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差异。方法 采集13例SACC患者与10例健康人的唾液样本,提取其口腔菌群的总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后,利用Mothur软件分析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 SACC组优势种群有16种(相对丰度>1%),依次是:链球菌属(36.68%),奈瑟菌属(8.55%),普雷沃菌属_7(7.53%),韦荣球菌属(6.37%)等。对照组优势种群有15种,依次有:链球菌属(18.41%),奈瑟菌属(18.20%),普雷沃菌属_7(8.89%),卟啉单胞菌属(6.20%),梭杆菌属(5.86%),韦荣球菌属(5.82%)等。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菌门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P<0.05)。有统计学差异的菌属包括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P<0.05),而嗜二氧化碳噬细胞菌属仅在SACC患者中检出。结论 SACC患者的唾液微生物与健康人群唾液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患者口腔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差异。方法 采集13例SACC患者与10例健康人的唾液样本,提取其口腔菌群的总DNA,经通用引物扩增16s rRNA基因,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分析后,利用Mothur软件分析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 SACC组优势种群有16种(相对丰度>1%),依次是:链球菌属(36.68%),奈瑟菌属(8.55%),普雷沃菌属_7(7.53%),韦荣球菌属(6.37%)等。对照组优势种群有15种,依次有:链球菌属(18.41%),奈瑟菌属(18.20%),普雷沃菌属_7(8.89%),卟啉单胞菌属(6.20%),梭杆菌属(5.86%),韦荣球菌属(5.82%)等。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菌门包括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杆菌门(P<0.05)。有统计学差异的菌属包括链球菌属、奈瑟菌属和卟啉单胞菌属(P<0.05),而嗜二氧化碳噬细胞菌属仅在SACC患者中检出。结论 SACC患者的唾液微生物与健康人群唾液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ralsubmucousfibrosis ,OSF)是一种以炎症和渐进性黏膜纤维性变导致进行性张口困难为特征的口腔慢性疾病 ,是口腔和口咽部的一种癌前状态。 5 0年代初期印度首先发现此病 ,东南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湖南湘潭和台湾亦有发病 ,与嚼槟榔有关。但半个世纪以来 ,该病在流行病学上有了变化 ,而其发病机理、治疗手段仍不很明确。现就该病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理、检测指标、治疗手段和研究测定方法等方面近年来的研究作一综述。1.OSF流行病学 根据早先统计OSF被认为 40岁以上女性居多 ,…  相似文献   

4.
5.
《口腔医学》2013,(5):351-352
本文回顾了近些年国内外临床上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方法,总结出目前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仍然缺乏特效治疗手段的结论。该病应在患者戒除咀嚼槟榔习惯的前提下,根据病情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Joshi^[1]于1953年首先报道。Pindborg等[2]于1966年将此病定义为一种隐匿的可以侵犯口腔,有时也可以侵犯咽部的慢性疾病,主要是上皮下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固有层纤维组织变性机上皮萎缩,口腔黏膜硬化,引起牙关紧闭和进食困难。  相似文献   

7.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一种口腔潜在恶性疾患(oral potentially malignant disorder,OPMD),可进展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其癌变率约为10.4%。OSF癌变的危险因素包括长时间咀嚼槟榔、合并白斑或扁平苔藓、吸烟、饮酒等。在OSF癌变进展中起作用的分子包括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免疫相关分子、细胞增殖黏附相关分子等。OSF随访中应重点关注其癌变风险。  相似文献   

8.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 ,具有癌变可能的疾病。OSF的发生与咀嚼槟榔习惯有关 ,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OSF的治疗方法很多 ,但疗效不够理想 ,本文将近年来OSF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14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g)、纤维结合蛋白(Fn)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患者的Fn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Fg含量无明显变化。作者认为Fn的增高与口腔扁平苔藓患者血小板对诱聚剂反应增强,Ⅱ相聚集曲线高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腺样囊性癌是大小涎腺中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作者分析发生于口腔的50例,男性40例,女性10例。病人年龄从23~84岁,平均50岁。发生在腭部占72%(其中22例在硬腭,9例在软硬腭交界处,5例在软腭),其次为颊粘膜,占18%。临床上病变大多呈坚实的肿块,部分病例是软的,有疼痛症状的占48% 病期从1月~144月,平均为26月,一半以上的病期在12月以内或更短。50例随诊3~24年,33例死于肿瘤,1例死于  相似文献   

13.
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变组织和唾液中纤维连结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发病中的作用,作者采用ABC免疫组化技术,并结合图像分析及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了3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病变组织和唾液中纤维连结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此种患者病变组织中纤维连结蛋白含量虽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分布形式有变化;患者唾液中纤维连结蛋白呈低水平趋势。推测口腔扁平苔藓时,病变组织的上皮细胞产生的纤维连结蛋白向外分泌发生了障碍,疾病的反复发作和糜烂的迁延不愈很可能与纤维连结蛋白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病变能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生物活性物质,激发凝血、纤溶、补体及免疫系统,参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的发生,活血化淤及扩血管药物治疗OSF有疗效。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主要治疗方式仍为药物治疗.本文回顾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临床上治疗OSF的药物种类,并主张根据疾病的病程选择不同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近年来研究发现 :口腔黏膜角朊细胞、多种细胞因子、铜、细胞免疫等因素与OSF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文就这些因素在OS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咀嚼槟榔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SF)的决定性因素,但并非所有咀嚼槟榔者都会发生OSF,并且该类疾病不发生于未咀嚼槟榔的人群中。近年来,国内外关于OSF易感基因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就有关OSF易感基因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癌变的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湖南地区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OSF)癌变情况。方法 :对近 2 0年来就诊于湖南数家大医院 1166名OSF病例及其癌变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1166例OSF患者 ,有 2 0例伴有口腔鳞状细胞癌 ,癌变率为1.7%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癌变病例主要来源于湘潭地区 ,均为长期咀嚼槟榔者 ,18例 (90 % )有 15年以上吸烟史 ,癌变部位主要位于颊部 ,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另外 ,还有 74例 (6.3 % )伴有口腔白斑 ,3 7例(3 .2 % )伴有口腔扁平苔藓。结论 :OSF是一种与嚼槟榔有关的癌前状态 ,可以出现癌变。  相似文献   

19.
朱家奕  卢锐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0):875-878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与咀嚼槟榔有关的口腔黏膜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苍白、进食刺激性食物时口腔黏膜烧灼疼痛、张口受限、软腭区水疱等.OSF具有恶变倾向,其恶变率为7%~13%.因此,WHO将其列入口腔潜在恶性疾患的范畴.OSF的恶变机制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20.
颈部囊性和非囊性肿物临床互为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