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了解牛奶加鸡蛋营养干预一年后学生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变化情况,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生营养改善的模式。方法研究现场为广西田阳县贫困农村,选取554名1~5年级小学生作为干预组,每名学生于在校日补充200g牛奶和1枚鸡蛋进行营养干预,另选42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不采取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学生1年后的体格形态指标变化和营养状况。结果干预组男生体重增长(3.5±1.8)kg高于对照组(2.9±1.5)kg,8岁组女生体重增长(3.6±1.6)kg高于对照组(2.7±1.2)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身高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男生的营养不良率从基线的29.6%降至干预后的22.0%,而女生的营养不良率变化不明显。结论通过给学生补充卤蛋和牛奶,可使学生的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都得到改善和提高,该措施值得在贫困农村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2.
了解肇庆市城区与农村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为探索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教育方法与干预手段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肇庆市城区及农村的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为期2a跟踪,同时开展膳食营养干预活动,并进行2轮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干预后,城乡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均有明显改善(x2值分别为7.181,111.500,P值均<0.05),营养知识与自感健康状况方面改善不明显.城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以超重肥胖为主,农村以营养不良居多;干预后中小学生营养状况改善明显,并有逐渐趋同的趋势.结论 采取针对性强的行为干预措施能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知晓率,促进良好饮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体质结构平衡.  相似文献   

3.
了解广西汉、壮、瑶族7 ~18岁学生形态发育的动态变化,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广西7 ~18岁壮、汉、瑶族学生1985年以来的6次体质健康调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广西汉、壮、瑶族学生身高、体重与1985年相比均有明显增长,但胸围增长不明显,壮族男生、瑶族男生、瑶族女生呈负增长;各指标的增幅有民族差异,汉族学生各指标的平均增幅远高于壮、瑶族,壮、瑶族之间差异不大;历年来各民族学生身高增幅最大年龄未出现明显提前,身高的成年性差变化不明显.汉、壮族男、女成年身高、体重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胸围波动较大;瑶族各指标均有波动.结论 广西学生形态发育仍具有长期加速的潜能.应对生长发育的民族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促进各民族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韦荣耀  黄秀峰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70-1371
目的了解百色市壮族幼儿的营养现状,为少数民族幼儿的营养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身高标准体重值对百色市3~6岁439名壮族幼儿存在的现时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壮族幼儿营养不良率为13.44%,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56%和0.68%;壮族幼儿营养不良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女童营养不良率明显高于男童(P<0.05)。结论百色市壮族幼儿存在的营养问题以营养不良为主,营养状况需要改善。  相似文献   

5.
了解海南省“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贫困地区学生血清维生素D水平,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琼中县、临高县和白沙县)的初中和小学学生1 398名,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结果 中小学生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25.8±5.7) ng/mL,男生和女生平均水平分别为(27.3±5.9)和(24.4±5.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06,P<0.01);小学生和初中生平均水平分别为(26.5±5.8)和(24.5±5.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34,P<0.01).维生素D缺乏率和不足率分别为0.1%和14.3%.不同性别、不同学段监测县的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764,-5.695,28.775,P值均<0.01).结论 海南省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地区学生维生素D营养状况总体较好,但仍有部分人群维生素D不足,尤其是女生和初中阶段学生不足率相对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营养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营养健康教育对济南市中区小学生的影响效果,为改善小学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市中区不同层次三所小学2~5年级学生1 609人开展为期1年的以"营养课堂"和"快乐10分钟"为主的营养干预,并在干预前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肥胖相关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营养干预后,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有60%的问题有明显提高(P0.05),"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知晓率"增长26.3%;营养态度有明显改善;营养行为得分有所提高;营养状况方面改善不明显。结论以"营养课堂"和"快乐10分钟"活动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提高了小学生营养知识知晓率,改善了营养健康态度,并改善了不良饮食行为,对预防肥胖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壮族与汉族学生的体格发育和现时营养状况及其差异,为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抽样2所封闭式城区高中学校学生2 786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按1995年全国7~22岁城乡学生体重、身高百分位数评价表和全国学生7~22岁身高标准体重值,用学生体检评估系统软件分别对壮族和汉族学生生长发育和现时营养状况进行统计评价.结果汉、壮族学生上等身高分别为9.24%和2.45%,差异有显著性(P<0.01).上等体重分别为12.54%和8.1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长发育存在民族差异,汉族学生的体格发育好于壮族学生,差异有显著性,2个民族学生现时营养状况无差异.壮族学生生长发育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实事助学基金会长汀援助项目的营养干预模式对于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为该项目进一步全面推广提供依据,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营养干预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实施课间营养干预的5所农村学校(实事助学项目学校)的学生和未实施课间营养干预的3所农村学校(2所小学、1所中学)的学生(空白对照),按照学生预防性健康检查常规项目技术规范要求进行体检,对体检资料进行汇总评价。结果 5所项目学校790名学生在实施课间营养干预前营养不良率为48.4%,经过营养干预1学年后营养不良率下降为33.2%,下降了15.2个百分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5,P0.05)。3所空白对照学校637名学生在相对应时间前后营养不良率分别为41.8%,4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2,P0.05)。结论 5所项目学校学生在实施课间营养干预1学年后营养不良率明显下降,营养状况明显改善。长汀县部分农村学生为试点的营养改善项目是有成效的,可以考虑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患者营养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营养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探索对糖尿病切实有效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临床确诊的门诊糖尿病患者278例,采用配对设计将其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营养干预组还采取综合的营养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以观察营养干预的效果.结果 采用营养干预措施后,2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均降低,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效果更为明显;干预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结论 当前糖尿病患者群的膳食质量存在问题;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同时注意合理饮食和营养,对改善糖尿病临床症状,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改善广西贫困地区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有效途径,为有针对性实施改善农村地区婴幼儿营养与健康状况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随机选择广西国家级贫困县平果县、融水县、天等县开展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健康状况调查。将平果县作为营养教育组、融水县为营养包补充剂组、天等县为营养教育+营养包组,同时对6~24月龄婴幼儿进行营养干预。【结果】三组婴幼儿的生长迟缓率、低体重率、消瘦率、贫血患病率均分别较基线分别下降了49.0%、61.4%、81.6%、75.4%,其中营养教育+营养包组改善效果较为显著。【结论】在贫困农村地区采取婴幼儿营养教育及实施营养包补充剂等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儿童营养不良及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黎族与汉族农村学生体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黎族与汉族7~18岁农村学生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运动素质发育现状及特点,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及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不同民族中小学生体质发展。方法利用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对黎族和农村汉族7~18岁学生的形态、机能以及耐力、爆发力、肌力和柔韧性等素质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并作统计检验。结果黎族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相近,与全国农村汉族学生相比体型瘦弱;肺功能发育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相比,素质发育各具优势和特点。黎族男生斜身引体及女生仰卧起坐显著好于海南农村汉族学生,较高年龄组柔韧性也有显著优势;海南农村汉族学生在耐力素质上表现突出。结论应根据黎族与农村汉族学生各自的体质发育优势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干预,以提高其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民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广西壮、瑶、侗、汉族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个性特点。方法对不同民族高中学生3378人进行心理健康测查。结果壮、瑶族男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族男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汉族,低于侗族。壮、侗族女生各分量表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壮、侗族女生躯体化、焦虑、疑心、脱离实际分高于瑶、汉族女生。男生T分〉60的检出率壮、瑶、侗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汉族;T分〉70的男生中,壮、瑶、侗族高于汉族,侗族高于壮、瑶族。女生T分〉60的检出率壮族高于瑶、汉族。T分〉70的女生民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壮、瑶、侗族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生因民族不同有各自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3.
壮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壮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行设计的中小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对广西壮族中小学生814人进行调查。结果壮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9.18%,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出现症状的项目数越多、程度也越重;壮族男女生间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高中阶段,女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或P<0.05)。影响壮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学习压力、成长是否顺利、睡眠情况、性别、人际关系、是否适应环境、是否有朋友、母亲教育方式和爱好情况。结论壮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提高壮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姚宁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8):713-714
目的了解广西大学汉族学生呼吸功能发育状况,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年和2005年广西大学19~22岁汉族学生肺活量及其相关指数资料。结果不同年度学生肺活量及相关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2005年男生城乡比较,21和22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城乡比较,19和21岁2个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均为城〉乡。结论广西大学汉族学生肺功能发育呈下降趋势。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西部汉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得出西部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状况。方法采用《大学生疏离感量表》随机对西部汉族地区5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感,其中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较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在以年级划分的分组上差异较显著,表现出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的年级发展变化趋势;对以现居住地和在汉区居住年限划分的分组上在大多数因素方面差异不显著。结论居住西部汉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存在着一定的疏离感,在社会人际因素以及年级区分上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壮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A)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407名≥16岁壮族人群进行病史询问,由风湿病专科医师对询问阳性者进行体格检查;对疑似RA病例,行血清类风湿因子定量检测和双手X线摄片,并将其结果与6826名当地的汉族人群作比较。结果广西南宁市壮族人群RA患病率为0.27%,而当地的汉族人群患病率为0.28%(P〉0.05);壮族和汉族人群的RA知晓率分别为5.0%和10.5%(P〉0.05),治疗率分别为0%和5.25%。结论广西南宁市壮族人群RA患病率与汉族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RA的知晓率、治疗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阮奎  邹华姬 《现代预防医学》2020,(13):2385-2387
目的 了解广西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困山区壮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为本地区更好的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西贫困山区的巴马县、都安县,共抽取小学和初中共2422名壮族中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的调查。结果 广西贫困山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壮族中小学生贫血率为22.30%。男生(20.42%)贫血率高于女生(24.47%),存在显著差异(x2=5.70,P<0.05);贫血率最高为小学1~3年级(29.34%),其次为初中1~3年级(21.11%),最低为小学4~6年级(16.69%),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37.80,P<0.01);体重正常、消瘦、超重、肥胖的学生群体的贫血率为24.29%、22.39%、14.96%、21.80%,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x2=16.7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壮族女生、小学1~3年级、巴马县学生更容易发生贫血,对性别、年龄、地区调整后,超重壮族学生与体重正常学生相比更不容易发生贫血( P<0.05) 。结论 广西贫困山区壮族中小学生贫血状况不容忽视,应依据本地区实际重点对低年级和女生进行关注,进行贫血改善。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汉族学生1995~2000年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99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营养状况变化情况,为制定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新制定的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标准,对壮、汉族城乡男女8个群体进行营养筛查,对1995年和2000年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广西学生5年来营养状况显著改善,营养不良率大幅降低,壮族城市学生改善幅度超过汉族。壮、汉族乡村学生营养不良率仍显著高于全国水平,改善幅度慢于发达地区;壮、汉族乡村学生生长迟滞检出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长期性营养不良导致身材矮小是突出问题。广西汉族城市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近年来迅猛增长。结论 消除消瘦和生长迟滞两种营养不良是广西现阶段改善学生营养工作的重点;同时应抓紧对超重、肥胖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动态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值,探索其与汉族的异同。方法:①用微量胆红素法测定219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1~7天)血清胆红素,将其按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正常组和高胆组,比较两组间各种围产因素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②用同样方法测定280例汉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将壮族、汉族新生儿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胆红素。结果:①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第4天达到高峰,平均峰值为(188.29±35.87)μmol/L,≥220.5μmol/L者占22.83%,峰值的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258.60μmol/L。男女性别两者比较:第1、2、3、7天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壮族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平均峰值略高于汉族,但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围产期因素中,壮族正常组与高胆组的比较:高胆组的母亲孕周小于正常组(P<0.01),婴儿出生体重、母亲年龄、母亲孕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及峰值与汉族基本相同,亦与国内报道相似。监测壮族正常足月新生儿早期血清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可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人体能量监测仪Auramed Biopulsar收集232名壮族女大学生左手掌反馈各部位器官的生物电能量流动趋势,观察壮族女大学生在45个部位的生物电指标变化,并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各因素对亚健康的影响。结果: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发生率为76.96%,农村学生亚健康检出率高于城镇,亚健康状态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9岁与21和22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学关系、记忆力、辅导员的关心程度和城乡差别是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的影响因素。结论:广西壮族女大学生亚健康检测率较高,学校相关部门应尽早进行干预,提高壮族女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