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脊柱滑脱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 10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依据不同的滑脱分型,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腰椎滑脱症患者平均骨密度较同年龄组正常值偏低.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腰椎滑脱症患者骨密度均降低(P<0.01);骨质疏松组假性滑脱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发病部位以 L5滑脱多见,非骨质疏松组发病部位以 L4、L5滑脱为主(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与腰椎滑脱有一定因果关系,两者互相影响,脊柱滑脱患者要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防骨质疏松症将有助于防止假性脊柱滑脱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腰椎滑脱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脊柱滑脱症患的骨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105例腰椎滑脱症患的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依据不同的滑脱分型,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腰椎滑脱症患平均骨密度较同年龄组正常值偏低。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腰椎滑税症患骨密度均降(P<0.01);骨质疏松组假性滑脱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发病部位以L5滑脱多见,非骨质疏松组发病部位以L4、L5滑脱为主(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与腰椎滑脱有一定因果关系,两互相影响,脊柱滑脱患要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预防骨质疏松症将有助于防止假性脊柱滑脱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40例为透析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2组血钙、血磷及透析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大转子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血钙及血磷浓度以及及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中骨质疏松患者透析时间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长(P<0.05),血钙、血磷高于非骨质疏松者(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非骨质疏松者低(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明显,多不伴有低钙血症但甲状旁腺素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湛江市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骨质疏松患者的调查分析,为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均为久居本地区,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到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者,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医学检查、静脉血检测及骨密度检测。结果骨折组平均年龄大于非骨折组;非骨折组腰椎骨密度(LSBMD)和股骨颈骨密度(FNBMD)的T、Z值和血清钙水平大于骨折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内以性别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其中女性年龄大于男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LSBMD的T和Z值和FNBMD T值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10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分析各年龄组中骨折与非骨折例数,>70~80岁组骨折患者最多;分析各年龄组LSBMD、FNBMD、血清钙和维生素D水平,非骨折组高于骨折组(P<0.05)。通过对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年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T值升高是骨折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D、股骨颈骨密度、腰椎骨密度T值升高是骨折的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需及早预防,尤其在40岁以前进行,尽量提高骨密度峰值,防止日后出现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正常人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小关节病的发生率,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小关节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定量CT对本地132例腰腿痛患者进行L2~4椎体松质骨骨密度测定,并根据测得的骨密度和T值分为骨质疏松症组和骨密度正常组进行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的比较分析。结果:132例中符合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为45例,符合骨质密度正常诊断标准的为87例。45例骨质疏松症组中有3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71.1%,87例骨密度正常组中有42例CT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病,发病率为48.3%。骨质疏松组中腰椎小关节发病率明显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是导致腰椎小关节病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健康志愿者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骨密度结果,提高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方法:对30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30~79岁,男110名,女190名,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测定腰椎及髋部不同部位(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骨密度,并按不同年龄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①女性腰椎2~4(L2-4)BMD50岁后下降明显(t=3.96~5.62,P<0.001);股骨颈和Ward’s三角BMD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01~6.91,P<0.05~0.001,t=2.88~7.34,P<0.001);大转子BMD在50岁组和60岁组与其他各年龄组之间有明显的下降(t=4.19~5.24,P<0.01~0.001)。②110名男性L2-4BMD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股骨3个部位的BMD5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各组间差异t=2.13~0.87,P<0.05~0.001)。③女性BMD4项值与年龄及绝经年限明显负相关(r=-0.312,P<0.01;r=-0.532,P<0.01;r=-0.418,P<0.01;r=-0.642,P<0.001);男性与年龄及BMI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女性在更年期后以L2-4BMD下降为主;男性以髋部BMD变化为主。骨密度的测定提供了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方法选择107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57例)给予药物+脉冲电磁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单纯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和腰椎(L2-4)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8.25%,对照组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腰椎骨密度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综合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升高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药物联合脉冲电磁治疗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及雌激素替代疗法与血清一氧化氮和骨显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2002-05/2003-07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4月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骨质疏松模型组,其中骨质疏松模型组待造模成功1周后,再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雌激素替代治疗组。全部大鼠于灌胃给药12周后测量全身骨密度,取血清测量一氧化氮水平及雌激素含量,并做左侧股骨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骨质疏松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67.25±8.28)μmol/L和雌激素含量(34.79±4.21)μg/L分别低于假手术组犤(75.36±7.49)μmol/L,(66.68±3.39)μg/L犦(P<0.05,P<0.01);雌激素替代治疗大鼠骨密度升高,其血清一氧化氮水平(75.22±7.66)μmol/L和雌激素含量(72.25±3.52)μg/L高于骨质疏松组(P<0.05,P<0.01)。电镜观察雌激素替代治疗组和假手术组在骨小梁数量、连续性等方面均明显优于骨质疏松组。结论:一氧化氮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雌激素可通过改变血清一氧化氮水平治疗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前凸度(LLA)及骶骨水平角(SHA)大小与腰椎退变性滑脱(LDS)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中立站立位X线摄片,在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上测量LLA、SHA大小和滑脱距离。比较LDS组和正常对照组的LLA值和SHA值,统计120例LDS患者各腰椎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并对LLA、SHA和滑脱程度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LDS组的LLA值和SH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4、9.66,P均<0.05);各腰椎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显示:腰椎(L)4的退变性滑脱发生率最高,达55.83%,次高为L5,为29.17%,L1最低,为0.83%;Pearson相关分析:LA与退行性脊柱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r=0.19,P<0.05);SHA与退行性脊柱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r=0.19,P<0.05);LDS患者的LLA与SHA具有相关性(r=0.83,P<0.05)。结论 LLA及SHA与LDS滑脱距离具有相关性,可能是LDS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50例骨质疏松患者和50例骨密度正常患者,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和99mTc-MDP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检查。结果骨质疏松患者组核素骨显像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部位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骨质疏松患者组核素骨显像的腰椎和股骨ROI放射性计数比值与腰椎和髋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值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在骨质疏松患者中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其ROI放射性计数比值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骨密度 (BMD)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用X线骨密度仪测定 112例绝经后T2DM患者和 74例非糖尿病对照者正位腰椎 (L2 ~L4)及股骨近端 [Neck区、Ward区、GT(大转子 ) ]BMD ,血钙 (Ca)、磷 (P)、碱性磷酸酶 (ALP) ,病例组加测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脂浓度。结果 绝经后T2DM患者L2 、L3 、L4、Neck、Ward区、GT的BMD值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2 ~L4BMD高于对照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除L2 外 ,糖尿病 5年以上组 (DM B)上述各部位BMD低于 5年及以下组 (DM A组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后显示 :年龄与Neck、Ward区、GTBMD显著负相关 (P <0 .0 1) ,绝经年限与L2 、L2 ~L4BMD明显负相关 (P<0 .0 5 ) ,HbA1c同L2 、L3 、L2 ~L4BMD明显负相关 (P <0 .0 5 ) ,体重指数 (BMI)与L2 、GTBMD明显正相关 (P <0 .0 5 ) ,病程、血脂与骨密度无显著相关。T2DM患者血钙、血磷、ALP与对照组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绝经后T2DM患者各部位BMD明显高于对照组 ;年龄、绝经年限、血糖控制不良是BMD危险因素 ;BMI可能是T2DM患者BMD保护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不同骨密度(BMD)患者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显像腰椎标准摄取值(SUV)的差异,并分析其与BM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接受99Tcm-MDP全身骨显像、腰椎SPECT/CT断层显像及双能X线腰椎BMD检测患者,根据BMD结果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n=18)、骨量减低组(n=24)和骨质疏松组(n=20),比较3组腰椎平均SUV(SUVmean)、最大SUV(SUVmax)及BMD等的差异,分析其与腰椎平均CT值、患者年龄、体质量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腰椎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7.39±1.84和4.90±1.27,均与BMD呈正相关(r=0.64、0.63,P均<0.01)。腰椎SUVmax、SUVmean和BMD均与年龄呈负相关(r=-0.33、-0.44、-0.43,P均<0.05),与体质量(r=0.42、0.30、0.35)及平均CT值(r=0.56、0.59、0.73)呈正相关(P均<0.05),与身高无明显相关(P均>0.05)。3组间腰椎SUVmax、SUVmean、BMD和平均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09、30.50、94.85、30.24,P均<0.01)。骨量减低组腰椎SUVmax、SUVmean、BMD和平均CT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1);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低组(P均<0.01)。结论 99Tcm-MDP骨显像腰椎SUV可用于评价骨质疏松及评估疗效。腰椎SUVmax及SUVmean均与BMD呈正相关。骨质疏松患者腰椎SUVmax和SUVmean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太极拳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骨质疏松发生情况的影响以及不同太极拳锻炼年限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5 名绝经后女性分为太极拳组(n=54)和对照组(n=51),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结果太极拳组L1、L2、股骨干骨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L4、左股骨颈、左Wards 三角区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太极拳组骨质疏松患病率(31.48%)略低于对照组(39.22%),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练习太极拳5 年以上的绝经后女性在L1、L2、左股骨颈、左Wards 三角区、股骨干部位的骨密度值高于练习太极拳小于5 年的绝经后女性(P<0.05)。结论长期锻炼太极拳可改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  相似文献   

14.
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老年住院患者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正位(L1~4)、股骨颈(左股骨、右股骨)骨密度T值,分析骨密度与冠状动脉钙化的关系;同时按AJ-130、Volume-130两种评分标准进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将123例患者按年龄段分为A、B、C三组各41例,观察比较各年龄段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动脉钙化情况。结果: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者冠状动脉钙化严重程度显著高于骨量正常者(P<0.01),钙化评分与骨密度呈负相关;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动脉钙化严重程度随年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较非骨质疏松者更易发生动脉钙化病变,同时存在动脉钙化病变者也易致骨量丢失,提示骨质疏松与动脉钙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骨密度改变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例甲亢患者(甲亢组)及200例健康者(对照组)均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分析甲亢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甲亢组腰椎1—4、股骨颈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甲亢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分别为52.2%与32.1%,对照组分别为8.5%与3.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线性回归显示:甲亢为骨密度下降或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03,OR=2.01,95%可信区间1.35~3.05)。结论甲亢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明显增高,甲亢为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骨密度对腰椎椎体矢状位力线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影响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腰椎病患者的术前腰椎MRI资料,根据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将患者分为三组:骨密度正常组(17例)、骨量减少组(19例)和骨质疏松组(10例),从腰椎矢状位MRI上测量和比较各组患者的腰椎椎体前、中、后高以及各椎间盘的前、中、后高,记录和比较各组患者腰椎各椎间盘退变程度(采用Pfirrmann分级).结果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腰椎各椎体高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都明显低于骨量正常组,其中椎体前高、中高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在下腰段椎间盘(腰3-4、腰4-5、腰5-1)中高有增加趋势,但骨质疏松组各椎间盘的后高都显著低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骨质疏松组椎间盘信号退变程度要明显优于骨量减少组及骨量正常组(P<0.05).结论 骨密度情况不仅对腰椎椎体矢状位形态产生影响,而且还对椎间盘矢状位形态和退变程度产生影响,骨质疏松症患者有椎间盘退变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DEXA测定了131 例60岁以上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正常蛋白尿组7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临床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组28 例)和49 例对照组的腰椎与股骨近端骨密度,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 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和糖尿病病程有关,随着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降低加重。临床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者组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或P<0.01),微量白蛋白尿期的骨密度也呈下降趋势。结论: 男性2 型糖尿病患者的骨量丢失程度与糖尿病病程及肾脏功能有关,肾脏功能下降是加重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渐进抗阻训练结合阿仑膦酸钠疗法对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骨密度的效果。方法2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例,A组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结合阿仑膦酸钠治疗,B组仅接受阿仑膦酸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用双能X线吸收仪分别测量腰椎骨密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3个月后,A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提高(4.520±0.68)%,B组提高(0.100±0.01)%,两组间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渐进抗阻训练结合阿仑膦酸钠疗法可提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的骨密度,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服用阿仑膦酸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骨密度(BMD)改变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关系,并探讨结合核素影像分析的诊断意义。方法对男性COPD患者4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BMD值,并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果老年COPD组的L2~4、股骨颈、Ward's区、大转子骨密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两组股骨颈、Ward's区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26例患者全身骨显像呈弥漫性骨放射性分布减低。6例近期压缩性骨折患者见胸椎或腰椎异常放射性分布浓聚。结论老年CO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高于同龄对照组,应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骨显像可反映骨代谢的情况,对压缩性骨折的检出及新旧压缩性骨折的区分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背景:既往动物实验表明,淫羊藿总黄酮能有效抑制雌激素相关的骨丢失,但是相关的临床报道较少.目的: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双盲,阳性对照临床试验,病例来自2005-06/2007-09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门诊.对象:选择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男11例,女53例.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淫羊藿总黄酮045 g/次,3次/d,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骨疏康颗粒10 g/次,2次/d,口服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L1~L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和左髋的骨密度变化.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64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部位两组骨密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骨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髋部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P<0.01).②两组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血磷和血碱性磷酸酶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淫羊藿总黄酮治疗能有效抑制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