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2.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3.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4.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5.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6.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7.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8.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9.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10.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皆误2条。  相似文献   

11.
清代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吴其浚,视研究植物学和药物学为自己终生之抱负,亲自到各地搜集资料,博览群书参阅八百余种古代文献,对植物进行详细考察.所撰《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绘图精良逼真,对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考订详细,国内外多次出版,广为收藏.目前,植物学中文名中,约有10个科和55个属均沿用该书选载之名。  相似文献   

12.
考证明代医史学家和文学家李濂的生卒年限和医史著述年代问题,一是根据明代学者陈柏所撰李濂墓文和李濂自撰若干诗文,考定李濂生于1488年,卒于1566年,纠正了当代中国三部医史人物辞书“李濂”条目的记误和缺略;二是简要引证了曾经在我国绵延了200余年的儿科世医“金钟李氏”后代李濂的家庭背景;三是重点对李濂所著《医史》的纂辑年份进行了翔实的考辨和综合分析,主要依据李濂所撰医史序及明代官吏杨廉和王鏊的各自墓文,经考证并推论《医史》的纂辑年份约在1527年至1530年间。  相似文献   

13.
宋元以前"痛风"及其相关中西病症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以前中医“痛风”是因血受热后 ,或当风 ,或受寒 ,或感湿邪导致湿浊凝滞经脉 ,以关节作痛 ,入夜尤甚为特征的疾病。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名医别录》 ,此前包含于“痹中”。自“痛风”出现到元代以前 ,古代医家没有对它进行明确的阐述 ,实际上 ,其错综于“痹”、“历节”、“白虎”之中。元代朱丹溪创立“痛风”病名 ,该病名与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呈交集关系。同时 ,发现历节、白虎原为两个病名 ,宋代统一为历节白虎 ,二者极类似于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病名“痛风”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且具有专指性 ,非常接近痛风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14.
15.
海外所藏及国内《联目》未载之本草古籍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14种海外所藏及国内《联目》未载之本草古籍的作者、成书年代、卷数、分类、药物数目、内容特色、收藏地点、复制回国与否等情况。14种本草书中,成书于元代者2种,明代9种,清代3种。  相似文献   

16.
熊宗立刊刻医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宗立是明代有名的医家,壮年后,他结合自己祖传医术,从事医书的著述、校注和刻印工作,前后出版医学书籍20多种,成为一位专刻医学著作的刻书家。所刻医书在海内外流行,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医验大成》是明代著名医家秦昌遇的著作之一,该书对秦氏一些精华医案进行整理,有极高的临床参考价值,特别是重视脾胃病的辨证治疗,临证有自己的独到体会。文章将就《医验大成》的脾胃病证治特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清代温病类医书著述丰富,使得题写序跋在当时成为了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序跋是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书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医药内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往往可以通过序跋来窥斑知豹。随着清代温病医书的医学价值被不断挖掘,其序文也应逐渐受到学界的关注。清代温病医书序跋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主要记载了作者生平师承、学术源流以及学科发展脉络和刊刻流传情况。了解清代温病医书序跋内容,对于解读温病医书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以清代温病类医书序跋内容为切入点,探寻温病医书序跋中反映出的清代温病理论的发展轨迹,为清代温病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徽州歙县定潭“张一贴”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贴”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传承至今,计45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传有“末药”等名方,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明代助产手法的进步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助产手法比北宋杨子建《十产论》的内容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各种妇产医著对之有比较广泛的记载,疗效也得到医家们比较普遍的承认。更重要的是手法操作过程得到改进,如提出作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剪除指甲、香油润手。而且必须对胎儿位置确诊无疑,严格掌握各种手法的适应症,并增加了胎盘剥离手法及碎胎术。这是明代中医产科学中很值得重视的一部分。虽然仍有许多缺陷,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