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K506在眼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K506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它的免疫抑制机制与环孢霉素A(CsA)相似,但免疫抑制功能却优于CsA,副作用亦比CsA少,临床研究表明,它有明显延长肝、肾、肺等移植存活时间,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葡萄膜炎有控制其表进展,本文对FK506的免疫药理作用,动物实验以及在眼科的基础怀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FK506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Lü L  Zhang W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1):21-24,I001
目的 研究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学变化及免疫细胞和某些相关免疫分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阐明了FK506的免疫抑制机理。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FK506,环胞霉素A及对照组角膜植片中CD^+4,CD^+8,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2受体,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细胞间粘附分子-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的表达。结果 排斥的角膜组织大表达上述免疫细胞和分子,FK506可  相似文献   

3.
FK506是继环孢霉素A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它能有效地抑制T淋巴细胞产生可溶性介质IL-2、IL-3和IFN-γ有抑制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形成,抑制Ia抗原的表达,还可能抑制IL-2和IL-2受体在T细胞表面的表达,从而选择性地抑制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其免疫抑制疚为环孢霉素A的100倍。现已用于科疾病的治疗。本对FK506的免疫药理学作用、实验以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FK—506抑制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FK-506抑制全角膜移植术(包括带环形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疗产。方法 对76例(76只眼)全角膜移植术患者按随机原则分试验组(FK-506组)及对照组(CsA组)各38例(38只眼),观察术后不同时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全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应用FK-506可有效抑制新生血管的发生;随访期内,治疗组(FK-506组)移植片排斥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FK506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免疫抑制功能优于环孢霉素,副作用也比环孢霉素少,本回顾了自从有人提纯生产FK506至今的8年中,对于FK506所致的体外试验、动物实验,以及眼科基础领域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展示了FK506在眼科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FK506是一种新型强效的免疫抑制剂。其免疫抑制功能优于环孢霉素,副作用也比环孢霉素少。本文回顾了自从有人提纯生产FK506至今的8年中,对于FK506所做的体外试验、动物实验,以及眼科基础领域和临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展示了FK506在眼科领域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FK-506抑制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建立近交系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观察结膜下注射FK506对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近交系Lou大鼠28只作受体,14只F344大鼠作供体,分为3组,术后结膜下分别按每公斤体重注射0.1mgFK506、3mgCsA及生理盐水,共2周。对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以混浊、水肿和新生血管3项指标作为临床评估标准。结果3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221±517)、(184±14)及(121±213)天,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FK506能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8.
FK-506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缘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FK-506抑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临床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前瞻性评估研究方法,将角膜缘移植术后病例64只眼按随机原则分投药组及对照组各半,投药组应用0.5%FK-506滴眼液,对照组应用1%CsA滴眼液。平均随访期半年,以术后角膜缘植片新生血管、水肿、混浊及溶解程度为临床主要评估指标。结果:随访期内在新生血管指数、上皮排斥发生率、移植排斥指数及假性胬肉指数四项指标投  相似文献   

9.
陈浩宇  杨培增 《眼科研究》2000,18(5):473-475
FK506是一种强效的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钙神经素的活性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等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动物实验表明FK506能够预防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EAU)的发生或者降低其严重程度。临床治疗证明了FK506对葡萄膜炎,尤其是顽固性内源性葡萄膜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副作用主要有肾毒性、胃肠道症状和神经毒性等。通过选择合适的适应证、使用适当的剂量和监测FK506的血药质量浓度,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避免一些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FK506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纯系大鼠正位穿透性角膜移植后球周注射FK506,以后每周注射二次,术后不同时间尾部取血,行双标激光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术后不同时间对照组CD4、CD8及CD4/CD8比值的差别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但CD8+/CD25+及CD8+/Ia+T细胞逐渐增加,直至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出现。FK506治疗组动物CD4细胞逐渐降低,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降低。CD8+/CD25+T细胞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CD8+/Ia+T细胞在术后第6天升高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但升高值低于对照组。结论FK506球周注射后通过局部作用及吸收作用抑制淋巴细胞活化,延长角膜移植片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1.
FK506对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济奎  李辰 《眼科研究》1996,14(4):217-219
采用纯系大鼠正位穿透性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FK506结膜下注射成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FK506能显著延长大鼠角膜移植片的存活时间,缓解植片混浊,但不能阻止新生血管的发展,组织学观察提示,治疗组植片内浸润的细胞明显减少,FK506注射部位有药物结晶折出并被巨噬细胞所吞噬。  相似文献   

12.
转移因子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朝忠  姜国民 《眼科研究》1996,14(3):179-180
目的研究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观察转移因子(TF)对HSK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HSK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TF治疗组(22例),3~4周后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结果HSK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F治疗前后RcR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F能显著提高HSK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组织激肽释放酶(tissuekallikrein,TKLK)、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intracellularadhensionmolecul-1,sICAM-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观察TKLK在低氧条件下对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retinal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HRMECs)中VEGF和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DR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DR组(DM组)、非增生性DR组(NPDR组)和增生性DR组(PDR组),收集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组20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的水平。体外HRMECs分别进行常氧和低氧培养,不同浓度重组TKLK处理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以及VEGF和ICAM-1的表达。结果 DM、NPDR和PDR组患者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805,P=0.002;F=32.041,P=0.002;F=26.169,P=0.001);PDR患者血清中TKLK、VEGF和sICAM-1水平显著高于DM和NPDR组(均为P<0.001)。TKLK与VEGF(r=0.623,P<0.01)和sICAM-1水平(r=0.598,P<0.01)均呈正相关。10μg?mL-1rhTKLK可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HRMECs增殖以及VEGF和ICAM-1的表达,并可促进细胞凋亡(P<0.05)。结论 TKLK通过与VEGF和ICAM-1相互作用而影响DR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otch1信号对高糖情况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的p50亚单位(NF-κB50)介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vascularendothelialcells,RVECs)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RVECs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葡萄糖浓度为30mmol?L-1)人RVECs细胞模型。构建pCMV-Script-Notch1和pCMV-Script-DLL4质粒,酶切鉴定后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同时合成siNotch1并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s,WesternBlot法检测Notch基因敲除效果。应用免疫共沉淀及WesternBlot法检测siNotch1对高糖下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应用WesternBlot法检测高糖条件下Notch1/DLL4上调和下调后人RVECs中PARP-1、p-AKT、NF-κB50及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 人RVECs复苏后24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其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正常对照组增加;将siNotch1转染高糖组培养的人RVECs后或同时加入DLL4,则人RVECs中PARP-1结合的NF-κB50的量较前增加显著,提示Notch能抑制高糖下PARP-1和NF-κB50的相互作用。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高糖条件下,Notch1和DLL4上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显著降低;Notch1下调后其PARP-1及caspase-3表达量较前增加;p-AKT表达量则相反;提示Notch信号能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及caspase-3的激活及表达。结论 高糖情况下Notch信号可调控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并抑制PARP-1激活引起的人RVECs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眼表重建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对32例32只严重化学伤患眼施眼表重建术(板层角膜移植、角膜移植羊膜移植术),按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6眼;治疗组于术后一周局部应用0.5mg/ml的FK-506及20ug/ml的rhEGF滴眼液,对照组应用1%CsA及Solcoseryl Eye Gel,观察两组移植组织的排斥反应及上皮细胞愈合质量。结果:在随访期内,治疗组  相似文献   

16.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靛青绿血管造影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oidoretinopathy,CSC)的发病机理。方法用激光扫描检眼镜(scanninglaserophthalmoscope,SLO)对20例CSC患者进行无赤光(蓝色光)眼底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靛青绿血管造影观察。结果(1)蓝色光眼底检查可清晰见到CSC的神经视网膜脱离及色素上皮脱离的隆起。(2)FFA能清晰显示渗漏点,还可见脉络膜背景荧光增强及晚期视乳头的强荧光。(3)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的充盈迟缓、高灌注和小叶扩张,中晚期可见较FFA更多的强荧光点,患眼100%有弥漫性的脉络膜渗漏,患者的“健眼”或以前CSC已临床治愈的眼均可见脉络膜强荧光点,此外尚可见涡静脉异常等。结论CSC患者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用SLO对CSC患者进行无赤光、FFA和ICGA眼底血管检查,对了解CSC的发病机理和对治疗的评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眼睑基底细胞癌相关成纤维细胞(basalcellcarcinoma-associatedfibroblasts,BCAFs)及眼睑正常成纤维细胞(normalfibroblasts,NFs)进行分离、培养、纯化和鉴定,初步研究BCAFs与NFs细胞形态、生长增殖等生物学性状的差异。方法 用组织块贴壁法培养获得原代眼睑BCAFs和眼睑NFs,通过胰蛋白酶差速消化法和反复传代法进行细胞的分离、纯化;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照观察BCAFs和NFs细胞形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表达的特异性蛋白鉴定BCAFs,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特性。结果 在接种后3d便可见原代BCAFs从组织块爬出,呈放射状生长,约7d铺满瓶底。NFs生长缓慢,接种后4d才见稀疏的NFs在组织块周围生长,约11d铺满瓶底。传代后的BCAFs在形态上未发生明显改变,但生长速度增快,与NFs在形态结构特征和生长方式上存在差异;眼睑BCAFs和NFs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前者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呈阳性,细胞角蛋白呈阴性,后者仅波形蛋白呈阳性,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均呈阴性;与NFs相比,眼睑BCAFs生长增殖较快,倍增时间较短。结论 与眼睑NFs相比,BCAFs在形态结构、蛋白表达、生长方式等方面均有差异,且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2.0mm微切口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2.0mm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2.0mm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withfemtosecondlaser,FS-LASIK)矫正近视的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行2.0mmSMILE的近视患者48例(96眼),同期行FS-LASK者50例(100眼),记录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屈光度、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oflife,QOL)得分及手术满意度量表评分。结果 在术后1周以后SMILE组视力高于FS-LASIK组,且状态较FS-LASIK组更为稳定。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SMILE组UCVA≥术前BCVA的比例高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早期(术后1周)SMILE组存在1例过矫,而FS-LASIK组存在1例欠矫,但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手术患者均在±1.00D范围内。术后平均角膜前表面形态变异指数及垂直不对称指数在各时间点均为FS-LASIK组大于SMI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QOL得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QOL得分均较术前有所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ILE:t=-13.85,P=0.00;FS-LASIK:t=-13.21,P=0.00),而两组术后6个月QO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再次手术选择率及手术推荐率,并且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2.0mmSMILE与FS-LASIK均具有良好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可预测性,术后都可获得良好的视力及良好的生活质量,前者更好地保持了角膜前表面的形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oly(adenosinediphosphate-ribose)polymeras-1,PARP-1]和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高糖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vascularendothelialcells,RVEC)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在人RVEC中的表达定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RVEC及HEK293T细胞,并进行传代,同时构建高糖人RVEC细胞模型。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酶切鉴定后转染高糖培养的人RVEC,Westernblot法检测重组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效果,并应用Westernblot法和免疫共沉淀法检测高糖人RVEC中PARP-1和NF-κB的相互作用。PARP-EGFP和Flag-NF-κB质粒共转染人RVEC,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PARP-1和NF-κB在高糖人RVEC中的定位及其相互作用。结果 人RVEC复苏后24h贴壁,细胞呈扁平梭形,3d左右细胞开始融合呈铺路石样,单层生长,铺满瓶底,并可见接触抑制现象。成功构建PARP-EG-FP及Flag-NF-κB质粒,并有效表达目的基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高糖组NF-κBp50的条带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粗,并且高糖情况下PARP-1结合NF-κB的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PARP和NF-κB均表达于正常的人RVEC的细胞核和核周区域,当受到高浓度葡萄糖影响后,PARP-1和NF-κB均集中表达于细胞核内,尤以NF-κB最显著。结论 PARP-1和NF-κB是相互作用的蛋白质,血糖增高时,PARP-1可能进入细胞核内并结合同时进入细胞核的NF-κB,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RVEC凋亡,导致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测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视网膜病变(DR组)患者20例红细胞膜ATPase活力及红细胞内离子水平,并与无急慢性并发症的单纯性NIDDM(DM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C组)各20例比较。结果DR组Na+-K+-ATPase和Ca(2+)-ATPase活力明显低于正常C组,红细胞内Na+和Ca(2+)明显高于正常C组,Mg(2+)明显低于C组,Mg(2+)-ATPase及K+与C组比较差别不显著。上述变化在DM组亦有表现,但在DR组更为明显,其中Mg(2+)在DR组明显低于DM组(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