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06例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6例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提示,存在相关疾病的影响是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或迁延不愈的主要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但并非必要条件。相关疾病的治疗,以及对分泌性中耳炎及早治疗、防止分泌性中耳炎慢性迁延是治愈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分泌性中耳炎分泌液中衣原体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原因,从而进一步认识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理。方法 采集我院自1993年10月至2002年10月十年间1262例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培养的结果。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中分泌液的衣原体的检出率1993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的检出率仅为1%-3%。结论 分泌性中耳炎分泌物中的衣原体的检出率虽低,但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衣原体在发病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听力的不同状况.[方法]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6例(共59耳),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1例(39耳),对照组25例(50耳).对儿童及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纯音听阈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人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气导听阈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骨导听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与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22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及56例不伴分泌性中耳炎的鼻咽疾病患儿,检测外周血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抗体(MP-IgM、CP-IgM);并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及对照组MP-IgM与CP-IgM阳性率,对比分泌性中耳炎组与对照组的MP-IgM、CP-IgM阳性率。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为20.98%,CP-IgM阳性率为12.0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5);对照组MP-IgM阳性率为8.95%,CP-IgM阳性率为7.1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泌性中耳炎组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MP-IgM阳性率(P〈0.05);而两组CP~IgM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可能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关,但与肺炎衣原体感染关系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对68例(88耳)分泌性中耳炎在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鼓膜穿刺加超声雾化、负压吸引及微波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总治愈好转率为93.18%,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牟珊  张勤修  周立  谢慧 《四川医学》2011,32(7):973-975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耳内镜、纯音测听、声阻抗及鼻内镜、鼻窦CT,对耳闷、听力下降3个月以上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检查,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合并鼻-鼻窦炎42例(65耳),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手术及药物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除1例(2耳)患者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外,其余所有患者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均有改善,声阻抗、纯音听力测试结果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鼻-鼻窦炎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有密切相关性,因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时应关注、评估鼻-鼻窦炎,以防漏诊与分泌性中耳炎共同存在的鼻部病灶,导致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国医大师干祖望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筛选出国医大师干祖望5000余份医案手稿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医案102份,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分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药物归经、药物核心组合、药物关联规则、证型分布,解析干教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8.
激光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50例观察李秀云(东海县人民医院222300)关键词中耳炎,浆液性激光中图法分类号R764.21分泌性中耳炎是具有鼓室积液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在应用鼻腔滴药及全身用药治疗无效时多采用鼓膜穿刺抽液治疗,而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因对...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相关疾病漏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群 《中国全科医学》2004,7(23):1786-1787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诊疗过程中常见相关疾病的漏诊原因、方法 对1999年6月~2002年6月间2次以上门诊治疗,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16例进行系统的病因探讨及其漏诊原因分析。结果 51例患者存在相关疾病的漏诊,导致治疗方案欠妥。结论 重视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的病因检查与分析,对防止漏诊,及时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耳鼻咽喉科综合治疗仪对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进行微波治疗。结果 痊愈28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咽鼓管三维重建来探讨咽鼓管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探索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方法随机选取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对每例患者均进行耳镜检查和听力检查。对所有患者在捏鼻鼓气(Valsalva法)时行双侧咽鼓管螺旋CT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绝大部分患者咽鼓管通气正常,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只有少数患者(4例)发现了器质性疾病。结论咽鼓管三维重建能够揭示一些不明原因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助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包括浆液、粘液、浆-粘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听力损失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耳鸣、耳内闷胀感.该病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因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严重者可能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多种并发症[1].笔者对一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进行观察分析,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不同的时期,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法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SOM)和变应性鼻炎(AR)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正常儿童组进行比较。结果:AR患儿组的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组,p0.05。结论:患有变应性鼻炎的患儿常伴有分泌性中耳炎,基于此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对AR患儿的治疗护理,积极预防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鼓膜置管术及术后6—8个月的随诊中应用鼻内窥镜。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黏膜最常见的病变是黏膜水肿、充血,咽鼓管咽口部膜肿胀;恢复期,鼓室黏膜血管扩张、水肿逐步减轻,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鼻内窥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等离子体鼓膜打孔术治疗的疗效,探讨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以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听力。方法选择36例(49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全部局麻下行等离子体鼓膜打孔术,对术后鼓膜愈合、听力及并发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随访3个月~1年,36例(49耳)中患耳治愈率91.84%,有效率97.96%。结论等离子体鼓膜打孔术具有操作准确、损伤小、疼痛轻、创面无血、鼓膜愈合好、无明显并发症、易于掌握和推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应用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5例(40耳),并以20例(30耳)用糜蛋白酶+地塞米松(糜+地)作对照治疗。结果: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97.5%.治愈率为85.0%,明显优于糜+地组。结论:安溴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和预防粘连性中耳炎有可靠疗效,可供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注入豚鼠鼓室,制成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然后取出正常组和模型组豚鼠咽鼓管,测定及分析两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减少(均P<0.001),其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的减少和活性下降,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艺芬  李芳  王刚 《新疆医学》2006,36(5):55-56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分泌性中耳炎,既使做腺样体和扁桃体摘除术后,仍有一部分患儿的分泌性中耳炎及由此引起的听力障碍得不到缓解。鼓膜切开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的方法,我们对42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分泌性中耳炎进行了腺样体或(和)扁桃体摘除术,并同时给予鼓膜切开置管术,现总结如。  相似文献   

19.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和中耳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浓度,结果显示:①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血清TNF浓度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②中耳积液TNF浓度明显高于血清TNF含量(P<0.001)。③分泌性中耳炎慢性组中耳积液TNF浓度高于急性组(P<0.001)。提示分泌性中耳炎积液中TNF可能主要由中耳粘膜局部产生,在分泌性中耳炎炎症反应中起免疫抑制作用。中耳积液中高浓度的TNF可能是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经久不愈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疾病,病因较复杂,儿童腺样体肥大是常见病因,在临床上已形成共识,但管扁桃体肥大是否为分泌性中耳炎病因之一,迄今鲜有报道,我们对61例108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鼻内窥镜诊断为腺样体肥大同时伴有管扁桃体肥大者,切除腺样体的同时切除肥大的管扁桃体,与单纯切除腺样体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