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 4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Brunnstrom分级、FMA及iEMG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胫前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减重训练组、肌电反馈组及联合治疗组。入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减重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减重平板训练,肌电反馈组则辅以胫前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治疗组则在常规康复干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及减重平板训练。于入选时、治疗6周后记录各组患者静息状态及主动踝背伸状态时胫前肌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并计算拮抗肌协同收缩率;同时采用简式Fugl-Meyer量表(FMA)、通用量角器对各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定。 结果入选时各组患者胫前肌、腓肠肌iEMG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分别经6周治疗后,发现与治疗前及常规康复组比较,减重训练组、肌电反馈组及联合治疗组下肢FMA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踝背伸时胫前肌iEMG均明显提高,协同收缩率则明显降低(P<0.05);并且联合治疗组患者下肢FMA评分[(30.4±2.8)分]、踝关节活动度[(15.3±3.0)°]及踝背伸时胫前肌iEMG[(114.0±27.0)mVs]、协同收缩率[(0.07±0.05)%]亦显著优于减重训练组及肌电反馈组(P<0.05)。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减重平板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增强患者下肢肌力、改善协同收缩率、提高康复疗效,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以偏瘫肢体训练为常规康复,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定患者偏瘫侧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范围(AROM),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AROM平均差值(0.21±0.09)、下肢FMA平均差值(0.66±0.28)、BI平均差值(0.73±1.27),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AROM平均差值(3.19±0.78)、下肢FMA平均差值(7.36±0.64)、Barthel平均差值(19.54±2.07),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可以进一步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康复,显著提高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常规组、肌电组和联合组,每组15例。常规组患者根据自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给予相应常规康复治疗,同时辅以假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假镜像治疗;肌电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假镜像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镜像治疗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Brunnstrom分期量表(下肢及足部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检查、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对各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Brunnstrom分期、FAC分级、下肢FMA评分、患侧踝关节背伸活动度、BBS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后肌电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肌电组及常规组(P<0.05)。 结论 镜像治疗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恢复期伴吞咽障碍的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生物反馈组、综合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吞咽障碍康复治疗,生物反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综合治疗组在生物反馈组基础上辅以呼吸训练。治疗前、治疗6周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在偏瘫型脑瘫尖足中的应用及其对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偏瘫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平衡发育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最大背屈位足一小腿夹角、胫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粗大运动母表(GMFM-88)代表步行能力的E区对2组患儿进行评定。结果:经过12周治疗,2组患儿患侧的最大背屈值足小腿夹角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胫前肌最大收缩EMG值7支GMFM-88 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平衡发育训练能更好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尖足步态,提高患儿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改善的有效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记忆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检测.结果 经1个月治疗后,研究组指向记忆、图形再认、人像回忆、MQ数字广度(顺背)、数字广度(倒背)均比治疗前升高(17.88±4.24)分vs(20.91±6.07)分、(14.87±6.22)分vs(17.16±4.24)分、(19.16±5.32)分vs(23.98±5.26)分、(89.68±13.43)分vs(101.48±11.22)分、(4.95±1.95)分vs(6.80±1.52)分、(3.20±1.95)分vs(4.85±1.28)分(均P<0.05),视觉最快反应时间、视觉最慢反应时间、听觉最慢反应时间、缺失记忆均比治疗前减少(359±65)ms vs(248±45)ms、(2 190±228)ms vs(1 040±227)ms、(3 152±698)ms vs(2 515±449)ms、(5.27±2.12)个vs(4.30±1.86)个(均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指向记忆、图形再认、人像回忆、MQ值、数字广度值均比对照组升高(均P<0.05),视觉最快反应时间、视觉最慢反应时间、听觉最慢反应时间、缺失记忆均比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药物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记忆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for rehabilitation of the memor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ssigned to the study group (6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60 cases). Both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received drug therapy,but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besides. Both groups were assessed with the clinic memory scale,mim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for one month, point memory, graph recognition, portrait recall, MQ grade, number extent (direct recitation) ,number extent (antidromic recit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17.88±4.24) scores vs (20. 91+6. 07) scores, (14.87±6.22) scores vs (17.16±4.24) scores, (19.16±5. 32) scores vs (23. 98± 5. 26) scores, (89. 68±13.43) scores vs (101.48±11.22) scores , (4. 95±1.95) scores vs (6.80±1.52) scores, (3.20 ± 1.95) scores vs (4. 85± 1.28) scores(P <0.05),the fastest vision reaction time, the slowest vision reaction time, the slowest hearing reaction time, absence memory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359±65) ms vs (248±45) ms, (2 190±228) ms vs (1 040±227) ms, (3 152± 698) ms vs (2 515 ±449) ms, (5.27 ± 2.12) numbers vs (4.30 ± 1.86) numbers(all P < 0. 05); After treatment, point memory,graph recognition, portrait recall, MQ grade, number extent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ll P <0.05), the fastest vision reaction time, the slowest vision reaction time,the slowest hearing reaction time, absence memory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ll P <0. 05). Conehusion Electromyographic biofeedback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routine drug therapy could obviously improve the memori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运动对神经因子水平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医院98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联合抗阻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神经因子水平[合肽素(Copep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端前脑钠肽(NT-ProBNP)、S-100B蛋白(S-100B)]及运动功能恢复[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估]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时,两组Copeptin、NSE、NTProBNP、S-100B水平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时,两组上肢评分、下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可降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因子水平,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2例不完全性SCI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ASIA量表、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及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 入选时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FAC分级及下肢MMT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BS评分、下肢ASIA评分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BBS评分[(36.2±9.8)分]、下肢ASIA评分[(40.4±4.6)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2组患者FAC分级≥3级人数、下肢MMT分级≥3级人数均较入选时明显增加(P<0.05),并且均以观察组患者增加人数(分别增加25例、26例)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能进一步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平衡能力、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疗效。方法:60例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进行下肢肌肉最大收缩时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运动功能评定及功能独立性(FIM)评定,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股四头肌、胫前肌最大收缩时的sEMG信号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2周继续提高(P0.01);观察组sEMG信号增幅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患者ASIA运动功能评分及FIM评分亦较治疗前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2组ASIA运动功能及FIM评分较治疗8周后提高更明显(P0.01),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胸腰段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股四头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肌力,并能提高功能独立水平,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BBS、FAC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目标导向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睡眠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目标导向康复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功能和睡眠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运动功能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目标导向康复护理,可有效提升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改善其睡眠质量,值得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究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T)结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肌电反馈组与镜像肌电组,每组30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肌电反馈组患者接受假MT刺激结合EMGBFT,镜像肌电组患者接受MT结合EMGBFT。于治疗前后,选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表面肌电图-膝屈曲及踝背伸下的积分肌电值(iEMG)、协同收缩率(CR)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睁眼及闭眼状态下,足底压力-双足平均压力和接触面积的对称指数(SI)、身体重心椭圆面积、身体重心前后向(AP)和内外向(ML)位移距离评价患者负重与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LE,股二头肌和股直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的CR和iEMG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睁眼状态下,两组患者双足平均压力和接触面积SI、身体重心椭圆面积、身体重心AP及ML位移距离均明显改善(P<0.05, P<0.01),闭眼状态下,两组患者双足平均压力和接触面积SI、身体重心ML位移距离均明显改善(P<0.05, P<0.01)。与肌电反馈组治疗后比较,镜像肌电组FMA-LE、股二头肌和胫骨前肌iEMG、睁眼时身体重心椭圆面积和身体重心AP及ML位移距离、闭眼时双足接触面积SI变化幅度更加显著(P<0.05, 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镜像疗法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其潜在机制可能是激活了下肢薄弱肌群运动单位,缓解了下肢痉挛,改善了站立位静态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于某院接受治疗的88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4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功能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触觉阈值、两点辨别觉相比对照组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B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感觉功能、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并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及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治疗组加用AM-800神经功能重建仪进行下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估,评估项目包括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ugl-Meyer评定、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下降,FIM量表得分及Fugl-Meyer下肢得分均上升,其中治疗组相比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更显著,Fugl-Meyer下肢得分上升更显著(P均<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部分减重平板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并可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0 d后,测定偏瘫侧腕关节的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检测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 结果2组患者经治疗后,偏瘫侧腕关节的AROM、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EMG波幅、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前瞻性分析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步行能力和残疾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下肢痉挛的多发性硬化患者7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7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辅助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和功能残疾扩展量表(EDSS)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痉挛程度、步行能力及残疾水平。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的MAS分级、FAC分级及EDSS评分[对照组(3.36±1.06)、(4.03±1.64)和(5.03±1.39)分;治疗组(2.74±1.05)、(4.12±1.57)和(3.98±1.53)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对照组(4.11±1.02)、(3.11±1.38)和(6.21±1.57)分;治疗组(4.21±1.13)、(3.07±1.27)和(6.07±1.15)分],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MAS分级和E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FAC分级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可显著改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下肢肌痉挛程度和残疾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脊髓损伤(SCI)患者心理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SCI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对照组则辅以中频电治疗。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RSE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运动评分对2组患者自信心及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并对2组患者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RSES、ASIA运动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后2组患者ASIA运动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另外治疗组RSES评分在治疗后亦有明显改善(P<0.05),并且该组患者RSES评分与ASIA运动评分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P<0.05),而对照组RSES运动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rt;0.05)。通过肌电检测发现,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股四头肌、腘绳肌及胫骨前肌最大收缩时肌电信号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 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能提高SCI患者自信心,有助于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常规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功能性电刺激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功能性电刺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和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每项技术治疗30min,每日1次,每周5d,共8周。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对患者的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s踝足屈伸运动(AFEM)、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Fugl-Meyer量表(FMA)下肢部分功能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过程中,4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治疗前,4组患者AROM、10s AFEM、10m MWS、FMA下肢部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4组患者AROM、10s AFEM、10m MWS、FMA下肢部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肌电生物反馈组AROM[(11.6±4.3)°]、10s AFEM[(12.6±4.0)次]、10m MWS[(0.8±0.4)m/s]、FMA下肢部分[(22.6±4.0)分]恢复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功能性电刺激组治疗后AROM[(12.9±4.1)°]、10s AFEM[(13.7±4.2)次]、10m MWS[(0.9±0.4)m/s]、FMA下肢部分[(26.2±4.0)分]恢复显著优于肌电生物反馈组。与功能性电刺激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AROM[(14.2±5.5)°]、10s AFEM[(14.1±3.7)次]、10m MWS[(1.0±0.5)m/s]、FMA下肢部分[(29.0±5.1)分]恢复较为优异(P<0.05)。 结论 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