,也使得医学检验发展成为一个由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体液学检验、临床生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输血与输血技术及临床实验室管理学等亚专业学科组成的独立学科—检验医学.  相似文献   

9.
范欣  王贺  郭晶 《协和医学杂志》2013,4(3):237-237
2013年5月24-26日,第五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暨国际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能力建设学术沙龙在京隆重召开。 此次论坛由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杂志》、《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微生物与临床专业委员会、北京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委员会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临床、检验、药剂及感染控制等专业的医护人员齐聚一堂,与美国、澳大利亚及京、港、台、澳四地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知名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作为医学实验室的认可领域之一,其认可在我国目前主要根据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GL23: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指南》来进行的。本文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医学实验室认可不同阶段,针对学习认可文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现场评审、分析前质量控制、建立危急结果回报制度、持续改进质量和管理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与讨论,以促进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作为医学实验室的认可领域之一,其认可在我国目前主要根据CNAS-CL02: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和CNAS-GL23:2008《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领域的指南》来进行的。本文根据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医学实验室认可不同阶段,针对学习认可文件、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现场评审、分析前质量控制、建立危急结果回报制度、持续改进质量和管理体系以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论述与讨论,以促进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领域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检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下属的重要二级学科,包括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血液学、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分子生物学、临床免疫学等多个三级学科,多学科、多技术相交叉,发展迅速,以临床应用为目的[1]。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办检验专业本、专科教育,促进了我国检验医学的发展,提高并壮大了检验专业队伍。本文从临床检验诊断学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入手,对如何培养其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CE)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液相分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无污染、可自动化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许多领域。本文分别从CE在细菌、真菌、病毒以及其他微生物分析方法的作用,对CE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细菌质控与技术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细菌检验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提高细菌检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近十年来。临床细菌质控工作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和检验人员的重视,正因为质控工作的蓬勃开展.新的细菌分类学的应用。医院感染学的问世,细菌检验自动化仪器的运用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开展,使整个微生物学检验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王贺 《协和医学杂志》2011,2(4):325-325
为增进微生物检验与临床交流,应对院内感染和微生物耐药现象,北京协和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检验科、感染科、药剂科等多科联合《协和医学杂志》、《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微生物与临床专业委员会、北京微生物学会医学微生物学委员会于2011年5月27至29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了"第三届北京协和微生物与临床论坛暨京、港、台、澳四地临床微生物与感染病学术沙龙"。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医学生物学 ,特别是医学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近年来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并逐渐成为指导临床感染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然而 ,目前我国的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事业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和解决 ,需要我们医学微生物学科和临床医学的同道们通力合作共同奋斗。一、我国医学微生物检验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检验医学和其他医学学科一样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仪器设备上讲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尿液分析仪和免疫分析仪进入检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测的重要项目,微生物学检验也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文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高素质检验医学人才为宗旨,探讨了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及医学科学领域最具有活力的学科前沿。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临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其不可比拟的强大功能逐渐成为临床检验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分子生物学与临床检验诊断学的交叉渗透产生了《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相似文献   

19.
倪语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特约编委。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检验医学系副主任、临床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医院感染控制办公室主任等职务。并兼任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检验专业临床微生物校际协作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会委员、临床微生物学组副组长和细菌L型学组组长,上海市抗感染和化疗学会委员,上海市检验学会委员、临床微生物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检验医学学科组副组长。担任《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国…  相似文献   

20.
以发展应对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跨越世纪 ,已走过 2 5年的历程。 2 0世纪末 ,周惠平教授曾以“临床细菌学面临的挑战”一文[1 ] ,提出临床细菌学检验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企盼着我国微生物检验的新发展。经过短暂的 4、5年 ,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正以发展来应对面临的挑战。临床微生物检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融入 ,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检验水平的提升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 ,快速检验等多项新技术的应用 ,微生物检验范围的明显扩展 ,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技术的推行 ,以及一批具有高学历的或经国外培训的高素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