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哮喘是妊娠合并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显示,妊娠期的哮喘妇女,与哮喘完全控制的妊娠妇女相比,患严重哮喘或哮喘未控制的妊娠妇女其围生期不良后果的危险性增高,更容易出现妊娠并发症,胎儿的预后也较差,而控制哮喘则危险性下降。因此加强支气管哮喘患者妊娠期的管理,无论对于母体还是胎儿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就支气管哮喘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哮喘期间管理及哮喘患者孕期可以选用的药物及其用法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笔者通过举办哮喘儿童冬令营,在哮喘防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采取系统哮喘防治知识讲座结合体疗,室内温泉游泳,并指导患儿如何掌握吸药方法及峰速仪监测,通过一年多随访,发现这些哮喘患儿发病次数,哮喘发作累积天数,医疗费用等明显减少,使哮喘防治更加规范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正在不断上升。哮喘是一个古老的疾病,无论是西方医学还是祖国医学,对哮喘的认识均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本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才认识到气道炎症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才开始重视抗炎治疗。自1995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CINA)发布以来,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我国目前慢性哮喘持续期的治疗尚未得到普及。而实际上,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在各级医院均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哮喘孕妇对妊娠性哮喘知识的了解,提高母婴的生命质量,降低哮喘发病率,使母婴顺利度过孕期和分娩期。方法.将43例妊娠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正常观察的基础上给予科普教育,对照纽只给予认真观察,对所选病人进行跟踪观察,评价哮喘发作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采取科普教育后对哮喘发作的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科普教育使哮喘孕妇增加了自我防护意识,加强了自我管理方法,使哮喘发作控制效果显著,降低哮喘发作次数。因此,科普教育是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施彩虹 《淮海医药》2009,27(1):80-80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当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最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哮喘也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哮喘的病死率居全球之首。哮喘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严重的负担,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据调查,有相当部分患者未能坚持治疗,这与患者及家属对哮喘的相关知识认识不够,自我保健意识薄弱有关。为降低哮喘的复发率,因此对哮喘患者实施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哮喘的临床特征,机理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导致和诱发性哮喘的药物有抗菌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哮喘治疗剂,抗过敏药以及中成药等共8类,引起哮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提出预防药源性哮喘的四条措施,其治疗与普通哮喘发作治疗相同,但应注意严重发作进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7.
药源性哮喘     
导致和诱发哮喘的药物有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及其它麻醉药,哮喘治疗剂,抗过敏药以及中成药共20种,引起哮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提出预防药源性哮喘的四条措施,共治疗与普通哮喘发作治疗相同,但应注意严重发作时进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2006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提出的以哮喘控制为目标的治疗模式。方法对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全病程评估,以5步治疗方案为指导,观察分析控制目标的实现。介绍哮喘控制水平分类具体指标和5步治疗方案。结论哮喘患者以临床控制为目标的治疗应用,可指导和促进合理用药,及时发现药物治疗中的问题,避免严重后果出现,有助于支气管哮喘的长期管理。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当今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世界各地的哮喘患病率为11—32%,澳大利亚儿童患病率为8—10%,成人为6—7%,估计全世界有1亿多哮喘患者。我国辽宁省、广东省、上海浦东新区和河南省在近29万人中进行了抽样调查,哮喘患病率为0.75—1.5%,儿童为0.11—2.03%,估计我国哮喘患者为1500万。近10—20年以来,哮喘的患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哮喘儿童过敏原状况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冬云  杨静  朱珠  刘长山  韩忠 《天津医药》2005,33(6):377-378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哮喘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脱离和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哮喘防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现通过对天津地区236例哮喘息儿进行血清特异性IgE的体外检测,以探讨本地区哮喘儿童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1.
关于咳嗽型哮喘的中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咳嗽型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隐匿型哮喘,该病主要以咳嗽为主要特点,并不伴有哮喘,人们认识不足,对此类咳嗽存有误区,对该病中医讨论更感不足,有必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哮喘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到目前为止,哮喘的相关基因尚无完全明确,但已经发现一些相关基因,这些基因在哮喘的发病以及对药物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尘螨、花粉等吸入物会激发哮喘:上呼吸道的炎症与哮喘相关:食物和药物也在影响哮喘的病情:妊娠与哮喘之间的相互影响更是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王臻  松懿 《自我药疗》2012,(12):36-37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容易肆虐的季节,哮喘就是其中之一.每到此时,哮喘患者及其家属都会很紧张。如何正确采用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等,都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冬季哮喘高发的原因很多:一是由于受寒冷的刺激,很容易诱发哮喘;二是肺部感染也容易诱发哮喘;三是冬天许多家庭容易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加上有的家庭养宠物,在宠物的皮毛以及其他过敏原的刺激下,也都容易诱发哮喘;四是运动不当也可能会诱发哮喘。有过敏病史的人和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是哮喘的高危人群。另外,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可能合并哮喘。  相似文献   

14.
高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402-3403
一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青少年易患的疾病,老年人中较少见。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到,老年哮喘并不少见。哮喘可发生于所有年龄组。笔者的目的在于了解老年哮喘患者的特点,并通过对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检测探讨哮喘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邓伟吾 《家庭用药》2008,(12):10-11
2006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哮喘成功管理的目标是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功能;维持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预防哮喘急性加重;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在我国发病率较高,据统计约有2%左右。四川攀枝花地区是重工业城市,由于大气污染等因素使其发病率较其它城市更高,据粗略统计每年约有4%的发病率。而支气管哮喘目前认为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客观地评定哮喘患者的病情,从而有效控制哮喘患者的症状。目前认为最大呼气气流量(PEF)测定,对诊断哮喘以及哮喘患者病情评  相似文献   

17.
导致和诱发哮喘的药物有抗菌药,解热镇痛药、麻醉药、哮喘治疗剂、抗过敏药以及中成药等共8类。引起哮喘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提出预防药源性哮喘的四条措施,其治疗与普通哮喘发作治疗相同,但应注意严重发作时进行及时抢救。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哮喘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将哮喘分为3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过敏性疾病,患者吸入变应原后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产生哮喘症状。因此,哮喘的治疗主要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以扩张支气管、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为主,治疗方法主要是静脉或口服支气管解痉剂。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呆上升趋势。该病虽不能根治,却能很好的控制。患儿哮喘病情是否能有效控制,坚持长期吸入激素治疗是控制哮喘的关键。为提高学龄期患儿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我科于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对学龄期哮喘患儿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肺炎衣原体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别于其急性期和慢性期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分别测定其血清肺炎衣原体(Cpn)IgM和和咽拭子标本中特异DNA片段。60例非哮喘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急性期哮喘患者Cpn-IgM阳性率(60%)与慢性期(61.7%)和非哮喘组(55%)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急性期哮喘患者Cpn-nested-PCR阳性率(78.3%)与慢性期(33.3%)和非哮喘组(15.0%)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哮喘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与非哮喘组,慢性期与非哮喘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哮喘患者与非哮喘者的血清流行病学Cpn-IgM是一致的,但哮喘患者呼吸道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DNA较非哮喘者阳性率高,可能呼吸道局部肺炎衣原体难以清除是引起支气管哮喘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