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目的 探讨PI_3K/Akt信号传导通路在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Ephrin-A1/Fc融合蛋白作用人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前后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_3K)信号分子的表达,利用LY294002特异性的阻断PI_3K/Akt信号通路后,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Ephrin-A1/Fc融合蛋白作用后p-Akt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上升(t=4.564,P<0.05),PI_3K/Akt信号通路可能为Ephrin-A1/EphA1作用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LY294002明显抑制Ephrin-A1/Fc融合蛋白对Huh7细胞中PI_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p-Akt磷酸化蛋白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Ephrin-A1介导肝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及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 结论 PI_3K/Akt信号通路在Ephrin-A1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靶向抑制survivin基因对肝细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探讨survivin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survivin ASODN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FCM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利用皮下注射法建立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脂质体包裹survivin ASODN直接瘤内注射,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情况的影响;SABC法检测移植瘤组织MVD。结果400 nmol/L survivin ASODN转染可明显下调HepG2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但不影响VEGF mRNA表达;ASODN组HepG2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F=428.19,P<0.01);ASODN组瘤体生长速度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慢(F=12.63,P<0.01);ASODN组瘤体重量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减轻(F=5.90,P<0.05);ASODN组MVD较空白对照组和SODN组明显降低(F=34.29,P<0.01)。结论survivin ASODN可以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其机理可能是诱导HepG2细胞自发性凋亡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phrin-A1 及其受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2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标本中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和EphA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在52例肝癌组中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EphA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53.8%(28/52)和17.3%(9/52),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12/52),28.9% (15/52)以及21.2%(11/52)。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A2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mRNA在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和73.7%(38/52),明显高于癌旁组中的阳性表达42.3%(22/52)和48.1% (25/52) (P<0.05),而EphA2mRNA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Eph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1);而Ephrin-A1与EphA2的表达无相关性;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26,P<0.01)。结论:Ephrin-A1通过与其受体EphA1相结合,促进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有望成为肝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survivin siRNA的PcDNA3-siRNA对裸鼠人乳腺癌MCF-7细胞移植瘤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制作裸鼠MCF-7细胞移植瘤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PcDNA3-siRNA处理组,PcDNA3处理组,空白对照组, 成瘤后分别将PcDNA3-siRNA质粒,、PcDNA3空质粒,生理盐水注入裸鼠MCF-7移植瘤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半定量法检测各组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SP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移植瘤中的微血管密度(MVD)。 结果:PcDNA3-siRNA 组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量较PcDNA3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且PcDNA3-siRNA 组MVD明显低于PcDNA3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 PcDNA3组与空白对照组survivin mRNA,survivin蛋白及MV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cDNA3-siRNA可抑制裸鼠MCF-7细胞移植瘤survivin的表达, 而且对移植瘤的微血管生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26转录因子-1(Ets-1)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6例胃癌标本中Ets-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建立裸鼠胃癌皮下种植瘤模型,分别应用Ets-1反义,正义寡核苷酸与PBS行瘤内注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瘤组织Ets-1mRNA的变化,并检测瘤组织Ets-1蛋白及微血管密度的差异。结果胃癌组织中Ets-1标记指数(LI)和MVD呈正相关(γ=0.495,P<0.05);经Ets-1反义寡核苷酸治疗后,裸鼠瘤组织Ets-1mRNA及Ets-1蛋白表达降低,反义组MVD显著低于正义组与PBS组(10.4±3.1VS24.5±8.4,20.6±7.5,P<0.01)。结论胃癌组织中Ets-1在促进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Oligofectamine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factor,VEGF)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nucleotides,ASODN)转染对人胆囊癌细胞GBC-SD裸鼠移植瘤的VEGF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裸鼠接种GBC-SD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各组裸鼠在接种1周后,分别给于200μl磷酸缓冲液(PBS)、VEGFSODN100μg Oligofectamine0.5μl及VEGF ASODN100μg Oligofectamine0.5μl,每3天1次,连续治疗5周,观察各组裸鼠的成瘤性、体积及瘤重的变化,各组移植瘤中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结果三组裸鼠3周时的成瘤率,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6周时各组的成瘤率无差异。各组移植瘤6周时的体积和瘤重相比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0.05),C组的抑瘤率为(50.79±9.19)%。A、B两组移植瘤VEGF表达及MVD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组移植瘤VEGF的表达较A、B两组明显减弱(P<0.05),MVD明显小于A、B两组(P<0.05)。结论VEGF ASODN在体内能显著抑制人胆囊癌裸鼠移植瘤的增殖,降低其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抑制VEGF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减少裸鼠移植瘤中血管的形成,降低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7.
鼠源性血管抑素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ao K  Wu X  Dou K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8):621-624
目的 探讨鼠源性血管抑素转染入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后对裸鼠种植性肿瘤的影响。 方法 建立鼠源性血管抑素基因的人肝癌SMMC 772 1细胞株 ,实验动物分 3组 :空白对照组种植SMMC 772 1细胞 ,空载体组种植SMMC 772 1/pcDNA3 1(+)细胞 ,血管抑素组种植SMMC 772 1/pcDNA3 1 mAST细胞。比较各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 结果 在肿瘤细胞种植 35d时裸鼠肿瘤体积 :空白对照组 (35 38 1± 6 43 3)mm3 ,空载体组 (312 8 5± 5 46 6 )mm3 ,血管抑素组 (75 5 8± 198 2 )mm3 ;肿瘤重量 :空白对照组 (6 0± 0 7)g,空载体组 (5 9± 0 5 )g ,血管抑素组(2 1± 0 5 )g;肿瘤MVD :空白对照组 5 2 2± 6 6 ,空载体组 49 4± 7 0 ,血管抑素组 2 5 5± 4 1。血管抑素组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和MVD显著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组 (P均 <0 0 1) ,肿瘤的抑制率达78 6 %。 结论 转染血管抑素基因的人肝癌细胞SMMC 772 1在裸鼠体内的致瘤力明显降低 ,肿瘤的体积、重量和微血管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表明血管抑素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显著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移植瘤模型,应用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质粒转染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VD)差异,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情况。结果:治疗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P<0.01),VEGF主要表达在肿瘤细胞的胞质内,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平均灰度分别为179.57±5.22、150.87±3.44和163.40±3.54;阳性单位分别为14.94±2.26、31.26±2.72和29.21±2.95;MVD分别为10.60±74.56、19.33±2.52和18.67±5.29,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电子显微镜下治疗组可见大量肿瘤细胞坏死。结论:人血管生长抑素基因能明显抑制胰腺癌裸鼠移植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坏死,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RPM)在人肝癌裸鼠肝移植瘤血管形成和肿瘤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癌裸鼠肝移植瘤模型,使用RPM、环孢素A(CsA)进行干预治疗,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移植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移植瘤VEGF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ELISA法检测外周血VEGF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1)RPM、CsA和对照组移植瘤重量分别为(372±35)mg、(769±39)mg、(751±42)mg;RPM组移植瘤重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Cs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2)RPM组移植瘤VEGF mRNA、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外周血中VEGF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调(P<0.05),CsA组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RPM组移植瘤MVD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CsA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RPM通过阻止肿瘤增殖,下调VEGF的表达,抑制肝癌血管形成和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动脉结扎(HAL)对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乏氧的影响.方法 采用24只BALB/C-nu/nu裸鼠,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A组于移植瘤术后2周进行HAL(n=12),B组假手术(Sham)作为对照(n=12).分别于干预术后2 d和4周各随机处死每组中6只荷瘤裸鼠,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SP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移植瘤内哌莫硝唑(Pimonidazole)和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阳性表达和染色强度,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水平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并用肺连续切片法计数4周时荷瘤裸鼠肺转移灶.结果 与Sham组比较,HAL组移植瘤内Pimonidazole阳性细胞及HIF-1α表达水平在术后2 d显著增加(P<0.05),并且肿瘤组织和血清内VEGF水平[(922.5±59.3)比(349.6±46.5)ng/L,P<0.01]明显增加.术后4周,荷瘤裸鼠肺转移率较对照组增加(6/6比1/6,P<0.05),但此时乏氧细胞,VEGF表达和MVD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L促进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短期乏氧及VEGF表达,但不影响移植瘤长期乏氧效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合用阿伐斯汀(avastin)与索拉非尼(sorafenib)对人肝癌裸鼠模型的抑制效果.方法 采用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LCI-D20,分为对照组、serafenib单用组(30mg/kg灌胃,1 d1次)、sorafenib与avastin合用组、avastin单用组(5 mg/kg腹腔注射,1周2次),治疗4周后观察肿瘤体积、肺转移、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定量比较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各组荷瘤鼠生存期.结果 对照组、sorafenib治疗组、mrafemb与avastin合用组、avastin治疗组肿瘤体积分别为(5.70±0.17)、(1.10±0.18)、(0.60±0.12)和(2.10±0.28)mm~3;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191±23)、(98±18)、(31±19)和(98±20)个;血浆VEGF分别为(1689±612)、(3762±1195)、(1844±746)和(420±161)ng/L;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0、87、112、80 d.4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分别为(3.77±0.44)%、(1.28±0.15)%、(0.56±0.08)%、(1.32±0.18)%;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12.6±1.8)%、(32.6±8.7)%、(54.3±11.9)%、(26.8±6.5)%;与sorafenib治疗组比较,avastin与sorafenib合用明显抑制血浆VEGF(P<0.05)、降低肿瘤体积(P<0.05)、抑制肺转移灶数目(P<0.01),延长荷瘤鼠生存期(P<0.05),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P<0.05)和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P<0.05).结论 sorafenib在肝癌裸鼠模型中上调血浆VEGF导致耐药,avastin下调VEGF,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进一步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延长荷瘤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新生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新生血管生成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可否用于预测HCC侵袭、转移和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了 2 0例正常肝组织、2 0例肝硬化组织、85例HCC及癌旁组织中CD34的表达 ,以及HCC的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CD34的染色定位在血管内皮细胞上 ,HCC窦样血管CD34表达为强阳性 ;除门管区小血管分支及中央静脉外 ,癌旁肝组织、肝硬化组织、正常肝组织基本不表达CD34 ;HCC的MVD范围 (18~ 36 0 ) / 0 74mm2 、(15 6 5±6 2 4) / 0 74mm2 。HCC的MVD与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分化程度、门静脉瘤栓形成、包膜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P <0 0 5或 0 0 1) ;与HBsAg是否阳性、术前AFP水平无关 (P >0 0 5 ) ;与预后亦有关 ,少血管组(MVD <15 6 )预后显著优于多血管组 (MVD≥ 15 6 ) ,术后平均无瘤生存期少血管组为 5 3个月 ,多血管组为 14个月 ,(P <0 0 0 1)。结论 CD34的表达反映了HCC的新生血管化 ,与HCC的发展有关。MVD可作为判断HCC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可溶性Tie2融合蛋白(sTie2/Fc)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尿毒症非腹透组、4.25%腹透组、sTie2/Fc 2.5 μg/kg干预组、sTie2/Fc 5.0 μg/kg干预组.腹透组按照4.25%腹透液30...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复发与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膜瘤复发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其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分别检测复发组脑膜瘤33例和非复发组脑膜瘤26例的MVD和VEGF的表达,分析肿瘤复发与两者的关系.结果 非复发组与复发组脑膜瘤的MVD平均值分别为34.2923±17.2422、71.410±39.475,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其中复发组脑膜瘤I级与Ⅱ、Ⅲ级的MVD平均值分别为54.7304±25.3080、109.780±39.642,Ⅱ、Ⅲ级的MVD平均值明显高于I级者(P<0.05).VEGF蛋白表达在复发组脑膜瘤I级的阳性率39.13%(9/23)高于非复发组的阳性率11.54%(3/26)(P<0.05).38例VEGF蛋白表达阴性的脑膜瘤中MVD平均值为37.9263±15.2300,21例VEGF蛋白表达阳性的脑膜瘤中MVD平均值为86.0286±28.7464,VEGF蛋白的表达与MVD平均值呈正相关(r=0.7888,P<0.05). 结论 VEGF和MVD联合检测可作为反映脑膜瘤临床病理特征的指标之一,两者高水平的表达提示复发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浸润性肝细胞肝癌(HCC)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根治性手术切除的HCC标本123例,通过对肿瘤的个数、包膜是否完整、门静脉有无癌栓、有无肝外转移等标准的划分,将其分为浸润转移组(74)及无浸润组(49).术前所有病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测定两组术后标本癌组织的MT1-MMP蛋白及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癌组织MT1-MMP mRNA的表达.结果 浸润组术前血清VEGF:(1 33.89±68.56) μg/L;无浸润组:(100.64±81.3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T1-MMP主要定位表达在肝癌细胞的胞膜和间质.在浸润组中,MT1-MMP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无浸润组(P<0.05);浸润组MVD:11.24±1.49,无浸润组:8.11±2.51,两者比较浸润组MVD的形成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 在浸润性肝细胞肝癌中,MT1-MMP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伴随血清VEGF的表达上调、癌组织内新生肿瘤微血管的形成增多.MT1-MMP高表达可作为浸润性肝癌的判定指标,并提示临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绿脓杆菌制剂对裸鼠肝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具有肺转移潜能的人MHCC97L肝癌组织块种植于BALB/c nu/nu雄性裸鼠肝脏,建立转移性人肝癌裸鼠原位模型.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绿脓杆菌制剂腹腔注射组及皮下注射组.各组均于种植后第3天开始用药,于种植后第6周末处死动物,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坏死情况,荧光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测量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肺转移灶数目及肺转移率.结果 对照组、绿脓杆菌制剂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12±0.85)cm~3、(1.90±0.87)cm~3(P>0.05)和(0.79±0.36)cm~3(P<0.05),肺转移率分别为66.7%、66.7%(P>0.05)和0(P<0.01),平均肺转移灶数目分别为2.40±1.85,1.2±0.75(P<0.05)和0(P<0.01),凋亡指数分别为(1.4±0.37)%、(4.1±1.7)%(P<0.05)和(10.3±0.40)%(P<0.01).与对照组比较,绿脓杆菌制剂皮下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9.1%和74.7%,腹腔注射组肿瘤组织坏死明显.结论 绿脓杆菌制剂腹腔注射可明显促进肝癌组织坏死及凋亡并抑制其生长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