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 18例 ,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 12导联心电图 ,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散度。结果 :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 ,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一项心电图诊断指标 ,并可用于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是探讨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波离散度的变化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收住的 2 3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最宽P波 (Pmax)和P波离散度 (Pd) ,并与 2 6例无阵发性心房纤颤者对照 :结果 :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Pmax和Pd值及Pmax≥110ms和Pd≥ 4 0ms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极显著性 (P均 <0 0 0 1)。P波离散度对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敏感度较高 ,其特异性低于国内资料报导 ,这可能与对照组年龄普遍较大有关。结论 :P波离散度是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 ,特别是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一项无创的、较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体表心电图P波离散度对心房纤颤发生发展的价值。方法: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18例,16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卧位采集12导联心科,测得各导联P波时限并分析其离工用度。结果: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各导联中最长P波时限及P波离散度与对照组有特别显著差异,P〈0.001。结论:应用体表心电图P波最长时限和P波离散度,可以作为区分特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和健康人项心电图诊断指标,并可用于预测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绘制心电散点图,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为"金标准",分析心电散点图诊断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比较不同类型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的B线斜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心房纤颤诊断中的效果,研究在临床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曾收治的60例听诊出现心律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的患者,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总结患者的心电图特点。结果60例患者主要包括:风湿性心脏病12例,冠心病25例,高血压心脏病15例,肺心病4例,甲亢性心脏病4例。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患者f波,但是P波消失,室上性QRS波, R-R间期不规则。结论心电图检查可以清楚的反映出患者的心房纤颤特有的心电图图形,明确诊断出心房纤颤,使其检查更加方便、快捷,在临床应用上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冠心舒通胶囊对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静息心室率、心肌缺血及心悸等症状的影响。方法 108例确诊为冠心病心房纤颤接受冠心舒通胶囊足疗程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另选择冠心病心房纤颤未接受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的患者104例为对照组,均配合给予冠心病规范治疗。治疗前后对比观察心悸、胸闷症状、静息心室率(RHR)、心电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冠心病心房纤颤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组症状、心电图心室率、ST段、T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冠心舒通胶囊辅助治疗可改善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症状,降低冠心病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心肌缺血得到改善,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法测定18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0例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和20例健康者(对照组)血浆BNP浓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在阵发性心房纤颤期间明显高于窦性心律时,当阵发性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时可降至正常水平。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血浆BN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发作期间及永久性心房纤颤两者之间血浆BNP值善鼻无统计学煮义(P〉0.05).结论心房纤颤可致血浆BNP值升高。  相似文献   

8.
魏宏 《中国医药指南》2014,(26):231-232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查在心房纤颤诊断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心房纤颤病例60例,均予以心电图检查,并分析总结其心电图特征。结果 60例病例心电图特点均见有P波消失,代之以350600次/分的f波,室上性QRS波形态同正常窦性者一致,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则可见有宽大、畸形,及R-R间距不规则。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清晰准确地观察到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点,诊断中临床价值较高,有利于病情早期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9.
黄其梅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6):218-218,214
心房纤颤是心律失常一种严重表现 ,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昏厥等甚至危及生命。现将 1例左肾盂结石伴心房纤颤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 5岁 ,ASA 级 ,诊断为心房纤颤伴肾盂结石。术前血生化检查正常 ,心房纤颤 ,经治疗后心电图为 S- T段改变 ,控制心率 76次 /分左右。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盂切开取石术。入手术室后用 5 0 7SD监测 ECG、BP、SPO2 。T1 1~ 1 2 穿刺置管顺利 ,麻醉平面 T6 ~L5,辅以芬太尼 0 .1mg+异丙嗪 2 5 m g,iv,gtt。 15分钟后 ECG提示 P波消失 ,代之以形态不等纤颤扑动波 ,P- R间期…  相似文献   

10.
P波离散度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红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75-1675
目的探讨P波离散度(Pd)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中的价值。方法观察57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纤颤(A组)的最大P波时限(Pmax)和Pd,并与60例急性心肌梗死无心房纤颤者(B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Pmax(126.32±3.56)ms、Pd(49.56±7.68)ms;B组Pmax(109.72±7.86)ms、Pd(28.42±2.1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max>11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91%、准确性89%;Pd>40ms预测心房纤颤的敏感性93%、特异性95%、准确性91%。结论Pmax、Pd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心房呈无序激动和无效收缩的房性节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病人心房内和心房间的传导时间延长,并且窦房也出现异常传导。P波离散度(PD)及最大P波时限(Pmax)的增加能反映这种异常的传导[1],因此P波离散度是一个可靠的心电图预测房颤或房性心律紊  相似文献   

12.
李莺 《江西医药》2010,45(2):101-10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在本院心内科门诊随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根据美国NCEP—ATPⅢ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的代谢综合症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MS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NMS组)。入选患者每3个月进行一次常规心电图检查,如出现新发的心房纤颤情况,则作出相应的记录,最终随访时间为2年。观察比较MS组与非MS组间心房纤颤发生率。结果在NCEP-ATPⅢ标准下.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84例,无发生者为36例,非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9例,无发生者为71例.MS组与NMS组间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在IDF标准下,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74例.无发生者为67例。NMS组发生心房纤颤的患者为19例,无发生者为40例。MS组与NMS组间的心房纤颤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非代谢综合征者。代谢综合征是心房纤颤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在控制永久性心房纤颤心室率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中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心室率为90~120/min,心功能为Ⅰ~Ⅲ级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2例)口服比索洛尔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对照组(28例)口服地高辛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观察两组在控制心房纤颤心室率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心房纤颤心室率控制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能有效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风心二尖瓣狭窄和冠心病在窦性心律及心房纤颤时血夜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测定比较,分析有关疾病对血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心二尖瓣狭窄,冠心病不论是窦性心律还是心房纤颤,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人;心房纤颤时,血粘度高于窦性心律时,说明风心二尖瓣狭窄和冠心病有血栓形成的血流学基础,心房纤颤是导致栓塞的危险因素。血液流变学监测可以做为预测血栓形成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94例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采用厄贝沙坦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阵发性心房纤颤疾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电图表现复常时间、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人数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阵发性心房纤颤病情再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P波离散度预测冠心病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强  陈运和 《江西医药》2003,38(2):123-124
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提出的反映心房存在部位依从性非均质电活动的一个概念,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最长时限(Pmax)与最短时限(Pmin)的差距。大量的资料表明Pd是预测心房纤颤的一个体表心电图的新指标。本文通过观察冠心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Pd,探讨Pd对预测  相似文献   

17.
《天津医药》2000,28(10):593-593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虽然心房纤颤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较高,但是证实为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房纤颤的发生率甚低。关于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分布及其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发生心房纤颤的关系尚无人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心房纤颤伴宽QRS波群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心房纤颤患者在应用洋地黄治疗时,若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提示可能洋地黄用量不足;若出现室性早搏,常提示洋地黄过量的可能。两者的鉴别方法很多,但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4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研究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1/22),高于对照组的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18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均下降,且研究组治疗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永久性心房纤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可以更好地缓解心房纤颤,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是心房肌纤维出现的每分钟达350~600次的不协调不规则的颤动。为探讨胺碘酮(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的效果,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可达龙治疗心房纤颤,并与加用普罗帕酮(心律平)治疗心房纤颤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