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在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122例,其中轻型20例,中型78例,重型24例,分别于治疗前后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PRA、AngⅡ、ALD含量。结果 高压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重型三组血浆PRA、AngⅡ、ALD含量呈逐步升高态势,组间相互比较有显著性和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0.01);治疗后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有较明显的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ALD含量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关键;血浆PRA、AngⅡ、ALD是监测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的可靠而且灵敏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MS患者55例,按有无心房颤动(房颤)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SR组)25例,房颤组(AF组)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7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清晨空腹卧位循环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AF组、SR组患者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与NC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AF组与SR组比较,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亦均明显增高(P〈0.05或〈0.01)。结论MS患者存在循环RAAS的激活,房颤时激活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肾素活性(Plasma renin activity,PRA)、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和醛固酮(ALDosterone,ALD)在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50例为A组,肾病内科住院的肾性高血压患者28例为B组,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3例作为对照定为C组。研究比较3组患者血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采用多因素和单因素回归分析研究其与微量白蛋白尿之间的关系。结果 3组间比较发现,肾性高血压患者发病年龄为(45.55±18.52)岁,较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更小,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6,P<0.05)。3组间比较发现,血清AL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1,P>0.05),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 A1C)、随机血糖(Glu)、AngⅡ和PR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23、71.19、3.37、8.18,均P<0.05)。各组间两两比较发现,C组血清AngⅡ、ALD、PRA水平与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血清Hb A1C、随机Glu水平与A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在肾性高血压组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血清AngⅡ、ALD、PRA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肾素血管紧张醛固酮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病程、血清AngⅡ、ALD、PRA、随机Glu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随机Glu、血清ALD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显著相关(P<0.05)。结论肾性高血压发病年龄较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高血压早;肾性高血压血清AngⅡ、ALD、PRA水平较原发性高血压及糖尿病导致高血压更高;血清AngⅡ、ALD、PRA是肾性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病程、随机Glu、ALD是糖尿病导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危险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D型人格高血压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S)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D型人格量表(DS14)评估结果,将其分为D型组、非D型组,选取同期入院行健康检查的87例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受检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Ang-Ⅱ)及醛固酮(ALD),观察D型人格与RAAS的相关性。结果D型组的肾素、Ang-Ⅱ水平高于非D型组与对照组(P<0.05);三组的ALD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ng-Ⅱ、血压、血脂与D型人格高血压相关(P<0.05),性别、并发症与D型人格高血压无关(P>0.05)。结论D型人格高血压与RAAS水平具有相关性,Ang-Ⅱ与患者D型人格产生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二尖瓣狭窄(MS)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MS患者55例,按有无心房颤动(房颤)分为两组:窦性心律组(SR组)25例,房颤组(AF组)30例;正常对照组(NC组)17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RIA)测定清晨空腹卧位循环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水平。结果AF组、SR组患者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与NC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AF组与SR组比较,循环PRA、AngⅡ、Ald浓度亦均明显增高(P<0.05或<0.01)。结论MS患者存在循环RAAS的激活,房颤时激活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煤矿工人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 (ALD)和皮质醇 (CORT)水平进行分析 ,探讨矿工高血压发病的因素和机制。方法 对地面与井下作业的煤矿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血压、身高、体重的测量 ,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结果 高血压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 (均P <0 0 1) ,矿工平均动脉血压与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3 71、r =0 412和r =0 3 5 2 )。在高血压患者中 ,井下作业组血浆PRA、AngⅡ、ALD和CORT水平显著高于地面作业组 (均P <0 0 1) ,且井下作业组中又以安装维修组最高 ,CORT与Ang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89) ;高盐饮食组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 (均P <0 0 1) ,而年龄、工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血浆PRA、AngⅡ和ALD水平均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煤矿井下作业可能作为一种应激刺激 ,在高盐饮食协同作用下 ,通过肾素 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介导引发矿工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氢氯噻嗪(HCTZ)与卡托普利长期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在9所开滦矿区医院筛选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2周洗脱期和6周HCTZ(12.5 mg,1次/d)导入期后加服卡托普利(25 mg,2次/d),治疗5 a.于洗脱期末、导入期末、治疗2 a和5 a时检测RAAS活性,每年检测血生化指标,比较各时间点RAAS活性变化与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6周HCTZ导入期末,患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较基线值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钠浓度下降(P<0.01);治疗2 a时血浆AngⅡ、ALD和血钠浓度已恢复至基线水平,血糖浓度下降(P<0.01);治疗5 a后,血钾浓度下降(P<0.01),而血糖、血钠、AngⅡ、ALD浓度变化与基线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长期合用HCTZ与卡托普利治疗后,RAAS活性可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对血糖浓度影响不大,而血钾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RAS活性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结果:①按血浆胰岛素水平分组;B组(>10<15mIu/L)、C组(>15<20mIu)和D组(>20mIu/L)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明显高于A组(<10mIu/L)患者。血糖/胰岛素(G/I)则是显著降低,高血压组患者中,PRA和ATⅡ浓度呈现随胰岛素水平升高而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②按PRA分组;将高血压患者按PRA分组三组,a组(PRA<1.0ng/ml/h);b组(PRA>1.0<1.5ng/ml/h)和c组(PRA>1.5ng/ml/h)。结果显示,b组和c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a组,并且胰岛素浓度随PRA活性增加而明显升高,结论高血压患者RAS活性增加与血浆胰岛素浓度增加密切相关,RAS活性增加可能是胰岛素抵抗(IR)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方法40名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和15名肾血管性高血压(RVHT)患者均测量血浆肾素活性(PRA)。测量并计算所有患者的胰岛素(IRI)、葡萄糖耐量试验的120minIRI(IRI120)和IRI总和(ΣIRI)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标HOMA-R。结果RVHT患者的PRA比EHT患者高(P〈0.05)。EHT患者循环PRA与IRI120和ΣIRI呈独立正相关,而RVHT患者循环PRA与IRI120和ΣIRI无相关关系。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循环RAS对胰岛素敏感性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蒙古族人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分别征集高血压者和血压正常者.先按高血压家系、非高血压家系和家系不清分组,再进一步将人群分为3种家系中的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Ⅰ(Ang Ⅰ)、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血浆肾素活性(PRA).结果 Ang Ⅰ、AngⅡ和PRA在3种家系中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g Ⅰ和AngⅡ不仅在3种家系的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高血压家系中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家系中的正常组、家系不清中的正常组间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A仅在高血压家系的两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蒙古族人群中,Ang Ⅰ、AngⅡ和PRA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可能有关.PRA与高血压家族遗传史可能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