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低渗非离子型对比剂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及治疗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行冠脉介入治疗的408例患者,测定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结果发生CIN33例,CIN的发生率是8%。发生CIN的主要相关因素是慢性充血性心衰、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是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其发生率高达50%。结论了解CIN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对症的处置,大多数患者肾功能是可以恢复的,对于高危患者是可以预防发生CIN的。  相似文献   

2.
毛丽君 《天津护理》2011,19(6):349-350
对比剂诱发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指使用对比剂48 h内发生的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急性肾功能损害性疾病.随着影像诊断技术及介入治疗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多,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我院于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对107例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术,并采取水化疗法预防CIN,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07例患者中男58例,女49例;年龄35~80岁,平均(68.3±10.2)岁.合并高血压51例,糖尿病60例,对比剂用量( 126.89+18.38)mL.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府逐瘀汤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手术期患者干预,观察该药物对于对比剂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 纳入我院住院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20)和血府逐瘀汤干预组(n=120),两组在PCI术前、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及水化治疗,且均不禁食、禁水;血府逐瘀汤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于PCI前3天和术后3天加用血府逐瘀汤干预,每天1次;检测两组PCI前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估测值(eGFR)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变化。结果 血府逐瘀汤干预组Scr、eGFR的变化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P<0.01);MDA含量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SOD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PCI围手术期使用血府逐瘀汤有助于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血府逐瘀汤清除氧自由基和降低对比剂的黏滞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血管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使用和合理选择也日益受到关注。尽管对比剂不断改良,但因对比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却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继肾灌注减少42%和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8%后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原因~([1])。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广泛开展,CIN已成为PCI术后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大多数CIN的患者将在PCI术后一周左右肾功能恢复正常,但仍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发生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与未发生CIN患者间的特点对比,揭示造影剂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单中心急诊行PCI干预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73例,对基本信息、肾功能、冠状动脉病变及手术干预情况进行分析。CIN定义为PCI干预48h内,排除其他病因的前提下,血清肌酐水平升高44.2μmol/L以上或比基础值升高超过25%。结果本研究中CIN患者46例(16.85%),无1例进展为透析。CIN组患者糖尿病占58.7%、女性占45.7%、PCI术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占比(8.7%)均显著高于Non-CIN组(糖尿病36.1%、女性29.5%、IABP 1.8%),吸烟患者占比(26.1%)显著低于Non-CIN组(45.8%)。女性(OR 2.006,95%CI 1.051~3.829,P<0.05)、糖尿病史(OR 2.513,95%CI 1.317~4.796,P<0.01)、应用IABP(OR 5.310,95%CI 1.278~22.067,P<0.05)与急诊PCI术后发生CIN呈正相关,吸烟(OR 0.417,95%CI 0.206~0.847,P<0.05)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干预患者中,女性、糖尿病及IABP应用与发生CIN呈正相关,吸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术前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预防或减轻对比剂肾病(CIN)的新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住院应用优维显370对比剂行冠状动脉介入的病例200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肌酐、β2-微球蛋白等实验室检查,发生CIN情况等临床指标.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120例,常规治疗组80例.比较两组间上述临床指标的差别.强化治疗组又分为标准水化治疗组(65例)及强化阿托伐他汀组(55例).分析各组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3组患者血浆肌酐浓度造影后第3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 (74.6±14.5)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83.4±16.2)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95.2±17.4)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73.3±14.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 (79.5 ±14.3)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87.4±14.5)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2)造影后第3天血浆p2-微球蛋白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5±0.11)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 ±0.10) 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77±0.12) μmol/L](P均<0.05);造影后第7天比较,标准水化治疗组[(0.54±0.09)μmol/L]、强化阿托伐他汀组[(0.59±0.12)μmol/L]低于常规治疗组[(0.65±0.10)μmol/L](P均<0.05),标准水化治疗组低于强化阿托伐他汀组(P<0.05).(3)常规治疗组的CIN发病率(12.5%)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3.1%)、强化阿托伐他汀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阿托伐他汀组的CIN发病率高于标准水化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标准水化治疗、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案均能预防PCI术后CIN的发生,而标准水化治疗似能更好地改善患者PCI术后的肾脏功能.(2)强化阿托伐他汀在保护PCI术后肾脏损伤的疗效与标准水化治疗相似,冠心病患者PCI围手术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是临床预防CIN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一系列护理活动,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通过查找原因,然后采取护理干预50例和50例一般护理对照。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24h,PCI术后卧床48h,观察组术前、术后认真宣教及心理护理,改进卧位及缩短卧床时间,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术后卧床时间分别为12h、24h协助完成各项生活自理,按摩腰背部。结果:护理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结论:根据患者的需要及病情适当调节卧位及必要心理护理,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总结112例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预防造影剂肾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评估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积极控制诱因,加强病情观察,正确实施水化疗法,重视饮食护理和心理护理.112例患者中发生造影剂肾病27例,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使用造影剂后出现不良反应的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f造影剂肾病(CIN)、过敏反应、心律失常、低血压的预防及护理,心理护理等1。结果9例患者中发生CIN4例(5.5%),1例立即行血液滤过,3例行水化治疗后痊愈;皮肤瘙痒、荨麻疹1例(1.4%);心律失常2例(2.8%),其中l例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速,心动过缓l例(心率〈40次·min。),经积极的对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症状均得到缓解;低血压2例(2.8%),给予加快输液速度及使用升压药后血压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积极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地减轻或避免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与否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决定冠心病预后的重要因素[1].支架植入术是治疗冠脉斑块形成和狭窄的有效方法[2].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OCT)可以更直观、更精确地了解斑块的性质,判断斑块的稳定性,是精确判断血管病变的一项新兴诊断技术,尤其对冠脉临界病变是否需要植入支架,向医师提供重要的指导[3].行0CT技术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熟练配合并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随时发现及时处理,以确保检查过程顺利,获得满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2.
13.
吕美霖  陈丽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3):1245-1246
随着现代影像学的发展和冠脉介入诊疗术中对比剂(contrastmedium)的广泛应用,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已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已成为医院内发生肾功能衰竭的第三位因素,它不仅对患者的预后不利,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目前对比剂肾病的标准尚未统一,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协会对比剂安全委员会把对比剂肾病定义为: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安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5):1397-139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并血栓形成,而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1]。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并发腹膜后血肿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小惠 《护理学报》2007,14(5):58-58
腹膜后血肿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严重的血管并发症之一,及早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救治是决定预后的关键。近3年,本科室共有2280例患者行PCI,26例发生腹膜后血肿,21例经早期拔管、止血、输血等处理后出血停止,3例外科手术修补好转,2例死亡。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积极做好抢救配合,判断腹膜后出血情况,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5例在冠状动脉介入术中发生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分析,心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因素、疾病因素及机械、化学刺激因素致冠状动脉痉挛.认为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建立静脉通道,抢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心搏骤停的先兆,一旦出现心搏骤停,立即配合胸外心脏按压、除颤等措施,快速进行就地抢救.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低血压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导管室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低血压的救治配合和护理方法。方法分析40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发生低血压的病例的救治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除1例死亡外,其余心率、血压全部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其他后遗症。结论护士应当提高认识,掌握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和机理,重视术前和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正确处理这种危险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有效的冠心病治疗手段,它是一项侵入性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治疗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诊疗方法之一[1].但也具有潜在风险,且护士的护理配合工作很难满足医师诊疗的要求[2],本文就PCI的治疗现状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术前护理 1.1术前评估术前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告知病人手术风险和获益,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病人的家庭经济情况、术后服药依从性,因支架置入术后裸支架需服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4周,药物支架需服术后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至少1周年.为了有效预防药物支架(DES)晚期支架内血栓,术前应充分告知病人DES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必要性和疗程至少1年时间,并强调不得轻易停用;对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差以及出血风险大的病人均不应选择DES,否则后果比裸支架(BMS)支架再狭窄严重[3].焦虑、恐惧和抑郁是手术病人普遍存在的心理反应,有研究显示,心脏介入术前焦虑者约占60%左右,行冠状动脉造影病人术前焦虑的发生率达55.3%[4].  相似文献   

19.
对比剂肾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放射诊断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由对比剂导致的肾病(contrast media-induced nephropathy,CIN)已成为继外科手术、低血压之后,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原因。CIN的发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治疗费用。CIN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在使用对比剂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CIN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凝药与抗血小板制剂联合应用的不良反应与护理对策。方法:积极采取防范措施,认真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结果:所产生不良反应无1例因护理措施不当引起,并且都因得到了及时妥当的处理而康复。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