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寒论》太阳病蓄水证,主要是指71至74条的五苓散证而言的。如:“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伤寒,汗出而渴者”(73)、“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古今注家,将其称为太阳腑证,认为是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腑,热与水互结膀胱所致。笔者认为,蓄水证非为太阳腑证,乃是汗后损伤三焦之阳,阳虚气化失常,水蓄三焦所致。现简述于下: 从论述蓄水证的4条原文分析,则知蓄水  相似文献   

2.
顾华 《中医研究》2001,14(4):63-64
伤寒论“十二条”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 ,桂枝汤主之”。太阳司一身之表 ,统营卫 ,为六经之藩篱 ,风寒侵袭营卫先伤 ,故太阳之为病即是寒水之为病 ,经气受伤 ,阻遏营卫。如卫气伤失去开阖 ,故临床表现脉浮缓 ,汗自出的表虚症。若卫阳受到阻遏 ,营阴郁滞不能外发 ,则表现无汗、脉浮紧的表实症。另外 ,根据人体禀赋的强弱 ,脏腑虚实的各异 ,或因误治失治就会反应不同的证型 ,如邪在经不解 ,入膀胱之府 ,三焦阻滞 ,上下气机阻遏 ,邪气结于膀胱便出现小便不利 ,或水入即吐的蓄水证 ,如果邪结脉胱血分则出现少腹痞满如狂发狂的蓄…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汗出证治十二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调和营卫法 适用于太阳中风、营卫失和之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之证(第2条)。本证之汗出为“营弱卫强”,治宜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本方不仅适用于太阳中风证之汗出,举凡杂病之自汗出,属于此卫气不和也(第53条),皆可应用。2 化气行水法 适用于太阳病汗不如法、表邪入里、膀胱气化失调、蓄水于内之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汗出等(第71、73条)。本证之汗出既见于表邪未解,亦见未兼表者,以其水蓄内停、三焦气化失司、反渍肌腠而为汗出,其理如《灵枢·本脏篇》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此之谓也。治宜五苓散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4.
<正> 六经辨证二、太阳腑证(一)蓄水证(五苓散证)【临床表现】主症:烦渴或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发热。次症:恶风,汗出,眩晕,小腹胀满,脐下动悸。舌脉:舌苔白,脉浮或浮数。【病机分析】太阳病表邪未解,随经入腑(膀胱),致使膀胱气化不利,水饮内停,故称蓄水。本证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中有关“小便不利”的论述达50余条之多。这一证候,对辨证论治十分重要。因此,笔者就此做一初步探讨。一、证候分类1.水邪内蓄太阳表邪不解,随经入腑,气化不利,水邪内蓄,致小便不利,消渴,甚则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形成“水逆”;若水停少腹,必苦里急;表证不解,故脉浮发热(第71、72、74、127条)。治宜五苓散,内输水府,外解表邪。  相似文献   

6.
太阳蓄水证是《伤寒论》太阳病篇重要的变证,对于其病机历代医家大多认为是"水热互结于膀胱"。而伤寒大家李克绍先生在其《伤寒解惑论》一书中则否定了这种观点,提出水邪滞留三焦、气化失司是太阳蓄水证的本质病机,认为三焦气化不利是使用五苓散的核心病机,从而拓展了五苓散的应用范围,使之临床应用更加灵活。  相似文献   

7.
五苓散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原文71条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4条云:“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原为太阳蓄水证而设,其病机为:太阳外邪不解...  相似文献   

8.
太阳蓄血乃淤热在里,热与血结而成。主要表现为如狂,发狂,少腹硬满,小便自利。《伤寒论》109条论本病说:“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对“热结膀胱”注家尝有随文衍义者,云:“经热不解,随经入腑,为热结膀胱。”既然是邪热入里,热结在膀胱,当阻碍膀胱气化,必然引起小便不利,而蓄血证小便自利,可知病不在膀胱。正如钱天来说:“注家有血蓄膀胱之说,恐尤为不经。……且膀胱为下焦清道,其蒸腾之气,由气化而入,由气化而出,未必能藏蓄血也。……若果膀胱之血蓄而不行,则膀胱淤塞。下文所谓少腹硬满小便自利者,又何自出  相似文献   

9.
重症蓄水案     
李彦华 《光明中医》2006,21(9):40-40
蓄水证病机为太阳经邪不解内传膀胱.主证:脉浮、恶风发热,消渴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此证经过现代医学的输液治疗,使病机和主证有所变化,治法需随证应变.  相似文献   

10.
太阳蓄血不在膀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论述太阳病蓄血证治共有四条原文(见109、128、129、130),历代注家对太阳蓄血部位,颇多争议,多认为血蓄膀胱。笔者认为,“太阳蓄血不在膀胱”。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明。一、《伤寒论》原文。太阳蓄血的四条原文,主要讨论太阳蓄血的证治。其主证是少腹急结、或硬满疼痛、其人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等。其病机是“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109)、“太阳随经,瘀热在里”(129)所致蓄血。并以小便自利与否作为太阳蓄血的辨证要点,故129条说:“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  相似文献   

11.
1、宣肺解表,涤饮利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治用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涤化水饮,表解饮除,上焦得开,下焦得通,则小便自利。 2、助脾和胃利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条)。服桂枝汤,或用下法,但仍见头项强痛诸症,并非“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可汗证,或以“心下满微痛”可下证。因本证辨证关键在小便不利,实属脾胃失运,气化不利,水邪內停之理,治乃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待脾胃健运,气化得利,水邪能除,则小便不利及诸症乃熄。  相似文献   

12.
杜玉梅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58-658
老年性尿频,一般责之于肾气不足,而常采用补肾固涩,但实际临床上往往有疗程长,收效慢之虞。仔细辨证,往往有太阳经脉不利之病机,而致肺气失宣。笔者采用宣肺治水,收到较好效果。老年性尿频,采用补中益气或温补肾阳等法时,辨证时须见中气不足或肾虚见证。若病人有头痛,腰背发紧,腰痛,或咳喘者,应考虑为邪气束表,太阳经脉不利所致。肺主皮毛,其气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寒邪外束,太阳经脉不利,膀胱气化失司,故见小便频数。麻黄汤系辛温解表之祖方,是仲景为太阳伤寒,无汗、咳喘而设。近人有用此治疗小儿夜尿证。笔者依病机,用于治疗老年性尿频。  相似文献   

13.
伤寒部份     
如何从病理角度理解太阳蓄水证的主要脉证及治法? 太阳蓄水是指太阳在经之邪不解,入于膀胱所引起的水液内停。其病因病理为太阳病失治或误治,表邪未尽,部分表邪随经入府,影响膀胱气化不行,邪与水结,蓄于下焦。如71条“太阳病,发汗后……  相似文献   

14.
下焦蓄血证是太阳病变证之一,历代医家多认为其主证是小腹急结或硬满,神志如狂或发狂,小便自利,脉象沉涩或沉结。但从临床实践来看,是否将小便自利作为蓄血证的主证有待商榷C《伤寒论)中明确提出“太阳病…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下血乃愈…抵挡汤主之。”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此证乃热与瘀血结于膀脱(下焦)是热在阴分血分,未伤及阳分气分,所以膀眈气化功能未受影响,故d、便自利。如程郊倩日:“热结膀就而小便不利者,是气分受邪。小便自利者,是血分受邪也。”同时(伤寒论)亦将小便利与不利作为下焦蓄血证与蓄水证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5.
谈五苓散对蓄水证的运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是一张临床常用、疗效可靠的古方。它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为太阳蓄水证之主方。用治太阳病发汗后,见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属水蓄气化不利,表亦不解之证。原方由桂枝、白术、猪苓、茯苓、泽泻五味药组成,剂型为“散”,故名“五苓散”。在《伤寒论》中论其运用就有八条之多,足见其临床运用自古即较广泛。五苓散的主要功效是化气利水、健脾祛湿。主  相似文献   

16.
正《伤寒论》第74条曰:"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饮入之水不得输布而上逆,故水入即吐,称为水逆证。其形成多由于患太阳病汗不如法,致邪气入里,水热互结于下焦膀胱,致膀胱气化不利,津不上承则口渴,饮邪内停,水气犯胃,胃失和降,饮水拒而不受,则饮入即吐;膀胱气化失司,开阖不利,则小便不利[1]。1五苓散方义五苓散为治疗水逆证之名方,由猪苓、泽泻、茯苓、白术、桂枝5味药物组成,以"令"水行,故以之为名[2]。  相似文献   

17.
游俊梅  廖成荣  路金华 《河南中医》2016,(10):1694-1696
猪苓汤证病位应在下焦,猪苓汤是通利小便之剂,制方根据因势利导原则创立。辨猪苓汤证主症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辨脉浮、发热。猪苓汤证病机为阴虚水热互结,阴虚必是发热的一个因素,阴虚致阴不敛阳,阳气浮越于外,则见脉浮。如果是阳明病误治发展成为此证,笔者认为其发热、脉浮也可能兼是阳明余热所致。2辨口渴。水热互结,津不上承才是猪苓汤证口渴的关键所在。其渴多表现为:渴不欲饮或欲饮而饮水不多。3辨小便不利。小便不利是猪苓汤证的必见症状,可以作为猪苓汤证的辨证眼目。4辨下利。下利是《伤寒论》第319条首先出现的症状,又是猪苓汤证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水热互结于下焦,则下利;"下利六七日"又可使阴津亏损更甚,进一步加剧肾阴亏虚而形成恶性循环。但"下利"并不能作为猪苓汤证的必有证,若出现表示病情严重。目前,猪苓汤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尤其是泌尿系统疾病。临证中,无论何种肾脏疾病,只要抓住水热互结兼有阴伤的病机关键,皆可用此方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论桂枝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太阳病,无论已治或未治,只要症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损,表邪留恋未解者;表证兼里虚不甚,脉不浮紧而浮弱者;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自汗,发作阵作者;太阴中风证或太阴表证,症见四肢烦疼、脉浮取而微、沉取而涩者;太阳病误下,正气抗邪于上,其气上冲,热痞兼表证者;阳明经表证症见目痛、鼻干、额头作痛、缘缘面赤、汗多脉迟者;阳明日晡发热兼寒热如疟,脉虚浮的太阳表证;太阴虚寒兼表证身疼者;妊娠恶阻,产后中风持续不解者等,病机均为营卫不和,临床均可应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19.
桃仁承气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载方之一。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肮,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巳,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相似文献   

20.
桃仁承气汤治疗外伤内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仁承气汤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载方之一。原文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肮,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巳,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