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晓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40-142
目的 探讨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第三磨牙缺失、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的牙位分布和性别差异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第三磨牙的缺失率为25.7%,且上颌的缺失率显著多于下颌;缺失的牙位分布依次为下颌第二前磨牙,下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侧切牙.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的发生率在上颌与下颌、左侧与右侧、男性与女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80例患者出现左、右两侧恒牙同时缺失的现象,占总数的69.2%.结论 除了第三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是最易缺失的牙齿,对先天单纯型恒牙缺失患者应采取早期干预和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用先天性缺牙编码(TAC)及传统缺失牙位方式比较先天缺牙表型及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截止至2007年5月文献报道的明确为PAX9或MSX1基因突变导致的单纯型先天缺牙病例,将其缺失牙位情况按不同牙位的缺失率和TAC编码形式分别记录,对比两种基因突变导致的缺牙模式异同.结果 除上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及下颌尖牙和第一磨牙外,其余各牙位间牙齿缺失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MSX1基因突变以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缺失常见.PAX9基因突变以第一、第二和第三磨牙缺失常见.TAC编码形式的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PAX9或MSX1基因突变导致的先天性缺牙表型有明显差异.TAC编码形式可用于缺牙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DA基因突变在单纯型和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的检出率,并汇总EDA基因突变的患者口内恒牙缺失情况,尝试分析EDA基因突变相关的恒牙列缺失牙位分布特点。方法:临床收集到174例(143例单纯型、31例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以及451名正常对照者,通过采集外周静脉血或者取颊黏膜拭子,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EDA基因编码区并测序,与数据库筛查比对。对于EDA基因突变的患者,记录汇总口内缺失牙位,对比不同牙位缺失率的差异。结果:共检测出33例EDA突变患者,单纯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9.09%(13/143),综合征型先天性牙齿缺失患者中EDA基因突变检出率为64.52%(20/31),检测出10种尚未见报道的EDA基因突变。EDA突变相关的先天缺牙患者中,牙列左、右同名牙缺失数目几乎没有差异,单纯型患者缺失恒牙数(15.9 ± 6.4)比综合征型患者少(23.9 ± 4.3)。EDA突变相关的单纯型先天缺牙患者中,上颌中切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较低;下颌中切牙,上、下颌侧切牙,上颌第一前磨牙缺牙率较高。EDA突变相关的综合征型先天缺牙患者中,各牙位缺牙率均较高,上颌中切牙,上、下颌尖牙,上、下颌第一磨牙缺牙率相对较低。结论:EDA突变检测和表现型分析有助于更全面了解EDA基因以及其在外胚层器官发育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731例正畸患者恒牙先天缺失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731例正畸患者的全颌曲面断层X线片,其中男性306人、女性425人,年龄7~28岁,统计其恒牙先天缺失情况,第三恒磨牙缺失未作统计,恒牙先天缺失者64人,缺失牙105颗,缺牙率为8.76%,其中男性缺牙者21人,缺牙率为6.86%;女性缺牙者43人,缺牙率为10.12%,男女缺失牙发生率无显著差别,同名牙双侧对称缺失与单侧不对称缺失无明显差异;缺失牙在下颌明显多于上颌;左右侧无差别;缺失2颗牙以下者明显多于4颗牙以上者。缺牙最多发生在下颌切牙,依次为上颌侧切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995年~1998年,我科收治患有牙齿微裂、牙尖折裂、牙齿纵裂和横裂的共112例126颗磨牙。其中男83例,女29例;年龄20~66岁,平均46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 1.2 患牙检查 患牙牙位:第一前磨牙上颌8颗,下颌3颗;第二前磨牙上颌9颗,下颌6颗;第一磨牙上颌32颗,下颌48颗;第二磨牙上颌7颗,下颌13颗。患牙类型:微裂牙16颗,牙尖折裂12颗,纵折牙69颗,横折裂牙29颗。  相似文献   

6.
机关干部牙齿缺失的原因与对策(附9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丽玢  谢伟丽 《黑龙江医学》2006,30(5):338-339,396
目的了解并分析哈尔滨市机关干部人群的牙齿缺失情况,为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及修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标准[1],对929例机关干部进行牙齿缺失调查,结果用SPSS12软件处理.结果①总缺牙率为44.89%,缺牙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女性缺牙率高于男性(P<0.01);②人均保留牙齿为26.49颗,男女人均保留牙齿数均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③牙齿缺失数下颌明显多于上颌(751颗、655颗,P<0.01),其中第1磨牙>第2磨牙>第2前磨牙>第1前磨牙>中切牙>侧切牙>尖牙;④文化程度较低者牙齿缺失率明显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64.10%、41.01%,P<0.01).结论 929例哈尔滨市机关干部缺牙率较高,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比文化程度的人群缺牙率高.应该加强口腔预防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7.
年轻恒牙的牙髓病中 ,目前常用失活法去除牙髓使牙齿失去生机 ,致使根端发育停止 ,因牙齿无活力术后易造成牙冠劈裂 ,导致根尖周病变。因此对患有急性浆液性牙髓炎、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年轻恒牙宜采用活髓切断术 ,使根尖孔缩小 ,根尖继续发育。我们于 1 995~ 1 998年对 68例此类患者共 76颗年轻恒牙做活髓切断术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儿年龄为 7~ 1 2岁 ,共 68例76颗年轻恒牙 ,上下颌第一磨牙 1 5颗 ,下颌第二磨牙 1 2颗 ,上颌第一磨牙 1 2颗 ,上颌第二磨牙 1 1颗 ,上颌双尖牙 1 0颗…  相似文献   

8.
戴杰  王文敏  张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15-115
恒牙列先天性缺牙是牙齿数目异常的一种,牙缺失达5颗以上本就少见,而本患者多颗恒牙缺失后致双侧上颌乳尖牙及尖牙同时存留则更为罕见。通过对本例患者的报道及文献回顾,讨论总结对多颗恒牙缺失导致的替牙异常及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及早期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10~16岁中小学生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患病情况和分布特点。方法 2013年10月~2013年12月对上海市松江区10所学校9184名10~16岁中小学生进行恒牙畸形中央尖调查,诊断依据为《牙体牙髓病学》(第3版)。结果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患病率为4.95%(455/9184),女性(5.51%)显著高于男性(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患牙数为946颗,下颌多于上颌,左右无明显差异;右下颌恒第二前磨牙畸形中央尖发生率最高(2.43%),其次为左下颌恒第二前磨牙(2.36%);此外,下颌恒尖牙、上颌恒侧切牙、右下颌恒中切牙各检出畸形中央尖7、11、1颗。结论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生恒牙畸形中央尖的患病率较高,当地牙防部门应当予以重视并积极开展孕期保健工作,同时联合学校和家长做好该类畸形牙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性治疗工作,减少或避免畸形中央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畸治疗下切牙先天缺失23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方法。方法以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23例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切牙缺失的部位、数日、错[牙合]类型、矫治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缺失1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1颗非缺牙侧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及缺失2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的病例的Bolton指数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3例患者正畸治疗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拔牙病例之间的Bohon指数全牙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牙比和前牙不调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先天缺1颗下中切牙上下颌均需拔牙者,在下颌非缺牙侧选择拔1颗前磨牙比拔1颗中切牙对Bohon指数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当代医学》2014,(32):1-4
目的:通过对隐裂牙患者诱发牙隐裂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揭示隐裂牙相关危险因素,为牙隐裂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证据。方法168例符合隐裂牙诊断标准的牙隐裂患者,研究分析其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发生的性别比、年龄分布、与牙体磨耗的分级的关系。另选上下颌第一、二磨牙,采用藻酸盐取印模,用超硬石膏灌工作模型,经螺旋CT断层扫描后,数据图像以DICOM格式输入Efilml.8.3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选取牙冠近远中序列断面近中及远中颊舌尖顶所在的断层片,测定牙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牙尖斜度对照研究。结果168例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男56.59%,女43.4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的发生率男、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82,P=0.07)。16~30岁、31~40岁、40~50岁、51岁以上患者隐裂牙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牙体磨耗Ⅰ级、Ⅱ级、Ⅲ级、Ⅳ级隐裂牙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两两比较,上、下第一磨牙、第二磨牙隐裂牙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牙尖的近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颊尖、远中舌尖的斜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168例患者182颗隐裂牙的发生部位、隐裂牙发生的年龄、性别分布、牙隐裂与牙体磨耗分级的关系、牙尖斜度对隐裂牙发生影响的研究显示,隐裂牙好发上、下第一、二磨牙,无性别差异,随着年龄增长隐裂牙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研究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影响及其牙周组织改变特征。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在2组大鼠上颌切牙和第一磨牙问放置镍钛拉簧产生50g正畸力,近中移动磨牙,于加力后第14天处死动物,测量比较2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并通过嗜伊红染色观察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周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组代偿性咀嚼增强侧磨牙移动速率小于对照组(P〈0.01),牙周组织形态变化与对照组相近;失咬合侧磨牙移动速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牙周组织形态变化较显著,偏侧咀嚼对正畸牙移动速率有影响。结论偏侧咀嚼影响正畸牙移动速率,代偿性咀嚼增强侧牙移动速率受咬合力增强影响而减慢,失咬合侧牙移动速率受咬合力减弱影响而加快。  相似文献   

13.
拨出下颌第二磨牙矫治11例医源性后牙反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秀杰  丁洪平  温德升  刘鲁川 《重庆医学》2007,36(23):2411-2413
目的通过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矫治11例因矫治不当导致后牙反袷的患者,观察该方法的临床效果及不足。方法选择因矫治而导致后牙反袷的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所有患者均拔除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采用全程式化直丝弓矫治器进行重新矫治。借助34-44的整体支抗及上颌支抗先后近移第一、第二磨牙,并适当缩小弓丝后段的牙弓宽度。测量治疗前、后下颌的牙弓宽度和第一磨牙近移量。结果11例患者的后牙反袷均得到矫正。尖牙宽度变化不明显,第一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的宽度发生了显著减少(2.61mm、5.33mm;P〈0.05)。第一磨牙平均近移3.43mm,近移量与宽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拔除第二前磨牙可显著减小磨牙宽度,能够矫治医源性的后牙反袷,但其适用范围应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下前牙自行漂移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口腔正畸科最近三年拔牙矫治病历,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先做上颌的固定矫治,暂不做下颌矫治,待下颌自行调整的正畸病人30例,观察下尖牙自行漂移的情况。结果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后,下尖牙每侧向后漂移2.1mm,下前牙的拥挤度减少4.2mm,spee s曲线曲度也减少了0.8mm。结论直丝弓矫治拔牙病例中,下颌暂不做矫治,先做上颌,随着上颌牙列的整平,下颌牙列可自行调整,下尖牙可向后漂移,下前牙的拥挤度和spee s曲线曲度均可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正畸治疗中,上颌第一磨牙和切牙的位置变化,评价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疗效。方法:研究牙列拥挤、前突16例患者,年龄13~23岁。矫治设计上颌需强支抗,上颌拔除双侧第一前磨牙,在矫治器粘结之前植入微螺钉型种植体。种植体植入于双侧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颊侧牙槽嵴上,位于两邻牙牙根之间。治疗早期应用微螺钉进行尖牙向后结扎,后期以轻力每侧100~150 g力远移上颌尖牙,内收上前牙,排齐牙齿。治疗前后均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测量切牙和磨牙的治疗变化。结果:应用微螺钉型种植体支抗的16例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在前后向和垂直向未发生显著性移动(P>0.05),切牙在前后向发生显著性移动(P<0.01)。结论:微螺钉型种植体是一种稳固、舒适的支抗系统,可以实现理想的支抗控制效果,达到支抗磨牙的稳定,有效治疗拥挤、前突畸形,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正畸治疗中。  相似文献   

16.
<正> 参考文献认为:下颌切牙及尖牙的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以上;下颌磨牙的根尖位于下颌舌骨线以下,因此,当下颌牙根尖感染且穿破舌侧骨板时,前者可侵及舌下间隙,后者可导致颌下间隙感染。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为上述解剖描述并不完全合乎实际情况,为此,对下颌牙根尖与下颌舌骨线的位置关系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7.
陈波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20-821
目的 比较 2种方法排齐上颌尖牙唇向低位的效果。方法  2 0例主要表现为尖牙唇向低位的上颌重度牙列拥挤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全部拔除 4个第 1双尖牙 ,然后 1组采用钛镍丝全部入槽 ,末端回弯 ,尖牙远中结扎的方法排齐尖牙 ,2组采用在尖牙托槽上加牵引钩 ,用橡皮筋在尖牙和下颌磨牙颊侧牵引钩之间进行牵拉矫治。结果 第 2组支抗控制情况明显优于第 1组。结论 采用类似于Ⅱ类牵引的方法排齐上颌尖牙唇向低位效果良好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6岁儿童乳牙龋病状况,为广东省口腔卫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荔湾区城乡6岁常住人口952人.依照全国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龋病检验标准进行,使用CPI探针检查全口乳牙牙冠龋病情况,对患龋率和龋均等指标做调查统计,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结果:6岁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