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嫌色细胞体积较大,多角形,胞膜清晰,胞质半透明细网状,胞核皱缩,可见核沟及核异型,核仁不明显;而嗜酸细胞胞质嗜酸性呈细颗粒状,可见明显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AE1/AE3( ),Vimentin(-).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肿瘤,其特征性的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电铣及遗传学改变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学表型及预后。方法:对23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研究及随访,其中2例进行电镜观察。结果:23例肾嫌色细胞癌中瘤细胞呈大圆形或多角形,膜较厚,胞质半透明细网状,可见核沟及核异型;部分细胞胞质嗜酸,可见明显透明的核周空晕。免疫组化表达率分别为:EMA和Ksp-cadherin全部(+),CD10(+)(11/23),vimentin全部(-),CK7(+)(17/23),CD117(+)(22/23)。23例中2例伴有肉瘤样癌成分,21例存活,2例死亡。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来源于集合管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临床预后好,伴肉瘤样癌成分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和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手术切除的57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2例肾嫌色细胞癌进行临床特点、肉眼观、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多有血尿或肾区疼痛临床症状,巨检切面呈多彩状多伴出血、坏死及囊变;嫌色细胞癌临床上大多无症状,巨检切面呈淡棕色,出血、坏死罕见.镜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胞浆透明或嗜酸性;嫌色细胞癌胞膜厚似植物状、部分胞质嗜酸性可见明显核周空晕.免疫组化染色57例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E-cadherin全阴性表达,Vimentin全阳性表达,而22例嫌色细胞癌两者的表达正好相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与嫌色细胞癌虽在形态上有一定的交叉,但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联合检测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可做出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RO)的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RO进行形态学、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肿瘤边界清,无包膜,呈实体、巢状、小管和腺泡状排列,可见小囊结构。瘤细胞有两种形态,一是胞浆丰富呈嗜酸颗粒状、核染色质稀疏、具有小核仁的细胞;一是胞浆少、嗜酸、核浆比例高核染色质深的细胞。两种间质,一是纤细的血管间质,二是疏松纤维间质。免疫组化:AE1/AE3、EMA(+),Vimetin、CK7(-)。结论 RO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与免疫表型,应注意与伴有嗜酸性变型的肾脏透明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RCC)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RCC与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大体检查、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结果 大体检查: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境界清楚的无完整包膜肿瘤,两者切面的质地和颜色相似,呈棕色或棕褐色,嗜酸细胞腺瘤肿瘤4例中央有特征性中央瘢痕形成,而RCC中均未见.光镜下RCC呈实性或片状结构,间质有少量厚壁血管,肿瘤细胞有多形性;嗜酸细胞腺瘤的组织学结构多样,常有细胞稀少的玻璃样变间质区,瘤细胞形态较单一,胞膜不清晰,胞质丰富,呈强嗜酸性颗粒状,核圆形,无明显核仁,通常无核周空晕,少数可见核深染异型,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RCCCK7(15/15)、CD117(15/15)、COX-2 (13/15)、CD10(0/15)、Vimentin( 0/15);肾嗜酸细胞腺瘤CK7(1/7)(胞质阳性)、CD117(7/7)、COX-2(2/7)、CD10(0/7)、Vimentin(0/7).结论 根据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点,可对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胶体铁染色在肾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例肾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癌、30例嫌色细胞癌和9例嗜酸细胞腺瘤组织标本进行Hale胶体铁染色.结果 27例(90%)嫌色细胞癌标本胶体铁染色呈阳性反应.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嗜酸细胞腺瘤胶体铁染色均阴性.结论 胶体铁染色阳性是嫌色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能应用于肾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尤其有助于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胶体铁染色在肾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2例肾透明细胞癌、27例乳头状癌、30例嫌色细胞癌和9例嗜酸细胞腺瘤组织标本进行Hale胶体铁染色.结果 27例(90%)嫌色细胞癌标本胶体铁染色呈阳性反应.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嗜酸细胞腺瘤胶体铁染色均阴性.结论 胶体铁染色阳性是嫌色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能应用于肾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尤其有助于嫌色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肾细胞癌,在形态上与透明细胞型及颗粒细胞型肾细胞癌有些相似,所以直到1985年,才由Bannasch提出,成为一种独立类型的肿瘤。肾嫌色细胞癌约占肾癌的5.8%。此肿瘤细胞界限清楚,胞质淡染呈网状,具有独特的超微结构,形态学上与肾透明细胞癌特别是嗜酸细胞瘤有重叠,易误诊。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本文对258例肾实质肿瘤中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的15例,进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探讨。1材料与方法对四川省攀枝花市攀钢密地医院1996—2012年切除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MSCT多期扫描在鉴别常见肾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透明细胞癌100例,乳头状细胞癌35例和嫌色细胞癌30例)和嗜酸细胞腺瘤(20例)的腹部多期MSCT扫描影像资料。结果透明细胞肾癌和嗜酸细胞腺瘤的平均强化峰值在动脉期,乳头状细胞癌和嫌色细胞癌的平均强化峰值在静脉期;在动脉期和排泄期,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程度显著高于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癌(P〈0.05);透明细胞癌在增强三期的强化程度均显著超过乳头状肾细胞癌(均P〈0.05)。结论 MSCT多期扫描有助于透明细胞肾癌与嗜酸细胞癌腺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和嫌色肾细胞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2例肾嗜酸细胞腺瘤进行临床资料、大体、光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文献复习.[结果] 肾嗜细胞腺瘤2例,患者均为老年男性,肾脏单发实性占位病变,包膜不完整,界清,棕红色,质中等硬,其一可见中央星状瘢痕.光镜下,肿瘤组织由大小不一的巢状结构组成,伴有少量腺管,周围有纤细的血管纤维分隔.瘤细胞单一,圆形或多边形,有明显的嗜酸性胞浆,核圆,居中,未见核分裂象.2例均见局灶核异型,并见单细胞及小灶状坏死.免疫组化:两者均表达CK、E-cadherin、CD117, 不表达CD10、Vimentin,其中1例CK7胞质阳性.[结论] 肾嗜酸细胞腺瘤是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是正确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点.结果: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39~64岁,平均52.7岁.大体切面灰红到棕褐色,1例瘤中心有纤维性瘢痕.镜下,肿瘤由形态均匀一致的多角形到圆形细胞组成,呈实性巢状,管状及腺泡状排列,胞浆可见嗜酸性颗粒,核小,圆形.免疫组化3例CD117和AE1/AE3均(+),而CK7,CD10,RCC各有1例弱阳性,Vimentin(-).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上皮性肿瘤,巢团状排列的瘤细胞分布于细胞稀少、疏松水肿的纤维结缔组织中是肾嗜酸细胞腺瘤形态学特征.CD117(膜+)和AE1/AE3(胞质+),CK7,CD10、RCC及vimentin(-).形态结合免疫组化对肾嗜酸细胞腺瘤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和肾嗜酸细胞腺瘤CD11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CD117在肾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33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RCC)、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151例透明细胞RCC、33例乳头状RCC和3例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组织中CD117的表达.结果 33例嫌色细胞RCC中,29例(87.9%)CD117阳性;10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中,9例CD117阳性;透明细胞RCC、乳头状RCC和黏液管状梭形细胞癌中均未见CD117表达.结论 CD117高表达是嫌色细胞RCC和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特征之一,CD1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有助于肾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透明变梁状肿瘤(HTT)的穿刺细胞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4例有组织病理学对照的HTT穿刺细胞学涂片的病理特点,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等特征,总结HTT主要的细胞学诊断要点及辅助鉴别诊断。结果 HTT细针穿刺细胞学显示,肿瘤细胞单个散在,部分呈相互黏附的簇状或形成具有小梁状表现的簇状;瘤细胞呈多边形或梭形,胞质中等量或丰富,细胞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细腻颗粒状,可见小核仁,易见核沟、核内假包涵体、细胞核轮廓不规则,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的特征;间质存在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瘤细胞簇黏附并不紧密,有小梁状或合体样结构,瘤细胞围绕透明变物质呈放射状分布,丰富的嗜酸性或嗜双色性胞质,细胞核相对拉长,无乳头状结构及纤维血管轴心,无砂粒体。组织病理学显示瘤细胞呈梁状、器官样排列,小梁间见透明变性的基底膜样物质沉积,细胞呈多角形或梭形,胞质嗜酸,细颗粒状,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常见核沟及核内假包涵体。结论 结合超声学的改变,仔细观察肿瘤细胞的排列方式、间质成分及细胞学特点,考虑HTT的患者可行细胞块Ki-67染色辅助诊断,提高HTT的诊断准确性或术中冰冻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两例肾嫌色细胞癌病例.方法主要通过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肾细胞癌,通过病理形态、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体分析可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肾嫌色细胞癌二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两例肾嫌色细胞癌病例。方法 主要通过病理检查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结果 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独立类型的肾细胞癌,通过病理形态、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体分析可与其他类型的肾细胞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与33例肾细胞癌的CT资料。结果 9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均为单发,平扫9例皆密度均匀或主体密度均匀,其中8例呈等或低密度,边缘不清,1例呈稍高密度,5例中央可见低密度瘢痕影;增强扫描5例表现为一过性强化,中央可见星状或小片状无明显强化区;4例表现为快进缓出型强化,皮髓质期不均匀强化,实质期、排泄期强化趋于均匀。肾细胞癌33例中,平扫22例呈低、等或混杂密度,增强扫描27例表现为不均匀一过性强化;14例可见静脉瘤栓及其他脏器转移等征象。结论中央星状瘢痕和延迟期均匀强化有助于肾嗜酸细胞腺瘤与肾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OPRCC病人2例(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67岁和53岁,均因体检发现,均行手术治疗。OPRCC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体观察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界限清楚,无包膜,切面灰褐色。镜下观察:1例病人肾肿瘤完全由发育较好的纤细的乳头状结构组成,乳头被覆单层立方状胞浆丰富的强嗜酸细胞,核圆形、规则,核仁不明显,FUHRMAN核分级Ⅰ级,局部区域瘤组织出血、囊性变。另1例病人瘤组织主要由密集、大小不等的管状结构组成,部分管腔内可见有或无纤维轴心的乳头状突起;管壁及乳头结构表面均衬覆单层圆形或多边形、胞浆丰富、强嗜酸性的瘤细胞,其中散在胞浆透明空泡状的瘤细胞,瘤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粗、可见核仁及核内包涵体,FU-HRMAN核分级Ⅳ级。免疫组化染色:2例瘤细胞均呈EMA、CK7和CK18弥漫强阳性;vimentin、AMACR和E-cadherin表达不一;CD10、RCC、CD117和CD68均阴性。结论 OPRCC是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罕见组织学亚型,诊断时需与其他具有嗜酸细胞形态的肾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8.
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RCCC)是一种少见的肾癌类型,最早于1985年被报道,国内外有关肾嫌色细胞癌的报道总体较少。现报告1例肾嫌色细胞癌,其主要特点为5年前后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进展未见明显变化,首次病理回报误诊为肾透明细胞癌。同时就肾嫌色细胞癌的一般特点、遗传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相关方面做一阐述。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小细胞癌(S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宫颈小细胞癌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和文献复习。结果:组织学显示为3种不同分化的细胞区域,小细胞区肿瘤细胞小而圆,胞质少,核染色质深,核仁不明显,分裂相活跃,可见坏死,肿瘤细胞呈片状浸润;合并鳞癌及腺癌分化。免疫组化:小细胞癌CK、NSE和Syn(+),CgA和LCA(-);腺癌CEA(+)。结论:宫颈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应与宫颈的小细胞鳞状细胞癌、淋巴瘤、肺转移性小细胞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宫内膜间质肉瘤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20.
俞骏驰  耿建祥  黄书亮 《疑难病杂志》2005,4(2):112-113,F003
<正>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RCCC)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国外文献报道100余例,国内文献报道20余例,有许多误诊病例,现报道1例RCCC嗜酸型误诊为肾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型)的病例,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其临床特征、病理分型、鉴别诊断,以避免在临床和病理诊断中出现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