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绛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3例患者在扩大经额下入路显微切除肿瘤颅腔内部分的基础上,采用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颅外部分并重建颅底缺损.结果 手术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和新神经功能废损、脑脊液漏、脑膜腩膨出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爪神经鞘瘤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3例,脑膜瘤2例,垂体瘤、内翻性乳头状瘤、鳞状细胞痛和嗅神经母细胞瘤符1例.结论 采用内镜经鼻颅内外联合入路切除前中颅底沟通瘤创伤小且深部视野良好,能安全且完全切除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前颅底脑膜瘤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显微外科治疗策略.方法 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68例前颅底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手术技巧及疗效等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肿瘤切除达到Simpson Ⅰ级或Ⅱ级58例(85.29%),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脑膜瘤;术后主要原有症状较术前改善64例(94.12%),无改善4例,术后早期出现并发症6例,死亡1例;随访6个月至5年,2例复发,二次手术切除.结论 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依靠娴熟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处理好手术细节,严密监测术中术后并发症,积极谨慎的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前颅底及颅鼻眶沟通脑膜瘤切除及颅底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颅底重建的适应证。方法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据肿瘤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并行颅底修复重建。本组颅底脑膜瘤110例,经额颞眶颧联合入路切除35例,经额鼻筛眶入路38例,经翼点入路切除4例,经冠状开颅切除33例。结果镜下全切除肿瘤88例,次全切除17例,大部分切除5例。临床痊愈85例,好转23例,死亡2例。随访79例,肿瘤复发5例,行第二次手术切除,死亡5例,余恢复良好。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前颅底脑膜瘤及必要时颅底修复重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前中颅底沟通瘤的解剖学分类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中颅底沟通瘤的临床分类方法 及手术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方法 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和生长方向将29例前中颅底沟通瘤患者划分为额鼻眶区(16例)、中颅窝一侧颅底区(8例)、颅底中央区-中间颅底区(4例)及岩骨颈静脉孔区(1例)4类,据此并结合病理资料等分别选择扩大经额下人路(13例)、眶上-翼点入路(9例)、额颞眶颧入路(3例)、额颞人路(3例)及岩骨切除入路(1例)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重建,其中采用经鼻内镜等颅内外联合入路11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4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发生;术后早期出现动眼神经麻痹2例,余未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脑脊液漏、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该分类方法 具有界限清楚、部位和范围明确的优点,有利于选择合理手术人路进行肿瘤切除和颅底缺损修复及临床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 和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3例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7例,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7例. 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28例,但出现偏瘫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死亡1例,复发2例. 结论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与颅底、血管、神经的关系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以加强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钬激光在辅助颅底脑膜瘤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 在 1 2例颅底脑膜瘤常规手术中应用纤维光导脉冲式钬激光气化肿瘤 ,处理肿瘤附着处辅助肿瘤切除。  结果  1例Smpson 1级切除 ,1 0例 2级切除 ,另 1例 4级切除 ,术后 2周Karnofsky评分 90分 5例 ,80分 2例 ,60分 2例 ,40分 1例 ,死亡 2例 ,平均随访 2 5 1个月无肿瘤复发。  结论 钬激光辅助颅底脑膜瘤手术能够减少出血、手术时间和并发症 ,提高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经眶颧弓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眶颧弓入路开颅术在切除颅底脑膜瘤中应用价值。方法经眶颧纠正入路切除巨大颅底脑膜瘤20例,观察手术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死亡1例。随访4个月~2年,17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在康复中,其中1例需人照顾。结论眶颧弓入路适用于切除颅眶沟通脑膜瘤、蝶骨嵴扁平型脑膜瘤、巨大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海绵窦脑膜瘤及部分岩斜脑膜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外沟通肿瘤多学科合作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学科合作切除的78例颅底沟通肿瘤,分析肿瘤起源和侵及范围与手术入路的关系,探讨手术并发症及其防治.结果 肿瘤全切除48例,次全切除25例,部分切除5例.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无手术相关死亡.结论 多学科合作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提高手术疗效.肿瘤的起源和侵及范围是选择手术入路的重要依据.血管、脑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是主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中央区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应用神经导航手术操作系统进行显微外科治疗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本组针对不同类型的颅底中央区脑膜瘤,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进行有效的肿瘤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包括动眼神经麻痹1例,脑内血肿1例(行血肿清除术后恢复良好),脑脊液漏1例,颅内感染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2年,次全切除者中复发2例。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设计个体化的手术入路,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精细操作,颅底中央区脑膜瘤大多可以获得成功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
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来源分类、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对我科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3例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均给予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结果肿瘤组织来源于颅外者35例,其中死亡25例(除手术死亡4例外,余2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18月),10例仍生存;来源于颅内者15例,目前仅1例转移瘤于术后5月内死亡,其余生存良好。结论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信号之一,可以多学科联合手术,术中注意颅底水封性修补。该类肿瘤来源于颅外者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来源于颅内者良性病变多见,预后较好;来源于颅底骨性结构者因病例较少,尚无法作出比较和判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7例大型前中颅窝沟通瘤,其中3例肿瘤直径超过11cm,全组病人均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一次全切肿瘤,同时行颅底重建,全组病人均治愈.经7个月~4.5年随访,无肿瘤复发.作者指出,认真处理供瘤血管,分块切除肿瘤,保护重要血管和神经,根据颅底骨质缺损大小采取相应重建方法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另外,强调根据肿瘤生长特性及发展方向选择手术入路,有助于显露及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人路切除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底恶性肿瘤32例。采用内镜下经鼻人路27例,颅一鼻联合人路5例;其中术后行一期颅底重建1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或缓解23例,无明显好转9例。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鼻漏和颅内感染各1例,均治愈;无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随访6,74个月,平均27.8个月;至随访期结束,无肿瘤复发10例,带瘤生存12例,死亡10例,5年生存率46.2%。病人术后3个月KPS评分比人院时显著提高(P〈0.05)。结论内镜下经鼻入路结合可靠的颅底重建,能有效切除颅底中央区恶性肿瘤,并提高病人近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显微及内镜技术的发展,经鼻蝶入路可用于前颅底外伤、肿瘤、鞍区占位及三脑室、中上斜坡病变的治疗[1].经鼻蝶人路的手术切口更小,术后恢复更好;但其造成的前颅底完整性破坏常导致术后脑脊液(CSF)漏的发生.文献报道经鼻蝶人路手术中CSF漏的发生率在15%-30%[2].前颅底完整性的修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恢复;CSF漏作...  相似文献   

14.
报告10例病人经颅底入路夹闭或切除颅内动脉瘤,获得优7例,良1例,中1例,差1例的满意效果.采用的颅底入路有四种:①经额眶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4例;②经眶颧入路处理眼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③经岩骨小脑幕入路夹闭基底动脉中段动脉瘤1例;④经眶颧-颞极入路夹闭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例.在选择的病人中,颅底入路可改善对深部或巨大动脉瘤的显露,因此减少对脑组织的牵拉.对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颅底入路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在颅底显微解剖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将神经导航测量理念融入颅底解剖学研究中,探讨神经导航在颅底结构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神经导航定量测量国人成人尸头颅底结构与Willis环相关的血管的距离,然后再使用直脚规、游标卡尺进行复核,将得出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导航系统的实时定位功能非常好,误差较小,在测量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持续准确性,颅内的测量结果可靠。结论 神经导航应用于颅脑解剖研究,特别是在颅底定量测量中,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侧颅底颅内外沟通瘤的手术策略、技巧。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前侧颅底沟通肿瘤50例,着重于肿瘤部位、范围、病理与病例选择、术前计划、入路选择、手术技巧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31例,次全切1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3例,无死亡病例。绪论根据肿瘤病理类型、位置、范围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利用不同工具和方法,争取一期全切肿瘤。重建颅底硬膜及颅骨结构,避免脑脊液漏。保留功能和容貌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神经导航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在74例颅底肿瘤手术中,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指导手术操作.术中应用神经导航实时定位颅底解剖标志点并判断肿瘤切除程度.结果74例平均坐标误差为(2.26+-0.99)mm,预期准确性为(3.00±0.92)mm.CT和MRI融合误差为1.04 mm.靶点准确性为<2 mm.74例肿瘤全切55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8例,穿刺1例.术后症状改善或无变化61例(61/74),加重或出现新症状13例.2例死于与手术无关的原因,分别为窒息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在颅底肿瘤手术中,神经导航定位准确可靠,有助于提高肿瘤切除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立内镜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方法通过内镜经鼻入路对3具(6侧)新鲜冰冻尸颅及5具(1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岩尖区解剖,观察入路过程中的解剖标志并拍照和摄像记录。结果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按照入路过程分为5阶段,即鼻腔、鼻咽、鼻窦、翼腭窝、岩尖阶段。每一步骤中均可找到一组相对固定、在术中可作为路标的标志,分别为:鼻腔阶段标志、鼻咽阶段标志、蝶窦阶段标志、筛窦阶段标志、上颌窦阶段标志、翼腭窝阶段标志及岩尖阶段标志。结论内镜经鼻岩尖手术可根据术中依次涉及的腔隙,在每个阶段中参照一组解剖标志,而不是单一标志进行下一步操作。参照这些序贯性组合式的解剖标志,可精确和安全地进行内镜经鼻岩尖区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颞下经小脑幕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方法。方法:结合本组15例就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S例,近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好转7例,症状加重2例。死于并发症2例。结论:经颞下经小脑幕人路切除岩斜区肿瘤,术野较大,肿瘤显露清楚,且能避开脑神经的阻挡,多能做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06例颅底肿瘤并三叉神经痛。其中胆脂瘤83例,三叉神经鞘瘤11例,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纤维瘤3例,脑干胶质瘤、听神经瘤各2例。桥小脑角胆脂瘤多表现为典型三叉神经痛或唯一症状,其它多表现为非典型三叉神经痛。分析了不同肿瘤诊断和手术要点,总结了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