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试用马来丝虫经口感染沙鼠。从实验室饲养的埃及伊蚊获得马来丝虫的第3期幼虫,感染6周龄的雄性沙鼠。每只沙鼠给予100条幼虫,其中经口灌入未麻醉的沙鼠3只,用苯巴比妥钠腹腔麻醉的7只;另以乙醚轻度麻醉的5只沙鼠,采用鼠蹊部皮下注射作为对照。于感染后第8周始,每周从沙鼠眶后静脉取20立方毫米血计数微丝蚴,至16~20周止,用乙醚将沙鼠杀死,从心腔取20立方毫米血标本计数微丝蚴,剖检时将各组织分别浸泡于pH7.2磷酸盐缓冲液碟中,将所有组织撕碎后在解剖显微镜下寻找成虫。  相似文献   

2.
从埃及伊蚊收集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置Hanks缓冲盐液(HBSS)中,以1毫升注射器吸取50~190条感染期幼虫分别滴注入27只雄鼠和6只雌鼠右眼球上,于感染后3、30、45、60分钟和30天分别解剖,并作组织  相似文献   

3.
用钴~(60)75,15krad照射减毒的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皮下接种6~8周的雄性沙鼠1次,8周后以100条正常L_3进行腹腔内攻击注射,6周后剖检沙鼠,发现免疫的沙鼠腹腔内有许多小结节。结节用Karnovsky's二甲砷酸盐缓冲液在4℃固定72小时,以  相似文献   

4.
作者分别用25、45或90krad钴60照射彭亨丝虫感染期幼虫(L_3),皮下接种长爪沙鼠3—5次,观察其免疫效果。每批采用经199培养液洗涤3次的彭亨丝虫L_3约500条,混悬于盛有15ml新鲜M_(199)的35ml塑料容器内,以每分钟输出1.9krad的钴60照射L_3,剂量分别为25、45及90krad。每个实验方案大体相同,每组10只沙鼠,皮下接种50条经照射的感染期幼虫(L_3),3~5次,间隔2周,于最后一次接种后2~3周,用50条正常L_3以皮下或腹腔内接种对沙鼠进行攻击,60天后解剖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沙鼠接受25krad照射的L_3 4次  相似文献   

5.
以往研究显示,在感染丝虫的长爪沙鼠中,特异性免疫应答的降低要有活的成虫而并非依赖微丝蚴诱导或维持这种现象。为了进一步阐明是生活史哪一期引起丝虫的低应答性反应,作者采用布鲁属丝虫三期幼虫(L_3)经15,25,35,45,90Kradγ射线照射后,通过腹腔感染长爪沙鼠,于接种后7,14,28,118天进行解剖,同时设立了未经照射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为对照。对虫体的发育、腹腔内炎性反应的程度和肺部炎性肉芽肿(PGRN)进行检测。 结果显示,γ射线可抑制丝虫的发育并减少虫体存活率。接种后7天,虫体长度与对  相似文献   

6.
作者采用马来丝虫感染期活幼虫(L_8) 免疫6周龄 BALB/c 小鼠,免疫的第1、 8、 15和22天分别腹腔注射200、 100、 75和25条L_8,并在取脾细胞前1天每只鼠注射 L_3提取物10μg。按 Galfre 等(1977) 方法制备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了犬恶丝虫在3种培养液中的发育情况。犬恶丝虫的感染期幼虫来自阳性埃及伊蚊,处理后接种于下列3种培养液中:(A)含10%人AB型血清,采用HEPES进行缓冲的RPMI 1640。(B)含有机酸(100ml内含失水苹果酸67mg、琥珀酸6mg和α-酮戊二酸37mg、糖(100ml内含葡萄糖70mg和蔗糖2668mg)和10%胎牛血清的TC-199培养液(C)含10%胎牛血清的Grace昆虫培养液。血清在加热灭活后加入培养液。培养液中加入苄青霉素和链霉素并调节pH值为7.2~7.4。以10~12条感染期幼虫培养于盛  相似文献   

8.
彭亨丝虫和马来丝虫接种沙鼠(长爪沙鼠)的初步成功,使人们有希望利用它来进行抗丝虫药的筛选。由于皮下接种法产生的阳性鼠体内的虫负荷往往有很大的变异,在接种相同幼虫数量的沙鼠之间,微丝勤密度有相当大的不同,给药筛工作带来不便,所以作者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在解剖蚊媒时,不仅可以从其头部和胸部收集到班氏丝虫、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Ⅲ期幼虫(L3),而且可以从其腹部收集到上述L3。从流行病学考虑,测定从蚊媒腹部收集到的L3对终宿主是否有感染性是有意义的。作者用彭亨丝虫微丝蚴阳性的猫喂饲几百只2~6日龄雌性埃及伊蚊,在27℃~30℃,75%~90%湿度下饲养。感染后第7d乙醚麻醉解剖,分离埃及伊蚊腹部,置于含生理盐水的平皿中,收集L3。以每鼠130条L3经腹股沟皮下感染5只雄性长爪沙鼠。于感染后58,67,77d从眶窦采血、涂片、  相似文献   

10.
体外培养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对丝虫的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抗丝虫药物的筛选等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丝虫L_3体外培养,但以后的几年内,进展并不大。直到最近几年,此项研究才有所突破,现已发展到能把马来丝虫L_3和魏氏棘唇线虫L_3培养至早期成虫。下面就丝虫感染期幼虫体外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在4种培养系统中,马来丝虫Ⅲ期幼虫在改良RPMI1640、20%小牛血清和人胚肾细胞系为饲养层的培养系统中生长发育良好,可以从Ⅲ期幼虫蜕皮2次发育到童虫,最长存活时间为54d。在单纯改良RPMI1640、TC199和20%小牛血清中培养,从Ⅲ期幼虫发育到童虫的最长存活时间为42d。班氏丝虫Ⅲ期幼虫在上述2种培养系统中,分别存活57和36d,从Ⅲ期幼虫蜕皮进入Ⅳ期幼虫和童虫。对马来丝虫幼虫体外培养蜕皮时间、虫体大小与沙鼠体内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株班氏吴策丝虫] 幼虫长1,500~1,880μm(平均1,735μm),宽27.2μm,尾长67.2μm,肛比率为4.31,体长/头之比为15.25。具有3个非常显著的尾乳突。这些乳突大小相等,泡状,看来似乎贴在幼虫近后端的表面上(图1A,2A)。有些标本的乳突细小,有的伸长。随方位而定,有时仅能看到2个乳突。在高倍镜的不同焦点下,特别是在位相显微镜下,这些乳突好象有蒂的,在肛和后端之间略狭窄,外观棍棒样。这个特征和特有的乳突是这种幼虫的鉴别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以彭亨丝虫幼虫经口感染长爪砂鼠(Meriones unguiculata)获得了成功。方法:解剖已感染彭亨丝虫15天的埃及伊蚊,检取第三期丝虫幼虫,置于林格氏昆虫液中,然后吸取感染期幼虫滴入已麻醉的砂鼠口腔,每鼠100条幼虫,共感染雄鼠4只和雌鼠3只。另以雄鼠2只和雌鼠1只,在鼠蹊部皮下每鼠接种感染期幼虫100条,作  相似文献   

14.
马来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在沙鼠睾丸细胞系培养液中发育良好,一般在10~14天开始蜕皮进入第四期幼虫(L_4),成双地扭集在睾丸细胞系中最长可活38天,幼虫长度增加32.6%,宽度增加36.8%,可初步分辨雌雄;在鼠肾细胞系培养液中L_3于10~20天开始蜕皮,少数进入L_4,最长可活23天,幼虫长度增加25.9%,宽度增加34.5%,L_3在单纯Earle、Earle加水解乳蛋白及RPMI-1640中,仅能活2~4天。在培养过程中应防止细菌污染,合适的温度和pH亦系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6~10周龄长爪砂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经皮下感染彭亨丝虫后,以埃及伊蚊叮咬吸血,蚊虫在感染后15天查见第三期幼虫,每只蚊虫一般有第三期幼虫15~30条。将从蚊虫取得的第三期幼虫100条放入0.3毫升的林格氏昆虫生理盐水中,用滴灌法经口感染砂鼠,其中部分鼠用导管(插管法)将  相似文献   

16.
在RPMI1640中解剖柏氏禽刺螨,获得棉鼠丝虫的感染期幼虫(L_3),并用~(60)C。照射。免疫组的每只BALB/c母鼠每隔1周皮下注射25条照射过的L_3,免疫3次后隔2周注射未经照射的L_3进行攻击感染。对照组每次仅注射RPMI1640,攻击感染与免疫组相同。分别于攻击感染的第2,10,60天处死小鼠,分离并剖开淋巴结和其它器官使丝虫逸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照射彭亨布鲁丝虫幼虫引起保护性免疫力的机制,作者观察了照射对第三期  相似文献   

18.
彭亨丝虫和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均在蚊媒飞翔肌纤维中发育,本文报告这两种丝虫幼虫的感染对蚊虫飞翔肌的损害情况。使实验室纯系培养的埃及伊蚊叮咬彭亨丝虫或亚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家猫,并从野外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从流行病学观点出发,对亚周期型马来布鲁丝虫(Brugia malayi)、周期型马来布鲁丝虫、彭亨布鲁丝虫(B.pahangi)、树鼩布鲁丝虫(B.tupaiae)及班氏吴策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的微丝蚴一些形态上的差别进行了观察。亚周期型和周期型马来布鲁微丝蚴分别取自泰国南部陶公府和春蓬地区的人血;彭亨布鲁微丝蚴取自保种的猫血;树鼩布鲁微丝蚴属于白天周期型,取自泰国西部北碧捕来的普通树鼩(Tupaia glis);周期型和亚周期型班氏吴策微丝蚴分别取自斯里兰卡和泰国北碧的人血。将取得的血液分别制成厚涂  相似文献   

20.
国外已证实,班氏丝虫能在实验啮齿类动物体内发育。1981年我们用含有周期型班氏微丝蚴563条/60mm~3的血液,通过胎盘膜饲血器感染实验室驯化的东乡伊蚊,饲养15天解剖收集感染期幼虫。经皮下、皮下加腹腔或睾丸途径,接种25只3个月龄的沙鼠(雄17、雌8),每鼠接种59~128条。于接种后的3~93天,剖检17只沙鼠,其中5只沙鼠于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