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络刮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及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综合组和西药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口服巴氯芬片治疗,综合组在口服巴氯芬片基础上对上肢阴经及阳经进行经络刮疗,治疗期间2组均接受相同的康复训练。经络刮疗和康复训练均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在患侧肘关节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记录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肉收缩的积分肌电值,计算肘关节屈伸力矩及相应的协同收缩率。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肘关节活动度及Fugl-Meyer测评法评价患侧屈肘痉挛上肢肱二头肌肌张力改善程度、肘关节活动度变化及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患肘屈曲、伸展力矩均高于治疗前(P0.05),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综合组患侧肘关节伸展力矩增加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肱二头肌协同收缩率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治疗后2组患侧肱二头肌痉挛程度、肘关节自主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综合组患侧肱二头肌痉挛程度、肘关节自主活动度、上肢运动功能改善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经络刮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增强脑卒中偏瘫痉挛上肢伸肘力量,改善肘关节屈伸运动的协调性,降低患侧肱二头肌肌张力,增大患侧肘关节主动活动度和改善患侧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偏瘫患者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和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过程中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图的特征,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训练提供电生理依据。方法 选择18例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肘关节屈、伸肌MIVC时,检测其力矩和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 MIVC状态下,肘屈曲时肱二头肌健侧的积分肌电值(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5),肱三头肌健、患侧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肘伸展时肱三头肌健侧iEMG明显大于患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iEMG明显大于健侧(P〈0.05)。肱三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明显大于健侧(P〈0.01),肱二头肌患侧协同收缩率有大于健侧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屈肌收缩还是伸肌收缩,患侧的峰力矩均明显小于健侧(P〈0.01)。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痉挛以屈肌为主,提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康复治疗应以训练伸肌侧肌力和抑制拮抗肌协同收缩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各关节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的表面肌电(sEMG)信号变化,定量分析异常协同运动模式,为上肢肌肉协调性的康复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选取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和10例健康成人纳入研究,在进行屈腕、屈伸肘及肩外展MIVC时,记录尺侧腕屈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三角肌的sEMG信号,计算协同收缩率(CR)和共激活比值,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屈伸肘时,病例组患侧肱二头肌CR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肱三头肌CR大于对照组(P<0.05),患侧、健侧及对照组肱二头肌CR均大于肱三头肌CR(P<0.05),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CR差值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屈肘时,患侧尺侧腕屈肌、肱三头肌、三角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尺侧腕屈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肱三头肌(P<0.05);伸肘时,患侧尺侧腕屈肌、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尺侧腕屈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肱二头肌(P<0.05);屈腕时,患侧肱二头肌、三角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患侧肱二头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三角肌及肱三头肌(P<0.05);肩外展时,患侧肱二头肌的共激活比值大于健侧及对照组(P<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痉挛上肢常表现为屈肌痉挛和典型异常的协同运动模式,在康复治疗中,应注重抑制屈肌痉挛,改善上肢异常协同运动模式,促进上肢肌肉整体协调性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偏瘫患者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6例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进行膝关节屈、伸肌群的MIVC时检测并记录股直肌和股二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积分肌电图(iEMG)和协同收缩率等。结果:在MIVC状态下,膝伸展时,健侧股直肌的iEMG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健、患侧股二头肌的iEM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膝屈曲时,健侧股二头肌的iEMG大于患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股直肌的iEMG大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侧膝屈曲的协同收缩率大于健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患侧膝伸展的协同收缩率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痉挛以伸肌群为主,对膝关节屈肌群和伸肌群收缩的协调性训练,尤其在膝关节屈曲运动时,增强主动肌收缩,抑制拮抗肌的协同收缩,应是脑卒中患者下肢康复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患者肘关节等速运动的测试分析,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功能,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的临床治疗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14例脑卒中轻偏瘫或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观察在进行肘关节低速(60°/s)、中速(120°/s)、高速(180°/s)等速运动时,肘关节屈曲和伸展运动时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屈伸肌峰力矩比。比较肘关节高速运动测试时肘屈肌和伸肌的平均功率、做功量和到达峰力矩时间。结果:在低、中、高速3种运动速度测试时,肘屈、伸肌峰力矩及峰力矩体重比,患侧均较对侧减弱.两侧相比差异有显著和非常显著性意义;肘关节屈伸力矩比,在低速运动测试时患侧大于对侧(P〈0.05),中速和高速运动测试时患侧也有增大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偏瘫患者在高速运动测试时,患侧肘关节不论是屈肌还是伸肌,其平均功率、做功量均较对侧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到达峰力矩时间患侧伸肌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患侧屈肌也较对侧有延长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偏瘫患者,其患侧肘关节屈伸肌肌力、肌肉耐力、肌肉做功效率均较对侧降低.而伸肌侧下降更明显。提示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应以训练伸肌肌力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12 例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患者分成对照组(n=6)和治疗组(n=6)。治疗组予单次体外冲击波治疗,对照组予安慰性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采用改良Ashworth 量表(MAS)、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 评分(FMA)进行评定,表面肌电图测定肘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积分肌电值及协同收缩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MAS、FMA评分,肱二头肌积分肌电值及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可以即刻缓解脑卒中后肱二头肌痉挛,降低肘伸展时肱二头肌的协同激活水平及协同收缩率,改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用于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肱二肌、肱三头肌康复训练中的效果。方法收集脑卒中偏瘫上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康复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康治疗,观察组另进行虚拟厨房上肢训练治疗,行前瞻性研究。两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患侧肘关节最大屈曲和伸展程度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表面肌电图,计算肘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时力矩和协同收缩率(CR)。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分值。结果力矩比较:两组治疗后肘屈伸力矩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肘伸展力矩差值方面,观察组差值较对照组更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R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屈曲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CR均明显降低;观察组肱三头肌CR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厨房模拟康复训练能提高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患肢肘伸展力量,增强肘关节屈伸运动肌肉协调性,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袁松  刘飞  张保  李梦莹  王俊华  高峰 《中国康复》2019,34(5):231-234
目的:基于表面肌电(sEMG)观察蝶形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蝶形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图记录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改良Ashworth量表(MAS)来评估2组患者患侧肘关节及腕关节的肌张力大小,采用简易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U)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肘关节屈曲最大等长收缩时肱二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肱三头肌IEMG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肘、腕关节屈肌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侧FMA-U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蝶形浴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痉挛,减轻因痉挛导致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朱燕  齐瑞  张宏  乔钧  张广渊 《中国康复》2006,21(5):308-310
目的:探讨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肘屈伸肌群的生物力学变化及对应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Biodex-HI型等速测试仪里面“双侧等长收缩模式”对14例健康人群(健康组)及16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卒中组)进行双侧肘屈伸肌测试,用Noraxon2400表面肌电图仪同步观察肘屈伸肌的肌电信号。结果:健康组右侧肘屈肌及伸肌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均高于左侧(P〈0.05);右侧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面积也高于左侧(P〈0.05)。卒中组息侧肘屈肌及伸肌的峰力矩、峰力矩体重比均低于健侧,而屈伸力矩比高于健侧(P〈0.05);息侧肱二、三头肌的积分肌电面积比健侧下降,而协同收缩率则明显升高(P〈0.05)。与健康组比较,卒中组健侧肘屈伸肌也存在等长肌力及肌电信号的异常。结论: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上肢健患侧屈伸肌都存在肌力及主动肌拮抗肌协调性的异常,制定康复方案时不应忽视加强双侧屈伸肌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肱二、三头肌表面肌电的影响.方法:将33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每次40min,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治疗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各20min,共40min/次,每日1次,每周5次,共3周.其余康复治疗如运动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两组均相同.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在患侧肘关节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时记录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图,计算肘关节屈伸力矩及相应的协同收缩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肘屈曲、伸展力矩均较治疗前提高,肱二、三头肌的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患肘伸展力矩提高的幅度更大,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降低的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能更好地增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伸肘力量、改善肘关节屈伸运动的协调性.sEMG结合力矩测量能更全面评估偏瘫肢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同时辅以表面肌电生物反馈(sEMG-BFB)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评定偏瘫侧上肢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指数(MAS)评定偏瘫侧肘关节屈、伸肌张力,采用sEMG评定偏瘫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在进行屈伸肘(最大等长收缩)动作时的肌电积分值(IEMG),并计算肘屈曲、伸展协同收缩率。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其患侧上肢FMA、MAS评分以及肘关节屈伸协同收缩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其偏瘫侧上肢FMA、MAS评分以及肘关节屈伸协同收缩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患者FMA、MAS评分以及肘关节伸展协同收缩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显著缓解偏瘫患者肘关节屈伸肌痉挛,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肘关节屈伸肌协调性,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低频(1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 )干预脑卒中患者健侧大脑半球M1区对患侧屈肘肌痉挛的治疗效果。 方法:40例脑卒中伴肘部痉挛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n=20)和对照组(n=2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rTMS组额外给予健侧M1区低频rTMS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测量患侧肘关节被动伸展时肱二头肌及主动伸展时肱三头肌的均方根值(RMS)、运动诱发电位(MEPs)、改良Ashworth分级(MAS)、Fugl-Meyer上肢评定(UFMA)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 结果:治疗4周后,rTMS组和对照组各组患者患侧肱二头肌的RMS、肱三头肌的RMS、MAS、UFMA和MBI 较本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患者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MEPs波幅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别(P>0.05),rTMS组治疗后MEPs波幅较前显著提高(P<0.05)。 结论:低频rTMS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屈肘肌痉挛,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分级运动想象(GMI)疗法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GMI组1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常规物理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每日1 h),GMI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常规药物、常规物理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将常规作业治疗由每日1 h降为每日30 min,另增加每日30 min的分级运动想象疗法。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组块测试(BBT)、上肢和手Brunnstrom分期量表对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2组患者患肘最大等长屈曲、伸展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评分、上肢Brunnstrom分期、手Brunnstrom分期、BBT以及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和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GMI组治疗后的FMA-UE评分、上肢Brunnstrom分期、手Brunnstrom分期、BBT以及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和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分别为(40.53±5.48)分、(3.67±0.72)分、(3.00±0.54)分、(4.47±1.13)个、(14.97±4.09)%、(29.42±6.04)%,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分级运动想象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脑卒中对下肢肌肉协调性的影响以及康复训练对肌肉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选取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处于基线期)和6例年龄和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速度编码相位对比MRI(VE—PCMRI)和表面肌电图(sEMG)评价膝关节屈伸运动中股四头肌和大腿后部及内侧肌群(恫绳肌和内收肌群)的肌肉协调性以及康复训练对上述肌肉的影响。结果 VE—PC MRI检查结果显示,在基线期间,患侧股直肌的最大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者显著降低(P〈0.01),且股直肌和股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股外侧肌)达到最大运动速度的时间具有非同步性,而正常对照者具有同步性。患肢伸膝时大腿内、后组肌群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较正常对照者明显(P〈0.05),共同收缩主要归因于内收肌群的活动。sEMG结果表明,患侧股直肌和股二头肌在膝屈伸运动时的活动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各组间股内侧肌的活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侧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的共同收缩水平较正常对照者显著(P〈0.05)。经平均40d康复训练后随访发现,脑卒中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提高(P〈0.05),患侧股四头肌各部分肌肉活动趋向于同步性。结论 脑卒中患者股直肌和股肌的收缩具有非同步性,股直肌在脑卒中后其功能受损较严重。VE—PCMRI可定量评价在体肌肉功能活动信息,对于指导行之有效的个体化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测量肘关节屈肌、伸肌群在不同收缩方式、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角度时力矩的变化情况,以期用肘关节等速测试的力矩指标米评定肘关节及其周围肌群的功能状态.方法:实验于2006-09在江苏省级机关医院完成.测量了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20名男生肘关节屈、伸肌群在等速向心不同运动速度下的肌力参数,向心收缩各测2个不同速度:60(°)/s、120(°)/s.前者每次重复5次,间歇约1 min;后者每次重复10次,间歇约1 min.取最大力矩、最大力矩角度及上述角度的力矩.观察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比较;不同速度下屈伸肌肌峰力矩的相关分析;不同速度下肌峰力矩角度的比较分析;等速向心收缩的加速、放松时间.结果:①肘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随着关节给定运动速度的加快,屈肌峰力矩从34.5 N·m减到28.5 N·m,伸肌峰力矩从43.0减到32.7 N·m.②随速度增快,屈肘峰力矩角度增大,伸肘峰力矩角度减小.③当给定运动速度加快时,肘关节屈伸肌的加速时间均随之增长,伸肌的加速时间比屈肌的加速时间短.④前臂与上臂长的比值和伸60(°)/s的峰力矩角度呈负相关.结论:不同速度下,对于肘关节屈肌群而言,屈伸肌比值、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三头肌、肘肌的放松时间、对于屈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而肱三头肌、肘肌的加速时间与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桡侧腕长伸肌和旋前圆肌的放松时间对于伸肌的肌峰力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虚拟厨房上肢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对不同类型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治疗组在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增加虚拟厨房上肢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治疗后)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及以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记录患肘屈曲/伸展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三头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计算相应的协同收缩率(CR),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MA-UE和MBI评分分别为(45.97 ±6.30)分和(70.03±10.62)分,与对照组治疗后的(40.33±8.23)分和(61.87±10.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按病变性质分型比较,治疗后,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各项指标与组内同型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脑卒中和脑梗死患者的FMA-UE和MBI评分与对照组同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的患肘屈曲肱二头肌和患肘伸展肱三头肌CR组间同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结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显著改善不同病变性质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5例)及对照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Wii(任天堂)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对照组则辅以常规作业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上肢部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UE)及上肢Brunnstrom分期量表对2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同时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2组患者患肘最大等长屈曲、伸展时肱二头肌、三头肌积分肌电值,并计算相应的共同收缩率(CR)。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UE评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FMA-UE评分[分别为(33.5±12.6)分、(30.9±15.6)分]、Brunnstrom分期评分[分别为(4.1±1.0)分、(4.0±1.2)分]、患肘屈曲时肱二头肌CR[分别为(14.6±5.7)%、(13.7±6.0)%]及患肘伸展时肱三头肌CR[分别为(27.4±8.2)%、(30.3±9.5)%]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疗效指标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Wii虚拟现实游戏训练在促进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以及改善患肘屈伸运动协调性方面与常规作业治疗具有相同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脑卒中后患侧肢体肌张力增高是常见体征之一,如患者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可导致肘、腕、指关节屈曲,甚至诱发关节挛缩、畸形、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既往研究表明,单独应用肉毒素治疗能改善患者肢体的痉挛状况,但对患肢运动功能的改善尚存在争议,特别是关于肉毒素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尚未见大宗病例报道。本研究于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观察肉毒素注射联合康复训练对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肌皮神经酒精注射治疗中风后肘部屈曲痉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中风病人常见肘部屈曲痉挛。自1996年起作者对中风病人肘关节屈曲性痉挛行肌皮神经乙醇注射治疗,评估其有效性和作用时间。 方法 偏瘫侧肢体行肌皮神经破坏的标准:严重肘部屈曲痉挛造成肘部强直性屈曲畸形且一般治疗无效,肘部痉挛影响了行走平衡,病人觉得肘屈畸形严重影响美观。对酒精过敏及抗凝治疗者不包括在本研究中。在神经肌肉刺激仪引导下进行神经阻滞,经腋路或肱骨上端径路穿刺进针,调整针的位置至1mA的电流就可使肱二头肌出现收缩,此时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探讨全身振动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亚急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14)和对照组(n=14)。试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与全身振动训练,方案为常规康复训练每次45min,每日2次,全身振动训练每次30min,每日1次,每周5天,治疗周期为3周。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每次60min,每日2次,每周5天,治疗周期为3周。治疗开始前采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治疗前,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以及表面肌电图(sEMG)测定的肘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积分肌电值(IEMG)及由此计算的协同收缩率(CR)来评定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一般情况、FMA-UE评分、WMFT评分及肘关节屈、伸MIVC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CR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上肢FMA、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肘关节屈、伸MIVC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CR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FMA和WMF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肘伸展MIVC时肱三头肌CR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肘屈曲MIVC时肱二头肌CR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在提高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