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2例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玻璃体病变,屈光状态,视网膜裂孔形态、数目、分布,膜分级,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为12.54%,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69.57%和30岁以内青少年,92例双眼视网膜脱离中81例为近视眼,双眼视网膜脱离之裂孔形态以圆孔为主,在数量、分布上双眼高度对称,手术成功率与膜分级关系密切。结论:提示近视是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重要因素,强调对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双眼检查及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一家三例黄红深,孙美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眼科临床上较多见,我们报告较罕见的在一个家庭中母亲及其子女二代3人均患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例1女,39岁,双眼高度近视,1970年右眼突然视力障碍,我院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拒绝手术而失明。198...  相似文献   

3.
霍鸣  靳昆  李娟  刘文 《国际眼科杂志》2004,4(2):338-340
目的:观察显微镜联合三面镜直视下,不借助导光纤维,施行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并评估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例全部应用了显微镜联合角膜前置镜或三面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及冷凝的手术方法,并记录了术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混浊和术后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等情况。先做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预置缝线,在手术显微镜下切开巩膜和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然后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直视下确定裂孔及变性区的部位,并冷凝。最后完成巩膜外垫压和/或巩膜环扎术。在眼压低时,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早期瞳孔区渗出、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脱离的视网膜完全复位,矫正视力在0.3以上的有14眼。术后瞳孔区和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及冷凝反应。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顶压并冷凝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非凝固手术联合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氪多波长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适应证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3在我院行非凝固巩膜扣带手术联合术后氪多波长激光封闭裂孔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6例(36眼),观察其疗效并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24mo,视网膜完全复位的32例,术后0.5a后矫正视力≥0.132例,最佳矫正视力为1.5。结论:非凝固巩膜扣带术联合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化了手术操作,无凝固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采用氪多波长激光封闭裂孔,可以根据裂孔的部位及届光介质混浊的程度选用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封孔,是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6.
分析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92例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 ,玻璃体病变 ,屈光状态 ,视网膜裂孔形态、数目、分布 ,膜分级 ,手术方法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率为 12 5 4% ,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6 9 5 7%为 30岁以内青少年 ,92例双眼视网膜脱离中 81例为近视眼 ,双眼视网膜脱离之裂孔形态以圆孔为主 ,在数量、分布上双眼高度对称 ,手术成功率与膜分级关系密切。结论 :提示近视是双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重要因素 ,强调对青少年视网膜脱离双眼检查及定期随访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巩膜扣带术联合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适应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巩膜扣带术治疗47例(47只眼)单纯孔源性网脱,术中不用冷凝而待术后视网膜下液吸收后用氪多波长激光封闭裂孔,观察其疗效,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2-30个月,47例中视网膜完全复位的45例(95.74%),术后矫正视力≥0.05者41例(87.23%),最佳矫正视力为1.0。结果:巩膜扣带术联合氪多波长激光治疗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中不用冷凝,简化了手术操作,无冷凝的相关并发症,术后采用氪多波长激光封闭裂孔,可以根据裂孔的部位及屈光介质混浊的程度选用不同波长的激光进行封孔,是治疗单纯孔源性网脱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相关因素、网脱特点、手术效果比较.方法 对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收治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7例,按年龄划分为:≤18岁青少年组29例(34只眼);19~64岁中年组53例(56只眼);≥65岁老年组35例(35只眼).对三组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及分析.结果 青少年组引起孔源性网脱相关因素中,高度近视、外伤因素的发病率较老年组均显著增高;青少年组引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因素高度近视的发病率与中年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青少年组引起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相关因素中外伤的发病率较中年组显著增高.青少年组及中年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其中巨大裂孔、锯齿缘截离发病率较老年组显著增高,老年组中黄斑孔发病率较青年组及中年组显著增高,视网膜脱离范围累及黄斑区的青少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相比较,青少年组低,差别有显著意义.青少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无显著差别.结论 青少年、中年及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比较,临床特点不同,但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手术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对55例55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采用在手术显微镜下放视网膜下液,寻找视网膜裂孔,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玻璃体腔注无菌空气等方法进行治疗。 结果:患者50例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脱离完全复位。随访6~12mo,最终复位率为91%,1例二次外路手术复位,4例复发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复位。55例患者视力不同程度提高。 结论: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手术显微镜下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131例(133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手术,术中均采用巩膜扣带、外放液、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结果129只眼硅胶填压准确,视网膜复位良好,无异常炎症反应。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YAG倍频(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达璟 《眼科》2002,11(3):160-161
目的:探讨YAG(532)激光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方法。方法:对26例(27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激光封闭裂孔。结果:一次成功13例(14只眼),二次成功5例,三次成功6例,无效1例,复发1例,治愈率92.6%,结论:YAG倍频(532)激光选择性地治疗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痛苦较小,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刘素美  刘宗明  杨育勇  卢轶  游浩凌 《眼科》2003,12(3):190-191
自1920年Gonin开始,封闭视网膜裂孔一直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原则。目前,除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巩膜扣带术。我科2000~2001年利用810-激光联合双眼包扎或戴小孔镜及合适的体位治疗1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  相似文献   

13.
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芬  徐军  樊文英  侯志嘉  马凯  刘宁朴 《眼科》2007,16(4):256-259
目的探讨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研究。研究对象99例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12岁以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共99例119眼,记录患者就诊原因、裂孔形状和视网膜脱离特点,对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指标病史、患眼屈光度、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和特点。结果27例27眼有眼部钝挫伤史。26例37眼屈光度数>-4.0D,13例14眼有既往白内障手术史,5例7眼伴先天性脉络膜缺损,还有29例34眼原因不明。患者就诊时60眼(50.4%)视网膜全脱离,66眼(55.5%)发生C级以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结论近视和眼部顿挫伤是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患儿就诊时视网膜脱离范围常较大、且多伴有较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故应加强对具有危险因素患儿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23眼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术中11眼联合全氟萘烷注入,12眼予以巩膜环1眼行视网膜切开,17眼联合硅油注入,6眼联合C3F8注入。随访6个月~22个月,平均11.5个月。结果:21例23眼术中均检出视网膜裂孔。术后19例21眼视网膜解剖复位(91.3%);视力提高20眼,不变2眼,下降1眼。结论:术前裂孔不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首选术式为玻璃体手术,术中仔细查找裂孔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罗毅  李敏  彭巧 《临床眼科杂志》2001,9(2):126-128
目的:探讨老年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0例(144眼)50岁以上老年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例。结果:发病年龄以50-65岁居多,PVCC级和D级发病率较高,临床脱离时间较长。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发病率高(14.0%),与高度近视(42.0%)、无锡状体眼(26.31%)关系密切。明确外伤史者少见(8.57%),无一例锯齿缘断高,视网膜裂孔形态以马蹄孔居多,结论:PVR较严重,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发病率高,马蹄形裂孔居多是老年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同期双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1997年 10月~ 2 0 0 1年 10月期间收治的 17例同期双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在 17例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中 ,11例年龄小于 35岁 ,14例为近视患者 ,10例仅存在单眼主观症状 ,12例患者发现多发对称性视网膜裂孔。结论 青少年近视是双眼视网膜脱离的高危因素 ,多数双眼视网膜脱离患者仅有单眼主观症状 ,且存在双眼对称性视网膜裂孔  相似文献   

17.
单超  张咏  张敏 《实用防盲技术》2010,5(2):61-62,67
目的探讨采用激光和冷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预防性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治疗组48眼,包括41眼有干孔、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局部玻璃体牵拉等采用氩离子激光光凝治疗,和7眼病变相对严重的用冷冻治疗仪冷凝治疗。结果随访一年,治疗组48眼,有一例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2.1%(1/48),作为对照组34眼有4例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11.8%(4/34)。结论采用激光和冷凝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预防性治疗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62例(62眼)60岁以上老年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视占72.58%,其中高度近视54.84%。裂孔形态以马蹄形居多,占60.22%,玻璃体后脱离占70.96%。61例1次手术成功占82.26%。7例2次手术成功占11.29%。结论 老年视网膜脱离的裂孔以马蹄形居多,高度近视及玻璃体后脱离与老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关系密切,手术成功率与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关系不大,严重的PVR是未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在外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 35例(35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外路手术,术中均采用巩膜扣带、外放液、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冷凝。结果 33例眼硅胶垫压准确,视网膜复位良好,无异常炎症反应。34例肉眼下无黄斑部视网膜下积液,黄斑部OCT随访3~6个月。结论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操作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连续治疗的12例(12只眼)合并有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眼,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长效气体或硅油填充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用激素治疗,对视网膜的复位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42个月。单次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91.67%(11/12),再次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率为100%。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