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水地区旱獭鼠疫流行时某些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肃南西水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1982-1999年连续18年)的鼠疫动物病的某些指标进行统计处理,发现旱獭密度、体蚤指数及洞干蚤指数的年度变化与动物、昆虫的鼠疫菌检出量呈正相关,而且洞干蚤指数的数量变动和旱獭、媒介昆虫检菌量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祁连山某部喜马拉雅旱獭蚤类数量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肃南县西水地区喜马拉雅旱獭体外寄生蚤的数量动态对旱獭鼠疫的影响。方法采用旱獭鼠疫监测方法,针对1982~2001年鼠疫监测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旱獭体外寄生蚤指数的年度变化,特别是旱獭洞干蚤指数的年度变化和当地旱獭鼠疫在鼠疫菌检出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旱獭寄生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所起的作用,特别是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及鼠疫菌的长期保存上的作用,占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水鼠疫自然疫源地位于东经100°06'~100°17',北纬38°31'~38°40',动物地理区划属青藏区和蒙新区相接壤的过渡地带之东祁连山山地.地理景观大致可分为高山草旬草原、森林草原和灌丛草原三大类型.海拔多在2 700m以上,为高寒大陆性气候.行政区划属肃南县马蹄区管辖.本地1974年因剥食染疫动物曾发生一起人间鼠疫(腺鼠疫),1975年又从当地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emalayana)体内分离到鼠疫菌,从而证实该地存在旱獭鼠疫,隶属祁连山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1].为控制人间鼠疫的发生,逐步做到动物间疫情的预测预报,研究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动态,从1982年至2001年对该疫区进行了连续20年的旱獭鼠疫监测.在20年的时间内,共从当地动物、媒介昆虫体内分离鼠疫菌102株;动物血清IHA阳性189份;旱獭密度平均为0.4只/hm2,旱獭体蚤指数平均为6.0,洞干蚤指数平均0.1,体蚤染蚤率平均为65.6%,洞干染蚤率平均为2.6%.1998年成功地处理一起人间鼠疫(败血型)[2].现就该地区旱獭鼠疫动物病动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是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其体外寄生蚤群落构成、数量变动、染疫情况及空间分布,对鼠疫流行病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从1977~1996年对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的中心——石龙地区的齐氏姬鼠体蚤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山西省大同市鼠疫监测点2006~2010年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监测的各项指标与鼠疫流行的关系,为防治鼠疫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资料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大同市5个鼠疫监测县(区)的监测资料按照监测方案进行整理,分析达乌尔黄鼠密度、小型鼠类密度和鼠体蚤、洞干蚤、巢蚤蚤指数和染蚤率以及血清学结果。结果黄鼠密度平均为1.05只/hm2,小型鼠类平均密度为4.12%;黄鼠体蚤染蚤率平均为18.53%,平均蚤指数为0.48,黄鼠洞干蚤平均染蚤率0.85%,洞干蚤指数为0.01,鼠巢平均染蚤率17.65%,平均蚤指数为1.14;鼠疫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大同市监测点的主要宿主和媒介的各项指标仍比较高,虽然血清学结果未检出阳性,但大同市受到周边地区动物鼠疫不断发生的严重威胁,仍存在异地疫源传入发生鼠疫和流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建立各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预测的模型,针对各疫源地实际情况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方法黄鼠疫源地(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阿拉善黄鼠疫源地)、布氏田鼠疫源地、长爪沙鼠疫源地利用最优回归子集法进行指标筛选及风险分级,指数平滑法进行风险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青海田鼠疫源地利用加权移动平滑法预测动物鼠疫检菌阳性率。结果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筛选出鼠密度、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等四个指标;阿拉善黄鼠疫源地筛选出鼠体染蚤率、鼠体蚤指数、洞干蚤指数、巢穴蚤染蚤率、巢穴蚤指数等五个指标;长爪沙鼠疫源地定边县筛选出鼠密度、体蚤染蚤率、巢穴蚤染蚤率、降水等四个指标,其它疫源地监测指标与鼠疫的发生理论上无显著关系。风险等级分为流行、高风险、不流行三级。预测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为11.35%、11.62%;青海田鼠疫源地2014~2015年检菌阳性率为0.69%、0.65%。选取动物鼠疫流行范围、流行强度、检菌率、血凝阳性检出率和滴度、主要宿主密度、蚤指数6项指标,按疫源地类型划分预警等级。结论黄鼠疫源地、布氏田鼠源地及长爪沙鼠疫源地筛选出更有效的监测指标预测动物鼠疫的流行;针对各疫源地实际情况分为四级预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疆和田昆仑山旱獭鼠疫疫源地疫情状况,以便更好地掌握疫情动态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定点法和路线法调查旱獭密度;在各疫点捕获的旱獭顺序编号单只装袋,记录时间、地点、生存环境进行检蚤,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自毙材料和旱獭脏器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6月、7月定点观察法旱獭平均密度分别为0.31只/hm2和0.35只/hm2,路线法旱獭密度分别为0.20只/hm2和0.21只/hm2;6~8月旱獭染蚤率47.9%,蚤指数1.06;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均为阴性。结论该疫源地动物鼠疫处于静止状态,尽管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均为阴性,但6、7月份旱獭密度相对较高,应做好联防联控、积极协调,加大宣传力度,使"三不三报"制度常态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7~2010年西藏阿里地区鼠疫监测结果,探讨鼠疫控制对策。方法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要求进行喜马拉雅旱獭(简称旱獭)密度、体蚤调查和鼠疫细菌学、血清学检查。结果 2007~2010年西藏阿里地区旱獭平均密度为0.31只/hm2。梳检旱獭272只,获蚤68只,平均蚤指数为0.25,染蚤率为37.50%。测定鼠疫F1抗体447份,其中牧犬血清360份,阳性143份,阳性率为39.72%。测定鼠疫F1抗原135份,其中自毙旱獭血清107份,阳性63份,阳性率为58.89%。剖检自毙旱獭107只,检出鼠疫菌54株,检出率为50.47%。结论近年来西藏阿里地区每年都发生动物间鼠疫,并且检出率、宿主密度、蚤指数、牧犬血清阳性率均很高,鼠疫流行非常活跃,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应该加强该地区鼠疫监测,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降低旱獭密度,灭獭灭蚤,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禁止鼠疫疫区群众及外来施工、经商人员剥食旱獭,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杜绝动物间鼠疫波及到人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隆林县蚤类的种群分布特征,为制定鼠疫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笼捕法捕获鼠,采集鼠体蚤,计算鼠体染蚤率和蚤指数。粘蚤纸法捕获室内游离蚤,计算地面游离蚤指数。结果共捕获蚤5 783只,隶属3科6属6种,印鼠客蚤占种群的79.25%,为优势蚤种。鼠体平均染蚤率为27.99%,平均蚤指数为0.980,印鼠客蚤指数为0.780,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45。月均染蚤率与印鼠客蚤指数季节消长趋势基本一致,呈单峰型,而蚤指数的季节消长呈2个峰期,分别是3月和7月。结论根据隆林县鼠疫寄生蚤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印鼠客蚤是该县鼠疫控制中的主要防治对象,2~10月是鼠疫监测的重点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疫区动物间鼠疫的监测结果,探讨控制人间鼠疫发生的防治对策和措施.方法 对张掖市1982-2011年人间和动物间鼠疫流行趋势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张掖市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及防治工作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鼠密度、鼠体染蚤率、蚤指数等指标.结果 1982-2011年共发生人间鼠疫6起,发病6例,治愈2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67%;1982-2011年,共捕捉旱獭5167只,检出鼠疫菌93株,检出率为1.80%;从捕捉的5167只动物体表上和21 206个洞干,以及在3个旱獭巢穴中共收集各种媒介昆虫29 840匹,共检验旱獭寄生虫和洞于蚤7050组,分离到鼠疫菌52株,平均检出率为0.74%;共检测旱獭血清3912份,阳性178份,阳性率为4.55%.结论 张掖市鼠疫防控形势仍然很严峻,建议今后采取宣传教育、主动监测和突发人间鼠疫应急处置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鼠疫流行范围和强度与鼠蚤关系,利用回归分析,(1)根据1954~1986年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监测资料得到模型:(鼠疫流行面积)=-120.5435+145.2389(最大直径),P=0.0002,(鼠疫流行最大直径)=3.4739+0.1478(黄鼠密度)-0.4678(体蚤指数),P=0.0516;(2)根据1951~1995年黄鼠密度监测资料得到模型:动物鼠疫流行强度=0.0579+0.0298鼠密度,P=0.0002,人间鼠疫流行强度=-0.0151+0.0626鼠密度,P=0.0001;(3)根据1957~1995年鼠密度和蚤指数监测资料,利用逐步回归,得到模型:动物鼠疫流行强度=-0.1167+0.0902体蚤指数,P=0.0181,人间鼠疫流行强度=-0.0267+0.0180体蚤指数,P=0.0782。结论:利用最大直径可预测鼠疫流行面积,由黄鼠密度和体蚤指数可预测动物鼠疫流行最大直径和流行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鼠疫疫区夜行鼠寄生蚤种类及季节消长规律。方法逐月捕获夜行鼠,梳检鼠体蚤,作种属鉴定并计算染蚤率和蚤指数。结果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二齿新蚤主要选择性寄生于黑线仓鼠,同型客蚤则以子午沙鼠为主要宿主。夜行鼠染蚤率和蚤指数消长曲线均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4月和10月。二齿新蚤的季节消长同夜行鼠寄生蚤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同型客蚤仅出现于4-8月份,以5、6、7月为高峰期。结论同一蚤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宿主其消长规律不同,研究当地不同宿主媒介蚤的种类和季节消长对于揭示鼠疫流行规律、有效预防鼠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与分析云南省梁河县鼠疫疫源地室内鼠密度和蚤指数,评估鼠疫发生的潜在危险.方法 根据历史鼠疫监测资料,2007年8-9月在云南省梁河县选择30个鼠疫疫源村,对每个村的全部住户进行编号后,随机抽取20户,放置鼠笼和粘蚤纸用于捕获鼠和蚤,计算鼠密度、染蚤率、蚤指数、中位数.结果 黄胸鼠和臭鼷鼱分别捕获133和33只,平均每村捕鼠5只,平均鼠密度为2.8%(166/6000).染蚤鼠101只,染蚤率为60.8%(101/166).收集鼠体蚤344匹,其中印鼠客蚤296匹.缓慢细蚤48匹.鼠体蚤指数为2.1(344/166).捕获地面游离蚤315匹,地面游离蚤指数为0.026(315/11 888).平均每村5.5匹.其中,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和印鼠客蚤占了地面游离蚤总数的97.8%(308/315).地面游离蚤和鼠体蚤的蚤种构成不一致(精确概率法,P<0.01),鼠体蚤和鼠密度呈现正相关(r=0.68,P<0.01),地面游离蚤与鼠密度和鼠体蚤间均无相关关系(r=-0.17、0.32,P均>0.05).使用诱饵油炸猪皮3600个笼·夜,共捕获105只鼠,使用诱饵油条2400个笼·夜,捕获46只鼠,油炸猪皮的捕鼠效果明显优于油条(χ2=5.59,P<0.05).结论 梁河县鼠疫疫源村室内鼠以黄胸鼠为主,印鼠客蚤和猫栉首蚤指明亚种分别是鼠体蚤和地面游离蚤的优势种.勐宋、邦读村和汤加屯仍有发生鼠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15.
1990年12月11日~31日,对云南省耿马县首次鼠疫流行进行了现场调查。用血清学及细菌学方法在33个疫点(180km~2)检出了63例腺鼠疫患者和13例隐性感染者,并从人,鼠、蚤分离到49株鼠疫菌。造成鼠间鼠疫流行,主要是黄胸鼠数量及印鼠客蚤指数的急骤增高;人间鼠疫是由于鼠间鼠疫长期流行,地面游离蚤增加,人与蚤类接触频繁所致。结果表明:耿马县以勐撒镇为中心的鼠间及人间鼠疫大面积流行是一次典型的家鼠型鼠疫,其疫源地具有西南山地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特征。鼠疫在该县(至少在动物间)有可能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20-year studies of changes in the total store of the imago of Daursk souslik fleas in the Transbaikal natural focus of plague and on observations of variations in some environmental factors, equations of the short-term prediction of the size of fleas have been constructed for each month (from May to September inclusive). The equations include from one to three predi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the dynamics in the abundance of exoparasites. A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data processing. The results and reliability of short-term stepwise prediction of the size of souslik fleas in the Transbaikal natural focus of plague from 1978 to 1987 are retrospectively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甘宁阿拉善黄鼠鼠疫疫源地50年鼠疫调查及监测材料汇总分析,为该疫源地动物鼠疫监测及预警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整理鼠疫资料,建立甘宁黄土高原黄鼠疫源地1962—2012年鼠疫数据库;黄鼠密度调查采用1日弓形夹法,其他小型啮齿动物调查采用5m夹线法;鼠疫病原学的分离采取剖检鼠类脏器,取肝脾直接压印培养法;鼠体蚤的收集采用梳检法;蚤的细菌学检验采取集组研磨培养法;鼠疫血清学采取间接血凝(IHA)法。结果该疫源地共捕获啮齿动物18种,黄鼠为优势种群;收集蚤类59种(亚种),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优势种群;50年来发生3次动物间鼠疫流行,分离鼠疫菌163株(其中人尸体4株、自然染疫动物135株、寄生蚤24株),检出阳性血清488份;动物鼠疫流行多发生在5—6月,流行年份黄鼠密度(3.26±1.11)只/hm^2,动物间鼠疫频发区在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地带。结论海原县境内月亮山与南华山为该疫源地核心区,黄鼠鼠疫终止流行阈值指标为黄鼠密度年均〈0.2只/hm^2,黄鼠密度年均1.11只/hm^2为动物鼠疫流行时的阈值指标,2只/hm^2为动物鼠疫流行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宁夏北部沙鼠鼠疫监测结果,掌握鼠疫疫情动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宁夏北部沙鼠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资料,统计主要宿主密度、染蚤率、蚤体指数及细菌学、血清学检查,分析该疫源地鼠疫疫情流行态势.结果 主要宿主平均密度为1.74只/hm2,平均染蚤率为28.60%,平均鼠体蚤指数为0.76.监测发现4起鼠间鼠疫疫情,共检出鼠疫菌16株,其中长爪沙鼠检菌10株、子午沙鼠2株、同型客蚤2株、秃病蚤2株.间接血凝检测(1HA)529份,发现阳性材料2份,血凝阳性率为0.38%;反向间接血凝检测(RIHA)8份,发现阳性材料7份,血凝阳性率为87.50%.结论 近年宁夏沙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间疫情活跃,鼠密度较高,局部发生了鼠间鼠疫疫情,应加强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密切注视疫情动态,严控动物疫情的流行和蔓延,防止发生人间鼠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海省兴海县重大鼠疫疫情灾害后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生态学特征,探讨其在鼠疫防治中的流行病学意义。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在青海省i江源区域内发生过肺鼠疫暴发流行的兴海县对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种群分布和密度进行调查,分析鼠疫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生态学特征。结果兴海县调查区旱獭平均密度为0.07只/hm2。捕获动物13种245只,其中啮齿目8种,兔形目3种,食肉目2种。采获蚤类25种458匹,其种群构成以斧形盖蚤为主,占总蚤数的37.99%(174/458);其次为谢氏山蚤,占10.70%(49/458)。鼠体寄生蚤丰富,以根田鼠体寄生蚤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494;其次是青海田鼠,为1.611;旱獭寄生蚤多样性指数为1.001。结论兴海县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内有青海田鼠分布,鼠体寄生蚤的多样性指数较高。提示该地区的鼠疫疫源地可能具有多元性,应加强这一地区鼠疫的全面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