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新生血管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肝细胞肝癌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其发生、发展、转移、侵袭都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血管的生成主要依靠血管生长因子和血管生长抑制因子的调控,其中研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VEGFR在机体内作用不同,参与肝癌血管生长的主要是VEGFR-1(flt-1)和VEGFR-2(flk-1).针对VEGFR的抗肿瘤血管治疗在实验室取得了不错的疗效,部分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经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6 m L/kg)干预治疗。Longa法评价大鼠神经行为功能,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神经元形态结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法定性和定量检测VEGF及VEGFR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及VEGFR2基因的表达。结果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大鼠大脑皮质区VEGF及VEGFR2蛋白和VEGF及VEGFR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细胞凋亡显著减少,动物神经行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通过上调VEGF及VEGFR2的表达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改善动物的神经行为功能。  相似文献   

3.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肿瘤区的血管密切相关。1971年Folkman首先提出抑制肿瘤血管形成可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途径,随后这种以肿瘤血管为靶的治疗策略——肿瘤血管靶向治疗(toumor vascular targeting therapy)日益受到重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最重要的血管形成因子之一,VEGF及其受体(VEGFR)是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以VEGF为靶点的治疗实验已有大量报道,以VEGFR为靶点近期亦有较成功的尝试,本实验旨在观察和比较大肠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KDR的表达差异,为确定以VEGF及VEGFR作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靶点何者为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眼睑基底细胞癌术后组织中生存素(Suriviv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VEGFR)2的表达。方法 63例确诊的眼睑基底细胞癌术后组织作为观察组,50例皮肤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术后组织作为对照组,Surivivn、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应用免疫组化进行检测。结果两组中Surivivn、VEGF和VEGFR2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中Surivivn、VEGF和VEGFR2的阳性率均与肿瘤最大径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增殖指数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因素无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Surivivn和VEGF、Surivivn和VEGFR2、VEGF和VEGFR2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眼睑基底细胞癌术后组织中Surivivn、VEGF和VEGFR2高表达,Surivivn可能对VEGF/VEGFR2血管生成通路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腹膜透析液(dextrose)、艾考糊精腹膜透析液(icodextrin)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sF lt-1合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雄性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第二代细胞用于实验研究。实验分为5组,分别以不同腹膜透析液[1.50%dextrose(低糖组)、2.50%dextrose(中糖组)、4.25%dextrose(高糖组)、7.50%icodextrin组(糊精组)]进行刺激培养,无血清DMEM为阴性对照(对照组)。RT-PCR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sFlt-1 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RPMCs的VEGFR1、VEGFR2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VEGF及sFlt-1表达。结果各组均见VEGFR1、VEGFR2、sFlt-1 mRNA和蛋白表达。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中糖组、高糖组VEGFR1表达明显高于低糖组、糊精组及对照组(P0.01,P0.05);中糖组、高糖组VEGFR2表达显著低于低糖组、糊精组及对照组(均P0.01);低糖组VEGFR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核酸水平,中糖组、高糖组VEGF、sFlt-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RPMCs培养上清液中,VEGF、sFlt-1蛋白表达强弱趋势与RT-PCR一致。结论正常培养的RPMCs表达VEGFR1、VEGFR2及sFlt-1。腹膜透析液,尤其是高浓度dextrose,能明显上调VEGF、VEGFR1及sFlt-1的表达,但下调VEGFR2的表达,提示其可通过调节VEGF受体从而调节VEGF系统,这可能是导致长期腹膜透析过程中腹膜血管增生的机制之一。icodextrin的生物相容性可能优于高浓度dextrose。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KD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膀胱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膀胱癌细胞中VEGF、VEGFR/KDR及PCNA的表达,并结合组织学分类、分期及血行转移、淋巴结转移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VEGF、VEGFR/KDR及PCNA在膀胱癌肠黏膜中表达较正常黏膜中均显著升高;3者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VEGF、VEGFR/KDR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转移相关。结论综合检测VEGF、VEGFR/KDR与PCNA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时期肾癌患者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Livin表达,探讨VEGF、VEGFR和Livin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的意义。方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RT-PCR检测癌组织Livin,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和RT-PCR检测癌组织VEGF、VEGFR。结果肾癌组织中VEGF、VEGFR和Livin明显表达,随着病程的进展VEGF、VEGFR和Livin活性逐渐增高,以Ⅳ期最明显,Livin与VEGF、VEGFR表达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VEGF、VEGFR和Livin可能参与肾癌临床病情进展,也参与肾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Ephrin-A1配体(Ephrin-A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VEGF受体(VEGFR)2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68例确诊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观察组,21例乳腺腺病患者术后的蜡块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Ephrin-A1、VEGF和VEGFR2的表达。结果两组中Ephrin-A1、VEGF和VEGFR2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Ephrin-A1、VEGF和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密切相关,观察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肿瘤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VEGF和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的脉管累犯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Ephrin-A1和VEGF、VEGF和VEGFR2的表达均具有正相关性(均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phrin-A1、VEGF和VEGFR2高表达是病变的促进因素,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对间质血管生成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含3种受体酪氨酸激酶(RTK)超家族成员和2种非RTK超家族成员,其与配体以非一一对应形式相互结合,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内化作用介导Raf1→MAP2K1/2→ERK1/2等多条信号传导通路,引起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淋巴管生成。VEGFR在肝癌患者局部癌灶高表达,是介导肝细胞癌恶性增生、侵袭转移的关键因素,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呈负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9、热休克蛋白90β可上调VEGFR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而miR-203a、miR-378a、miR-199a-3p等可下调VEGFR表达抑制肝癌细胞浸润。基于VEGFR靶向药物治疗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阻断肿瘤血管新生,延缓患者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背景和目的治疗性血管新生在缺血性疾病包括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中具有实际意义,我们近年研究发现,生理性微电场可介导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样反应,但其机制尚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拟探讨微电场影响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微电场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刺激;利用显微成像系统及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内皮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用ELISA法和/或RT-PCR测定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相关基因的表达;用特异抑制剂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在内皮细胞血管新生及其基因表达中的作用。结果生理性微电场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变长和定向排列,以及细胞定向移动。这些细胞行为在微血管内皮细胞(HMEC-1)和大血管内皮细胞(HUVEC)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微电场刺激血管内皮细胞使VEGF165、VEGF121和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上调,而对其他血管新生相关分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等mRNA表达影响不明显。VEGFR抑制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后,抑制微电场对内皮细胞VEGF和IL-8的表达及内皮细胞定向排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VEGFR)的表达及与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 P法 )对 30例BTCC及 1 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VEGF及VEGFR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VEGF和VEGFR在绝大多数BTCC中呈阳性表达 ,平均表达率分别为 87%和 73 %。随肿瘤分期和分级的升高其表达水平升高 ,但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BTCC中VEGF和VEGFR表达阳性 ,提示其在BTCC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并将有可能为BTCC抗血管形成治疗及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腺癌中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LGR)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其受体(VEGFR)2的表达。方法 58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蜡块组织作为研究组,选择上述患者在距肿物边缘5 cm、经病理主治医师证实为非癌组织的胃黏膜组织的蜡块组织4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GR5、VEGF和VEGFR2的表达。结果研究组中LGR5、VEGF和VEGFR2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LGR5、VEGF和VEGFR2的阳性率与浸润深度和脉管浸润相关,LGR5的阳性率与分化程度、Ki67增殖指数相关,VEGF和VEGFR2的表达与肿瘤的最大径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中LGR5和VEGF、VEGF和VEGFR2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 LGR5、VEGF和VEGFR2在胃腺癌术后组织中高表达,三者可以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LGR5可能与VEGF和VEGFR2蛋白的表达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已知的3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及其间的数量关系影响着血管形成的信号转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介导肿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并促进肿瘤血管形成,抑制VEGF和VEGFR的手段已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VEGFR对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还与Tie和Eph内皮酪氨酸家族等其他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和Angiopoietin是目前已知特异性作用血管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因子。本研究采用RNA酶保护性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30例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VEGF,An-giopoietin及其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食管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Flt-1,淋巴内皮特异性受体Flt-4,Angiopoietin受体Tie-2以及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105mRNA较其癌旁组织显著升高(P<0.05),Angiopoietin-1无显著变化。VEGF和An-giopoietin-1分别与其受体Flt-1和Tie-2mRNA上调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54和0.71,P<0.05),与CD31和CD105mRNA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VEGF和Angiopoietin-2在食管癌组织中过度表达,提示食管癌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和淋巴内皮的活跃增殖。联合抑制VEGF,Angiopoietin和淋巴内皮生长因子或其受体可能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和淋巴管的形成,从而降低淋巴及血行转移的潜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抑制胰腺癌新生血管生成过程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情况,旨在进一步提示PPARγ抑制胰腺癌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表达对糖尿病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糖尿病脑缺血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然后再应用栓线法建立大鼠永久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量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VEGF和VEGFR2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VEGF和VEGFR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无梗死灶,仅有少量凋亡细胞以及少量VEGF和VEGFR2mRNA和蛋白表达.糖尿病脑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4.25±0.54)分对(2.86±0.73)分;t=5.303,P <0.001]、梗死体积[(51.69 ±2.26)mm3对(30.15 ±2.08)mm3;=23.166,P<0.001]和凋亡细胞数量[(24.22±1.34)个/HP对(13.28 ±0.37)个/HP;t =27.261,P<0.001]均较脑缺血组显著增高和增加,而VEGF和VEGFR2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则较脑缺血组显著降低(VEGF mRNA:4.74±0.54对6.71 ±0.91,P<0.001;VEGFR2 mRNA:4.06±0.60对6.16±0.96,P<0.001;VEGF蛋白:0.99 ±0.13对1.55 ±0.23,P<0.001;VEGFR2蛋白:4.12±0.74对6.23±0.76,P<0.001).结论 VEGF/VEGFR2信号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过程,VEGF和VEGFR2表达下调可能是糖尿病加重脑缺血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VEGFR)阻断作用及对结肠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软琼脂集落实验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黄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酪氨酸激酶活性分析,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黄素对VEGFR的抑制作用.[结果]大黄素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引起细胞凋亡,凋亡率由对照组(0 μmol/L)的(8.1±2.7)%上升至大黄素40 μmol/L时的(27.8±10.9)%(P<0.01),呈浓度依赖性.大黄素抑制V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VEGFR-1相对活性由对照组的100%降至大黄素40μmol/L时的22.4%(P<0.01),VEGFR-2降至58.5%(P<0.01),VEGFR-3降至31.6%(P<0.01),大黄素作用后,VEGFR酪氨酸磷酸化状态蛋白量减少.[结论]大黄素能够通过抑制V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而抑制结肠癌生长,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肺癌侵袭转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PE),能特异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促进血管分裂增殖及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增加血管通秀性等作用。尤其是在实体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近年来倍受关注,是判断肿瘤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通过与其受体(VEGFR)结合而发挥生物学效应。已证实人类VEGFR为KDR和flt-1两种,均属酷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第三亚型,在许多肿瘤组织中VEGFR表达上调并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用人胰岛素处理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系RF/6A,测定其增殖、迁移、管腔形成情况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的表达与磷酸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胰岛素促进RF/6A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均P<0.01)、促进VEGF-A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活性(均P<0.05);促进VEGFR2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磷酸化(均P<0.01),而对VEGFR1 mRNA的表达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展过程中可逐渐发生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是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原因,肺血管重构与COPD的发展密切相关[1],有许多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参与.已有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与COPD气道壁重塑、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凋亡、肺血管重塑有关系.而胎盘生长因子(PIGF)作为VEGF家族的一员,在诱导血管生成和维持血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中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程度COPD的PIGF水平变化,分析其与VEGF、肺功能、肺动脉收缩压(PSAP)、动脉血氧分压的(PaO2)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