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脐尿管癌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脐尿管腺癌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结果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肿瘤大小平均为5.6cm,侵犯膀胱4例、脐周皮肤2例。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发现腺癌细胞2例。手术切除病变11例,术式包括: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9例)和根治性膀胱全切(2例)。2例行单纯盆腔放疗。复发和转移者行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为30.7%。结论CT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B超引导下穿刺可得出组织学诊断;膀胱扩大切除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综合治疗可应用于复发转移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膀胱脐尿管癌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治。结果:患者为72岁老年男性,2004年手术确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2013年6月因右下腹肿块手术,术后病理提示肿块为膀胱脐尿管腺癌。故患者诊断为膀胱癌及膀胱脐尿管双原发癌。结论:脐尿管癌是来源于脐尿管残存组织的少见恶性上皮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特殊,早期诊断困难。膀胱部分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病理分期是主要的预后因素。目前仍没有公认的化疗方法,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治疗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学特点、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 11例脐尿管癌中黏液腺癌9例,腺癌2例。Ⅱ期1例、Ⅲ期9例、Ⅳ期1例。1例经尿道行膀胱肿瘤电切术,于术后2个月肿瘤复发,复发后7个月死亡;2例膀胱部分切除者分别于术后3、4个月复发和(或)转移,并分别于肿瘤复发后2、11个月后死亡;2例膀胱全切患者术后1.2、2年死于肿瘤复发;6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其中4例术后1.1~2.1年死亡,1例术后5年无瘤生存,1例术后1.4年,仍在随访中。结论脐尿管癌发病位置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易误诊。主要治疗方法是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脐尿管癌预后很差。  相似文献   

4.
脐尿管癌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脐尿管癌诊断和治疗水平,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总结3例脐尿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讨论。结果:3例患者均表现为膀胱顶部肿块,行部分膀胱切除术,1例复发后行Bricker术。随访为2例分别无瘤生存53个月和25个月。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脐尿管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脐尿管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hen ZF  Wang F  Qin ZK  Dai YP  Zhou FJ  Han H  Liu ZW  Yu SL  Li YH  Ye YL 《癌症》2008,27(9):966-969
背景与目的:脐尿管癌临床少见.本研究旨在探讨脐尿管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4年5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14例脐尿管癌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查主要表现为膀胱顶部宽基底肿物,影像学检查征象常见膀胱顶前壁与腹壁之间质软组织肿块影,常浸润膀胱壁.本组病例腺癌13例,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7例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患者中,1例术后24个月局部复发,6例随访14~120个月,中位随访42个月无复发:3例行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其中2例分别随访16个月和84个月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死于手术并发症;1例在外院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10个月局部复发;3例晚期未切除者行化疗,2例肿瘤无进展生存7个月和8个月,1例化疗后6个月死于肿瘤.本组病例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61.2%.结论: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首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及对晚期及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积极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脐尿管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印戒细胞癌少见,膀胱及肺的印戒细胞癌时有报道[1],脐尿管印戒细胞癌合并膀胱移行细胞癌罕见。该病早期确诊困难,肿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预后较差[2]。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腹腔镜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脐尿管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3例脐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复习,均采用腹腔镜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3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时间120(80~190) min;术中平均出血95(70~120) ml;术后平均住院4(3.5~4.5)天;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中、术后病理均证实术前诊断,病理切缘阴性;平均随访22.5(16~36)个月,放射学或膀胱镜检查未发现复发。结论:脐尿管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方法,具有微创、手术视野清晰、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于仔细筛选的患者是值得推广的一种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膀胱转移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膀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膀胱出现转移时间为0~96个月,平均时间19.6个月。膀胱出现转移时间与TNM分期、有无其他脏器转移有关,TNM分期为IV期者较Ⅱ、Ⅲ期者膀胱出现转移时间早;膀胱出现转移时已伴有其他脏器转移者较无其他脏器转移者膀胱出现转移时间早。结论膀胱转移癌临床少见,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脐尿管肉瘤样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61岁。因脐部漏尿36年,肉眼血尿1天,于2006年3月20日入院。患者36年前,怀孕期间出现脐部漏尿,量少,此后间断漏尿,量时多时少,多时如正常排尿量(200~300ml), 一直未予诊治, 并经常伴有尿痛、尿急、偶有尿频, 曾间断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0.
脐尿管癌1例     
1 病案摘要患者男,6 6岁,汉族。因下腹壁肿块伴隐痛不适月余于2 0 0 2年8月2 8日入院,既往无外伤、手术史。查体:脐下腹壁正中可触及约6cm×7cm肿块,轻压痛,质Ⅲ度,表面欠光,固定。B超及CT检查均示,腹壁见约6 8cm×6 0cm×7 5cm不均质低密肿块影,边缘呈分叶状改变。增强扫描不均匀性强化,病灶与双侧腹直肌分界欠清。肿瘤相关抗原检测CA19 982 0 90 (正常0~39μ/ml下同) ,PSA(前列腺特异抗原) 0 74 (0~4 0ng/ml) ,CA5 0 12 4 9(0~2 5 μ/ml) ,CEA 2 2 0 3(0~4 30ng/ml)。临床诊断:脐尿管肿块性质待查。9月3日作脐尿管肿块…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criteria of urachal carcinoma in the bladder. Methods: Seven cases of urachal carcinoma in the bladder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All the tumors were found locating in the dome of bladder. Of them, 4 were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ne was well 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one was well 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arcinoma, and one was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Cystomorphous urachal remnants were found in 4 cases. The main complaint was hematuria an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artial excision of bladder and urachus. Conclusion: Mucinous adenocarcinoma is the main histo-pathological type, and cystomorphous urachal remnants are often accompanied with urachal carcinoma in the bladder. The key diagnostic criteria of urachal carcinoma in bladder are site and histopathology. And to examine the specimens carefully to fred the urachal remnants is importa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脐尿管癌患者CEA、CA199、CA724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疾病诊断、分期、进展和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例进行了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脐尿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远处转移组4例和非转移组8例。选取40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运用SPSS 23.0和MedCalc 19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2例脐尿管癌患者均为腺癌。脐尿管癌组患者CE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尿路上皮癌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CA724在远处转移组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75% vs.0,P=0.018)。单独检测时,CEA诊断脐尿管癌的AUC最大,为0.750,95%CI:0.584~0.916。CEA、CA724联合检测与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AUC均大于单项检测的AUC,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17 vs.0.805,P=0.8509)。结论脐尿管癌患者CE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A724可作为脐尿管癌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且与CEA联合检测可为脐尿管癌的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 (TCC)人乳头瘤病毒 16/18(HPV 16/18)感染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PCR法检测 12 3例膀胱TCC组织中HPV 16/18DNA感染情况 ,采用双盲法阅片确定病理特征 ,并收集包括肿瘤数目及术后无瘤生存期在内相关的临床资料 ,应用SPSS 10 .0软件分析所得实验结果。结果  12 3例TCC组织中HPV 16/18DNA总阳性率达 5 9.3 %( 73 /12 3 ) ,7例正常对照组织内未见有HPV 16/18感染 ,两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 χ2 =7.2 ,P <0 .0 1) ;TCC多发率为 19.5 % ( 2 4/12 3 ) ,乳头状和浸润性生长为其主要生长方式 ,肿瘤组织内鳞状分化率为 8.9% ( 11/12 3 ) ,凹空细胞出现率为 43 .1% ( 5 3 /12 3 ) ,HPV 16/18DNA仅与凹空细胞出现相关 ( χ2 =18.4,P <0 .0 1)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仅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HPV 16/18DNA存在与术后无瘤生存期无关。结论 HPV 16/18感染可能与膀胱TCC发生相关 ;凹空细胞的出现可为提示HPV 16/18感染的指标 ,用于临床诊断有待进一步研究 ;病理分期是独立的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15.
54例早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54例,Ⅰ型5例;Ⅱ、Ⅲ各6例,Ⅱ19例、Ⅲ1例、Ⅱ Ⅲ1例、Ⅱ Ⅱ4例;Ⅲ型12例。54例均作R_2术式,7例有淋巴结转移,第1站转移率为12.96%,第站转移率为3.7%.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为94.5%,其中粘摸内癌5年生存率100%.粘膜下癌为87.5%。本文着重讨论早期胃癌诊断应重视癌前病变的纤维胃镜随访观察。对早癌的手术治疗.术前如能确定为粘膜内癌.可行R1术式。否则以R2术式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探讨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的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常规HE、巴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S-P方法),光镜观察2例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通过临床随访和文献复习对此罕见膀胱肿瘤进行讨论。结果其特点是除粘膜有原位癌外,肿瘤多侵犯固有膜和/或肌层。细胞形态和浆细胞相似。肿瘤细胞高表达AEI/AE3,CEA和CK18。临床预后较一般的移行细胞癌差。结论膀胱浆细胞样移行细胞癌罕见,具有其特有的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学特点,诊断膀胱肿瘤时应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我院自1973年11月~1986年12月收治卵巢转移癌64例,占同期卵巢恶性肿瘤14.7%(64/436),其中库肯勃氏瘤(称KT)46例,占转移癌的71.9%。本组病例手术后加化疗者56例,尚在继续巩固化疗者9例,其中2年、5年以上者各1例。本组64例存活2年以上者仅4 例(6.3%)。本文分析了卵巢转移癌的病理组织类型,并就诊断标准及提高诊断率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与膀胱癌相关的尿道癌的发病特点及诊治。方法:对47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发生的16例尿道受累的发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文献讨论本病的 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尿道移行细胞癌发生率占同期膀胱癌患者的3.4%;16例膀胱癌累及尿道的患者皆为男性;膀胱癌多发(包括原位癌)的13例;肿瘤侵犯膀胱颈部或三角区的14例;膀胱癌病理分级Ⅱ级:7例,Ⅲ级:9例。结论:膀胱多发肿瘤、位于膀胱颈或三角区的肿瘤以及高分级肿瘤是尿道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尿道肿瘤的诊断依靠膀胱尿道镜检查及活检、尿道冲洗液脱浇细胞学检查,膀胱切除术中标本尿道切缘 冰冻病理检查对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端粒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T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性检测58例TCC组织、10例癌旁膀胱粘膜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TCC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为86.2(50/58),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旁组织中只有1例端粒酶阳性;正常组织中端粒酶均为阴性。结论 T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组织及癌旁膀胱粘膜组织。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之间端粒酶活性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端粒酶活性的强弱分布不同。端粒酶活性可作为TCC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预测复发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