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00-102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及口服替比夫定,对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作用及安全性。采集慢性乙型肝炎孕妇20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在孕24、28、32、36w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治疗组同时口服替比夫定600mg/d至分娩后,对照组孕妇不作其他处理。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IU,同时接种首剂重组乙肝疫苗10μg,免疫程序为0、1、6月三针法。主要观察指标为孕妇HBV-DNA含量及新生儿12个月后的HBs Ag阳性率。治疗组孕妇HBV-DNA含量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12个月后Hbs Ag阳性率为3%,低于对照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过程中没有发现孕妇及新生儿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HBs Ag阳性的慢性乙肝孕妇,中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口服替比夫定能够降低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产前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婴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66例,研究组186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6例),对照组180例(HBsAg及HBeAg双阳性60例)。研究组于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药。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静脉血1 mL,出生后24 h内注射HBIG200 IU,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5μg/次,随访至1岁时采婴儿静脉血1 mL,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新生儿出生时和1岁时静脉血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HBV-DNA含量。结果(1)研究组宫内感染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1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37,P<0.05);(2)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20.4%,明显高于对照组3.3%,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25.28,P<0.01);(3)研究组婴儿HBV感染率1.1%,明显低于对照组7.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7.3,P<0.01)。结论:产前用HBIG和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免疫可降低慢性HBV感染率,阻断宫内感染的慢性化,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母亲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对A组100名HBsAg( )的孕妇于24、28、32、36周肌注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B组96名HBsAg( )的孕妇未肌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出生时抽脐血检测HBsAg和HBV DNA,并联合免疫注射HBIG、乙型肝炎疫苗。结果 A组新生儿脐血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明显低于B组,与B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能有效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4.
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晚期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鞍山市714例阳性孕妇分成两组,预防组614例,自孕30周起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每4周一次,共3次;对照组60例,不用药仅定期产捡,生后两组婴儿均正规接种乙肝疫苗。6个月后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A—HBs)对比调研。结果预防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98.70%,失败率1.30%。对照组: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成功率68.33%,失败率31.67%。阻断组与非阻断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病毒携带者孕晚期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注射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研究对象,A组105例于孕20周、24周、28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B组106例孕妇于28周、32周、36周同法注射。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半小时内进行乙肝疫苗10μg、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肌肉注射。结果 A组和B组新生儿出生时脐带静脉血、12月、24月外周静脉血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比较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20周、24周、28周及新生儿联合使用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HBV)在母婴间传播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和探讨阻断乙肝病毒传播的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将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60例HBsAg阳性孕妇产前不予药物注射,新生儿出生后12h内,肌肉注射HBIG 200IU和乙肝疫苗10μg,1、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试验组对60例HBsAg阳性孕妇于妊娠28、32和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共3次,在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分别注射HBIG 100IU及乙肝疫苗10μg,1月,6月龄接受常规的乙肝疫苗注射,每次注射10μg。所有婴儿在周岁时采血,乙肝标志物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PCR荧光定量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14例,感染率为23.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V宫内感染5例,感染率为8.33%(χ2=5.07,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V感染10例,阻断率为83.33%;试验组感染1例,阻断率为98.33%(χ2=8.10,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例,阳性率为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17例,阳性率为28.33%(χ2=8.02,P0.05)。新生儿出生一年后,对照组HBsAb阳性47例,阳性率为78.33%,试验组60例孕妇中,新生儿HBsAb阳性为56例,阳性率为93.33%(χ2=5.55,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可显著降低HBsAg阳性妇女所产婴儿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效提高婴儿HBsAb的应答率,从而有效地阻断了乙肝病毒的传播,保护了婴儿的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黄柳  范祎  季冰  叶明 《新医学》2012,43(4):247-24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择29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经阴道分娩(阴道产)组168例、剖宫产组122例,分别于孕妇入院时及其新生儿出生24 h内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DNA水平,以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血清HBsAg阳性和(或)HBV DNA 阳性(≥106 copies/L)作为HBV母婴垂直传播的诊断标准.分析HBV DNA水平与分娩方式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关系.结果:29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中,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26例(9.0%),其中HBV DNA≤106、107~1011、>1011 copies/L者的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分别为3.8%、14%、44%.随着HBV DNA水平的升高,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增加(P均<0.01).阴道产组的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10.1%(17/168),剖宫产组的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7.4%(9/122).两组母亲血清HBV DNA≤1011 copies/L时HBV垂直传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母亲血清HBV DNA>1011 copies/L时阴道产组HBV垂直传播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HBV母婴垂直传播与分娩方式有关,当孕妇血清HBV DNA >1011copies/L时建议采用剖宫产.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病毒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结果,探讨乙肝疫苗加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的效果.方法 250例母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新生儿24 h内接种一针乙肝疫苗和HBIG,1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定量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结果 母婴垂直传播HBV感染率为2.0%(5/250),74.4%(186/250)新生儿产生保护性抗体抗-HBs,12.8%(32/250)"全阴"模式新生儿有再感染风险.结论 乙肝联合免疫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具有良好的远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孕妇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定性检测,探讨应用高效价特异性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阻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ABeAg)双阳性孕妇对其新生儿HBV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48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两组,A组60例,于妊娠晚期即妊娠28、32、36周时肌肉注射HBIG各1次,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4~6周时肌肉注射HBIG各1次,同时按照0、1、6个月的免疫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B组88例于妊娠晚期末即临产前注射HBIG 1次,新生儿出生后同A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7个月时抽静脉血检测乙型肝炎五项.结果 A组2例新生儿HBsAg阳性,B组18例,A组HBsAg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妊娠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地阻断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50例,分别在孕28、32、36周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一次;对照组50例,未予用药。分娩后采集两组新生儿脐血,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结果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10%、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产前多次肌内注射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宫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V宫内感染及胎盘HBV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妊娠晚期孕妇(HBeAg携带者)3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实验组孕妇给予600 mg/d替比夫定阻断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替比夫定阻断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均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比较两组孕妇及新生儿血清和胎盘组织的HBV DNA值。结果实验组孕妇血清HBV DNA为(3.56±1.08)×10~(10)拷贝/ml,低于对照组的(8.15±0.46)×10~(10)拷贝/ml(P0.05);实验组胎盘组织HBV DNA为(3.96±1.48)×10~(10)拷贝/ml,低于对照组的(5.23±0.17)×10~(10)拷贝/ml(P0.05)。结论替比夫定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及胎盘HB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乙肝疫苗治疗,及未给予任何治疗。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乙肝疫苗联和乙肝免疫球蛋白治疗,及乙肝疫苗治疗。结果:三组孕妇所生婴儿出生时、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12月龄时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方法:对HBe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220例,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主动免疫法:给予基因重组乙肝疫苗5ug分别在出生0、1、6个月注射;B组用主动+被动免疫法:出生即刻、1月予HBIG100u注射及在0、1、6月予基因重组乙肝疫菌5ug注射;随访1年后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结果:两组的HBsAg阳性率及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抗体阳转率显著高A组(A组为84.5%、B组为95.5%,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婴儿1岁婴幼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父婴传播的几率,以及对其阻断措施的疗效观察.方法各组子代婴幼儿均应用了常规乙型肝炎计划免疫.其中大3阳阻断组自20周产检起每隔4周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婴幼儿出生2~3 h和出生7个月时各注射HBIG 200 IU.婴幼儿出生7个月时抽股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测乙型肝炎两对半,本文只观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比较各组子代HBsAg阳性率之间的差异.结果大3阳未阻断组和大3阳阻断组的HBsAg阳性率分别是10.2%、2.2%,阴性对照组无子代感染HBV.结论子代能被父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HBIG加中华地鼠卵巢细胞(CHO)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措施能减少子代受HBV父婴传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6年12月我县204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甲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乙组(102例,新生儿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乙肝疫苗)。均随访1年,研究对比甲、乙两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和HBsAb阳性率。结果:随访12个月后发现,甲组婴幼儿的HBsAg阳性率(6.86%)相比乙组(18.63%)明显更低,P0.05,且甲组HBsAb阳性率(73.53%)相比乙组(50.98%)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新生儿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BsAg阳性率,提高HBsAb阳性率,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母婴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 323例母婴进行HBV标志物测定。结果母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231例,感染率17.5%(231/1 323)。新生儿HBsAg阳性率9.5%(22/231),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97.0%(223/231);而HBe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HBeAg阳性者80例,阳性率88.9%。结论该地区母婴HBV感染率比较高,乙肝阳性母亲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能起到一定的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产检和分娩的711例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HBeAg阳性孕妇和阴性孕妇的HBV DNA水平、产科情况、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年龄、孕周、孕次、产次、先兆流产发生率、先兆早产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娩方式、配偶HBsAg阳性比例、新生儿体质量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孕妇HBV DNA水平≥109 copies/L者比例、妊娠期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妊娠期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球蛋白比例、新生儿HBsAg阳性和(或)HBV DNA阳性比例、满6个月龄婴儿HBsAg阳性比例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HBV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0.84%,其母亲入院时HBV DNA水平均超过≥1010 copies/L,HBeAg均为阳性.HBsAg阳性孕妇HBV DNA载量≥1011copies/L时,发生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对危险度为20.00.结论:HBeAg阴性孕妇未见HBV母婴垂直传播,HBV DNA水平越高,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度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各个时期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后血清及乳汁中HBV DNA含量的分析、比较,为乙肝携带者孕产妇的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及产后母乳喂养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检查HBsAg(+)的乙肝携带者孕妇140例,根据自愿、保密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75例于孕期28、32、36周进行肌注高效价HBIG 200U,对照组65例中的孕产妇由于各种原因在孕期未进行HBIG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分娩前检测两组血清中HBV DNA含量、分娩后对新生儿血清及3~5d内乳汁进行HBV DNA含量检测,分析两组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注射HBIG前研究组HBV DNA含量500copies/mL、500~(-1)×10~6copies/mL、1×10~6 copies/mL分别为:28例、17例、30例,产前分别为:35例、20例、20例;对照组产前2次检测为:19例、21例、25例及20例、17例、28例;在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新生儿血清HBV DNA阳性分别为:1例(5.3%)及5例(7.7%);在两组乳汁中HBV DNA阳性分别为:3例(4%)和8例(12.3%)。结论乙肝携带者孕妇在孕晚期进行HBIG的注射可能影响其乙肝病毒的复制进而减少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概率,同时降低其产后乳汁的HBV DNA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津予  卢光荣 《临床医学》2007,27(10):13-14
目的比较对乙肝不同感染状态孕妇实施不同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方法后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孕妇从孕28周起每4周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共3次,对照组不用HBIG,两组新生儿均于出生后立即和15 d各肌注HBIG200 IU,0、1、6个月分别接种基因疫苗10 ug。新生儿于出生时采脐血和12月龄时抽取股静脉血,检测血清HBsAg、抗-HBs。结果两组乙肝单阳孕妇采用不同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所娩新生儿及12月龄的抗-HBs产生率及乙肝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双阳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时和12月龄抗-HBs产生率分别为33.3%、83.3%,对照组分别为11.1%、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双阳孕妇所娩新生儿出生时乙肝感染率(22.2%)明显高于实验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双阳孕妇采用宫内主被动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垂直传播的效果优于出生后主被动联合免疫。  相似文献   

20.
大量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已证实,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流行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母亲HBsAg阳性、HBeAg阴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92%~100%可避免乙肝病毒(HBV)感染,母亲HBsAg、HBeAg双阳性的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后75%~80%可避免HBV感染,此类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免疫,避免HBV感染率能提高到90%~95%。但新生儿应用HBIG免疫是否会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尚未引起预防医学领域的重视。我院近年对184例出生时接种HBIG婴儿的进行血清抗-HCV检测,首次发现新生儿应用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发生HCV感染,为提请临床重视,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