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显微外科及内窥镜锁孔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锁孔手术越来越多地被神经外科医师接受和采纳。2007年8月至2010年4月我科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成功手术切除鞍区病变2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5例,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4~72岁,平均41.3岁。2.临床表现:头痛11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7例,癫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鞍区中线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2003年4月经额外侧入路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中线部位病变患128例,其中垂体腺瘤57例、颅咽管瘤34例、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前床突脑膜瘤6例、拉克囊肿4例以及其它病变12例。结果 128例患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颅内感染,尤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无一例死亡。肿瘤全切除中垂体腺瘤52例(91.2%)、颅咽管瘤30例(88.2%)、鞍结节和蝶骨平台脑膜瘤15例(100%)、前床突脑膜瘤6例(100%)、拉克囊肿4例(100%),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例夹闭顺利。手术所用时间比常规翼点人路缩短20~30min。结论 额外侧入路显露鞍区中线部位病变的效果与翼点入路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额外侧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9例经额外侧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鞍区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该手术方式与常规手术入路的优缺点.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其中垂体瘤11例(73.3%);颅咽管瘤7例(70%);脑膜瘤14(100%).大部分切除6例,其中垂体瘤3例,颅咽管瘤3例.1例垂体腺瘤因肿瘤包绕颈内动脉并侵及海绵窦行大部分切除.术后18例出现不同程度多尿及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好转,23例视力较术前好转,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及死亡.结论 额外侧锁孔入路可充分显露鞍区结构,具有刨伤小,脑组织暴露少、出血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额外侧入路的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2例,无明显变化3例,视力障碍加重1例。15例患者随访3~4个月,12例恢复正常和生活,3例不能独立生活;1例失访。结论经额外侧入路能为鞍结节脑膜瘤患者手术提供较好的视野和空间,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视力和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在处理额部及鞍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沿鬓发迹前缘向额侧不超过5cm弧形切口,做小于3cm骨窗,利用额外侧及额下间隙处理额部、鞍区病变33例。结果 9例垂体腺瘤、7例鞍结节脑膜瘤、6例颅咽管瘤、4例额叶胶质瘤、2例脑膜瘤、1例额叶海绵状血管畸形经此手术入路均显露充分,视野清晰,切除彻底。4例后交通动脉瘤解剖清晰,夹闭满意。结论额外侧前颅底锁孔入路具有微创,影响容貌小、操作简单,能够显露和处理额叶侧方、前颅窝底及鞍区病变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病变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病变3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垂体腺瘤肿瘤19例,颅咽管瘤5例,脑膜瘤11例,空蝶鞍2例,蛛网膜囊肿1例。结果全切肿瘤18例,大部分切除15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恢复良好34例,轻残2例,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鞍区病变是处理鞍区病变的极佳手术径路。熟练掌握显微外科技术和鞍区的各个手术间隙解剖结构,经翼点入路可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鞍区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知识应用于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达到既减少术中血管损伤、又全切除肿瘤。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经翼点入路鞍区四个解剖间隙切除鞍区肿瘤88例,术中注意保护肿瘤周围的神神经、ICA及发出的垂体上动脉。结果 88例鞍区肿瘤,全切除84例(94.4%),死亡3例(3.4%),复发4例(4.5%)。结论 在经翼点入路行鞍区肿瘤的显微手术中,熟练掌握鞍区四个解剖间隙及垂体血供的显微解剖,是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及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鞍区病变种类繁多,解剖部位深在,周围毗邻重要神经、血管,尤其与视神经、垂体、颈内动脉等结构关系非常密切,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较多。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该区域的手术入路进行了研究,随着显微技术的进步,有经翼点入路、经额下入路、经眶上微骨窗入路、经鼻蝶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及联合入路等多种手术入路[1],有必要对其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经额外侧入路手术切除的48例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5例,鞍结节脑膜瘤19例,垂体腺瘤10例,颅咽管瘤14例。结果 肿瘤全部切除36例,次全切除 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经额外侧入路可较好暴露并切除前颅窝底及鞍区肿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于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垂体瘤伞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伞切除1例.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草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18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额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Ⅰ、Ⅱ级)17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经额外侧入路分块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符合微侵袭手术理念,可以作为大型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一种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1—2013-01我院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脑膜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效果、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Simpson I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8例),次全切除l例(SimpsonⅢ级切除)。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改善,术后出现尿崩3例,经治疗1~2周好转;随访6个月~5a,术后2a左右肿瘤复发1例,余均恢复良好。结论应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区脑膜瘤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经额底前纵裂入路视野下的鞍区重要结构及其解剖学参数作客观分析,为其显微手术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以9具成人尸头标本为研究对象,模拟经额底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过程,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该入路条件下鞍区关键解剖结构、显露范围及手术操作范围;并深入解剖,观察重要血管、神经及其毗邻结构。结果 鸡冠至前床突、视神经管颅内口、视交叉前缘及垂体柄的距离分别为40.4±3.2、35.6±3.5、39.8±3.6、42.1±3.9 mm;眉间至各部分的距离分别为69.9±4.2、63.4±4.3、68.1±4.8、72.6±5.3 mm。经额底前纵裂入路可良好暴露下嗅三角、视神经、视交叉等重要结构;终板面积为(50.9±2.9) mm2,终板到额叶前段距离为(57.6±2.8) mm。结论 经额底前纵裂入路不仅适用于鞍区局部病变的手术,还可用于其上方、前上方及向三脑室生长的病变,本研究对鞍区重要结构及解剖学参数的客观观察可为临床医生设计手术入路、改进手术操作技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型鞍区肿瘤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8年来经翼点入路对23例大型鞍区肿瘤运用显微手术,根据肿瘤生长的位置,从鞍区各个间隙切除肿瘤。结果23例病例全切15例,占65.2%;次全切4例,占17.4%,大部分切除2例,占8.7%;死亡2例,占8.7%。结论翼点入路对于处理大型鞍区肿瘤显露好,熟悉鞍区的解剖间隙,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充分利用该间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入路治疗前颅底和鞍区病变的显微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经眉弓皮肤切口,铣刀铣下3.5 cm×2.5 cm包括眶缘及部分眶板在内的额下骨瓣,采用常规显微手术器械分块切除肿瘤或者夹闭动脉瘤,必要时引入内镜辅助观察。结果 26例前颅底和鞍区病变均获治愈,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3例出现电解质紊乱,经药物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合并脑积水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本组病例均无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近期随访疗效良好,无复发病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前颅底及鞍区病变的手术入路途径,其优点在于微创性,能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足够的鞍区手术空间,并能有效地处理病变。内镜术中辅助观察可减少神经血管结构的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相似文献   

16.
鞍区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2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2例全切(Simpson Ⅰ、Ⅱ),16例次全切(Simpson Ⅲ),4例大部分切除,术中去骨瓣减压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出现同侧动眼神经瘫12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障碍8例,对侧肢体轻瘫4例.肿瘤未全切的20例中有11例术后行放射治疗.随访3-38个月,动眼神经瘫恢复5例,滑车和外展神经功能恢复3例,肢体活动障碍恢复2例.全切病例中,10例有肿瘤复发,4例行二次手术,6例行放射治疗.失访4例.结论 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翼点锁孔入路鞍区各间隙的神经内镜解剖,为内镜辅助下该入路显微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5例尸头经翼点锁孔入路开颅后,神经内镜对鞍区五个间隙进行解剖结构观察。结果利用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鞍区不同间隙内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对细微结构如垂体上动脉及穿通动脉,利用成角内镜可“绕过”神经、血管观察其背后的结构。结论运用神经内镜可以消除翼点锁孔入路鞍区显微手术的显微外科解剖死角,减少术中脑组织及重要颅底血管、神经的牵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鞍区手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100例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目的 探索前额纵裂入路切除儿童鞍区肿瘤的适应证,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小儿组1997年5月至2001年5月经前额纵裂入路切除鞍区肿瘤100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87例,大部分切除13例;其中双侧嗅神经保留84例。结论 前额纵裂入路是切除向鞍抽,鞍上及三脑室前部生长肿瘤比较好的方法,手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盲区小,便于保留重要结构。肿瘤全切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