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压持续升高的嗜铬细胞瘤通过测定24小时尿VMA(Vanillylmandelate)、甲氧肾上腺素(Metanephrine)及儿茶酚胺即足以肯定或否定诊断。当血压呈间歇性时,诊断较困难,因为在血压正常期间,肿瘤不一定分泌儿茶酚胺。为了判定这些检查的诊断价值,作者测定了1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其中4例为间歇型高血压)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浓度和安静状态血浆儿茶酚胺浓度。  相似文献   

2.
亓文波  李健 《山东医药》1999,39(22):46-47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功能性肿瘤,临床症状多样。如能及时诊断及恰当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否则可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1 定性诊断1.1 生化检验 在现有生化检验中,血及尿儿茶酚胺测定和尿甲氧基肾上腺素测定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低[1]。24小时尿甲氧基肾上腺素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敏感性为98%。高压液相(HPLC)测定去甲肾上腺>80μg/24h、肾上腺素>20μg/24h,多巴胺>400μg/24h对本病诊断极敏感,但特异性差。将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170μg、肾上腺素>35μg确定为阳性标准,…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个体对高血糖素试验的儿茶酚胺反应的价值,本文作者对3例确诊为嗜铬细胞瘤患者和25例可疑嗜铬细胞瘤(后被排除)患者进行该项试验。 此28例患者年龄18~66岁(平均39岁),男15例,女13例。全部患者所施行的有关诊断的检查包括:多次基础血浆儿茶酚胺浓度测定、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定量测定。部分患者在症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殊临床表现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2005年1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者术前24h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VMA)87.6~175.5μmol、24h尿儿茶酚胺(CA)611.1~5421.0nmol、24h尿肾上腺素(E)168.2~2402.0nmol和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422.9~3019.0nmol,均明显高于正常,CT或B超检查均发现肾上腺占位病变。2例术前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术后随访无心绞痛发作;4例有高血糖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另外,4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术后症状未再反复。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常用尿中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反复检测来作为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方法。Fandon等曾指出,尿中三甲氧基四羟基苦杏仁酸(VMA)排出量的对数与嗜铬细胞瘤的重量呈线性正相关。1956—1982年,作者所在医院给53例嗜铬细胞瘤病人作了手木,发现24小时尿排出的VMA和瘤重大小呈线性正相关(r=0.64,P<0.001)。33倒尿中排出的三甲氧基肾上腺素(Metanephrines)排出量与瘤重大小亦呈正相关(r=0.53,P=0.001)。作者根据病人的高血压类型,将病人进行临床分组:有持续性高血压但无高血压突然发作者为IA组;有持续性高血压又有高血压突然发作者为IB组;阵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殊临床表现的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5-2005年1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结果 10例患者术前24h尿3-甲氧基-4-羟苦杏仁酸(VMA)87.6-175.5μmol、24h尿儿茶酚胺(CA)611.1-5421.0nmol、24h尿肾上腺素(E)168.2-2402.0nmol和24h尿去甲肾上腺素(NE)422.9-3019.0nmol,均明显高于正常,CT或B超检查均发现肾上腺占位病变。2例术前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术后随访无心绞痛发作;4例有高血糖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术后血糖逐渐恢复正常;另外,4例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术后症状未再反复。结论 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嗜铬细胞瘤患者,生化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明确诊断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嗜铬细胞瘤28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颋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1):1023-1024
目的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探讨各种检查方法对嗜铬细胞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4-01~2005-03的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定性检查结果:24h尿儿茶酚胺(尿CA)检测结果为多巴胺升高占7例,去甲肾上腺素升高占24例,肾上腺素升高占15例,三者均正常2例。定位检查:各种检查阳性率分别为B超77%(17/22),CT96%(26/27),MIBG显像78%(22/28),奥曲肽显像73%(11/15)。结论尿儿茶酚胺对嗜铬细胞瘤的定性诊断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CT在定位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MIBG和奥曲肽显像可作为嗜铬细胞瘤定性和定位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改进后的儿茶酚胺荧光测定法,对40例正常人、40例高血压病人及16例可疑为嗜铬细胞瘤患者进行了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CA),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测定。确定了本实验的正常值范围,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次性尿儿茶酚胺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4小时尿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常用来检测交感神经兴奋性以及肾上腺髓质疾病(嗜铬细胞瘤)。其结果可受尿量多寡(因测定时仅取其中一部分尿液,故尿量太多使结果误差较大)及收集是否完全的影响,留置和递送24小时尿液也较麻烦。本文分别对21例正常人、9例初发病的甲亢病人以及5例嗜铬细胞瘸(经手术证实)病人同时测定24小时及一次性尿儿茶酚胺(以肾上腺素E计算),并计算一次性尿儿茶酚胺与尿肌酐的比值(E/Cr)和24小时尿VMA等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志娟 《内科》2010,5(3):290-291
目的通过总结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23例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伴头痛、心悸,其中阵发性高血压18例,占78.3%;持续性高血压5例,占21.7%。24小时尿儿茶酚胺均高于正常值。追踪观察手术治疗效果,疗效明显。结论对有高血压并伴有头痛、心悸的患者,应考虑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以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尿儿茶酚胺测定的临床意义/程梅芬…∥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9,5(1).-47~48 检查发现:①21例正常人与9例初发甲亢病人24小时及一次性尿儿茶酚胺(以肾上腺素 E 计算)、E/cr 比值差别均无显著性,而4/5例嗜铬细胞瘤症人上述测值明显高于正常人.②正常人24小时尿 E与一次性尿 E 及 E/Cr 比值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及<0.001),且以24小时尿 E 与一次性尿  相似文献   

12.
嗜铬细胞瘤性儿茶酚胺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性儿茶酚胺心肌病在临床很难诊断,偶于尸检发现。作者用非损伤性方法,即临床表现,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对儿茶酚胺心肌病进行诊断。19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男性6人,女性13人)。年龄:15~60岁。患者均接受外科治疗。外科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多巴胺的含量。急性期和外科治疗后3~6天内检查心电图。  相似文献   

13.
可乐宁(clonidine)能抑制中枢交感活动(兴奋中枢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血浆儿茶酚胺下降。作者根据生理性血浆儿茶酚胺升高有赖于交感神经兴奋而嗜铬细胞瘤能自主分泌儿茶酚胺这一原理采用可乐宁抑制试验来鉴别血儿茶酚胺升高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抑或嗜铬细胞瘤所致。 10例经手术证实为嗜铬细胞瘤病人及15例有交  相似文献   

14.
血浆儿茶酚胺的测定对嗜铬细胞瘤诊断和定位是一种最敏感和最可靠的方法。其诊断标准:静息卧位血浆去甲肾上腺素>11.82pmol/ml及/或肾上腺素>5.46pmol/ml。肿瘤主要以持续弥散方式释放儿茶酚胺,根据其释放量,可分为多分泌型与少或不分泌型。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取决于肿瘤分泌会,而与肿瘤大小和儿茶酚胺总含量无关。腔静脉分段取血定位肿瘤阳性率为97%。分别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有助于肿瘤位置的判断。对极少数病例,血浆儿茶酚胺正常不能完全排除嗜铬细胞瘤。因生理病理应激使血浆儿茶酚胺升高时,也不要误诊为嗜铬细胞瘤。我国在这方面研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5.
嗜铬细胞瘤约占高血压的0.5~1%,可经手术根治,所以早期诊断殊属重要。近年来,国外认为尿TMN(3-甲氧去甲肾上腺素和3-甲氧肾上腺素之总量)测定对其诊断有一定意义,且方法简单、灵敏,重复性好。本文对改良Pisano法略作改进,测定13例嗜铬细胞瘤的TMN含量,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     
553079 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处理(38例经验总结)/刘任等//湖南医学。-1985,2(5)。-10~2 报告手术洽疗嗜铬细胞瘤37例、肾上腺髓质及皮质增生1例。持续性高血压型18例,阵发性高血压型20例。9例误诊为癫痫、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等。3例扪及腹部包块。31例作24小时尿香草基扁桃酸(VMA)检查,24例阳性或增高,1例可疑。32例作尿儿茶酚(CA)试验,25例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定位和定性检查以及治疗效果的资料。结果11例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11例测定了血儿茶酚胺,2例同时测定了24h尿儿茶酚胺。6例进行了腔静脉分段取血。8例患者手术治愈,4例患者药物控制良好。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以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表现为主。血儿茶酚胺检查有助于病例诊断。无禁忌症患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异位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定位和定性检查以及治疗效果的资料.结果 11例患者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11例测定了血儿茶酚胺,2例同时测定了24 h尿儿茶酚胺.6例进行了腔静脉分段取血.8例患者手术治愈,4例患者药物控制良好.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以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加重表现为主.血儿茶酚胺检查有助于病例诊断.无禁忌症患者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45例嗜铬细胞瘤作了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生化或病理确诊.肿瘤位于肾上腺髓质31例,交感神经链10例,膀胱内4例.其中良性肿瘤41例,恶性肿瘤4例.临床表现以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有37例,8例无高血压为寂静型;膀胱内嗜铬细胞瘤均有肉眼血尿.测定24小时尿儿茶酚胺和VMA 排出量之间有一致性,且均与血压改变呈良好正相关.定位检查以腹部CT 检出率最高(92%),B 超次之(82%),腹膜后充气造影仅为3/4(75%).41例行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各为87.5%,80%)均较乐观.  相似文献   

20.
儿茶酚胺心肌病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8例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髓质增生患者的心脏损害(即儿茶酚胺心肌病)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有心脏损害组与无心脏损害组在年龄、病程、肿瘤部位和大小上无明显差异,但在24小时尿VMA含量和高血压发作类型上有明显差异,提示儿茶酚胺持续大量分泌易造成心肌损害,并显示该病的发生并非少见,UCG是诊断该病较敏感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