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文: 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及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 译文: 药物有酸、咸、甘、苦、辛五种味,还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以及有毒和无毒的不同,有阴处晾干的,有晒干的,采集必须要有适宜的季节和月份,因炮制加工而有生熟之分.不同地区所出产的药物功效有差异,还要分辨药物的真与假,新与旧,同时各药都有一定标准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小平 《九江医学》2010,(1):125-127
当今高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习和科研更是消耗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能量,以致不少的人患上了本元亏损之病,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噩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易忘、上重下轻、肌肉瘦削、少食不够营养、多食不能消化、工作不耐疲劳、生活不感兴趣等等,这些症状,服药的效果也不显著,检验身体,又不知病根在哪里;更有甚者,导致职业的枯竭,乃至危及生命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对近两年李赛美教授运用中药治疗中晚期糖尿病的部分门诊处方进行分析。在收集到的李赛美教授治疗中晚期糖尿病的1 225张处方中,涉及中药204种,使用频率居前18位的中药为炙甘草、柴胡、赤芍、茯苓、党参、黄芩、淫羊藿、黄连、干姜、砂仁、生地黄、黑枣、葛根、法半夏、附子、白术、当归、枸杞子,其中以炙甘草、柴胡、赤芍、茯苓、党参等的使用频率为较高;从中药的功效类别看,以补气药的使用频率为最高,其余依次为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温里药、疏肝解郁药等。李赛美教授治疗中晚期糖尿病的基础方为四逆散去枳实,加党参、茯苓,也含四君子汤之意。其用药思路重视挖掘经典方药,复方合法,依证模块组合,药随证变,中病即止,可为糖尿病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藿梗为藿香的老茎,藿香又名枝香,味辛性微温,人肺、脾、胃经,有快气、和中、辟秽、祛湿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痢疾、口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的癌前病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对159例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诊治、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病变的病理特点,明确其病变的机制,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并进行1、3、5年的随访,观察其存活率.结果:98例肝脏癌前病变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5.5%、45.9%、20.4%;24例胆囊癌前病变患者,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0.5%、37.5%、12.5%;胆管癌前病变10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70%、40%、20%;胰腺癌前病变27例,1、3、5年存活率分别为66.7%、33.3%、7.4%.结论: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患者预后和提高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加强对癌前病变的认识,提高诊断率,争取给予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中医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厚波 《黑龙江医学》2005,29(6):479-479
1发病机制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使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祖国医学中的“真心痛”、“厥心痛”就是指心脏冠状动脉硬化、梗死、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中医学对此病的治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努力发掘,并加以整理。中医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和社会之中,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预防不当,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控制失常,就会产生各种疾病。特别是生活无节制、烟酒过量、过食肥腻、缺乏运动,年老气血衰弱等,是心脏血管硬化、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的重要原因。中医认为,是浊、痰、气…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鹿茸性温,味甘、咸,可入肝经和肾经,有补肾虚、益精血、强筋骨的功效,主要适用于因肾阳虚、精血不足引起的阳痿、滑精、腰膝酸软、小便频数、头晕、耳鸣、手脚发凉或发麻、面白无光、指甲及毛发枯槁,以及女子虚寒崩漏、带下、虚损羸瘦等病症。现代研究证实,鹿茸具有增  相似文献   

8.
微量元素是构成机体和调节身体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由于它在体内的含量很低,不足人体重的0.01%,故称之为微量元素。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铁、氟、锌、铜、钼、钴、铬、锰、镍、碘、硒、锡、矾等13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人体生理、病理等许多过程,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研究,  相似文献   

9.
皮的药用     
韦丰 《开卷有益》2013,(11):49-49
牡丹皮 又名丹皮、丹根,为毛茛科植物牡丹的干燥根皮。选择生长3~5年的牡丹,于秋季或春季采挖,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和茎苗,剖取根皮,晒干即可入药,称为“原丹皮”;刮去外皮后再晒干的称为“刮丹皮”。其性凉,味辛苦,人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和血、消瘀的功效,用于治疗热人血分、发斑、惊痫、吐、衄、便血、骨蒸劳热、经闭、症瘕、痈疡、扑损等症。  相似文献   

10.
补气中药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药功能-药理-临床数据库系统”,查询“补气”与药理作用、西医病名、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的关联频次,依据频次的多少,取涵盖最高频次2/3的定为基本范畴,涵盖余下最高频次2/3的定为联合范畴,剩余的定为扩展范畴,并依此确定补气药与药理作用、西医病名、药性、药味、归经、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将补气药分为基本、联合、扩展范畴,为补气中药的药性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医院信息系统模块化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模块化教学的概念及其特点、优点,分析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基本情况,借鉴模块化教学思想,针对不同授课对象按教学目标对该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模块化教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有利于医院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高等院校师范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针对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现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得出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课程内容体系、教学环境与方法、教学评价等角度提出了以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课程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及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基于智慧树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混合式教学实践,从混合式教学的总体分析、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课程是中医药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为了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也为了使计算机课程与中医药专业紧密相连,所以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采用了小组协作教学法和任务包驱动法,在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大案例教学法,在选修课中采用课程超市教学方法等,以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MOOC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对比MOOC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与不足,基于MOOC理念构建集在线课程平台、课堂教学平台和教学服务平台于一体的高校课程教育新模式,即在线课程平台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和学习服务,课堂教学平台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教学服务平台为课程资源建设和学生学习提供信息资源和嵌入式的服务,用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高校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核心内容之一。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卫生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为实例,结合对课程的实际调查情况,分别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对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相关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四阶段的教学模式,即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专业基础课程教学阶段、专业课程教学阶段、毕业专题研究阶段,打破了现行"文检课"包办信息素质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学科专业教学计划,分阶段设计信息素质培养方案,兼顾学生知识结构的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开放性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18.
面向培养卓越医师目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重构,开展五大模块教学:专业课程模块、外语课程模块、实践技能课程模块、科研课程模块、综合素质课程模块。根据课程性质和专业发展特点的不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同时推进研究生课程评估体系改革,为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手段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吉林大学临床医学教学中开设艺术技能课程已经2年。在此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进行了调整,现已基本形成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特点,从思维与动手能力等方面培养医学生艺术技能的专门课程。本文就艺术技能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讲授方法、课程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患沟通学》做为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教学环节的合理性以及课程的实用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选修课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考核方式、教学效果等问题。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同时我们也获得了很多好的建议。结论开展公选课问卷调查和分析工作能为课程改革、为学生培养方案修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